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耶穌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但他也是萬國的君王

2021-02-23 曠野嗎哪

請點擊收看

 

聖經工程系列短片,

由著名神學家、希伯來文專家提姆邁克博士

以獨特的視角,

新穎的動畫,精準簡略的話語,

清晰地詮釋聖經每一卷書的脈絡與精華,

幫助您輕輕鬆鬆了解整部聖經。

上一集的《使徒行傳》中,路加在《使徒行傳》一開頭描述了耶穌被上帝高舉稱為全地的王,他應許差派聖靈代表他親自的同在,聖靈會賜給門徒能力,並差派他們去往世界各地為神國的福音作見證,直到有一天耶穌再來。這場運動從耶路撒冷開始,隨著聖靈降臨,耶穌的門徒稱為舊約先知所預言的新聖殿,繼而引發了與耶路撒冷猶太領袖之間的衝突,導致基督徒受逼迫,但聖靈把這變成一件好事,事實上這成為推動猶太基督徒離開耶路撒冷的方式,從而開始了一場跨種族的國際運動。運動的發源地是安提阿教會,安提阿是羅馬最大的城市。上一集故事停在了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的服事,聖靈催促教會差派他們開始宣教之旅,這開啟了本書全新的篇章,保羅和多位同工到羅馬帝國各個城市宣揚耶穌做王掌權的好消息。

第一次宣教,保羅到達被稱作小亞細亞的地區,就是今天的土耳其境內,以返回耶路撒冷參加使徒重要的會議而結束;第三次宣教,保羅再次穿過同一片地區,以返回耶路撒冷而告終。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路加一再強調一些重要的主題,繼續向以色列人傳福音,每當保羅抵達一個新的地方或新的城市,他總是先前往猶太會堂向他們分享復活的君王耶穌的福音,並建立屬神的多元文化的新家。通常,許多人會認識到耶穌就是彌賽亞,但有些人反對保羅,甚至把他趕出城、把他當做危險的叛徒,認為他違反了摩西律法和猶太傳統。在保羅第一次宣教結束後,這種衝突達到高峰,最終使徒們在耶路撒冷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保羅發現安提阿教會的猶太信徒聲稱,外邦信徒只有成為猶太人,通過行割禮、守安息日,和遵守猶太飲食規定才能進入耶穌的大家庭。

對此保羅和巴拿巴堅決反對,他們把這場爭論提交給耶路撒冷的議會,在這裡彼得、保羅和耶穌的兄弟雅各基於經文和經驗指明,耶穌的計劃是讓列國成為他立約的子民,為此他們寫了一封信,要求外邦信徒停止參加異教的祭祀,但不要求他們成為猶太人或去遵行猶太的律法和規條。在傳揚耶穌的運動中,這個決定是場突破:耶穌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但他也是萬國的君王。因此,加入耶穌的大家庭,不是基於種族認同或是遵行律法規條,而是基於單單信靠耶穌並遵守他的教導。這場跨種族的宣傳耶穌運動,引出了路加想讓我們看到宣教之旅的下一個主題,就是早期基督徒與希臘和羅馬世界的文化衝突。路加記錄了在腓立比、雅典和以弗所發生的多次衝突,保羅到各城去宣揚耶穌是真神和全地的王,指出其他一切的神明和偶像沒有能力、沒有價值,他傳遞的信息一致被認為會顛覆羅馬人的生活方式,他本人也被指控為一個危險的社會革命分子。

這表明多種族、一神論的基督徒群體,和羅馬人熟知的任何文化都格格不入,古代世界從沒見過像他們這樣的一群人。但是,基督徒引發的不只是猜忌,路加指出的另一個主題就是,保羅和其他基督徒經常被指控背叛和對抗羅馬帝國的皇帝凱撒,人們確實聽見保羅宣稱有另一個王耶穌,他們也確實看到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挑戰了羅馬文化的各種價值觀,但每次逮捕保羅並在羅馬官員面前審問他時都找不出他有任何威脅,只好把他釋放。這些事件展現了早期教會與世界的悖論,這是一場猶太彌賽亞運動,但它包含了各個種族,是男女、貧富、奴隸與自由人為平等的人,大家都單單效忠耶穌,沒有別的神或君王,他們的存在顛覆了羅馬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但基督徒並沒有構成任何軍事威脅,因為耶穌教導他們做和平的子民,所以保羅和基督徒唯一被指控的罪名就是:沒有跟從世界的潛規則。這卷書最後部分集中講述了保羅從耶路撒冷到羅馬傳道的見證,他最後的宣教旅程在耶路撒冷結束,但回去之前他備受爭議的名聲已經傳開,猶太人攻擊他,認為他背叛了以色列,這引起了羅馬士兵的注意,他們認為保羅是來自埃及的恐怖分子要引發叛亂,就逮捕了他。

從這裡開始,保羅先被帶到耶路撒冷公會和猶太領袖面前受審,然後被帶到凱撒利亞的羅馬領導人面前受審,總督腓利斯將保羅推給了下一任總督菲斯都,菲斯都最終把保羅帶到亞基帕王面前受審。儘管每次審判的指控都不成立,保羅還是被關在監獄裡好幾年,因為他做的只是宣告君王耶穌成全了他對復活的盼望,這根本算不上罪,但當時羅馬的法律體系不能輕易的放過他,於是保羅上訴到羅馬最高法院。你可能以為坐牢的經歷會讓保羅備受打擊,因為他一心想要上路傳福音、建立新的基督徒團體。但在這裡聖靈精心安排的一切都有美好的旨意,坐牢反倒讓保羅有時間寫他最重要的書信,這些書信讓他的宣教事工在他死後仍然得以延續。

後來,保羅作為一個囚犯被押送到羅馬,穿越地中海時遇到危險,九死一生。最後保羅在羅馬被軟禁,等待他遲遲未到的審判,這樣他可以和猶太人還有外邦人在一間很好的房子裡定期聚會。這卷書最後說 」保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28:31)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這兩部統一的作品,不僅描繪了耶穌和早期教會的歷史,還展示了神國從天上來到地上的途徑,是通過耶穌的生命:他的受死與復活,以及通過聖靈的降臨,讓教會有能力從耶路撒冷到地極為耶穌作見證。路加在講故事的同時也提到許多例子,說明我們應該如何對我們的君王耶穌忠心:•建立耶穌門徒的團體。在這裡各種各樣的人聚集在一起,都得到平等的對待,並忠於君王耶穌,並遵照他的教導來生活。•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相信聖靈的能力,相信聖靈會引導我們走未來的道路。

問題:視頻中提到,在羅馬統治時期,基督徒沒有在軍事上造成威脅,因為耶穌教導他們作什麼?

A、凡事忍耐

B、輕看地上身份

C、和平的子民

D、僕人

版權:BIBLE PROJECT    文字: 全球見證文字工作室  

整編:Rebekah

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

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

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

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詩128:5--6】

相關焦點

  • 使徒行傳 第3章
    內容:Jess|排版:Feichang圖:Pinterest使徒行傳第二章以充滿熱情的記載結束。透過文字,仿佛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火熱。不過,這樣的火熱可以持續下去嗎?一時的火熱容易,一輩子的火熱很難。幾千年的火熱,唯有聖靈點燃的火能夠做到。讀完《使徒行傳》,或許我們可以聞到彼此身上「被烤焦」的味道。
  • 使徒行傳4:章第三講(音頻)講道
    其他人對門徒說話的反應5-13        有人稀奇 5-11節        有人驚訝 12節        有人譏誚 13節2、彼得講信息14-36節      先知約珥預言聖靈的澆灌14-21節      耶穌的死及復活22-24             耶穌借神跡奇事證明他就是彌賽亞22節
  • 彌賽亞有三重含義,耶穌明確是羔羊,卻只符合第二重含義
    彌賽亞其實有一個更契合猶太民族歷史的的意思——受膏者。猶太民族的古代政治,其君王一般就是受膏者,是神選擇了管理猶太民族的神之子。比如非常典型的猶太民族偉大的君主大衛,就是被撒母耳膏立之後一步步走上了王位。所以即使在成為君王前沒有被秘密膏立,在被封立為君王時,也要進行一種儀式,就是用膏油敷在額頭上,表示神已經認可了對他的任命。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在賽普勒斯
    發生了一個福音與邪教衝突的事件,也是這次宣教工作的頭一個高潮。在帕弗有一個以行法術為生、冒稱為先知的猶太人巴耶穌,他名字的含義是「耶穌的兒子」;別號以呂馬,含義是「精明的」「魔術師」。「有法術的」,在馬太福音(2:1,7)譯為「博士」。這巴耶穌,與撒瑪利亞行邪術的西門(8:9)、以弗所念咒趕鬼的士基瓦七個兒子(19:14)同屬民間宗教的法師。
  • 耶穌十二使徒的身世
    《聖經》記載十二使徒是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多馬、馬太、亞勒腓之子雅各、達太、西門、加略人猶大。猶大因出賣耶穌後自盡,補選馬提亞為使徒。在主耶穌升天后,五旬節領受了聖靈的大能,教會得以建立,福音得以廣傳。他們分別到黑海、帕提亞和小亞細亞等傳播福音。1、彼得彼得:原名西門,是加利利的漁民,家住迦百農是最早跟隨耶穌的門徒。耶穌對他相當器重。
  • 《使徒行傳》電影剪輯:彼得奇蹟般的逃離監獄
    「希律」是一個統治王朝的君王的家族姓氏,所以「希律」的意思是「統治者」。希律王(大希律)聽說了耶穌誕生的事,想要殺害嬰孩耶穌。希律安提帕曾經密謀要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使徒行傳4:27)。使徒行傳12章所提到的希律是希律亞基帕一世。希律的工作是在猶太人中維持和平,所以我認為希律亞基帕一世迫害基督徒是取悅猶太人的一種方式。
  • 【聖經學習】《使徒行傳》第8章
    他曾特別預言,說,耶路撒冷不久之後環境將會變得極為惡劣,他的跟從者將無法在那裡居住,因為那個城市以殺害先知和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來的人而著稱(馬太福音23:37)。在這場逼迫中,很多人被處死,因為保羅承認自己在那時曾經逼迫奉這道的人,直到死地(使徒行傳22:4),當信徒被處死時,他也喜悅他們被害。
  • 耶穌12使徒的殉道史……
    《聖經》中,並沒有直接拋出這兩個字眼,可當你翻開《使徒行傳》,看到使徒們血與淚的宣教故事,我們不得不再次重申自己的信仰,掂量一下「代價」二字,對於自己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雅各是第一位殉道的使徒,當時希律王為了討好猶太人,而發起了對基督徒的迫害,在《使徒行傳》中記載了他的殉道: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約在公元44年,雅各在殉道之前,喜樂盈溢,面無畏懼。引他到審判臺的人,因看到此景,深受感動而公開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兩人一同被帶往刑場的路上,那人要求雅各赦免他,雅各考慮了一下,回答說,「平安歸於你。」
  • 耶穌12使徒的悲愴殉道史
    《聖經》中,並沒有直接拋出這兩個字眼,可當你翻開《使徒行傳》,看到使徒們血與淚的宣教故事,我們不得不再次重審自己的信仰,掂量一下「代價」二字,對於自己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雅各是第一位殉道的使徒,當時希律王為了討好猶太人,而發起了對基督徒的迫害,在《使徒行傳》中記載了他的殉道: 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
  • 使徒行傳丨彼得受聖靈啟示,率先向外邦人傳耶穌基督恩惠的福音
    聖經與十字架使徒行傳是初代教會歷史,主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后的第一個五旬節,聖靈降臨在地上建立了第一個教會,耶路撒冷教會!從五旬節聖靈降臨,至使徒彼得見異象,期間有十一年的時間,猶太門徒只向以色列民傳耶穌基督的福音或神恩惠的福音,福音並沒有傳給外邦人。主復活後給使徒的命令是從耶路撒冷,然後是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教會在耶路撒冷被聖靈建立後,門徒司提反被猶太的宗教領袖們用石頭打死,主借撒但對門徒的逼迫,使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分散向外邦人普傳福音。
  • 慈愛牧羊人,榮耀大君王:韓德爾的彌賽亞(中英文)
    這是關乎祂子民的事,也是關乎外邦萬國的事。上帝永遠為王! TheDay of the Lord will be awesome.   Hewill shake nature and the human world. Hecomes to judge; he comes to save.
  • 以色列800萬人中,只有5萬人信耶穌-猶太人不信耶穌的4個原因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其中一個傳福音困難的地方,是以色列國。作為神的選民的猶太人,至今大多數仍是未得之民,即使其有不少人相信彌賽亞,卻不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該國境內800萬人口中,只有5萬人信耶穌。
  • 《使徒行傳》電影剪輯:安提阿教會
    儘管他們因為他們的信仰而受到逼迫,不得不逃離家鄉;但他們仍然充滿喜樂,無論到任何地方都向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希臘人)傳福音。一旦確信我們有真理,我們就會告訴其他人關於耶穌的事。注釋:儘管(敘利亞的)安提阿位於耶路撒冷以北,人們卻說「從耶路撒冷下來」因為耶路撒冷位於山上。
  • 使徒行傳第三章|Acts Chapter 3
    非常明顯,路加在寫福音書時強調了許多年代的數據(路3:1;6:1),然而,在本書中他記述了很少此類數據。顯然,帶領路加編著本書的上帝之靈,並沒有感覺有必要啟示路加記述這間隔的時間。彼得、約翰。這兩位使徒的聯合,使聖經四福音的敘述巧妙地與《使徒行傳》一書聯繫起來。這兩位使徒曾有很長時間密切的來往。他們曾經是加利利海上打魚的夥伴(見路5:10)。
  • 聖經經典電影《使徒行傳》&聖經《使徒行傳》概述
    《使徒行傳》上集《使徒行傳》下集聖經《使徒行傳》概述 重選十二使徒   耶穌受害之後,在整整四十天中,用了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生生地顯現給使徒們看,並向使徒們講說天國的道理。於是,他們吩咐將使徒們押下,彼此商議說:"我們怎樣法辦這兩個人呢?他們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跡,凡住在耶路撒冷城的人都知道了,我們也不能說沒有這回事。只是這事傳揚開去就不好了,我們必須嚇唬他們,今後不再奉耶穌之名到處去傳道。"當下,便叫了使徒們上堂,禁止他們奉耶穌之名傳道和訓導人。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而不聽從於上帝,這在上帝面前合不合理,你們自己去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都不能不說。"
  • 穿越聖經:馬太福音(1)耶穌的家譜(太 1:1-16)
    馬太福音的作者是十二使徒之一的馬太,他原名叫利未,是羅馬的稅吏,因為要替羅馬政府向同胞徵稅,所以被人蔑視。他被主耶穌呼召後,立刻放棄稅吏的工作跟從主耶穌,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當耶路撒冷教會建立後,使徒成為教會的信仰權威,他們幫助信徒解決神學上的疑惑。
  • 《使徒行傳》電影剪輯:哥尼流看見天使
    他不是猶太人,但他向神禱告,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像哥尼流一樣,當我們尋求神時,神會幫助我們認識他。  使徒行傳:哥尼流看見天使  ▼視頻來源:www.Jesusfilm.org點擊這裡進入觀看《使徒行傳》電影完整版  使徒行傳背景:這卷書的名字本意是「行為」,也被稱為「使徒行傳」。
  • 長文 | 來了解一下耶穌的10個稱號
    每個稱號均獨特地指出耶穌的某些方面,而將它們集合起來便可充分地說明祂的位格和工作,仿如成了祂的「名」。 使徒行傳三章15節和希伯來書二章10節及十二章2節稱耶穌為「主」、「元帥」和「創始者」(譯註:NIV均同屬一字「author」),使徒行傳五章31節則稱祂為「君王」(prince),但其實希臘原文都是同一個字詞:ἀρχηγός。
  • 【住棚節】給萬國的宴席
    此外,以色列也被呼召將上帝的律法指教列國,以色列民因此任務享受喜樂。所以,住棚節也預表末後世代列國聚集的喜樂。有些人或許好奇為何成千上萬的基督徒每年上耶路撒冷歡慶住棚節,畢竟住棚節不是個猶太人的節期嗎?
  • 默想耶穌生平 | 001 耶穌降世的應許
    猶太人歷代盼望彌賽亞的降臨,在耶穌降臨之前也是如此。然而他們並非盼望彌賽亞要將他們從罪惡之中拯救出來,而是盼望彌賽亞把猶大國變為強大,把他們從羅馬人的壓迫中拯救出來。他們對於耶穌真實的使命根本就不明白。猶太人有著屬靈的驕傲,他們看外邦人豬狗不如。若有外邦人承認上帝,悔改歸向猶太教,就會被猶太人看作重生。雖然如此,猶太人的敬拜卻只是停留在形式主義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