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量子科技評論】了解科技新資訊
作者:李傳奇
編輯:李傳奇
出品:量子科技小組
封面圖片作者:Ricardo Esquivel
蘋果造車、iCar過去幾年時不時就會出現在新聞中。顛覆「諾基亞」之後,蘋果又要有大動作了嗎?
2020年12月21日,據中國臺灣媒體《經濟日報》報導,臺灣地區關鍵供應鏈證實蘋果預計明年九月將發布蘋果車,這比原先透露出來的計劃至少提早了兩年,並且已取得在美國加州上路的測試許可,其中至少有數十輛原型Apple Car。
2020年12月22日,據路透社報導,匿名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將於2024年開始生產自動駕駛汽車。匿名消息人士還表示,蘋果的電池技術被形容為「次時代」,類似於「第一次看到iPhone」
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蘋果
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沒有車型方面的洩露諜照,甚至連一張宣傳的PPT也沒有,但蘋果想要造車的消息一經曝光,還是吸引了業界的目光。
對於蘋果,很多人一向來都是非常看好的,蘋果要造車?那自然是會對此非常的期待。全世界的車企大佬們,坐不住了吧,蘋果進來摻和一腳,是不是突然感覺非常不安穩了呢?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朋友圈說道:「智能電動車(自動駕駛),最強的兩位選手很快就要進場了。激動人心的時代!」儘管消息沒確定,也可見李想對此感到非常激動。
大眾CEO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蘋果在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入局會對傳統車企發起更大的挑戰。可見這位曾經顛覆手機行業的王者入局對傳統車企而言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態勢。
儘管目前還只是匿名消息人士提供的消息,但還是相當多的人相信蘋果一定會造車,並且還會造好車,畢竟那可是蘋果呀。
但也有人並不看好,他們並不看好人們總是去過度神話蘋果。有媒體表示,蘋果造車不過又是一次沒有驚喜的心智戰爭罷了。
馬斯克更是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蘋果CEO庫克過去還曾拒絕了以60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這更是把蘋果造車的話題推上了熱搜。
不看好者指出,蘋果造車已經說了這麼多年了,依舊沒什麼進展,短期內並不看好蘋果造車的成功。
確實蘋果造車並不是什麼秘密了,而且蘋果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造車計劃。
「靜悄悄」的泰坦計劃
「請賈伯斯救救底特律吧!」《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曾大聲的對蘋果發出呼救。蘋果造車一事,早在賈伯斯還在世的時候,就被提上過日程。
「汽車有電池、電腦、發動機和機械結構,iPhone上也有這些東西。」iPod之父託尼談及蘋果開發汽車這樣說到,遺憾的是,直到賈伯斯過世,蘋果的造車計劃都沒有過多的進展。
把汽車類比手機去思考,這是蘋果對開發汽車的最初設想。在當時看來,把汽車做成一個大手機好像是不錯的思路。
在賈伯斯理念的堅定執行者庫克的領導下,蘋果推出了車載作業系統CarPlay,是蘋果歷史上首次將自己的軟體搭建在他家的硬體產品上。
然而對比起賈伯斯庫克有時候更願意做一個優秀的商人,iPhone在市場上的不錯表現都意味著蘋果沒有必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去造車。
2014年,蘋果推出「泰坦計劃」,由產品設計副總裁扎德斯基親自領導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目標就是像設計iPhone和iMac一樣,打造一款足以顛覆行業的產品。
庫克對特批可以任意挖人,「只要發現矽谷哪位與汽車相關的高管突然離職並去向不明,那他多半是去蘋果了。」蘋果對人才的愛惜是肉眼可見的,後來參與項目的人數達到千人之多。
從一個以手機電腦為主的科技公司是毫無造車經驗的,跨步太大也導致後續的分歧越來越多。後來項目組內部果然出現了極大的分歧,一方想整車研發而另一方想從軟體入手,內部意見不合項目的進展也就隨之停滯。
而後蘋果返聘已退休的高管Bob回來接管泰坦計劃,Bob更傾向於從硬體邏輯轉向軟體邏輯,這是日後蘋果造車方向的一個重大抉擇。後來庫克談及蘋果的造車計劃時,也公開承認蘋果在研究自動駕駛系統。
當時蘋果還註冊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個域名,也可見其在汽車領域上的決心。
還是那句話,蘋果雖然是蘋果,但也別小看智能汽車領域的殘酷競爭,別光顧著看特斯拉和眾國內車企的造車派對是多麼瘋狂,你要知道有人站起來背後也必有競爭者的倒下。那蘋果究竟具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呢?
之前也出過不少關於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文章,其實現在各車企的智能汽車研發路徑都大致相同,無外乎就是實現電動化後,搭建車載系統的智能生態,然後實現無人自動駕駛,我們就從這三個遞進的層面來看看蘋果夠不夠格。
馬斯克:單電芯設計不可行
堪比iPhone問世的電池新技術,看到這裡時筆者還沒有什麼概念,但看到網友的調侃還是忍不住笑出聲——「需要配備充電寶嗎?」
蘋果目前的產品線上電池的續航能力就一直是被人詬病的,而作為電池可謂是智能汽車的心臟,一個電池做的不太好的企業說要拿出突破性的電池技術,確實是有些讓人擔心。
據了解,蘋果的單電芯技術是讓所有電芯直接融合在一起,從而減少空間浪費來降低電池成本,同時還能增加車輛續航。消息人士稱,此技術會讓你像第一次見到iPhone一樣!
那會是初戀的感覺嗎?對此馬斯克就在社交平臺上直言不諱:「那也太奇怪了吧,而且從電化學意義上單電芯的設計是不可行的。」
雖被質疑,但降低電池成本的想法是沒有問題的,電動汽車成本中約有百分之四十是電池本身,新能源汽車若想實現平價那降低電池的成本是必經之路。
為何筆者會不看好蘋果的電池呢?汽車電池的成本下降無外乎原料成本下降、技術升級和電池設計升級。
目前來看原材料那些大宗商品是沒有成本向下探的可能了,市面上早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和寧德時代的CTP技術,若沒有實質性的黑科技,蘋果真的能橫空出世把大佬斬於馬下嗎?難道靠電池設計?也難怪馬斯克會偷著樂。
價格不菲的「蘋果內飾」
雖然泰坦計劃是「靜悄悄」的,可這些年泰坦計劃也不是吃乾飯的,蘋果早已積累了足夠的資本去建立自己的車載系統生態,從而形成自己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護城河。
比如以「CarPlay」為大腦的車載娛樂系統,以及沉浸式的VR技術,還有能投放在擋風玻璃上的智能AR,以及我們最了解的Siri與動作追逐技術——智能交互……
這樣的「車內飾」是足夠豪華的吧?但若循著邏輯去推敲,你會發現這樣搭配下來造價一定是不菲的,那即便電池節省下再多成本也承受不住。這也引發了定位的問題,蘋果造車走的什麼路線?
當然筆者還是對果粉們的消費能力有著充分的認知的,但手機是手機,車是車,蘋果以往的風格在汽車上依舊行得通嗎?需要時間給我們答案。
走不出PPT的無人駕駛技術?
若是熟悉我們以往文章的讀者會知道,無人駕駛技術已不是還存在PPT裡的魔術表演了,比如百度成熟的Apollo自動駕駛技術。
蘋果造車消息放出後,有觀點認為,Apple Car將攜自動駕駛而來,為行業樹立標杆。但筆者並不看好。
你要知道百度的Apollo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才走到今天的,百度憑什麼呢,就憑一條新聞嗎?歸根結底,對蘋果想要加入這場遊戲是抱有巨大的期待的,但蘋果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
團隊的不穩定,又不具備大量的實操數據,對於非常需要數據反覆校準的自動駕駛而言,蘋果還不具備和現自動駕駛領域裡的各位大佬掰腕子的實力。
但它依舊是條「大鯰魚」
上文的所有邏輯都是建立在那幾條新聞的基礎上的,也就是我用幾條新聞來說,蘋果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驚喜,因為那就是新聞而已。
但從相反角度來看,現階段也沒人知道蘋果到底有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並且對於造車而言,蘋果確實是顯得有那麼些「門外漢」了,可你別忘了,如今叱吒風雲的蔚來去年是為何差點倒下,而你再想想,蘋果手中那巨大的現金流,有時候資本真的可以彌補很多。
可以預見的是,蘋果汽車一定不會馬上顛覆市場,但它絕對會讓市場再度煥發活力,別小瞧蘋果的能量,那一定會是一條活力四射的大鯰魚。
新能源車企確實沒有都倒在過去,如今活下來的都在大放異彩,但以後肯定不會都活下來。若要說特斯拉是結束國內新能源市場亂象的那條大鯰魚,那蘋果絕對是使未來智能汽車市場煥發第二春的另一條。
不信,就走著瞧。
——END——
點一下,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