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儂.人物 |德保隆桑橋頭村「牛大王」王彪;那甲大章村村委主任甘府安

2021-02-07 根貝儂

點標題下藍字關注或

添加公眾號根貝儂或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關注;點右上角分享收藏本文。

報料投稿、侵權刪除、合作調戲,找小編

發郵件:176435364@qq.com

粉絲Q群:374272504

加TA微信:gbn520zg

德保縣2020年高考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王彪:致富路上牛勁十足的「牛大王」

 

王彪在給牛餵草料。

王彪是德保縣隆桑鎮橋頭村巴厄屯人,自2010年從事養牛、販牛、賣牛肉生意至今,已成為當地有名的肉牛生意能人。10年的養牛、販牛、賣牛肉經歷,加上他性情豪爽,為人大方好客,又正好姓王,很多人因此稱他為「牛大王」。

10年來,王彪的肉牛養殖主要以家庭養殖為主,存欄基本在7頭左右。起初,他的生意範圍較小,先是從周邊村屯物色本地肉牛,如存在利潤空間便買下來,然後等到圩日屠宰後拿到集鎮出售,或是轉手賣給其他人。漸漸地,他的販牛足跡遍布田東、田陽、隆安、南寧等地,這也練就了他極強的相牛本領。據王彪介紹,一頭牛站在他面前,他基本能估算出這頭牛身上有多少斤瘦肉,而誤差不超過10斤。10年的苦心經營與吃苦耐勞,王彪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也積累了不少財富。

得心應手的經營方式和養殖技術,恰好趕上脫貧攻堅各項惠民政策,王彪決心把他最擅長的牛生意做大做強。2020年年初,他向當地申請了肉牛養殖基地建設補助項目,在自家牧草基地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牛棚,可容納肉牛50餘頭,並配套建設了一個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肉牛養殖基地建成後,王彪信心滿滿,一口氣從貴州購進了8頭西門達爾牛,加上原先存欄的15頭肉牛,一共存欄23頭肉牛。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為橋頭村村民委副主任,王彪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為促進橋頭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收入達標,他帶領橋頭村2名村「兩委」幹部到貴州省萬屯鎮大型牲畜交易市場販回5頭西門達爾牛用於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並給予養殖技術指導和銷路介紹。有了這5頭西門達爾牛,橋頭村今年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超過7萬元。

除了幫助橋頭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王彪還大力幫助當地貧困戶發展產業。如:巴厄屯的貧困戶陸志納從王彪那裡購買了一頭母牛,開始發展肉牛養殖業。王彪表示,他將免費為陸志納提供養殖技術指導,並幫助陸志納解決銷路問題。下一步,他將加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對於沒有場地、沒有牧草等養殖條件的貧困戶,如果有養牛意向,他將出租自己的部分牛棚給貧困戶,幫助他們發展養牛產業。他還表示,今後在牛棚管理、割草等工作方面,如需勞動力,將優先安排貧困戶人員。

「近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王彪的牛棚做硬化建設,他給我每天150元的務工費,和我一起幹活的還有另外一名貧困戶。」大吉村的貧困戶陸海青說。

也許,大夥叫王彪「牛大王」,不單純是因為他的牛生意做得厲害,也不是因為他姓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帶動其他人發展上的那股「牛勁」。

那甲:「抱團」發展 大章村壯大村集體經濟

「資源變資產 資金變股金 農民變股東」是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村民的寫照,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那甲村等7個村 「抱團」發展,集中造血,突破「單打獨鬥」,全面消除村集體經濟「薄弱村」。

在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滿眼鬱鬱蔥蔥的桑園,翠綠欲滴的桑葉隨風搖曳。在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發展桑蠶產業示範園,蠶農們正忙著餵蠶,機械化的產業園讓蠶農們減輕了勞動力,對養蠶致富脫貧可謂是更充滿信心和希望……

以前去種玉米收入就是幾千塊 現在呢有養蠶基地了一年收入5、6萬,這個現在又有培訓來知道現在一年有5、6萬塊錢收,輕鬆多了。

  針對各村單打獨鬥、分散經營、缺乏規模化生產的弊端,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發展桑蠶產業示範園由那甲鎮的大章、峒幹、上央等8個村黨委採取「聯合黨建+經營主體+基地+群眾」,實行村黨支部書記帶頭,村民合作社社長負責,專業合作社經營的模式,抱團發展種桑養蠶產業項目。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村集體經濟桑蠶產業園由6個桑葉種植區和1個養殖集中區組成,實行種養分離。據了解2019年園區共養殖蠶繭10批次160張,村集體收入35.5萬元,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期聲 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村民委員會主任 甘府安】

在大章村黨委的引領下,我們八個村聯合成立了那個桑蠶養殖示範園,然後我們2019年村集體收入,就我們村有115000塊錢, 然後其他的7個村到達到了40000元的收入。

  據悉,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發展桑蠶產業示範園發展牽頭的大章村投入245萬元,其餘7個村每村投入175萬元。通過帶貧減貧機制,目前共有127戶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有213人通過務工實現勞務收入,其中長期工人有75人,實現了集體和貧困戶的共贏。目前,大章村村集體還發展了種植沃柑、水裡養魚、水面養鴨和黑山羊養殖等項目,著力把大章村打造成為現代化農業產業發展的綜合園區。

【同期聲 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村民委員會 主任 甘府安】

下一步,我們利用我們大章村種桑養蠶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們的種桑養蠶產業,我們進一步提升那個桑蠶的產業鏈來鞏固我們村集體還有我們貧困戶的收入, 我們相信在我們鎮黨委還有工作隊各方面的一起努力下,我們爭取把這個桑蠶產業做大做強。

岑秀杯 沈冬萍 百色臺 崔鴻鵬 姚星宇 姚祺

來源: 右江日報、德保之聲

 本期編輯:右江美人魚、左江魚翁、西德金樓當金甲的俠侶、黑衣壯少奶奶、德天瀑布滴下紅色指天椒、鋁都戀人

根貝儂  微信公眾號 所發布內容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旨在傳遞和推介更多壯民族文化、家鄉資訊及閱讀分享。如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並表示最誠摯的歉意!

熱點閱讀:

相關焦點

  • 百丈鄉那沙村委艮村被命名為自治區衛生村
    百丈鄉那沙村委艮村被命名為自治區衛生村 2021-01-09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這6個縣城、86個鄉鎮、608個村上榜這份名單
    、江南區江西鎮智信村巷吞坡、江南區江西鎮那廊村十甲坡、江南區延安鎮華南村幫北坡、江南區蘇圩鎮保衛村裡強坡、江南區蘇圩鎮敬團村橋頭坡、青秀區伶俐鎮沱江村大乙坡、青秀區劉圩鎮麓陽村壇蘭坡、青秀區南陽鎮二田村新杏坡、青秀區長塘鎮楓木村廣柏坡、青秀區伶俐鎮望齊村大塘坡、青秀區劉圩鎮槐裡村和裡坡、青秀區南陽鎮施厚村平沙坡、青秀區長塘鎮楓木村梁村坡、西鄉塘區壇洛鎮馬倫村馬村坡 、西鄉塘區金陵鎮金陵村寧村坡、西鄉塘區石埠街道忠良村巷口坡
  • 鄉賢榜:聞喜縣禮元鎮椿木角村委主任趙立傑
    當好群眾領頭雁 真心實意為村民埋頭苦幹講奉獻 黨員鄉賢眾人贊聞喜縣禮元鎮椿木角村是該鎮一個較小的自然行政村,全村319人,耕地面積960餘畝,原老村位於禮元鎮東山半丘地區,由於近些年地下水位下降,村民人畜生活用水成為一大瓶頸,加上學校撤併,村民就醫等困難,生產力低下,村民生活水平也難以提高,在這種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作為村委主任的趙立傑心頭感到一種沉重的壓力
  • ...村變成新四甲村丨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四甲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躍俊
    我叫楊躍俊,40歲,是安順高新區夏雲工業園區綜合辦公室主任。2017年7月,我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名基層工作者被派到了四甲村。  我幫扶的四甲村,全村776戶,貧困戶就有307戶,貧困人口總量大,是當時黨組織「軟弱渙散」整頓村。用當地村民們的話說,四甲村就是一個「班子軟、產業弱、村莊亂、民心散」遠近聞名的「四差」村。  如何改變這一困境?2017年10月,我帶領村支兩委幹部和黨員代表到塘約村學習考察。
  • 和興鎮大劉莊村:村委大變樣 駐村來幫忙
    「感謝縣招辦的幫扶,出資修建我們村委院門院牆,我們村將來更漂亮了。」12月9日,在村委大門修建現場,和興鎮大劉莊村支部書記劉賀芳高興地說。大劉莊村委緊鄰107國道東4公裡轄7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耕地5400畝,全村人口3802人,村委坐落在大劉莊自然村,村委院門及院牆是上世紀修建的,牆面風化嚴重與周圍環境不協調,影響美觀。另外,由於年久失修,牆體及地基已經不太穩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 新蔡縣頓崗鄉班臺村委駐村第一書記萬炳偉:抗擊疫情在行動
    新蔡縣頓崗鄉班臺村委駐村第一書記萬炳偉就是這其中的代表。萬炳偉原是頓崗鄉黨政辦主任,2018年接替火線提拔的新蔡縣脫貧攻堅十大先鋒人物陳東偉成為班臺村駐村第一書記。萬炳偉天生一副好脾氣,幹啥事都有板有眼、有條不紊。平時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一份默默的奉獻。
  • 岱嶽區各社區(村)健康通行卡辦理地點、聯繫方式全在這兒!
    13356824123網上孫啟國15263083959網上孫豐讓13370614543大溝頭村村委辦公室王慶堂15621363989網上李振18769875688網上柏玉琴15588558300大王村村委辦公室王士朋18753838005網上王樹江13675489009網上王士朋18753838005付莊村村委辦公室石禮堂13853897333
  • 小胖龍VS黑甲大王
    小胖龍太胖,沒過多久就被追上了,小胖龍即將成為這群黑甲獸的點心,但小胖龍貪吃歸貪吃,但腦袋還是有的,眼珠子一轉,心中就有了一個主意,於是小胖龍吆喝道:「唉,我真的太激動能成為黑甲大王的點心了,我老早就崇拜黑甲大王了,今日一見,傳聞果然是真的。」
  • 【村(社區)「兩委」換屆】薛店鎮召開村委選舉選民登記培訓會
    近日 薛店鎮召開 村委換屆選舉選民登記培訓會 截止1月11日,薛店鎮20個村已完成選委會推選和選民登記工作,並組織各村按照職位職數設置,已物色村委、監委意向候選人意向人選243名,所有村實現婦女委員專選;35歲及以下佔比30%,36-45歲佔比29.6%,46-59歲佔比40.4%。預排了各村的候選人推選大會時間。
  • 從貧困戶到村扶貧主任的「逆襲人生」
    今日起,本報開辦「說說咱村(家)新變化——決勝小康看江淮」專欄,組織記者深入基層一村一戶,用鮮活的實例,細數脫貧攻堅以來村裡發生的積極變化、群眾生產生活的極大改善,展示脫貧攻堅成果和美好小康生活。  「最近工作幹得還好吧?
  • 廣東中山三鄉鎮橋頭村:探索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旅融合新路徑
    橋頭村是國家級生態示範村,也是三鄉鎮的標誌性旅遊景點,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建設於2016年的橋頭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由文化室、文化藝術創作基地和三悅書房橋頭驛站,以優美的鄉村風光和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惠,也引來眾多遊客的點讚。
  • 全國法院優秀原創歌曲二等獎——馬山縣法院把貝儂調解唱給你聽
    前天,全國法院優秀原創歌曲徵集評選活動結果揭曉,由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馬山縣人民法院聯合選送的《貝儂調解山歌》喜獲二等獎!
  • 聽金秀龍坪村村委幹部:承諾「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6月7日,記者在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鄉龍坪村採訪時,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慶金、村委主任陳清飛等村委幹部擲地有聲地回答。從他們身上,記者看到了龍坪村脫貧攻堅專啃「硬骨頭」的魄力與能力。做活「山水」大文章龍坪村是「十三五」期間深度貧困村,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薄弱。2015年以前,群眾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杉樹、八角和外出務工。
  • 許明秀:用雙手繪就中蘇村五彩斑斕的扶貧藍圖
    她有灰心沮喪,也有希望和成就,她用雙手繪就了中蘇村五彩斑斕的扶貧藍圖,她就是文地鎮中蘇村村委主任許明秀。中蘇村位於文地鎮和英橋鎮交界處,是文地鎮七個貧困村之一,也是2020年預脫貧村,扶貧任務十分艱巨。在2018年以前,該村黨組織軟弱渙散、群眾對村幹部不信任,長期處在後進村之列,中蘇村的脫貧路舉步維艱。
  • 河南"村霸"太猖狂 逼走村支書打死治保主任
    大河報3月28日報導:3月24日凌晨1時30分許,鎮平縣楊營鎮沙家村村委主任帶著5名歹徒,手拿鐵鍬、鐵棍等,闖進村治保主任家中,將正在家中睡覺的治保主任拉出家門,活活打死。據了解,3月23日,村主任沙金虎沒有召集村幹部研究,就私自在村裡的大喇叭上宣布任命沙書雲、沙喜福兩人協助村委會的工作。
  • 華夏第一縣(甘谷)第一大家族到底有多牛
    甘谷縣一共有282種姓氏,其中第一大姓為王,佔甘谷縣總人口的13.03%,甘谷縣王姓最早源於何時,以無史可考,甘谷縣誌記載可追溯至元朝,主要由元朝進士王清八戶王和明朝避戰亂的十甲王為主。十甲王是明朝時期王惟馨為闢戰亂從山西遷移而來,靠手藝而落戶於甘谷縣新興鎮十甲村,而後分居在甘谷縣各地。甘谷縣王姓作為甘谷第一大姓,自古以來能人賢士輩出,湧現出一大批為國家,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傳承至今受到全縣人民的歌頌,他們祖輩發揚王姓精神,拼搏進取造福百姓。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甘谷縣王姓從古到今湧現的傑出人才。王清:元至正年間進士,任河南按察使僉事。
  • 江蘇射陽王村村:栽桑養蠶編織致富「新絲路」
    射陽特庸鎮供圖中新網鹽城8月3日電 題:江蘇射陽王村村:栽桑養蠶編織致富「新絲路」記者 谷華8月3日,酷熱難耐。在江蘇射陽縣王村村,黛瓦白牆的新型社區顯得非常寧靜,周邊綠油油的桑樹田在驕陽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射陽縣王村村桑蠶歷史悠久,家家戶戶世代栽桑養蠶。
  • 重走石灰路:散落在樟橋頭老街的奇人、異事
    有一天早晨,村人打開臺門,發現睡在臺門外石凳上的討飯佬不見了。經過追查,原來是半夜裡被狼叼走了,不由得讓人毛骨悚然。 住在臺門左側的那戶人家,看到這兩個劫後餘生的孤兒如此可憐,怕他們有一天也會被狼叼走,起了惻隱之心,每天晚上讓他們睡到屋裡,從此告別了睡露天的石凳。
  • 易地搬遷②|四川甲足村:全村下山開民宿
    自那之後,幾乎每年彩林時節都有人借宿。三郎一家在自家民宿。為了接待遊客,三郎後來索性騰出了幾間屋子,進而做起了民宿。他把三層小樓的二三層建成五間標準客房,可以住十二人。一層當作店鋪,銷售食品飲料和當地特產。相熟的遊客來甲足村前,會提前聯絡三郎預訂房間。十月下旬的彩林旺季,客房總是供不應求。一晚的房費總收入在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