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標題下藍字關注或
添加公眾號:根貝儂,或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關注;點右上角分享收藏本文。
報料投稿、侵權刪除、合作調戲,找小編:
發郵件:176435364@qq.com
粉絲Q群:374272504
加TA微信:gbn520zg
德保縣2020年高考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王彪:致富路上牛勁十足的「牛大王」
王彪在給牛餵草料。
王彪是德保縣隆桑鎮橋頭村巴厄屯人,自2010年從事養牛、販牛、賣牛肉生意至今,已成為當地有名的肉牛生意能人。10年的養牛、販牛、賣牛肉經歷,加上他性情豪爽,為人大方好客,又正好姓王,很多人因此稱他為「牛大王」。
10年來,王彪的肉牛養殖主要以家庭養殖為主,存欄基本在7頭左右。起初,他的生意範圍較小,先是從周邊村屯物色本地肉牛,如存在利潤空間便買下來,然後等到圩日屠宰後拿到集鎮出售,或是轉手賣給其他人。漸漸地,他的販牛足跡遍布田東、田陽、隆安、南寧等地,這也練就了他極強的相牛本領。據王彪介紹,一頭牛站在他面前,他基本能估算出這頭牛身上有多少斤瘦肉,而誤差不超過10斤。10年的苦心經營與吃苦耐勞,王彪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也積累了不少財富。
得心應手的經營方式和養殖技術,恰好趕上脫貧攻堅各項惠民政策,王彪決心把他最擅長的牛生意做大做強。2020年年初,他向當地申請了肉牛養殖基地建設補助項目,在自家牧草基地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牛棚,可容納肉牛50餘頭,並配套建設了一個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肉牛養殖基地建成後,王彪信心滿滿,一口氣從貴州購進了8頭西門達爾牛,加上原先存欄的15頭肉牛,一共存欄23頭肉牛。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為橋頭村村民委副主任,王彪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為促進橋頭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收入達標,他帶領橋頭村2名村「兩委」幹部到貴州省萬屯鎮大型牲畜交易市場販回5頭西門達爾牛用於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並給予養殖技術指導和銷路介紹。有了這5頭西門達爾牛,橋頭村今年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超過7萬元。
除了幫助橋頭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王彪還大力幫助當地貧困戶發展產業。如:巴厄屯的貧困戶陸志納從王彪那裡購買了一頭母牛,開始發展肉牛養殖業。王彪表示,他將免費為陸志納提供養殖技術指導,並幫助陸志納解決銷路問題。下一步,他將加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對於沒有場地、沒有牧草等養殖條件的貧困戶,如果有養牛意向,他將出租自己的部分牛棚給貧困戶,幫助他們發展養牛產業。他還表示,今後在牛棚管理、割草等工作方面,如需勞動力,將優先安排貧困戶人員。
「近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王彪的牛棚做硬化建設,他給我每天150元的務工費,和我一起幹活的還有另外一名貧困戶。」大吉村的貧困戶陸海青說。
也許,大夥叫王彪「牛大王」,不單純是因為他的牛生意做得厲害,也不是因為他姓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帶動其他人發展上的那股「牛勁」。
那甲:「抱團」發展 大章村壯大村集體經濟「資源變資產 資金變股金 農民變股東」是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村民的寫照,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那甲村等7個村 「抱團」發展,集中造血,突破「單打獨鬥」,全面消除村集體經濟「薄弱村」。
在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滿眼鬱鬱蔥蔥的桑園,翠綠欲滴的桑葉隨風搖曳。在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發展桑蠶產業示範園,蠶農們正忙著餵蠶,機械化的產業園讓蠶農們減輕了勞動力,對養蠶致富脫貧可謂是更充滿信心和希望……
以前去種玉米收入就是幾千塊 現在呢有養蠶基地了一年收入5、6萬,這個現在又有培訓來知道現在一年有5、6萬塊錢收,輕鬆多了。
針對各村單打獨鬥、分散經營、缺乏規模化生產的弊端,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發展桑蠶產業示範園由那甲鎮的大章、峒幹、上央等8個村黨委採取「聯合黨建+經營主體+基地+群眾」,實行村黨支部書記帶頭,村民合作社社長負責,專業合作社經營的模式,抱團發展種桑養蠶產業項目。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村集體經濟桑蠶產業園由6個桑葉種植區和1個養殖集中區組成,實行種養分離。據了解2019年園區共養殖蠶繭10批次160張,村集體收入35.5萬元,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大章村黨委的引領下,我們八個村聯合成立了那個桑蠶養殖示範園,然後我們2019年村集體收入,就我們村有115000塊錢, 然後其他的7個村到達到了40000元的收入。
據悉,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發展桑蠶產業示範園發展牽頭的大章村投入245萬元,其餘7個村每村投入175萬元。通過帶貧減貧機制,目前共有127戶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有213人通過務工實現勞務收入,其中長期工人有75人,實現了集體和貧困戶的共贏。目前,大章村村集體還發展了種植沃柑、水裡養魚、水面養鴨和黑山羊養殖等項目,著力把大章村打造成為現代化農業產業發展的綜合園區。
下一步,我們利用我們大章村種桑養蠶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們的種桑養蠶產業,我們進一步提升那個桑蠶的產業鏈來鞏固我們村集體還有我們貧困戶的收入, 我們相信在我們鎮黨委還有工作隊各方面的一起努力下,我們爭取把這個桑蠶產業做大做強。
岑秀杯 沈冬萍 百色臺 崔鴻鵬 姚星宇 姚祺
來源: 右江日報、德保之聲
本期編輯:右江美人魚、左江魚翁、西德金樓當金甲的俠侶、黑衣壯少奶奶、德天瀑布滴下紅色指天椒、鋁都戀人
根貝儂 微信公眾號 所發布內容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旨在傳遞和推介更多壯民族文化、家鄉資訊及閱讀分享。如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並表示最誠摯的歉意!
熱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