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們的故事還將繼續書寫丨劍河縣南哨鎮巫虎村...

2021-01-07 天眼新聞

我叫田景元,是劍河縣南哨鎮巫虎村的一名網格員。

巫虎村是由巫沙村、九虎村組成,2019年3月,作為單位派出的脫貧攻堅駐村網格員,我負責起南哨鎮巫沙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最初的幾個月,我通過入戶走訪,熟悉了村情和環境,並做好政策宣傳、消防檢查等工作,後面又陸續參加各村低保核查、貧困戶動態管理、養老保險、合作醫療、易地扶貧搬遷、春耕生產、秋冬種等工作。

田景元(左二)與攻堅隊一同入戶了解貧困戶情況

2019年下半年,按照上級任務的安排,我們對所駐村進行了網格化管理,我主要負責巫沙村的五組和七組的45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  除了需要上報每天的各種材料以外,我還通過院壩會和入戶等形式了解情況,家中是否有子女讀書,是否有人生病住院,房子是否安全,有沒有收入來源,事無巨細地從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為他們著想。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網格的貧困戶陸思祥。剛開始他對我是牴觸的,跟他說話也不理我,後來我多次入戶走訪,跟他交心溝通,宣講黨的優惠政策,用真心實意慢慢去感化他。  我的網格還有許許多多讓我感動而又難忘的事,返鄉創業的優秀黨員龍政書夫婦放棄在外月薪過萬的工作,拿出積蓄回家創建食用菌種植場。  他們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好政策是發展契機,自己努力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  雖然工作很繁雜,任務很繁重,但是我們依然在各級政府、部門強有力調度配合集自身努力下頂住了壓力,完成了種植辣椒產業、就業、教育等各項工作指標。

田景元(左一)在疫情防控執勤

脫貧攻堅這兩年,是我進入社會的起步階段,但這段經歷儼然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我的駐村工作仍會繼續,我的故事將在下個階段——鄉村振興裡再續寫新篇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奔走一線 堅守初心丨劍河縣南加鎮副鎮長楊武江
    我叫楊武江,是劍河縣南加鎮展牙村脫貧攻堅隊隊長,也是劍河縣南加鎮副鎮長。2019年5月,我來到展牙,開始了奔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的生活。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成為了我們的家常便飯,而群眾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地悄然改變。
  • 「我的扶貧故事」「謝謝你,姑娘!」丨劍河縣南加鎮幼兒園園長何銀燕
    我叫何銀燕,是劍河縣南加鎮幼兒園園長,同時也南加鎮城東社區的幫扶幹部。2019年7月25日根據上級工作安排,利用暑假時間,我來到村中開展幫扶工作。一大早,我來到攻堅隊,大家你來我往,各忙各的。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我心頭一緊,「有這麼緊張?」「真的是在打仗?」本來就擔心脫貧攻堅工作做不好的我,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網格員...
    「梅,我看這次選派下鄉的名單上有你的名字,你要去南哨?」「是的爸,我也看到了您的名字,是去南加嗎?」這是2019年7月我與父親的通話。7月23日,背起行囊,我和父親同時踏上了下鄉扶貧的路,他前往劍河縣南加鎮合心村,我來到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北魯村。
  • ...的扶貧故事」一點點溫暖 一處處柔情|劍河縣南加鎮幫扶幹部吳平麗
    我叫吳平麗,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到南加鎮已工作6餘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組織先後安排我結對幫扶了培榮村、新寨村、裡合村3個村的貧困戶。吳平麗(右)幾年來,通過走訪宣傳講解各項扶貧政策,了解他們生活生產情況及存在困難,及時向鎮人民政府上報採取措施進行解決,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困難。經過幾年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他們實現了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潑灑熱血 收穫感動丨劍河縣第四中學教師楊光俊
    「楊老師,我大學漏助的貧困助學資金昨天已經到帳了,太謝謝您了。」接到村民龍運毅打來的電話的那一刻,我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深入南加鎮城西社區辦公室了解社區基本情況為了全面了解並掌握社區每家每戶尤其是建檔立卡戶的家庭情況,我常常利用周末的時間入戶調查。每周星期五放學時,有時為了趕時間,甚至連家也顧不上回,就直接與學校老師拼車趕往南加鎮城西社區,就為了第二天能早一點入戶開展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一天我去走訪萬政明家,萬政明夫婦已經上坡農活,只有殘疾的萬通祥在家,我無法和他溝通交流。等天黑得看不見路了,夫妻倆才打起手電筒從坡上回到家,沒等他倆開口我便知道他們是為了搶季節栽種農作物。回來我立即跟幾位同事說了這情況,第二天,我們幾個便拿起生產工具和萬政明到他家田間一起搶收去了。
  • 「我的扶貧故事」人間處處是真情|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邰光芝
    我叫邰光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   扶貧工作,軟體材料是基礎。但最終要實現脫貧致富還是要在因戶施策,在加強幹群聯繫上下功夫。  他妻子笑著說沒有吵架,是看到女兒的成績單我倆個擔心沒錢給她去學校。我告訴他們夫妻兩個,不要擔心,大家想想辦法會好的。  隨後我拿過成績單一看,713分,全縣中考排名30名,多好的成績呀!這在我們這個村建國以來只有四個工作人員的村子來說是多麼的難得呀?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的扶貧工作而驕傲|劍河縣圖書館館長龔南榕
    我是龔南榕,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南反村(南甲村、反召村的合併村)攻堅隊副隊長,同時也是劍河縣圖書館館長。期間,認真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措施,同時深入農戶家庭做好宣傳和了解實際情況,為群眾辦實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 我與群眾是一體|劍河縣柳川鎮柳利...
    我叫陶秋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柳利社區(柳利村)駐村幹部。我於2020年5月加入柳川鎮柳利村的扶貧工作中,其中還擔任柳利村聯絡員一職。  在我們攻堅隊的研究和討論下,我們在會議室通過播放「村居民自建房」視頻來警醒大家注意用火用電安全,同時還召集村民展開消防演練。並定期開展消防入戶排查,村內消防水池排查,做好消防預防,努力做好我村消防安全生產工作,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留守老人送溫暖丨劍河縣太擁鎮柳開村駐村...
    我叫吳定文,今年28歲,是劍河縣太擁鎮柳開村駐村幹部。2019年3月,我的小寶貝剛剛誕生,正是這個月,我背上行囊駐紮在太擁鎮柳開村開展扶貧工作,當上了名副其實的網格員。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小吳,今天我開田,下午來我家吃魚啊!」
  • 「我的扶貧故事」讓黨建與扶貧相得益彰|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
    我叫孫萬勝,是劍河縣縣委組織部派駐南北通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作為一個從小在城裡長大,畢業後一直在機關從事組織工作的我來說,初到扶貧一線直面群眾開展扶貧工作,無疑是一次挑戰。孫萬勝(右)給貧困戶送去慰問金由於是南哨集鎮所在地,未貧困人口不多,但卻主要以病、殘、老、弱為主,自身發展基礎條件差,脫貧難度大。這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就決定了這裡脫貧幹部才是啃硬骨頭的關鍵。
  • 「我的扶貧故事」春風十裡不如你,扶貧路上牽掛你丨劍河縣革東鎮皆...
    我回到單位第一件事就是在網上和與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學習相關知識,並邀請技術員到進行指導,指導如何增加圈舍,擴大養殖規模,用消毒藥品幫助其消毒,保證圈舍衛生。  張小羅的病是我最著急的事,作為家裡唯一的頂梁柱,一旦倒下,整個家庭就是晴天霹靂。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我叫郭三風,是劍河縣南明鎮凱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
  • 「我的扶貧故事」我也能為村民「指點一二」丨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
    我叫龍國標,是劍河縣久仰鎮巫溜村駐村幹部,初到巫溜之時感觸較深的是環境衛生較差,群眾思想落後,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巫溜村是由巫溜、光紀兩個小村組成,初到村裡時,村中基礎設施條件落後,人畜混居情況隨處可見,當時的身上的壓力感悠然而生。
  • 「我的扶貧故事」用愛與責任託起教育扶貧丨劍河縣第四中學教師劉琳
    教育扶貧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實現全民小康路上的先鋒保障。這項措施猶如暖人的春風,撫慰貧者; 猶如綿綿的細雨,沐浴困者。我叫劉琳,是劍河縣第四中學的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根據學校安排,我和妻子一起聯繫劍河縣久仰鎮奉黨村。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笑臉永記在心中丨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網格員...
    我叫楊芝桃,劍河縣林業局工作員,2019年7月23日縣裡派我到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任網格員。兩個孫,一個14歲的孫子楊廷塘(現上劍河縣第四中學)和8歲的孫女楊庭倩(現在縣城關五小上三年級)。  由於家庭的變故使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失去雙親,我聽宋庭華伯媽說道這個事情,為此也為他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但是楊秀松夫婦不願意搬遷,我就經常上門給他宣傳國家扶貧政策,還有他身邊的人都在引導。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肯定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劍河縣久仰鎮夭那...
    我叫徐奉寶,今年31歲,是劍河縣久仰鎮夭那村的駐村幹部、網格員。夭那村扶貧幹部們正忙碌地工作駐村夭那村已有5個頭年之久,在這裡揮灑著青春的汗水,度過了我最美好的時光,對於我來說這裡已然成為我的第二故鄉,當然也有著很多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教育扶貧勸學記丨劍河縣第三中學教師潘文仙
    我叫潘文仙,是劍河縣第三中學的一名教師。我的教育扶貧故事要從一份電子文檔「表揚」信開始講述。2019年仲夏,教師的暑期如約而至,「教師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使命,讓我們在做好脫貧工作的同時,還需攻破棘手的控輟保學問題。控輟保學工作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之一,要想真正的脫貧,必須接受教育、擁有文化知識、獲得一份好工作才能夠根治貧困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幫小王找到工作我感到很欣慰丨劍河縣柳川鎮中心...
    我叫雷芹香,是劍河縣柳川鎮中心幼兒園的一名教師。有幸成為脫貧攻堅大軍中的一員,我與愛人一起利用周末、寒暑假的休息時間到幫扶村開展走訪貧困戶、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完善村民基本信息、動員適齡兒童入學等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