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蒙小玉,是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鎮清水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員。
我在基層工作已有5年了,最刻骨銘心的還是2017年在清水開展扶貧工作的時光。清水村是我駐的第一個村,也是我的第二個家。 初到清水村時,我對村子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這裡交通閉塞、產業發展單一落後,大部分貧困戶都住在老舊的木瓦房裡,衛生環境較差。 讓百姓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基礎,為了摸清我所負責的網格組裡村民的住房情況,精準落實危房改造工程,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一戶戶走訪摸底排查。
在一個多月的走訪中,我發現有幾戶貧困戶的住房條件較差,尤其是貧困戶班老生家。剛到這個79歲的五保戶老人家時,我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屋裡昏暗潮溼,沒有窗子,四處布滿了蜘蛛網和灰塵,破布遮擋著發黃、漏風的牆體,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舊木凳子,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唯一現代化的東西就是泛黃的電燈泡。由於他是高齡五保戶,我們曾多次動員他到敬老院居住,但都被他拒絕了。雖然村裡經常請人來給他維修房頂,但由於房梁實在過於老舊,下暴雨時仍然偶爾會漏雨。 班老生說:「國家政策真好,我每個月都有五保金和養老保險金,逢年過節還有政府送來的米、面、油、被子,不愁吃穿。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有生之年能住上不透風漏雨的新房。」老人的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實現願望。
回到村裡開完村兩委碰頭會後,危房改造行動就開始了。評議會結束後,我第一時間將班老生的特殊情況匯報到鎮裡,經過多方協調,我們給老人爭取到了一級危改的名額。三個月後,老人終於住上了乾淨敞亮的新房。搬進新家那天班爺爺老淚縱橫地說:「感謝黨和國家,感謝你們,讓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3年的精準扶貧讓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條通組路、串戶路、產業路縱橫交集,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村容寨貌整潔敞亮,一片片綠油油的佛手瓜蓬勃發展,到處都是祥和富裕的景象。 扶貧讓家家住上了好房子,戶戶過上了好日子,人人生活有了保障。2018年清水村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成為了有名的黨建先進示範村。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是貧苦老百姓最殷切的期望,也是千千萬萬一線扶貧人的責任和使命。沒有一種初心比「為人民謀幸福」更高尚,沒有一種使命比「為民族謀復興」更偉大。蒙小玉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楊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