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三顧茅廬」打開話匣子丨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

2020-12-27 天眼新聞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我來到黔南自治州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駐村工作已有兩年多。我叫付雪,作為一名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看到自己包保的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心裡美滋滋的。 我包保的建檔立卡戶中,有一戶情況比較特別,他叫楊興明,是特困供養戶,由此我們之間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扶貧經歷。

2018年初次去走訪楊興明時,站在他不到30平方、透風漏雨的老舊房前,我出乎意料地吃了閉門羹。任我怎麼敲門,喊破嗓子,房裡的楊興明無動於衷。如果不是鄰居告訴我他在家,語言和聽力都正常,我都懷疑是遇上了殘困戶,第一次走訪的不順利讓我心生鬱悶,感慨遇上了難啃的骨頭。晚上回家,我苦思冥想:怎麼樣才能讓他給我開門呢?一旁的愛人說道:「禮多人不怪,明天帶點零食水果去。」

第二天,我趕了個大早,拎著大包小包像走親戚似的去到楊興明家。這次他家恰好門是打開的,楊興明正在吃早餐,雖然他沒喊我進門,可我還是厚著臉皮自己進去找了張板凳坐下,放下水果零食,主動開口拉家常,問長短。沒料到的是,面對我的主動示好和問候,楊興明依然一言不發,就像沒看見我一樣,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我強壓住心中的怒氣,反覆安慰自己:「沒事兒,有進步,今天至少見著人了。」

第三天,我帶著越挫越勇的態度,繼續入戶,也不管他是否答應,是否聽見,絮絮叨叨跟他說了一個多小時,給他講了黨的扶貧政策和我來的目的。他終於給了我回應:「你是這麼久以來第一次不嫌棄我,跟我說這麼多話的人!」我一愣,驚得說不出話,原來老人是這麼渴望關心和陪伴。

和楊興明建立了聯繫後,我經常去他家,像走親戚一樣,有時候還帶著愛人一起去陪他吃飯、拉家常。2018年底,我幫助他申請了老舊房整治,自己掏錢給他換了新床、新被、新衣櫃,不僅幫他家換了新顏,還讓他家多了歡樂和笑聲。上個月入戶走訪時,他對我說:「小付,你家小劉有半個月沒有來了,有點掛記他。」聽到這話,我當時心裡突然就暖了,不僅是我把他當作了親戚,他也把我看成了家人。

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有一群人或許內心所需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資助和給予,更需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真誠,多一些溝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作者 付雪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過上好日子丨惠水縣好花紅鎮清水村駐村工作隊員蒙小玉
    我叫蒙小玉,是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鎮清水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員。我在基層工作已有5年了,最刻骨銘心的還是2017年在清水開展扶貧工作的時光。清水村是我駐的第一個村,也是我的第二個家。   班老生說:「國家政策真好,我每個月都有五保金和養老保險金,逢年過節還有政府送來的米、面、油、被子,不愁吃穿。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有生之年能住上不透風漏雨的新房。」老人的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實現願望。回到村裡開完村兩委碰頭會後,危房改造行動就開始了。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村民班傑
    我是班傑,村裡人都親切地叫我"小香哥",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七組村民,現在是村委會副主任,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我轉變身份參與扶貧工作已整整四年了。2013年,我家發生了重大變故,傾盡全力挽救的妻子因病醫治無效撒手人寰,給我留下的不僅是失去親人的無盡傷痛,還有八十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兩個年幼待撫的孩子。妻子離世前,為了給她治病,家中已是債臺高築,所住房屋是父輩留下的,早已破舊不堪。那時的生活使我感到心力交瘁,但我心裡深深地明白這個時候不能倒下。
  • 「我的扶貧故事」這個90後小夥「扎勁」得很|惠水縣好花紅鎮石頭關...
    我叫李俊傑,是一名90後。2017年初,我被組織派駐到貴州黔南惠水縣好花紅鎮石頭關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石頭關村是惠水縣的108個貧困村之一,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7戶43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40.7%。
  • 「我的扶貧故事」洋芋香 扶貧幹部心裡甜丨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
    我叫毛華智,是貴州黔南州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老羅高興地說著他家的變化今年九月的一天,我聯繫幫扶的苗族群眾老羅又送來了一袋玉米地裡套種的洋芋,怎麼推辭也不行,老羅用帶著民族口音的話說:你們平時不也送了許多吃的用的給我嗎?你們不要的話是 「幹(看)不起人!」無奈之下,只好收下。
  • 「我的扶貧故事」山那邊聽到了水的聲音丨惠水縣濛江街道黨工委...
    我叫程華,是黔南自治州惠水縣濛江街道黨工委書記。在工作中,一份努力、一份收穫,一份耕耘、一份答卷,扶貧路上我收穫了成功喜悅,更飽受了坎坷無奈的淚和汗。翻開筆記本,本冊、兩冊、三冊,裡面滿載著扶貧工作的學習、安排、走訪,既要當好一名基層一線的施工員,更要履行好前線指揮長設計師的職責,從一點一滴收集信息、到一步一步的布置實施。  從一戶一戶的上門宣傳到一處一處的踏勘,從太陽升起到披星入戶,帶著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待,我們堅決堅持以脫貧攻堅統籌工作全局。定期研判分析、入戶走訪調查、項目建設規劃推進等已成為家常便飯。
  • 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脫貧攻堅歌曲集《你的愛》分享會在葉辛好花紅...
    12月12日,由貴州省音樂家協會、貴州師範學院、天下貴州人俱樂部主辦,惠水縣文聯、葉辛好花紅書院承辦的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脫貧攻堅歌曲集《你的愛》分享會在葉辛好花紅書院舉行。
  • 「我的扶貧故事」把愛傾注在扶貧路上丨晴隆縣大廠鎮嘎木村扶貧...
    剛開始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的時候,我不斷地問自己,要幫助群眾,擺脫窮苦的日子,共奔小康,我該怎麼去做呢?怎樣才能和群眾建立深厚的關係呢?帶著這些問題,我不斷地思索,在無數次的幫扶經歷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愛。
  • 吳淡如:三顧茅廬,但不要「盧」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以誠心感化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從有這個故事以來,就有人認定,只要一試再試,就一定會成功。人家三顧茅廬,他就用「盧」的。亂盧一通者有幾種常見情形:一、白目到聽不懂別人的暗示比如,他打電話來訴苦,你已認真聽了一個小時,他卻還叨叨不休,你跟他說:「對不起,我要去上廁所了」,本意是希望他結束談話,他卻還可以說:「沒關係,我等你上完廁所回來講。」
  • 馬關輝脫貧攻堅專輯《你的愛》分享會在黔南惠水葉辛好花紅書院舉行
    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放歌漣江12月12日,由貴州省音樂家協會、貴州師範學院、天下貴州人俱樂部主辦,惠水縣文聯、葉辛好花紅書院承辦的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脫貧攻堅歌曲專輯分享會在惠水葉辛好花紅書院舉行,我省知名音樂人黃承志、凌飛、丁傑等與馬關輝分享新專輯的喜悅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不留遺憾丨惠水縣王佑鎮昌明村工作隊...
    我是羅光洲,2015年,在脫貧攻堅戰打響時,我接受單位安排,前往惠水縣王佑鎮紅星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2016年,我來到王佑鎮昌明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後,為了及時掌握一手資料,摸清昌明村的基本情況、掌握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我和駐村工作組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調查研究,召開群眾代表表會、各寨院壩會,走訪了解村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找準昌明村脫貧攻堅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明晰工作思路。
  • 「我的扶貧故事」一名教師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扶貧...
    我是興仁市潘家莊鎮王家寨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接到通知,全縣教職工要參與扶貧工作。身為教師的我,從此就踏上了扶貧之路,開始了扶貧生涯,有了許多精彩的故事,更有不少的收穫和感悟。我所包保的是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核桃寨組代家洪戶。
  • 惠水縣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歌王爭霸賽報名中
    近日,記者從惠水縣民族山歌協會獲悉,主題為「好花正紅·暢遊端午」的惠水縣2020年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歌王爭霸賽活動從6月12日開始報名,報名時間持續到6月22日。比賽將於6月24日至6月25日(農曆五月初四、初五)在惠水縣好花紅廣場(漣江國際酒店旁)舉行。
  • 「我的扶貧故事」沒有「阿拉丁神燈」的第一千零一夜丨惠水縣崗度...
    這不是神話故事,這跟「阿拉丁神燈」沒有「半毛錢」關係。這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夜晚,卻是我駐村的第一千零一夜……【第一夜】我叫樊龍江,是惠水縣崗度鎮龍塘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也沒有了嫋嫋炊煙的田園牧歌,而是那一廂廂低矮破舊、搖搖欲墜的危舊房,還有那擁擠狹窄的村委辦公房、汙水橫流的串戶土路、無處不在的白色垃圾……各種似乎與時代「脫軌」的落後景象紛紛湧入腦海,我才發現我對農村、對貧困知之甚少。我心想這村可怎麼駐下去呀?這脫貧攻堅戰該如何去打呢?帶著這樣的不安與彷徨,我久久無法入眠......
  • 海政文工團歌唱家曾小燕《好花紅》MV驚豔亮相
    日前,在北京貴州商會成立十周年慶典上,由海政文工團青年獨唱演員、貴州籍布依族歌手曾小燕作詞並演唱的MV《好花紅》正式亮相,這首根據布依族經典民歌《好花紅》重新創作的《好花紅》,在傳承傳統民歌韻味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國際時尚元素,濃縮了貴州布依族地區的唯美畫面,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的故事還將繼續書寫丨劍河縣南哨鎮巫虎村...
    我叫田景元,是劍河縣南哨鎮巫虎村的一名網格員。巫虎村是由巫沙村、九虎村組成,2019年3月,作為單位派出的脫貧攻堅駐村網格員,我負責起南哨鎮巫沙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最初的幾個月,我通過入戶走訪,熟悉了村情和環境,並做好政策宣傳、消防檢查等工作,後面又陸續參加各村低保核查、貧困戶動態管理、養老保險、合作醫療、易地扶貧搬遷、春耕生產、秋冬種等工作。田景元(左二)與攻堅隊一同入戶了解貧困戶情況2019年下半年,按照上級任務的安排,我們對所駐村進行了網格化管理,我主要負責巫沙村的五組和七組的45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讓扶貧政策飛入貧困百姓家|平塘縣塘邊鎮清水村...
    我家是三口之家,都是縣裡面下派網格員,爸爸在甲茶鎮,媽媽在大塘鎮,扶貧一年以來一家三口回家坐在一起吃飯的次數一隻手數的過來。  因為忙於脫貧攻堅,鮮少回家,有一次回家發現家裡面養的金魚都死了,但是和許多網格員一樣,我也有一本「幸福筆記本」,這個筆記本上記的都是群眾的心願,有的關於飲水、有的關於住房、有的關於交通、有的關於教育、有的關於醫療等。而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將這些心願一一實現。
  • 「我的脫貧故事」脫了貧,我也成了扶貧隊員|黔西縣大關鎮鍋仲村...
    我叫陳敏,是黔西縣大關鎮鍋仲村人,這些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在鎮村幹部的傾情幫扶下,我原本貧困的家庭脫了貧,我也有幸成了村裡扶貧工作隊的其中一員。  十幾年前,我從大關鎮文明社區嫁到鍋仲村田壩組,那時候家裡一貧如洗,房子是借別人家的,砌了磚牆蓋上瓦,地板就是土泥巴。公公劉正華患有胰腺炎、膽囊炎等疾病,經常都要打針吃藥。在我的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們夫妻倆丟下年幼的孩子出門去打工,七攢八湊勉強建了毛坯房,門口還是泥院壩。
  • 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照米一行到惠水縣考察
    6月9日上午,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照米一行到惠水縣考察。考察組一行先後到了惠水縣好花紅鄉村旅遊景區、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惠水縣東山生態園區進行實地考察。圍繞「大數據、大健康、大教育」、研學+大數據發展業態為一體的建設項目進行了深入考察交流。在座談交流中,惠水縣國資公司、惠水縣投資促進局、文旅局分別向陳照米一行介紹了百鳥河數字小鎮的基本情況。
  • 「我的脫貧故事」精準扶貧重燃生活希望丨黎平縣永從鎮六衝村村民...
    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家享受很多國家扶貧政策,種植了扶貧產業鉤藤、油茶、蔬菜等經濟作物,極大的改善了家庭經濟收入,養殖黃牛更是為我家的經濟收入帶來極大的改變,解決了我兩孩子讀書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山區為百姓 真情幫扶拔窮根丨黎平縣龍額鎮岑...
    我叫張德財,是黎平縣龍額鎮岑梧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的一員。2018年2月,開始著手幫扶岑梧村,駐村幫扶初期,心裡也是一片茫然。為了儘快熟悉扶貧業務,準確把握岑梧村的扶貧狀況。我先從扶貧資料整理做起,並仔細的向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等了解問題和困難,共同商討做幫扶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