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再度收購頂尖車企,誰說許家印造車不是認真的?!

2021-01-07 每日經濟新聞

文|如風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在與FF「和平分手」之後,許家印和恆大並未放棄自己的「造車夢」。

1月15日,恆大健康發布公告,恆大集團以9.3億美元成功併購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

這意味著,即使「失去了」FF,許家印和恆大的造車之路一如既往,對於高科技的熱衷也依舊如故。

經過這件事,恐怕不會再有人懷疑恆大造車的誠意,也不會再有人質疑恆大進軍高科技的決心。

什麼是不忘初心,這件事體現得淋漓盡致。

01

許家印的造車初心

去年年底,恆大與FF的一場隔空博弈,讓人如同霧裡看花。恆大在收穫遍地同情的同時,也引來不少爭議和質疑。

如今,一切都煙消雲散。恆大與FF的博弈,不過是造車路上的一些波折,是每一個勇於突破的企業都無法避免的試錯歷程。

無論如何,許家印和恆大造車乃至進軍高科技的初心,從未改變。

事實上,如果對恆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有深度了解,就不會得出那些荒誕不羈的結論。

過去一年,恆大除了重金投入FF之外,還斥資3.64億元拿下廣州南沙的一塊工業用地,用作造車基地;同時以145億元重金,拿下了汽車銷售巨頭廣匯集團二股東之位。

保守估計,恆大在造車上的投入已經高達280億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汽車行業陷入28年來首次負增長不同,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如此之大的投入,如此之強的布局,如此確定的未來前景,豈會因為與FF的摩擦,輕易放棄造車之夢?

02

造車新勢力:恆大全面突圍

恆大很清楚,沒有了FF,世界上還有一眾優秀卓異的新能源車企。

恆大收購的NEV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與FF相比,NEVS的優勢更為突出、技術更加成熟、生產線更是已成雛形。

早在2012年,NEVS就將有75年歷史之久的瑞典薩博汽車公司收入囊中,獲得其核心資產和智慧財產權。

說起薩博,汽車發燒友可謂無人不知。這家企業,率先將飛機製造技術和經驗運用於汽車生產,首度將飛機的渦輪增壓技術運用到汽車上,成為汽車行業渦輪增壓技術的首創者,「人車合一、貼地飛行」的品牌宣傳語更是蜚聲海內外。

■薩博汽車與薩博飛機。

更關鍵的是,與不少初創車企仍陷入量產交付困境相比,NEVS已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雙資質」正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準入門檻,在國內拿到這一「準生證」的,不過寥寥十家。

更關鍵的是,NVS擁有已達到量產能力的瑞典特羅爾海坦以及中國天津生產基地,並正在籌建上海生產基地,為接下來的大規模量產交付提供有力保證。

■NEVS總裝車間

加上恆大去年已經入股銷售巨頭廣匯能源,這意味著,NEVS已經完成研發、製造、銷售的全產業鏈閉環。如此全面而完善的布局,在國內新能源車企中並不多見。

事實上,近年來多家中國企業均試圖收購薩博,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成功。

如今,恆大將這樣一家兼具歷史底蘊和先進技術儲備的企業收入旗下,不僅讓薩博能夠在中國重新煥發榮光,而且也讓恆大的造車之路更加順暢,更為中國汽車工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助力。

前沿的科技,強大的技術儲備,完備的全產業鏈條,堅定的造車決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恆大就會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造車新勢力中,難以忽視的力量之一。

03

說到做到:認真的許家印

認真,從來就是一家世界級企業最優質的品質之一。

許家印向來是認真的,從來都是說到做到,不僅在造車領域,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2015年12月,恆大精準扶貧貴州烏蒙山區。先是立下1096天的三年之約,接著前後投入110億元真金白銀,同時派出高達2108人的專業扶貧團隊, 「不脫貧,不收兵」的口號響徹烏蒙山區。

這是口號,也是承諾。

如今三年過去,貴州烏蒙山區的黔西縣已經脫貧摘帽,大方縣也已進入「國家貧困縣退出」公示階段,60億元真金白銀已經到位。接下來,投入還將源源不斷,恆大還將助力畢節市10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試問,在公益慈善領域,有多少企業家能像許家印一樣無償投入如此之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有多少人在高調許諾之後,還能一絲不苟地履行自己當初的諾言?

扶貧尚且如此,在高科技領域,許家印的「認真」更是超乎想像。

且不說許家印為了造車之夢,不懼挫折,目標堅定,初心不改,先後入主FF和NEVS,還順勢成為廣匯能源二股東。事實上,在宣布進軍高科技一來,許家印和恆大就動作頻頻。

先是在2018年4月,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合作協議。未來十年,恆大將投資1000千億元,發展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生命科學、人工智慧、機器人、現代農業科技等重點領域。

緊接著,7月13日,應哈佛大學新任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S. Bacow)之邀,許家印一行到訪哈佛大學,雙方就深化合作進行深入交流。早在2013年,恆大就與哈佛在綠色建築、健康醫療、應用科學的研究和產業發展三個方面展開合作。

無論是造車,還是進軍高科技,許家印和恆大顯然已經意識到「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並以一個民營企業的身份,積極投身其中,為科技進步添磚加瓦,為引進全世界的高新技術,做出一個民營企業該有的努力。

這一系列動作,除了「認真」和「初心」這四個字,還能什麼能夠概括?

04

這樣的恆大,讓人刮目相看

這樣的恆大,的確讓人刮目相看。

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將公司做成世界上最具規模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這是最樸素的商業追求所在。而能在時代變化和全球經濟形勢轉換的脈搏中,把握行業乃至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並對所處的政治經濟生態有深切的了解,且勇敢邁出積極轉型的步伐,這就更需要遠見、膽識、魄力,當然,還有初心。

早在2017年,恆大就率進行多元化轉型。在作為傳統主業務的地產方面,恆大毅然放棄了「高負債、高槓桿」的傳統擴張模式,堅定不移邁出降低負債率的步伐,將企業帶往「規模+效益型」的新道路上來。無論是轉型意識,還是轉型速度,在所有房企中都排在前列。

2018年,宏觀環境陡變,樓市面臨調整,涼涼之聲遍地。在這種背景下,恆大逆勢勁銷5513億,實現穩妥擴張的既定戰略。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年,恆大負債率大幅下降,而現金餘額高達2012億,成為嚴峻市場形勢下穩健經營的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大健康大文旅板塊則是快速擴張。這背後,是對健康中國2025戰略、新中產社會和消費升級趨勢的深度預判。事實上,在恆大之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房企,將轉型目標瞄準了健康和文旅,這就是遠見和魄力的體現。

而在高科技行業方面,恆大收購NEVS,進一步明確了通過新能源汽車落子高科技的戰略意圖。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式的變化,未來將是實體經濟大放光芒的時代,也是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更為重要的階段。

如果說20年前,房地產是風口;10年前,網際網路是風口;那麼到了今天,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就是最大的風口。

誰能把握住這個風口,誰能將初心堅持到底,誰就能收穫最燦爛的果實。

相關焦點

  • 圈地造車還拿國家補貼!這些有「準生證」新能源車企,真的在認真造車嗎?
    很顯然,工信部已經開始清理一些「佔坑不作為」的車企。按照傳統車企、新造車、汽車產業鏈三大勢力劃分的話,傳統車企勢力有5家企業,分別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眾、江鈴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車勢力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雲度新能源、河南速達、合眾新能源、陸地方舟、國能新能源
  • 造車大躍進,我們真的是缺車嗎?
    2019年1月中旬,恆大宣布收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9天後,恆大再度出手,拿下卡耐新能源控股權。許家印用「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總結了恆大造車思路。總而言之就是能買則買,買不到的就合作。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上車」僅是成為車企的供應商,造車就直接走向了車企的競爭面,但在抬高市值和完善生態的誘因之下,科技公司逐漸走向了後者科技公司有這樣的基因,和有製造工藝的傳統車企合作造車是很有可能做成的。」有觀點認為,新造車公司在新能源市場上的出色表現,成為科技公司轉型造車的誘因之一。比起戴姆勒、通用等傳統車企巨頭,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造車公司在資產規模、生產能力、銷售收入、盈利水平等遠遠不及前者,但這些年輕公司的市值已迅速反超,特斯拉更是坐上了全球車企市值頭把交椅。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表示華為內部正在整合汽車業務,並且在發布的《關於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中明確說明「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一個致力於造整車,一個堅決不造車。同為科技巨頭,為何蘋果與華為在造車方面所選擇的模式大相逕庭?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原因?二者選擇的道路,又是哪一條才更為理性和現實呢?
  • 官方商城預告新品:造車我們是認真的
    今天中午(6月28日),小米商城刊發海報,主角是一輛造型硬漢的汽車,Slogan寫道「造車?我們是認真的!」按照官微君的說法,明天將公布這款新品(PS:截稿前,微博已被刪除)。簡單搜集發現,各種天馬行空的猜測都有,比如小米收購某車企、小米自研汽車、小米入股某車企、小米新出汽車核心周邊、MIUI For Car等。
  • 華為小米「上車」記:被造車?不造車?心心念念總有車
    應該把這個角色扮演好,而不是直接參與進來去造車。」有車企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便合資,比如華為跟長安合資,華為能扮演什麼角色?是技術供應商、戰略投資者還是與長安同樣的身份去造車?恐怕還是技術供應商的身份,造車的事情還是以長安為主。」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華為:我不造車,要我說幾遍?蘋果:我造。百度:那我也造。短短一個月之內,幾家科技巨頭接連被爆料。「跨界造車」雖已不是新鮮事,但在特斯拉市值的推潑助瀾之下,再度成為大公司們競相追逐的「夢中情人」。一直在否認,卻老是被誤會的華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誰就離崗!這幾年,華為的『不造車宣言』一直在反覆猜疑中反覆被強調。
  • 董小姐的造車故事,完了?!
    執意收購銀隆,董小姐真的是想造車嗎?銀隆的尾聲10月底,珠海銀隆新能源(以下簡稱銀隆)在阿里平臺累計拍賣2805萬股股權,單股價格從35元一路跌至27元,依舊無人問津,格力電器(以下簡稱格力)掌門人董明珠的造車故事再度成為汽車圈熱議話題。
  • 你對恆大造車一無所知
    2019年1月15日,恆大斥資9.3億美元收購瑞典國家電動汽車有限公司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NEVS是一家繼承了薩博汽車核心技術的一流車企,從2012年開始布局並深耕新能源汽車,擁有超500人的全球研發團隊、多元化的國際管理團隊及多項自主研發智慧財產權。
  • 跨界造車不只有「董小姐」,誰是最不靠譜的一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生贏家們總是不願意在自己固有的領域內稱王稱霸,一定要全方位地完爆競爭對手,這樣才來得痛快。然而在汽車圈裡面,這麼有野心的企業家也不在少數,比如說「秒天秒地秒空氣」的技術宅本田,當年其實也是造摩託車出身的,從兩個輪子跨到四個輪子(當然現在兩個輪子依然沒有放棄),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跨界造車」。
  • 超級工廠停擺辦公區人去樓空 遊俠汽車夢斷PPT造車
    其中涉及到產業整合,土地廠房收購是其中一個執行環節。」2019年的最後一天,遊俠汽車戰略與市場管理部總監李煒給出了最新解釋。然而,財聯社記者調查後發現,命運多舛的遊俠汽車前景蒙塵,而這正是大多數造車新勢力的一個縮影。「PPT造車」工程爛尾「(2019年)11月時都搬走了,連快遞都兩個禮拜都沒人籤收來取了。」
  • 蘋果造車的「鯰魚效應」
    對於蘋果,很多人一向來都是非常看好的,蘋果要造車?那自然是會對此非常的期待。全世界的車企大佬們,坐不住了吧,蘋果進來摻和一腳,是不是突然感覺非常不安穩了呢?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朋友圈說道:「智能電動車(自動駕駛),最強的兩位選手很快就要進場了。激動人心的時代!」
  • 誰再說「傳統車企造電動車是分分鐘的事」,我都想抽他
    如果他們造電動車,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嗚呼,「傳統車企造電動汽車是分分鐘的事「,這個謬論已經很久了,也著實迷惑了很多消費者甚至傳統車企的決策者,導致他們轉身遲緩,銷量慘澹。今天,電駒哥就對這個觀點掰扯一下:一、造什麼樣的電動車是分分鐘的事?
  • 蘋果試圓「造車夢」,下一個會是誰?
    這時候蘋果啟動了所謂的「泰坦計劃」,早期主打無人駕駛,後期轉向新能源,為此蘋果從克萊斯勒、大眾、特斯拉等全球知名車企中廣挖人才,高薪聘請動力電池專家及傳統車企高管。也許是被挖走的人太多,特斯拉CEO馬斯克還曾公開回懟說,蘋果挖走的都是在特斯拉幹不下去的,蘋果是「特斯拉的墓地」。  之後6年間,造車項目一次次被傳出「夭折」,又一次次「重新啟動」。
  • 造電池 造車 又懂設計 這是什麼車企
    在王傳福的百般勸說,並表明未來要做電動汽車的意圖之下,投資者們才答應成立了比亞迪汽車,在收購了秦川汽車之後比亞迪獲得了汽車生產資質。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比亞迪汽車從一個一竅不通的門外漢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實力的車企之一,並且成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
  • 「殭屍車企」為何不死?
    事實上,近兩年來,隨著汽車行業結構調整、優勝劣汰的速度加快,不僅造車新勢力,不少傳統車企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然而,並不是所有落後產能都會被及時清退,不少企業仍是「僵而不死」。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為更快更好打通國內生產環節,建設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推動「殭屍企業」退市再度被提上了未來一段時間改革工作的重要日程。
  • 誰能成為蘋果造車的黃金搭檔?特斯拉、蔚來還是賈躍亭?
    當蘋果要造車的新聞再次刷屏時,媒體人、分析師們的聲音已經不再質疑信息真假了,大家已經達成共識:蘋果一定會造車!現在關注的焦點是,誰能成為蘋果造車的黃金搭檔,來一起創造神話!不管是媒體、券商分析的結果,還是@不看車 給出的建議,在這個方面大家達成了另一種共識:蘋果此時進入造車賽道,如果完全自主的話,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要取得一席之地已經相當困難。但是牽手一家電動車企,在這個「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蘋果負責軟體、合作夥伴負責硬體是蘋果公司當下最好的選擇。
  • 華人運通:不止造車的隱藏玩家
    伴隨智能科技與通信技術的革新,手機圈內曾發生的戰爭正在汽車圈內再度上演。不管是百年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們,人人都想成為改變命運的那個「蘋果」。而在眾多挑戰者中,網際網路巨頭微軟挑出了自己相中的人選,並為之賦能。
  • 無懼質疑 恆大造車拼硬實力
    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史,也是一部衝破謠言與質疑,達成夢想的歷史。虧損、騙補、PPT造車……從特斯拉到蔚萊、小鵬都曾經歷過這樣的責問。市場苛刻的眼光,從不會對新事物有過多的寬容。然而回過頭去看,就會發現「那些無法將你打敗的,終會使你更強大」!
  • 恆馳車標正式發布、再看恆大造車之路
    蒼穹之下、大地之上,雄獅傲立,儼然折射出恆大汽車意欲傲視全球的氣魄: 保護藍天的初心:新能源汽車是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產業,恆大汽車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貢獻力量。 決勝紅海的策略:新能源汽車市場是競爭非常激烈的紅海,全球車企競相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