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史,也是一部衝破謠言與質疑,達成夢想的歷史。虧損、騙補、PPT造車……從特斯拉到蔚萊、小鵬都曾經歷過這樣的責問。市場苛刻的眼光,從不會對新事物有過多的寬容。然而回過頭去看,就會發現「那些無法將你打敗的,終會使你更強大」!
這兩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快速冒出的恆大汽車也正經歷成長的煩惱。質疑者認為,造車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跨界者恆大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甚至開始懷疑恆大造車的動機。不過,恆大不是弱者,選擇用硬實力說話。
擁核心技術、人才 掌握主動權
造車最核心的是技術與人才,恆大雖是跨界造車,但也深諳此道。2019年,恆大創造性地採取「資金換技術、技術換時間」的策略,通過大手筆的併購與整合,恆大在3.0底盤構架、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輪轂電機等多個方面,迅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
但如何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保持並擴大技術優勢,恆大對此一直很低調。直到近日,許家印視察恆大全球電池研究總院和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的行程曝光,恆大造車的「最強大腦「才第一次向外界展露:
不僅在電池研發這一核心技術上擁有李浚秀、小澤和典、芳尾真幸等國際知名電池科學家,在其他領域恆大同樣招攬了頂尖的專業人才,如動力研究院院長徐性怡、整車技術研究院院長伍戰平等,都是老牌車企的技術專家。
11大專業研究院,合計擁有3200多名科研人員,這個規模還將可望繼續擴大。
擁有核心技術與人才,恆大造車便掌握了主動權。
打磨產品品質 保持競爭力
一款產品想要贏得市場的認可,產品品質最重要。為了打造高品質的恆馳,恆大不遺餘力,許家印親歷親為走訪了23個國家、47個城市,先後考察了58家全球汽車工業龍頭,與4家工程設計龍頭、15位造型設計大師、110家龍頭供應商合作,建立起三大世界級「朋友圈」,從研發設計、造型設計、零部件供應三大方面,保障恆馳的品質。
8月,恆馳首期六款車發布,憑藉驚豔的外觀造型圈粉無數。近日恆馳1內飾曝光,奢華與科技具備,配備了宇航級旗艦智能座艙、18向調節多功能按摩座椅,擁有自主專利的全球首創超大三聯屏、豪車御用音響英國之寶……每一處細節都透出恆大造車對品質的精益求精。
超高品質有助恆馳在面世之除贏得消費者信任,更是讓恆馳保持長久競爭力的關鍵。
工業4.0基地 滿足大產能
通過提升產能,產生規模效應,是恆大造車的一大策略。恆大也制定了足夠大的產能目標,按規劃恆大2025年產銷將達到100萬輛、
2035年產銷500萬輛,這同時也是恆大野心的體現。
產能需要有過硬的生產基地做保障。為此,恆大在生產製造環節下足功夫,通過多個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的生產基地,以世界最先進的裝備、工藝和智能製造實現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及品質的大幅提升。全面達產後可實現「1分鐘生產1輛車「。
目前,恆大位於上海、廣州的兩大生產基地已啟動試生產,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啟量產。屆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格局或將改寫。
綜上可見,恆大花了大資金,下了大力氣,其「真造車、造好車」的初心從未改變。時間將證明一切,謠言就讓它隨風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