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車不只有「董小姐」,誰是最不靠譜的一個?

2021-01-07 皆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生贏家們總是不願意在自己固有的領域內稱王稱霸,一定要全方位地完爆競爭對手,這樣才來得痛快。

然而在汽車圈裡面,這麼有野心的企業家也不在少數,比如說「秒天秒地秒空氣」的技術宅本田,當年其實也是造摩託車出身的,從兩個輪子跨到四個輪子(當然現在兩個輪子依然沒有放棄),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跨界造車」。

這些年新能源車突然火起來了(不是你們想像中的那種明火,手動狗頭)。大佬們也坐不住了,紛紛表示要加入戰鬥。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跨界造車「代言人,當屬」下周回國「賈躍亭——為了FF把整個樂視都賭上了,還落下了「跟賈躍亭學PPT營銷」的壞名聲。

但其實放眼國內外,跨界造車的可不止賈躍亭,有些大佬們來得比他更狠,今天咱們就來好好盤點一下——這群跨界造車的人,誰比誰更不靠譜。

恆大: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首先要說的就是最財大氣粗的恆大,畢竟就在6月份咱們被刷屏兩次,那是真正的「買屋買田又置地」。

6月11日,恆大宣布在廣州南沙投資1600億元,建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6月16日,恆大又與瀋陽市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在瀋陽市投資1200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

也就是說在這六天時間裡,恆大光為了建三大基地,砸出了2800億的大單。

除了建造新能源基地,其實這幾年許老闆也沒閒著,自與FF「和解」後,迅速在新能源汽車圈開啟了「買買買」的節奏,從動力電池到電機再到整車廠都有涉及——

2018年9月,恆大以144.9億元入股廣匯集團,獲得近4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2019年1月15日,恆大斥資9.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2.4億元)收購一家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車公司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

2019年1月24日,恆大以10.6億元入主動力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

2019年1月29日,恆大以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4億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

2019年3月15日,恆大子公司斥資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70%股權;

正所謂跨界造車,沒車你玩個啥,那許老闆你的車呢?

雖然不是掛著恆大Logo,但恆大新能源控股的國能,確實是把車給造出來了——旗下首款車型國能93量產6月份下線,預計在12月份正式啟動交付。

國能93基於薩博鳳凰平臺打造而來,保留了末代薩博9-3車型的大部分元素,裝備了寧德時代提供的三元鋰電池,容量為45kWh,NEDC續航為355km。

通俗來說,這種車說白了就是「油改電」,在新能源鄙視鏈是次底層的存在(最底層是毫無公德心的老年代步車)。

但看回恆大的購物車,從動力電池到電機再到整車廠都有涉及,這麼給力的規模,確實讓你看到了「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底氣。

其實了解恆大的小夥伴都清楚,恆大這些年的跨界並不少——當年恆大足球 "一年衝超,三年奪冠,五年奪亞冠「的口號,後來也確實做到了。

但不是所有的跨界都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說他家的恆大冰泉——當初聲勢浩大,具體賣了多少水卻無從考證,就知道三年後巨虧了40億,被以27億的價格便連同奶粉、糧油等業務一起拋售了……

那麼恆大能夠在技術如此密集的汽車行業中成功跨界嗎?這個問題咱們先放一下,看看第二位出場的選手,畢竟人家是玩工業出身的,那麼跨界造車這時候會更順手一點嗎?

董小姐:同樣是製造業,造車跟造空調應該沒什麼不同?

早在2016年,董明珠的造車之路就正式開始,同年3月格力電器發布停牌公告,稱近期正籌劃發行股票用於資產購買,而當時想要購買的便是珠海銀隆公司。

對於消費者來說,銀隆新能源這個名稱,還有一定的陌生感。這與銀隆新能源原有的產品線有關。原本主打公交、大巴等商用車型的銀隆,在市場的變化之下,謀求在乘用車市場取得突破。

不過銀隆新能源還算是有實力的,它擁有汽車、儲能和三電的綜合研發經驗,尤其是在「鈦酸鋰」電池領域,它幾乎是國內領頭羊一般的存在。

但是時運不濟,「鈦酸鋰」電池早已不是市場的主流方向,國家又僅對能量密度較高的三元鋰電池進行補貼,所以銀隆新能源不得不面臨轉型。

而董小姐果然是實業家,比起只會玩PPT的市場經理要強上不少——就在前兩個月,首款車型——艾菲就正式上市!

新車定位為MPV,並且只有一款配置,售價為補貼前43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新車將搭載103kWh的三元鋰電池組,NEDC續航來到450km。

沒錯,看完這波圖你肯定會覺得:「這不就是山寨埃爾法嗎?」

平直的車身線條、貫穿式保險槓設計以及車位造型,凸顯出的商務氣息,都和埃爾法如出一轍,但這樣的設計著實不討喜,前有抄襲之嫌後有發展限制。

另外撇開相似性不談,少了埃爾法的豪華、高級標籤,方方正正的外觀設計還談得上好看嗎?恐怕還是見仁見智。

看到首款產品山寨路線如此明顯,不免讓人覺得董小姐只是玩玩而已,跟格力在空調領域的核心地位相比,這臺艾菲恐怕差了十萬八千裡。

回想一下在造車前,董小姐2015年就跨過界——進軍手機行業。但事實上並不如她所想的美好,格力手機沒有獨家技術,大部分零件是靠組裝過來的,而且開機畫面極為尷尬,以失敗告終就不足為奇了。

「開著格力的車,用著格力的手機,用著格力的空調」,這個格力「全家桶」計劃,只要你不嫌棄上面的新能源車跟手機,還是可以實現的。

同樣是從家電跨界到汽車,下面這位英國爵士走的路線跟董小姐的,卻是截然不同……

戴森:電機技術+固態電池,造車so easy?

凡是關注過家居產品的朋友,戴森的大名應該都有所耳聞。這個來自英國的電器品牌成立於1983年,不僅首創了無葉式風扇、還發明了旋風分離式吸塵器。旗下一款吹風機,售價都高達3000元人民幣,被人戲稱『家用電器中的愛馬仕』。

戴森的產品線基本在家用電器之上,這些既能當電器、又能當藝術品的高附加值產品,為戴森爵士贏得了啟動汽車製造項目的資金——整整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6億。

但是靠這些錢就能造車?可以說是痴人說夢,就拿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來說,2018年淨虧損超過200億。

因此跨界造車想要成功,狂砸錢並非明智,術業有專攻才是王道,因此戴森選擇這兩點來突破——

第一是電動馬達,戴森的王牌是吸塵器與風扇,為研發這些產品上的電機馬達,它每年就會花費3億美元。上千人的研發團隊匯聚了全球頂尖人才,只為讓戴森的電機在性能和噪音上面達到完美平衡。

而這些電機中的核心技術,很多都能移植到汽車的設計製造中,目前戴森已專門為其車用電動機註冊了全新商標『Digital Motor』。

除了電機技術以外,還有電池技術。早在2015年9月,戴森就斥資1500萬英鎊收購了當時的固態電池初創公司Sakti3,一家脫胎於密西根大學的高端創業公司,主要研發和生產全固態電池。

固態電池的優勢在於,用新型電解材料取代液體電解質,一勞永逸地消除了電解液反應過程中的危險隱患與不穩定因素,即使將電池劈成兩半或暴露在高溫環境中,電池也仍能繼續工作。

另外,在相同質量下,固態電池將擁有目前市面上最高性能鋰電池兩倍的能量密度。

可以說一旦戴森真的將固態電池量產使用,很可能引發電動車儲能的革命性突破,這種革命性的突破對於戴森其實不太陌生,畢竟從女神們梳妝檯上的吹風機就可見一斑了。

有了電機跟電池,那最關鍵的部分,當然就是電動車本身了。之前有消息稱戴森一口氣發布一大波新車——的圖片……

委屈大家先看PPT了:)實車的話,慢慢等吧少年。

蘋果:「我準備好了!」

「蘋果也要造車?」畢竟不少人對蘋果以及汽車的交集,大概就是上車之後連接手機的carplay,除此之外大家對蘋果造車的了解幾乎為零。

但對於蘋果來說Carplay仍是一個車載多媒體娛樂系統,很快庫克時代的蘋果公司推出了一項大計劃——代號為「Project Titan」的項目逐漸浮出水面。

這是一個跟Mac和iPhone一樣從零開始的大項目,不是油改電造車,也不是什麼造車新勢力,而是全新的顛覆性設計!

為此蘋果到處招兵買馬,很快便在位於庫比蒂諾蘋果公司總部附近建立了一座汽車實驗室,並開始招募大量擁有豐富經驗的汽車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甚至火箭科學家等,並通過高薪挖谷歌、奔馳、特斯拉等公司的工作人員來組成汽車研發團隊。

但總冠軍可不是靠五巨頭就可以的了,反而是因為各種的意見不合跟戰略分歧導致造車進度無人得知——這些年肉眼看到的進度,大概就是自動駕駛的技術儲備。

2016年,蘋果與汽車相關的專利申請開始浮出水面,專利適用於機器人、自動駕駛領域。

而同年5月,蘋果還向滴滴出行投資了10億美元。外界指出,泰坦計劃可以從滴滴出行那獲得豐富的數據從而改進其自動駕駛算法。

到了2017年,蘋果獲得了加州機動車管理局(DMV)路測許可並首次出現在DMV名單裡面。在為期1年多的路測中,至少66臺搭載蘋果自動駕駛軟體的車輛在公共道路進行測試。

只是到了今年2月,蘋果首次向DMV提交了脫離報告,在25家公立裡面排名墊底…...有點「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 0-5」的感覺。

但蘋果的造車之路還在繼續,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曾表示:「蘋果最快會在2023年實現泰坦計劃,重新定義的汽車將會與同行的產品區分出來。」

甚至心急如焚的網友,也忍不住用PS幫忙推一把了——

對此我只能說:「果粉是真的NB。」

總結:為什麼跨界造車這麼難?

跨界到底有多難?強如籃球之神喬丹,在第一次退役之後去打了兩年棒球也沒打出什麼好成績,「只好」回來NBA繼續虐菜拿第二個三連冠,被球迷戲稱「還是NBA簡單多了」。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跨界造車的最大難處,就是汽車行業的技術密集強度,其中包括汽車零部件的布局規劃、高壓系統的安全性能、乘員艙的安全性能、整車的配重、外觀內飾的搭配、底盤的調校、汽車耐久性測試等等。

不過作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這種跨界造車大家並不會嫌多,萬一成功了呢?

相關焦點

  • 董小姐的造車故事,完了?!
    執意收購銀隆,董小姐真的是想造車嗎?銀隆的尾聲10月底,珠海銀隆新能源(以下簡稱銀隆)在阿里平臺累計拍賣2805萬股股權,單股價格從35元一路跌至27元,依舊無人問津,格力電器(以下簡稱格力)掌門人董明珠的造車故事再度成為汽車圈熱議話題。
  • 關於董小姐的故事
    董小姐的五官勻稱,膚色白淨,一席黑髮披於肩際。也算是美女!可惜了身高只有160cm,還要算上5cm的鞋跟,且是平胸。但請諸位看客不要在意這些細節。雖然我也是直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華為:我不造車,要我說幾遍?蘋果:我造。百度:那我也造。短短一個月之內,幾家科技巨頭接連被爆料。「跨界造車」雖已不是新鮮事,但在特斯拉市值的推潑助瀾之下,再度成為大公司們競相追逐的「夢中情人」。一直在否認,卻老是被誤會的華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誰就離崗!這幾年,華為的『不造車宣言』一直在反覆猜疑中反覆被強調。
  • 「e汽車」當跨界造車被質疑 路跑的恆馳1真的靠譜嗎?
    如果產品還沒有完善,那麼恆大為什麼想如此急切地證明自己的造車能力呢?或許還是源於外界對其一直以來的質疑聲。對於質疑,其實恆大方面表現得非常在意。這一點,從網絡上鋪開蓋地的宣傳就能看得出一二。為了回應外界對其研發團隊是否專業的質疑,恆大汽車用心良苦,費盡心機,把旗下的研究院的那些工程師和專家們一個個地不厭其煩地進行推薦,意在告訴外界——誰說咱們高管是外行?
  • 董小姐的執著
    但誰又能想到,5年後「曾祖孫」合計四代格力手機,銷售量扒拉扒拉撥在一起,也賣不過小米旗下子品牌系列的一個單品。工業時代驕傲的格力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次又一次的在手機業務上演繹商業「笑話」。但「一山更有一山高」,董大姐這些年一直把雷軍和小米當作蹭熱點的對象,營銷講究營造銷售的氛圍,意欲入局手機行業前,董小姐就開始提前布局造勢。想當初在2013年的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雷軍提出跟董大姐打賭,比5年後小米和格力的業績,賭注1塊,大家意思意思,不料被反將一軍。
  • 萬千董小姐,一個莉莉安
    不排斥陌生人的搭訕,內心卻有超高標準。行走在這個城市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角落,朋友成群卻總是感到孤獨。經常遇到一些要錢沒錢要事業沒事業卻謎之自信的示愛者,於這些人心裡,董小姐是女神般的存在,董小姐隨便一個微笑就能讓他們魂牽夢縈。 董小姐心裡嘲笑,呵,這傻缺吸著十幾塊一包的蘭州還想追我?呵。
  • 《董小姐》的故事
    這一切像是開了個玩笑,我像一個局外人看著發生的一切無能為力。男朋友卻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提出分手,我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其實,我沒有錯。我不吃不喝,想了一個星期也沒明白。我想過死,卻總覺得心裡還有一點放不下。我好像還有點希望。於是,我離開了蘭州,來到北京。我是直接去的你呆過的酒吧,他們都說你好久沒來了。我說你這兩年怎麼過的,你點起煙說,算了吧,我們還有明天。她顯然不願再提起以前的日子。
  • 蘋果試圓「造車夢」,下一個會是誰?
    從戴森到蘋果,跨界造車的潮流一直未曾停止,而傳聞已久的蘋果造車似乎終於有了實錘。  ■造車路上一波三折  圖片來源:Inverse網站  自庫克接任蘋果CEO之後,蘋果似乎再沒能推出影響力可以和iPhone相媲美的產品了。不過,蘋果一直未停止新產品研發的步伐,而近年來的智能化浪潮打破了汽車行業的傳統邊界,給了科技領域、電子電器領域的企業們一個絕佳的跨界契機。  蘋果造車「蓄謀已久」,但也一波三折。
  • 董小姐,直播的世界你不「懂」!
    」嘴上不願意,腳確很誠實,憑藉超高的人氣,本以為在依靠粉絲的網絡環境,將掀起一波不小的的搶購浪潮,但是開播一小時,一臺空調沒有賣出。董小姐,這次你真是不「懂」!董明珠直播首秀講解隔離口罩機一、內外交困,董小姐被迫走進直播間「2月份完全沒有(銷售額),3月份也基本上是0,可能大概只有幾個億。」在一季度業績預告發布前,董明珠多次透露過銷售情況,為投資者打預防針。
  • 董小姐的故事
    一個是富豪,一個名主持,兩人的戀情自然低調且隱秘。第一次被外界所知,是在2011年。那一年,有狗仔拍到董小姐與密富豪在一起的親密照。之後,又多次被拍到兩人一起逛街,密富豪餵吃冰淇淋等。據說,彼時兩人秘密戀愛已達2年之久。按照這個時間推算,董小姐與密富豪的戀情故事,可以追溯到2009年。那一年,董小姐36歲。
  • 《董小姐》意外走紅 創作者:歌曲很一般
    丁太升早在《董小姐》火遍網絡之前的一個多月,就在文藝青年匯聚的豆瓣網上推薦過這首歌,他覺得《董小姐》的歌詞就是一首優美的詩,那種淡淡的、不知所名的情緒格外符合寂寞、悵惘的文藝青年們所追逐的意境。除「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之外,丁太升對「你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這句詞更為推崇。
  • 蘋果入局造車對誰最有利?
    但隨著電動市場的火爆,尤其是特斯拉的出現顛覆了原有造車模式。近幾年來,以「電車三傻」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以恆大、寶能為代表的房地產巨頭,以及索尼、戴森等跨界玩家,在打造智能電動車上蜂擁而至,這讓蘋果的造車之心「死灰復燃」。
  • 撲朔迷離的船長與董小姐
    昨日去食堂路上,偶然聽見一位路人小聲唱著《董小姐》,聲音很小,但風把歌聲送進了我耳中。
  • 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富時羅素將中芯等三家中...
    1.【2020-2021年度專題】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2.參照川普政府行政令,富時羅素將中芯國際等三家中國企業從全球指數中剔除3.停止退市程序!紐約證交所再對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表態4.
  • 錢不是萬能的,恆大「買買買」恐撐不起許家印的造車夢|許家印|造車...
    恆大造車光靠砸錢遠遠不夠。作者:龔進輝時間是造車新勢力最好的證人。當時間來到2020年,大部分玩家被證明是PPT造車,比如FF、奇點汽車,只有蔚來、小鵬、威馬、理想等極少數頭部玩家實現量產交付,但每年充其量只能發布1-2款新車。同樣是汽車領域的後來者,恆大打法卻極為激進。
  • 宋冬野:你們誤解了《董小姐》,這是董老師故事
    民謠曲風強烈、歌詞句句撩人心弦的《董小姐》,立即獲得了眾多青年人的喜愛。  作為詞曲作者及原唱,去年一年,宋冬野走到哪兒都被追問:「誰是董小姐?」  「所有人都誤解了,這是董老師的故事,是她愛上一個人。」他也不惱,每次都耐心解釋:自己不過幫別人的故事,「做了個總結」。  2013年8月,宋冬野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安和橋北》,目前已銷售2萬餘張。
  • 華為小米「上車」記:被造車?不造車?心心念念總有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市場日益飽和,增長的天花板觸手可及,智能汽車作為手機之後下一個最具前景的智能終端,華為、小米等真的如其所言「不造車」嗎?屢次「被造車」原因何在?這並非小米第一次被傳出造車。2014年關於小米造車的消息不脛而走,小米當時回應稱在短期內將不會涉獵汽車、房地產等領域。
  • 蘋果造車和華為造車有什麼不一樣?_易車網
    又或者反過來,結合智能安全帶和車外傳感器的數據,精確識別到駕駛者注意力不集中,及時做出提醒或者強制介入。說到底,蘋果產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一向都是用戶體驗, 而不是顱內高潮。至於華為到底想不想造整車這件事,我們等下再討論,現在先來比較一下他們在技術儲備方面有什麼不一樣。華為在9月份的北京車展已經大大方方地表示了,智能汽車所系的東西他們基本上都造出來了,但車身、底盤、電池這些車輛最基礎的產品是一樣都沒有。
  • 民謠歌曲《董小姐》走紅 粉絲批「整俗了」(圖)
    他演唱《董小姐》的一幕被當作當晚最感人的亮點,不少觀眾當即斷言「這首歌要火」。    果不其然,在其後的幾天裡,左立和《董小姐》迅速躋身微博熱點話題,左立的微博粉絲暴漲,連帶歌曲的創作者和原唱者宋冬野也成為微博紅人和媒體競相採訪的對象。「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這句歌詞尤其受到網友青睞,引用及套改這句話成了網絡上的新時尚。
  • 聚名網:好手機,格力造?誰能叫醒董小姐的「手機夢」?
    而格力手機官網啟用的是一枚二級域名phone.gree.com,此次,格力推出新品牌「TOSOT大松」,卻未保護品牌關聯域名就很耐人尋味了,再聯想到格力手機的銷量,外界猜想,,改用大松品牌一方面是對「格力」品牌的保護,避免再次失敗對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說明手機在格力業務布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有所下降,這也有可能是格力要退出手機市場的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