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的「鯰魚效應」

2021-01-09 騰訊網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量子科技評論】了解科技新資訊

作者:李傳奇

編輯:李傳奇

出品:量子科技小組

封面圖片作者:Ricardo Esquivel

蘋果造車、iCar過去幾年時不時就會出現在新聞中。顛覆「諾基亞」之後,蘋果又要有大動作了嗎?

2020年12月21日,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臺灣地區關鍵供應鏈證實蘋果預計明年九月將發布蘋果車,這比原先透露出來的計劃至少提早了兩年,並且已取得在美國加州上路的測試許可,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2020年12月22日,據路透社報導,匿名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將於2024年開始生產自動駕駛汽車。匿名消息人士還表示,蘋果的電池技術被形容為「次時代」,類似於「第一次看到iPhone」

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蘋果

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沒有車型方面的洩露諜照,甚至連一張宣傳的PPT也沒有,但蘋果想要造車的消息一經曝光,還是吸引了業界的目光。

對於蘋果,很多人一向來都是非常看好的,蘋果要造車?那自然是會對此非常的期待。全世界的車企大佬們,坐不住了吧,蘋果進來摻和一腳,是不是突然感覺非常不安穩了呢?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朋友圈說道:「智能電動車(自動駕駛),最強的兩位選手很快就要進場了。激動人心的時代!」儘管消息沒確定,也可見李想對此感到非常激動。

大眾CEO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蘋果在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入局會對傳統車企發起更大的挑戰。可見這位曾經顛覆手機行業的王者入局對傳統車企而言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態勢。

儘管目前還只是匿名消息人士提供的消息,但還是相當多的人相信蘋果一定會造車,並且還會造好車,畢竟那可是蘋果呀。

但也有人並不看好,他們並不看好人們總是去過度神話蘋果。有媒體表示,蘋果造車不過又是一次沒有驚喜的心智戰爭罷了。

馬斯克更是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蘋果CEO庫克過去還曾拒絕了以60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這更是把蘋果造車的話題推上了熱搜。

不看好者指出,蘋果造車已經說了這麼多年了,依舊沒什麼進展,短期內並不看好蘋果造車的成功。

確實蘋果造車並不是什麼秘密了,而且蘋果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造車計劃。

「靜悄悄」的泰坦計劃

「請賈伯斯救救底特律吧!」《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曾大聲的對蘋果發出呼救。蘋果造車一事,早在賈伯斯還在世的時候,就被提上過日程。

「汽車有電池、電腦、發動機和機械結構,iPhone上也有這些東西。」iPod之父託尼談及蘋果開發汽車這樣說到,遺憾的是,直到賈伯斯過世,蘋果的造車計劃都沒有過多的進展。

把汽車類比手機去思考,這是蘋果對開發汽車的最初設想。在當時看來,把汽車做成一個大手機好像是不錯的思路。

在賈伯斯理念的堅定執行者庫克的領導下,蘋果推出了車載作業系統CarPlay,是蘋果歷史上首次將自己的軟體搭建在他家的硬體產品上。

然而對比起賈伯斯庫克有時候更願意做一個優秀的商人,iPhone在市場上的不錯表現都意味著蘋果沒有必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去造車。

2014年,蘋果推出「泰坦計劃」,由產品設計副總裁扎德斯基親自領導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目標就是像設計iPhone和iMac一樣,打造一款足以顛覆行業的產品。

庫克對特批可以任意挖人,「只要發現矽谷哪位與汽車相關的高管突然離職並去向不明,那他多半是去蘋果了。」蘋果對人才的愛惜是肉眼可見的,後來參與項目的人數達到千人之多。

從一個以手機電腦為主的科技公司是毫無造車經驗的,跨步太大也導致後續的分歧越來越多。後來項目組內部果然出現了極大的分歧,一方想整車研發而另一方想從軟體入手,內部意見不合項目的進展也就隨之停滯。

而後蘋果返聘已退休的高管Bob回來接管泰坦計劃,Bob更傾向於從硬體邏輯轉向軟體邏輯,這是日後蘋果造車方向的一個重大抉擇。後來庫克談及蘋果的造車計劃時,也公開承認蘋果在研究自動駕駛系統。

當時蘋果還註冊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個域名,也可見其在汽車領域上的決心。

還是那句話,蘋果雖然是蘋果,但也別小看智能汽車領域的殘酷競爭,別光顧著看特斯拉和眾國內車企的造車派對是多麼瘋狂,你要知道有人站起來背後也必有競爭者的倒下。那蘋果究竟具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呢?

之前也出過不少關於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文章,其實現在各車企的智能汽車研發路徑都大致相同,無外乎就是實現電動化後,搭建車載系統的智能生態,然後實現無人自動駕駛,我們就從這三個遞進的層面來看看蘋果夠不夠格。

馬斯克:單電芯設計不可行

堪比iPhone問世的電池新技術,看到這裡時筆者還沒有什麼概念,但看到網友的調侃還是忍不住笑出聲——「需要配備充電寶嗎?」

蘋果目前的產品線上電池的續航能力就一直是被人詬病的,而作為電池可謂是智能汽車的心臟,一個電池做的不太好的企業說要拿出突破性的電池技術,確實是有些讓人擔心。

據了解,蘋果的單電芯技術是讓所有電芯直接融合在一起,從而減少空間浪費來降低電池成本,同時還能增加車輛續航。消息人士稱,此技術會讓你像第一次見到iPhone一樣!

那會是初戀的感覺嗎?對此馬斯克就在社交平臺上直言不諱:「那也太奇怪了吧,而且從電化學意義上單電芯的設計是不可行的。」

雖被質疑,但降低電池成本的想法是沒有問題的,電動汽車成本中約有百分之四十是電池本身,新能源汽車若想實現平價那降低電池的成本是必經之路。

為何筆者會不看好蘋果的電池呢?汽車電池的成本下降無外乎原料成本下降、技術升級和電池設計升級。

目前來看原材料那些大宗商品是沒有成本向下探的可能了,市面上早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和寧德時代的CTP技術,若沒有實質性的黑科技,蘋果真的能橫空出世把大佬斬於馬下嗎?難道靠電池設計?也難怪馬斯克會偷著樂。

價格不菲的「蘋果內飾」

雖然泰坦計劃是「靜悄悄」的,可這些年泰坦計劃也不是吃乾飯的,蘋果早已積累了足夠的資本去建立自己的車載系統生態,從而形成自己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護城河。

比如以「CarPlay」為大腦的車載娛樂系統,以及沉浸式的VR技術,還有能投放在擋風玻璃上的智能AR,以及我們最了解的Siri與動作追逐技術——智能交互……

這樣的「車內飾」是足夠豪華的吧?但若循著邏輯去推敲,你會發現這樣搭配下來造價一定是不菲的,那即便電池節省下再多成本也承受不住。這也引發了定位的問題,蘋果造車走的什麼路線?

當然筆者還是對果粉們的消費能力有著充分的認知的,但手機是手機,車是車,蘋果以往的風格在汽車上依舊行得通嗎?需要時間給我們答案。

走不出PPT的無人駕駛技術?

若是熟悉我們以往文章的讀者會知道,無人駕駛技術已不是還存在PPT裡的魔術表演了,比如百度成熟的Apollo自動駕駛技術。

蘋果造車消息放出後,有觀點認為,Apple Car將攜自動駕駛而來,為行業樹立標杆。但筆者並不看好。

你要知道百度的Apollo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才走到今天的,百度憑什麼呢,就憑一條新聞嗎?歸根結底,對蘋果想要加入這場遊戲是抱有巨大的期待的,但蘋果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

團隊的不穩定,又不具備大量的實操數據,對於非常需要數據反覆校準的自動駕駛而言,蘋果還不具備和現自動駕駛領域裡的各位大佬掰腕子的實力。

但它依舊是條「大鯰魚」

上文的所有邏輯都是建立在那幾條新聞的基礎上的,也就是我用幾條新聞來說,蘋果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驚喜,因為那就是新聞而已。

但從相反角度來看,現階段也沒人知道蘋果到底有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並且對於造車而言,蘋果確實是顯得有那麼些「門外漢」了,可你別忘了,如今叱吒風雲的蔚來去年是為何差點倒下,而你再想想,蘋果手中那巨大的現金流,有時候資本真的可以彌補很多。

可以預見的是,蘋果汽車一定不會馬上顛覆市場,但它絕對會讓市場再度煥發活力,別小瞧蘋果的能量,那一定會是一條活力四射的大鯰魚。

新能源車企確實沒有都倒在過去,如今活下來的都在大放異彩,但以後肯定不會都活下來。若要說特斯拉是結束國內新能源市場亂象的那條大鯰魚,那蘋果絕對是使未來智能汽車市場煥發第二春的另一條。

不信,就走著瞧。

——END——

點一下,變好看

相關焦點

  • 蘋果造車正當時
    作為目前全球市值排名領先的科技公司,蘋果進軍汽車領域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化學效應。這位曾終結「諾基亞時代」的顛覆者很有可能又將顛覆整個行業的格局和生態。蘋果公司在造車這件事上由來已久,早在創始人賈伯斯時代就已經初現端倪。
  • 蘋果入局造車對誰最有利?
    作為目前全球市值排名領先的科技公司,蘋果進軍汽車領域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化學效應。這位曾終結「諾基亞時代」的顛覆者很有可能又將顛覆整個行業的格局和生態。造車市場「狼來了」蘋果公司在造車這件事上由來已久,早在創始人賈伯斯時代就已經初現端倪。
  • 蘋果造車風起了 恆指改革變幻時
    原標題:【FOCUS】蘋果造車風起了,恆指改革變幻時   風起了,變幻時。繼iPhone、iPad後,下一個會不會是iCar?
  • 蘋果造車計劃引發蝴蝶效應,供應鏈股價大漲,特斯拉哭了
    蘋果計劃在短期內推進電動汽車的生產計劃,周二該公司股價大漲,漲幅超過 3%,市值增幅有望超過 620 億美元。同時,蘋果公司的一些現有或潛在合作夥伴的股價則迎來了上漲。目前還不清楚哪家公司將成為蘋果汽車的代工商,但是消息一旦透露估計將再次引發股市海嘯。
  • 鯰魚效應,你用對了嗎?
    今天,跟小二哥一起了解一下:鯰魚效應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 也稱鯰魚效應(Weever Effect)什麼是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他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
  • 蘋果造車,動了誰的奶酪?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5日電 (付玉梅)蘋果造車的動態讓一些人坐不住了。近日,大眾汽車CEO發文評價稱,蘋果對大眾帶來的挑戰要高於傳統競品豐田,而特斯拉CEO則公開質疑蘋果的電池技術。爭議之下的蘋果造車,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會動了誰的奶酪?
  • 蘋果宣布造車,馬斯克迎來勁敵,華為任正非卻「換道超車」
    蘋果宣布造車  蘋果庫克連腸子都悔青了,科技行業的「打臉」事件屢屢發生,如今又多了一個庫克;不過,庫克非常精明,偷偷摸摸地制定了「泰坦計劃」,準備造車,連產品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Apple Car」,目前在加州有原型車,最快將於明年9月份上市。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華為:我不造車,要我說幾遍?蘋果:我造。百度:那我也造。短短一個月之內,幾家科技巨頭接連被爆料。「跨界造車」雖已不是新鮮事,但在特斯拉市值的推潑助瀾之下,再度成為大公司們競相追逐的「夢中情人」。整車生產的產業鏈龐大而複雜,從產品設計到零部件採購,從工廠總裝再到建立經銷商體系,每一環都需要資金投入、技術保障、質量管理、規模效應,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說白了,造車就是一個規模產業,沒有誰有十足的把握,更別說跨界了。
  • 蘋果造車和華為造車有什麼不一樣?_易車網
    蘋果汽車的「狼來了」早在2015年,也就是賈老師正著手為PPT造車寫PPT的時候,業界就「傳言」蘋果啟動了造車項目,而且當時蘋果也確實從特斯拉挖了不少人過去2016年,馬斯克別有用心地實錘了蘋果這個代號為「泰坦」的造車項目。2017年,蘋果大概是意識到造車這事沒有造手機簡單,開始將泰坦項目從生產一輛整車轉變成「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之後,蘋果多次更換了泰坦項目的負責人,並相繼解僱了四百多名員工。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_易車網
    為了準確的認識蘋果造車這件事,車東西整理了十個比較關鍵的問題,理清了這十個問題,對蘋果造車就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一、蘋果為什麼要造車?在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蔚來汽車CEO李斌認為在高端市場,未來將僅剩下5家左右車企,特斯拉和蘋果將會位居其中。五、蘋果造車的進展如何?正建設供應鏈體系雖然蘋果在造車這條路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但是蘋果至今還沒有向外公布過造車的進展,外界對於蘋果的造車情況,還不是非常清晰。
  • 蘋果造車之心不死
    導言:「泰坦」項目的失利,曾讓蘋果的造車計劃遭受重創,但蘋果並沒有因此放棄造車的野心,這一次,「Apple Car」再上日程。李哲 | 文有關蘋果造車的傳聞,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一次,但最終這些傳言都不了了之,不過這一次,蘋果似乎要來真的了。
  • 蘋果造車要用「單電池」?馬斯克:呵呵
    有兩件事現在讓人不明覺厲,一件是蘋果造車,一件是蘋果造車要使用「單電池」,這兩件事情不僅令吃瓜群眾感到震驚,甚至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對此表示吃驚。 關於蘋果要造車的傳聞由來已久,掐指一算,至少有4個年頭了。
  • 庫克拒絕對蘋果造車計劃表態
    打開APP 庫克拒絕對蘋果造車計劃表態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21-01-18 11:03:03 近日,蘋果造車再度傳來新進展。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此外,11月16日,滴滴發布其與比亞迪共同研發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一切設計為網約車場景服務。11月26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聯合推出「智己汽車」,首輪融資達百億規模。此時入場造車,科技公司們打的什麼算盤?蘋果涉車,由來已久對於蘋果造車,中國臺灣《經濟日報》還披露了更多細節。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表示華為內部正在整合汽車業務,並且在發布的《關於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中明確說明「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一個致力於造整車,一個堅決不造車。同為科技巨頭,為何蘋果與華為在造車方面所選擇的模式大相逕庭?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原因?二者選擇的道路,又是哪一條才更為理性和現實呢?
  • 蘋果為造車盡心盡力!車載手機支架專利曝光:性能體驗無敵手
    雖然蘋果公司一直沒有對外公布要造車的消息,但從其不斷申請的汽車相關專利來看,蘋果進軍汽車界的堅定態度鮮明。並且蘋果為造車也著實夠盡心盡力,不僅自己研發驅動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連車載手機支架也要自研自產。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
  • 蘋果試圓「造車夢」,下一個會是誰?
    從戴森到蘋果,跨界造車的潮流一直未曾停止,而傳聞已久的蘋果造車似乎終於有了實錘。  12月21日,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蘋果公司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將於2021年9月發布,較原先外界猜測的2023年至少提前兩年。該媒體透露,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汽車零部件企業近期已經接到了備貨要求,並被列入蘋果的首批汽車供應商名單。  ■造車路上一波三折
  • 挖人、建廠、造芯,蘋果造車想要直剛特斯拉?
    蘋果造車登上熱搜榜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大家都想成為第二個特斯拉。蘋果與特斯拉在互相挖角上樂此不疲。前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 在被特斯拉挖走五年之後,於2018年重返蘋果。Doug Field 的回歸無疑重燃了蘋果造車的決心,自2017年至今,蘋果就已經獲得了100餘項汽車領域的專利,並於去年收購了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Drive.ai。
  • 蘋果「造車」:電池技術突破堪比「iPhone問世」
    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在過去幾年時有傳出,不過像如今這樣密集曝出猛料的時刻,並不多見。12月21日上午,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蘋果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將在明年第三季度(9月)發布,比原先的外界猜測規劃至少提前了兩年。10幾個小時之後,在周一美股尾盤時段,路透的一篇報導則更加詳細的曝出更多猛料,不僅提到了蘋果「造車」計劃的時間節點,也曝出了大量技術細節。
  • 蘋果想造一輛怎樣的車
    車雲按與馬斯克的特斯拉不同,蘋果在造車這件事情上非常低調,正如蘋果一貫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