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標題下藍字關注或
添加公眾號:根貝儂,或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關注;點右上角分享收藏本文。
報料投稿、侵權刪除、合作調戲,找小編:
發郵件:176435364@qq.com
粉絲Q群:374272504
加TA微信:gbn520zg
巴頭鄉雅美村多儀屯村民黃板響:勤勞養豬 增收有奔頭農專崇:脫貧又「脫單」,勤勞致富「逆襲」成功岑秀杯 黃花輝
魚塘裡魚兒跳躍,樹林下土雞成群,小溪邊鴨子歡快地覓食,山坡上山羊悠閒地吃草………近日,記者走進百色市德保縣龍光鄉徊林村仰屯農專崇的養殖農場,眼前呈現一幅產業興旺、幸福美好的新農村畫面。
顧客上門跟農專崇(左)買魚。通訊員 蘇振濤 攝
農場主人農專崇正在魚塘邊備料餵魚,「春節時,魚、雞鴨和山羊都好賣,要努力賺錢,等疫情過後我要辦個隆重的婚禮。」話語間,農專崇臉上堆滿笑容,眼底溢出幸福的光。
今年45歲的農專崇之前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和光棍漢,家裡五個兄弟中他排行老小,因家庭人口多,幾個兄弟都上學讀書,常常缺衣少食,全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為了先讓兄長安心讀書,小學沒畢業的農專崇就放棄學業跟著父母親扛起了家庭重擔,等到家中兄弟都畢業外出務工了,農專崇在家發展種養殖,家境好轉時,自己也熬成了大齡「光棍」。
農專崇所在的徊林村是典型的山多地少貧困村,仰屯坐落山中,交通不便,農專崇家是貧困村裡的極度貧困戶。1997年,農專崇曾外出廣東深圳務工,進過廠,打過零工,但因無知識無技術,於2005年返回村裡靠種植幾畝田地過日子,生活毫無起色。2015年,農專崇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要脫單,先脫貧。2015年以來,農專崇享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各項實惠,幫扶幹部帶領他免費學習各種種養技術,再結合村頭山坡下的地形條件,引導他充分利用村頭清澈的泉水資源優勢,選地開挖建設池塘養魚,山坡下養雞養羊、養牛和養蜂。農專崇深有感觸,「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脫貧致富。」他暗下決心,要依靠雙手勤勞致富。
在幫扶幹部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農專崇享受到扶貧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挖魚塘、買魚苗,建羊圈、買羊種,搭雞棚、買雞苗.他一頭扎進養殖場裡,不到一年時間,一個小型農場初見規模。其間,技術人員和幫扶幹部隊員及時提供幫助。2016年,農專崇養雞出欄200多隻、魚銷售1000多斤,獲利不小,他嘗到了豐收增收的甜頭。
產業是脫貧之基。在幫扶幹部和有關部門的繼續扶持下,2017年,農專崇的魚塘面積從2畝擴大到5畝,養雞從300隻增加到500隻,山羊從30頭增加到50頭.2017年底,農專崇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2020年底,農專崇的養殖產業多元發展,多點開花,魚塘裡2萬多尾大魚,年收入3萬多元;山羊50頭,出售5頭肉羊,收入0.8萬多元;出欄土雞100多隻,鴨子40隻;欄內還有5頭肉牛、山上養蜂8箱.全年收入超過5萬元。
農專崇檢查山羊的身體狀況。通訊員 蘇振濤 攝
更讓農專崇欣喜的是,隨著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落地實施,他告別了破爛的舊瓦房,在縣城樂觀巖小區有了寬敞明亮的新居。2020年3月,農專崇還找到了「另一半」,宣告「脫單」。
「她是同鄉鄰村的,我們認識好幾年了,隨著家裡條件慢慢變好,她也就同意了。」說起準備迎娶進門的新媳婦,農專崇還有些不好意思,雙手不停攪拌著盆裡的魚料。目前,媳婦在縣城一個幼兒園找了份保育工作,收入穩定。
脫貧又「脫單」,實現「逆襲」的農專崇沒有停下奮鬥的腳步,他計劃今年開春後一段時間再添幾頭黃牛和幾頭母羊再繁育,同時增加幾箱蜜蜂,擴大養殖規模,讓多種產業齊發力,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來源:當代廣西網,德保之聲
本期編輯:右江美人魚、左江魚翁、西德金樓當金甲的俠侶、黑衣壯少奶奶、德天瀑布滴下紅色指天椒、鋁都戀人
根貝儂 微信公眾號 所發布內容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旨在傳遞和推介更多壯民族文化、家鄉資訊及閱讀分享。如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並表示最誠摯的歉意!
熱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