從川普現象看美國文化走勢

2021-02-08 今日佳音


近日,充滿爭議的美國地產大亨川普(Trump)正式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川普的支持者中,不乏基督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美國文化又會走向何方?

  


去年6月,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剛開始時,億萬富豪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的民調只有6%,不被大家看好。但是從9月以後,他的民調變成居於領先,而且經過幾個月依舊持續,並無任何衰退跡象。

 

2016年7月21日,川普正式接受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26日,路透社與益普索集團發布的聯合民調顯示,川普的民意支持率為39%,希拉蕊為37%。

 

在支持他的群眾中,有不少是基督徒,甚至自稱是虔誠福音派的人士也不在少數。元月26日,川普受邀到美國最大的教會學校「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演講,校長賀維爾(Jerry Falwell Jr.)公然支持他。這一舉動讓美國保守的福音派陣營感到相當震驚。其實,該校早在2012年就已經頒贈他榮譽博士學位。

 

然而,與福音派傳統上支持的候選人比較,川普的形像完全不相符,甚至非常「另類」。例如,他有過三次婚姻,對象主要以美貌為訴求;他從來沒有為淫亂的罪悔改;他傾向用極端且尖銳的方式發言;講話的態度常自大而囂張、甚至詞句粗俗不雅;他崇尚金錢,除了是房產大亨,還開設賭場;他又是多次選美大賽背後的老闆。


川普贏得基督徒支持的主要原因

川普為何獲得基督徒的青睞?網路上有不少分析。歸納起來,最重要有如下五大原因。

 

首先,在這場選舉中,川普成了美國人能再度自豪的象徵。他屢次宣誓,要把美國帶回她舊有的榮耀。去年他出版《跛腳的美國: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自認有能力使美國恢復從前輝煌的地位。

 

第二,對不少選民而言,奧巴瑪離百姓愈來愈遠,且愈來愈缺乏激情。在許多人眼中,這位總統穆斯林色彩強烈,所制定的移民政策正在逐漸摧毀美國。但川普的氣勢懾人,讓群眾感到他充滿熱忱。他只在意如何使美國再次強大,不怕得罪任何人,包括穆斯林在內。他幾乎成了「反奧巴瑪」的標記。

 

第三,由於川普是生意人,向來注重務實,不像傳統的政客經常流於空談。崇尚實用主義的精神使川普「說做就做」,不去顧慮政治包袱。他的競選經費完全出於自己的荷包,因此不受任何利益團體挾持。

 

第四,基督徒當中蘊釀著「兩個國度」的神學觀,將「天國」和「地上的國度」分開。因此許多基督徒以為,選「總統」和選「牧師」截然不同,幹練成為主要的考量,靈性或道德則屬次要。 「地上的國度」既然都有問題,也不需期待會有「完美的總統」。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屬靈的價值可以妥協或犧牲。

 

最後一個原因為:過去三十年來,美國教會的素質普遍下滑。即使自稱是福音派的信徒,對重要教義往往亦不能堅守,立場動搖的屢見不鮮。事實上,不少所謂「福音派信徒」公然支持川普,主要原因是因他們靈性低落,並不看重聖經的要求。



世俗主義侵蝕美國文化的真相

共和黨向來以保守立埸自居,但川普並非穩定的保守派。儘管目前他強調自己在婚姻、墮胎等方面都傾向保守,但是因為過去他的立場經常改變,對於小政府等保守派的核心價值也不常提及,因此,一些評論者仍將他列入「非保守」行伍。然而在最近的全國民調中,他竟得到38%共和黨的選民支持。

 

這現象披露出:美國文化正在急速改變。事實上,世俗主義席捲美國已有半世紀之久。彼得柏格(Peter Berger )在1967年出版的名著《神聖的帷幕》(Sacred Canopy),已經清晰指出歐美世俗化的趨勢,並它所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在美國,世俗化意謂著放棄文化中原本的超驗價值或傳統,擁抱自然主義,並且只在今生追尋意義和目的。由於蔑視絕對的權威,人們只以相對的個人主義為生活的依據。無數人的靈魂漂泊在虛無的幻覺中。

 

維吉尼亞大學雷考克教授(Douglas Laycock)提到,有30%的已婚美國人宣稱,他們的婚禮不採用宗教的典禮。 27%的美國人在安排自己的喪禮時,也不想用任何宗教儀式。


非宗教人口遽增

在美國傳統文化中,宗教信仰代表正面的意義。但如今,以世俗主義為主導的美國文化,則是以「去基督教」為特色。

 

2013年7月,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宗教系主任賴德曼(Gary Laderman)斬釘截鐵地指出,未來美國的宗教趨勢是「去基督教化」(Dechristinization),而非「世俗化」(Secularization )。 「比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表的研究顯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宗教選項填「無」的比例很低,只有2%,到了七十年代,有7%,然而到了2013年,已增加到20%。

 

在宗教欄填「無」的人士,有些是無神論或不可知論者,有些則只是對宗教漠不關心。探討這問題的專家認為,非宗教人口的增加,與過去幾十年「宗教右翼」(Religious Right)在美國的表現有關。在這些人眼中,「宗教右翼」只對錢、苛刻的規定、和政治有興趣。結果,在九十年代以後,一般美國人對政府、大企業和教會愈來愈失去信心,變得更加崇尚個人主義,對權威倍感懷疑,也不願意隸屬於任何有組織的宗教。



性開放的後果

「性革命」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爾後,美國人對「性」的觀念不斷開放。六十年代之後,在電影界、花花公子雜誌和電視影集的推波助瀾之下,性解放運動更甚囂塵上,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改變社會的一大因素。

 

如今,「婦女性觀」、「同性戀」、「婚前性行為」和「性表達的自由」,在美國各地司空見慣。傳統的兩性關係和婚姻家庭制度大遭撻伐,受到了空前的破壞。

 

2013年,有一份針對美國青少年性行為的調查顯示,47%高中生有性經驗,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有相當活耀的性行為。15% 的高中生表示,他們有四個以上的性伴侶。5.6%的學生在十三歲以前就有第一次性經驗。在18至23歲的未婚年輕人中,84%已有性經驗。

 

在性開放如此猖狂的時代,川普私生活的脫軌毫不讓人意外。九十年代初期,他與第一任妻子還保持婚姻關係時,便和一位女星幽會,導致1991年離婚。兩年後,這位女星生了女兒之後兩個月,他們才正式結婚。這段婚姻幾年後又破裂。他現在的妻子是第三任。川普的婚姻可說是美國性解放文化必然的結果。

 

在二十世紀時,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婚姻狀況還受到很嚴格的檢視,但如今,選民已經毫不在乎,反映出社會道德已今非昔比。


信仰素質的低落

在2011年出版的《美國宗教:當代走向》一書中指出,經常參加聚會的基督徒比例日趨下降;在擁有大學文憑的信徒中,相信聖經無誤的比例也明顯滑落。

 

美南浸信會倫理與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莫爾(Russell Moore)慨然指出,今天美國信徒引以為傲的「聖經地帶」(Bible Belt)其實已不存在。大約二十年前,當他在教會擔任青年事工主任時,發現教會的高中生和外面的青少年,在行為上基本沒什麼兩樣,例如:吸食大麻、有性行為、醉酒等,只是在教會成長的年輕人總把父母蒙在鼓裡。這事實令他大為震驚。

 

今天美國主流教會的青少年已大不如前。他們的信仰可以用「道德治療性的自然神論」(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來描述。他們所信的神,只是高高在上,觀望著人在地上生活。除非人們求祂來解決問題,否則祂不會主動參與。這位神要人好好相處,平等相待。人生的目標,就是追求世上的幸福,讓自己感覺良好。 「好人」死的時候能進天堂。

 

他們接受的教義內容既然是這樣的,無怪多數人在成年之後,都成了「形式的」或「表面的」基督徒。

 

川普的信仰無疑是出於這種潮流,甚至更加怪異和變態。他曾公開指出,耶穌是個失敗者,彌賽亞在十字架上血跡斑斑的形像令人噁心。又說,他從不需要神的赦免。可是,他仍大言不慚地說,他是屬於長老會的基督徒,有受洗證,保有母親傳下的聖經。只是,任何了解聖經真理的人,都不會以為他是真正的基督徒。

 


誰作中流砥柱

著名的美國思想家杭士基(Avram N. Chomsky)近日曾說,川普的崛起,是因為在這個由「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所主導的文化潮流裡,社會分崩離析,大家活在恐懼、無助與孤立中。這種心態給了川普舞臺,讓眾人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面對美國文化的快速轉變,不少美國教會領袖大聲疾呼,信徒必須儆醒自守,並且要以敏銳的心思來應對文化的流向。美南浸信會的莫爾牧師去年撰寫了《前進:投身文化卻不失去福音》(Onward: Engaging the Culture without Losing the Gospel),鼓勵基督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當下的文化潮流,並且把握機會,以明智的方法與人分享福音。由於他在該教派中居領袖地位,此次總統大選中,無數信徒不免受他的影響。他認為,選總統除了應考慮「核心價值」之外,候選人的品格與誠信也是重要的條件,絕對不能忽略。

 

無論文化怎麼改變,以下三方面是基督徒應該堅守的態度與原則。

 

第一,耶穌永遠是我們效法的榜樣。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文化,乃是被律法主義和宗教的形式主義所主宰。耶穌勇敢面對這樣的環境,一方面活出聖潔愛人的見證,一方面批判法利賽人與撒督該人思想和行為的錯誤。

 

第二,莫爾在《前進》一書中不斷強調,基督徒要保持傳福音和社會關懷的平衡。教會必須成為「宣教型的教會」,訓練、帶領每位屬神的兒女成為門徒,對時代具有強烈的使命感。除了積極傳福音外,還要活出榮耀的見證,作光作鹽。

 

第三,我們不能忽略在公共領域為主作美好的見證。福音不只是對教會裡的人宣講,也是要對這世上有錢有勢的人宣講。保羅在亞略巴古的表現,以及面對亞基帕王時大膽宣揚福音的精神,仍是我們今日的表率(使徒行傳17:22-31;26章)。

 

面對二十一世紀日趨多元化的社會,基督徒如何建立合乎聖經的「公共神學」,是很重要的課題。因為神的話也是無神論者、穆斯林、佛教徒及其他的非基督徒所需要聆聽的,是他們至終可以蒙福的泉源。

 

在《愚拙人的談論》(Fool's Talk: Recovering the Art of Christian Persuasion)一書中指出,美國文化早已經是不支撐基督教思想的土壤,所以基督徒必須有智慧,用具有說服力的哲學論證為福音辯護,以便贏得世人歸向基督。面對社會上各種與信仰有關的議題,如:墮胎、同性戀、幹細胞研究、環保等,我們要從聖經的角度來思考、研究,為真理說話。倘若神是獨行奇事的主,沒有任何環境可以抵擋祂的作為。

 

在傳統價值不斷被排擠、貶抑的時代,我們基督徒不但需要面對主流文化的挑戰,也要面對自身周圍文化的改變,而重整傳福音的策略。我們仍然要持守聖經的立場,順服耶穌的吩咐,不可因局勢險惡、教會墮落而沮喪、停滯不前。基督徒沒有悲觀的權力!

 

而面對選舉,不論誰最後勝出,基督徒要做的是禱告並支持合乎聖經的政策與舉措,但更要緊的是仰望全能神的眷佑與憐憫。惟有祂才能真正祝福國家並全人類。

   

來源:網絡

?查看更多功能操作說明發8收聽當天的「每日箴言」發8-1聽昨天的「每日箴言」發ss搜文章詩歌經文講道發章節或文字搜聖經經文或發首頁聖經奉獻社區留言與評論

相關焦點

  • 用民粹主義解釋「川普現象」靠譜嗎?
    本次直播的主題是「西方知識界的獵巫行動--談以民粹主義解釋川普現象的誤區」,敬請期待~01.「川普現象」的出現作為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絕對是近幾屆美國總統中,最具話題、且最富爭議的總統。
  • 從WASP看川普敗選:美國傳統文化的衰落不可逆轉
    不談利益關係,單從文化出發,僅僅看川普在部分美國人甚至鍋內知識分子眼裡的英雄形象,就很容易疑問這種救世感是如何形成的?很多人給川普叫屈喊冤,我其實是很無感的,連反對都懶得說。不是嘴巴上講講WASP他就和鏽帶州的貧窮白人同在的。不管驢黨象黨,大家天下烏鴉一般黑,都是財團的御用班子,只不過誰更能在保護金融資產階級利益前提下安撫民眾罷了。
  • 川普崇拜現象未消退
    多位美國共和黨籍國會參眾議員紛紛表態,將在六日的國會聯席會議上,對部分州的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發起挑戰。英國衛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媒體分析,雖然行動成功機率渺茫,但代表川普主義帶起的川普崇拜現象,在拜登上任後仍不會消退。
  • 川普在總統山抨擊美國「左翼文化大革命」正在摧毀美國
    7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譴責了試圖推倒南方聯盟領導人和其他歷史人物雕像的「憤怒的抗議者」,並警告在總統山的數千名支持者說,抗議者試圖抹掉美國歷史。川普在描繪四位美國總統的著名地標下發表講話,他警告稱,美國社會中有關種族不平等的示威活動威脅到了美國政治體系的基礎。
  • ...美國總統川普發布推文。川普在推特上稱:「什麼時候開始,由...
    市場早班車:川普:何時由媒體宣布下任總統? 天津進入戰時狀態一、市場走勢周一(11月9日)亞市早盤,現貨黃金維持升勢,金價現報1954美元/盎司附近,稍早金價一度逼近1960美元/盎司。二、要聞回顧:1.北京時間11月9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發布推文。川普在推特上稱:「什麼時候開始,由媒體來宣布我們的下任總統了?
  • 川普將再從阿富汗伊拉克撤軍,美國內反對,為何川普堅持己見
    美國從中東和中亞地區撤軍是地區各國喜聞樂見的好事,現在就看川普能否頂住國內壓力,落實好撤軍計劃,為亞洲和平作出新貢獻了。 10月7日,川普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聖誕節前,我們將迎接那些在阿富汗奮戰的英雄回家」。但是川普的承諾在11月3日投票前並沒有得到落實,主要原因是美國軍方和政府高層反對。 美國軍方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認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塔利班與蓋達組織徹底斷絕關係;二是塔利班要與美國承認的阿富汗政府達成和平協議。
  • 量身定做的民粹主義概念/論以民粹主義解釋川普現象的誤區
    在美國,精英們在政治上分為左右兩派,每一派都會受到另一派精英的反對,這是正常現象,但像川普這樣遭到左右精英階層的普遍敵視,應該如何解釋呢?誠然,美國的精英集團大多屬於左派,但為什麼許多右翼建制派精英也反對他呢?
  • 川普:喚醒了美國人最偏狹自私的一面
    川普自去年中期參選以來就處處大放厥詞,可民調支持率卻一路躥升,被一些觀察家無奈地戲稱為「川普現象」。對此,人們不禁問道,川普何以如此受人追捧?誰在熱捧?「川普現象」又反映出美國社會的什麼變化?其深層根源是什麼?
  • 美國大選首場論戰在即,川普一動作鞏固自身優勢
    在美國總統川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舉行第一場總統選舉辯論之前,政治不確定性加劇。 北京時間16:18,現貨黃金下跌0.26%至1856.83美元/盎司;美元指數下挫0.06%至94.531。
  • 川普推特新用途!看美國好網友出賣丈母娘:最佳女婿
    【PConline 資訊】自從特郎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就喜歡用推特來發表他的意見,一時間推特又成為大家關注的社交媒體。而近日一條推特為美國人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推特原來還有這種用途。在3月4日,這位認證位於美國洛杉磯的網友Anton Rubaclini發了條推特:我一直害怕川普遣返我那拉美裔的裔丈母娘,她家地址是……」
  • 鄭永年:川普將把美國帶向何處?
    那些認為川普會輸的人,他們所持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是從利益出發?從權利出發?還是從特定的意識形態出發?這不僅僅是美國的現象,歐洲也是一樣。權力、利益和知識結合在一起,大家變得很自私。自私了就有局限性,但不到大局。  問:鄭老師,按照您剛才的邏輯,是否可以說這次選舉本身就是美國民主制度發展到一定時期的一個結果?
  • 【風雲美國】美國媒體中的川普(2016-2018)
    【編按】《媒體中的川普:中國與美國(2016-2018)》是華東師範大學美國研究中心項目「美國文化
  • 今日現貨黃金走勢圖分析:川普力挺麥康奈爾態度轉暖!金價有望...
    上周美國公布疲弱的就業數據,強化了對實施新經濟計劃的預期,令美元繼續承壓,但市場還在關注英國和歐盟在最後時刻能否達成貿易協議;現貨黃金則小幅承壓,美國刺激措施的樂觀預期和疫苗樂觀情緒交替影響金價,市場觀望情緒較濃。最新消息稱,川普和麥康奈爾可能會支持9080億美元的救助法案,有望提振金價突破1850美元的重大阻力。
  • 《使女的故事》與川普的美國
    川普當選後,這部小說在美國的銷量就翻了幾倍。許多女性在《使女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對未來的恐懼,因為大選中川普曾對一些女性不敬、進行人身攻擊;媒體還曝出他把女性當性玩偶、甚至吹噓自己是名人,因此可以隨意性騷擾女性。  大選結束後的第二天,美媒就出現標題為「在川普的美國,《使女的故事》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文章 [3] 。
  • 讓川普也害怕的美國航空公司!
    不過,這次疫情,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美國民航業。因為翼哥發現看遍全球民航業,還是美國的航空公司最牛逼。疫情前,最賺錢的是美國的航空公司們。你看川普四年任期內,誰都敢懟:上懟天,下懟地,中間懟空氣。懟中國,懟歐洲,國內懟媒體。但是我發現美國的航空公司他不敢懟。3月份,美國疫情剛開始,雖然當時與後來演變的情況簡直是天壤之別,但美國的航空公司就嚷嚷著不幹了。老子要裁員。川普慌了,趕忙逼迫美聯儲印鈔票,錢多了,利息就低了,大家容易借到錢。
  • 川普自命「戰時總統」,而美國人在DIY
    人們注意到,在美國疫情不斷加劇,病毒「如野火一般燃向全美各地」,美國輿論日益高漲的聲浪中,反應敏銳的川普總統在最近的講話中,不斷調整應對策略,對病毒和疫情的認識似乎也大有長進。川普強調,美國正在進行一場重大的戰爭,此次是同「看不見的敵人作鬥爭」,他承諾將團結美國人民,追求「徹底的勝利」。
  • 【2020年美國大選】最新開票結果:拜登暫時領先川普,為何美元卻...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與拜登在關乎勝負的關鍵戰場州做最後一搏,新興市場為拜登獲勝做好了準備,花旗則稱更多人預計川普將獲勝  美國選舉日幾乎未出現混亂情況,北京時間8:00陸續開票  美國民眾周二在大選的最後幾個小時裡湧向投票站,在現任總統川普和挑戰者拜登之間進行選擇。選舉日幾乎沒有出現很多人擔心的混亂情況。
  • 外媒:美國股市無視經濟走勢「戲劇性」反彈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17日發表題為《美國股市無視經濟走勢》的文章稱,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創下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佳兩周表現。這種戲劇性的反彈讓許多投資者面臨一個令人困惑的現實:股價在飆升,經濟卻舉步維艱。
  • 現貨黃金料創五周最差周度表現 美國眾議院及時出手「敲打」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和伊朗均表示有意讓軍事緊張局勢降級。美國眾議院1月9日通過一項決議,阻止川普對伊朗進一步採取軍事行動。周五(1月10日),現貨黃金價格下跌,料將錄得五周來最差周度表現,因中東緊張局勢的緩解促使投資者轉而選擇風險資產。美元指數本周有望取得兩個月來最佳周度表現,美國股市上漲觸及紀錄高位,也進一步拖累金價。
  • Pete Buttigieg必然打敗川普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
    ,而他,Pete Buttigieg,亦如當年的川普一樣,是一個一開始不受重視、但卻冉冉升起的新星,最終將大家的「本以為」全盤頂翻,成為令人驚異卻不得不接受的美國總統。如上文所說,Tom Steyer負責砸錢轟炸川普從而給其它所有人開路;Joe Biden和Bernie Sanders兩個老的時時刻刻現身說法反襯將治國理政的職責交給精英主義的年輕人的好處;剩下的一對男和一對女,都是精英主義的文化現象復歸,是當年成就川普的民粹主義的反面,同時這兩對男女,分別在長相、語風、思維等方面無限逼近歐巴馬和希拉蕊,給川普以雙面夾擊;其中,一對男為Pete Buttigi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