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莫失志,富莫癲狂」含義深刻,你聽說過嗎?

2021-01-07 咱們農村的事

在農村人們雖然沒有如果太多的書,但是他們在生活上的智慧還是很多的,在他們看來從生活中也能夠學到很多的道理,從書本上學習到的都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但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才是實踐性的經驗。村裡面的老人經常會把他們的經驗傳給他們的下一代,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教育他們,這樣的話能夠讓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少做一點錯事,多明白一些道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夠用到的,「窮莫失志,富莫癲狂」你聽說過嗎?知道其中的深意嗎?

首先前半句話的意思就是即使一個人再窮也不能沒有志氣,就好比說有的人即使生活的再困苦他們也是有底線的,一些事情不能做他們就不會去做,就算今天要餓肚子也不會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人都難免遇到有失意的時候這時候需要的就是家人和朋友的幫助,因此你只有守得住你最後的原則和底線才有人願意幫助你。

但是有一些人難免會在選擇面前把控不住自己,比如說村裡面有一些人因為家裡面生活困難於是就會想著怎麼能從別人家裡拿一點,今天去別人地裡順點蔥,明天從別人院裡摘點菜,這樣的做法都是很讓人討厭的,所以一個人即使生活得再困苦也不能沒有底線和志氣

後面半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即使再富有也不能夠太張狂,忘了自己是誰。現在村裡面發展的比較好的,國家政策也不少,很多人都仰仗著這樣的好形勢發財了,但是人一旦是有錢了就難免會飄起來,走在村裡面走的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頭,對於之前的很多老鄰居都表示看不起,一旦你有這樣的心理你就需要注意了,因為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讓別人討厭你,不願意你共事。

大家之前都是鄰居,本應該好好的相處,即使你富有了也並不代表你就比別人高貴多少,有錢也不代表可以按著自己的性子來,人一旦是因為有錢而變得六親不認了之後肯定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麻煩,現在你覺得你一帆風順,以後要是遇到了問題肯定大家都不願意去幫你。

由此看來流傳到現在的這些俗語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很受用的,在很多時候都能夠讓我們明白很多生活中需要的道理,只要我們仔細去體會,一定能夠收穫不少道理的知識。

相關焦點

  • 俗語:窮莫失志,富莫張狂,說明窮富皆正常,但千萬不要失了分寸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窮富之別,這也是一件大家都能夠理解的事情。而無論是一貧如洗,沒有任何錢財的窮人,還是腰纏萬貫,擁有億萬身份的富人,都必須要有個做人的樣子和道理。但是,令人不理解的是,有不少窮人或者是富人,沒有了做人的底線,表現出非同一般的舉止言行。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你聽說過嗎?
    大家從民間流傳的這句「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中就可得知。富不添丁:丁,釋義為「人口」,俗語中特指男孩。直白解釋就是:家庭富裕了,就不要再生男孩了。那很多朋友肯定就納悶了,在重男輕女的時代,在需要兒子傳宗接代的時代,怎麼可能還有人說不要生男孩呢?而且還是富裕人家,又不是養不起!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富不添丁、窮不添女」的俗語,已經是時代拋棄的「習慣」了,在當時有當時的道理,是人們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出來的「真知灼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已經不再適用,或者有了新的含義。
  • 俗話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其實還有兩句話,含義更深刻
    中國的漢語是歷史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漢語的發展過程當中,形成了很多的俗語,俗語跟一般的短語和句子不同,俗語是經過人民群眾千百年來口頭傳承的錘鍊,簡練傳神地表達了一定的思想內容,而且表達出非常樸實的道理。
  • 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廣為人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親身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能流傳到現代。其實原因正是太過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窮養兔子!在農村,那些溫飽都有問題的窮人,一般會去養兔子來致富。養兔子的成本相對養蜂蜜的成本來說,是比較低的。只需要多買幾隻母兔子,兩隻公的兔子,放在一起養,等母兔子能生寶寶的時候,一隻母兔子可以生5.6隻小兔子。那對窮人而言,就是賺了。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俗語的存在,就說明這個俗語在農村是很有道理的,是受人們歡迎的喜歡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是理所當然的。那麼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呢?~~兔子和蜜蜂都是養殖業。這兩種養殖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養殖的環境條件不同,殖成本的不同,養殖的技術不同,就會形成了養殖的門檻。
  • 農村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要表達什麼含義?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在小時候一定都聽過長輩給自己講過許多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然後再將它們以俗語的形式口頭說出來,這些俗語容易理解,說起來也比較朗朗上口,而這些俗語所包含的道理對後輩人的生活也有啟發和指導作用。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入冬以後,在農村很多老人,曬著太陽烤著火籃,三五成群,坐在門前的操場上曬太陽,聊天說地,談古論今。這兩天我有空也就和他們一起湊熱鬧,聽他們講農村的俗語,說農村的家長裡短,十分有趣。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俗語是過去老一輩人,根據農村的家境富裕程度,和房宅的風水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過去財富講究聚集,那麼財富怎麼才能聚集的多起來,人家才能富裕起來,過去更多的要在修蓋房宅上下功夫,而且有許多講究,其中之一就是住宅不能過高過大。寬敞疏鬆就不聚財,會發生錢財洩漏,人家富裕不起來。所以過去修宅都比較矮低。大屋住人同樣和財富有關。一家子如果人口多住大一點的房屋,尚無什麼,人多出入看見熱鬧有氣氛。不覺得也什麼不妥。
  • 農村俗語老話:「雨打靈輩輩窮 ,雨打墓輩輩富」,有啥說法
    現在農村,依然流傳著許多經典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裡,有些很有道理,甚至富含一定的哲理,雖然有時候聽起來話有些糙,但是理一點不糙。也有部分俗語在現在看來不僅沒有道理,甚至偏向迷信了,不過現在,聽到人們說這些老話俗語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很多年輕人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下面我們來了解幾句俗語老話,看看其中的意思。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有道理嗎?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的俗語,而且很多人都會隨口來上幾句,俗語都是以前農村人根據自己的經驗閱歷總結出來的,言簡意賅,具有深遠的意義。比如老人言:「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頂白布」;「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四寸多,五寸少,七寸八寸很難找」;「做官的兒子不如討飯的丈夫,孝順的女兒趕不上半路的夫妻」;「家有三件寶,瘦田醜妻破棉襖「等等。今天主要來聊聊這句俗語:「豬來窮,狗來福,貓兒來了頂白布。」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俗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簡單,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引人深思的。俗語文化包羅萬象,其中有養生、生活經驗、為人處世的道理,裡面分門別類,知識體系也是巨大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就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
  • 俗語: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常常回娘家?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另外一句,叫人窮莫上親戚門,兩句合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如果你實在是太窮了,沒事就不要到親戚家串門了。如果是嫁出去的女兒太窮了,沒事也不要常常回娘家了。乍一聽,這不是嫌貧愛富麼,但是仔細一想,話糙理不糙。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多種多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所以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其背後隱藏的道理卻很深刻。小時候聽到老農說的俗語不是很明白,長大以後仔細體會才發現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啊!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
    導讀: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現在我們農村人只要一講道理,就喜歡搬一些諺語俗語來做論證
  • 農村俗語:「家貧不要『嬌嬌鳳』,家富莫摘出牆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貧不要『嬌嬌鳳』,家富莫摘出牆杏」。由於在下學識淺薄,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貧不要「嬌嬌鳳」所謂的「嬌嬌鳳」,實際就是「嬌嬌女」的意思,因為在過去的時候人們習慣於將青年男女比作鳳凰,所以,有些女子就喜歡用「鳳」來取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