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鄉扶貧車間德榮皮具廠
足榮鎮田莊村花卉種植基地
陸蘭碧率隊到馬隘鎮就廣西東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400萬噸赤泥選鐵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召開現場辦公會
敬德、隆桑、足榮:黨支部護航 車間復工忙
一陣陣「噠噠噠」的聲音傳出,在工人的一針一線之間,一件件小巧的布偶衣就加工完成了。近日,在德保縣敬德鎮暮洞村的蘭巧玩具加工廠裡,20多臺裁縫機開足馬力正在緊張有序地為新的訂單忙碌著,一派復工復產的繁忙景象。
蘭巧玩具加工廠的員工在忙著縫製布偶衣
工廠的順利復工得益於該村黨支部發揮好黨建引領、強化擔當、為民護航的作用。
凝聚力量解難題
蘭巧玩具加工廠從事毛絨玩具、布藝玩具部件的生產與銷售,因受疫情影響,年後一直遲遲無法復工。「之前因為害怕疫情影響不能按時給廠家發貨,自己只能一個人在家裡趕工。」工廠負責人許蘭巧介紹,駐村第一書記林偉鵬了解到情況後,第一時間召集了村黨支部成員,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黨支部的幫助下,工廠很快復工了。
「車間能及時有序復工,貧困群眾增收才有信心,疫情穩定以後,我們都希望車間能夠及時復工。」林遠鵬介紹道,復工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消毒物資,二是人員返工,物資在鎮裡的幫助下很快就備齊了,鎮裡也定期對場所進行消毒殺菌,但是工人的返崗問題確實難倒了大家。
「既然群眾出不來,那咱們黨支部就走出去。」除了在微信上動員外,暮洞村黨支部還分成了3個小組,分頭到工人家中詢問工人返崗意願,動員他們及時返崗復工,同時向他們保證一定提供好後勤保障,讓他們吃下「定心丸」。3月4日蘭巧玩具加工廠正式復工那天,27名員工全部到崗,無一個人因為疫情影響復工,目前產量已經恢復到了年前的90%。
該縣隆桑鎮貝貝康農牧有限公司的員工正在給雞蛋裝車,準備運往縣城銷售。作為鎮裡的扶貧車間示範點,貝貝康農牧有限公司2月中旬已恢復生產。黃慧巧是隆桑鎮橋頭村派駐貝貝康的聯繫黨員,復工以來一直承擔著上傳下達的工作,既及時通報縣裡的防疫要求又及時反饋廠裡的物資需求,保障了一個月以來貝貝康的順利生產。
為確保扶貧車間順利復工復產,德保縣以各村黨支部為引領,組織黨員「走出去」下沉車間,採取「線上+線下」雙模式及時了解車間復工的難點和問題,除為車間免費提供消殺物資外,還實行每日一報制度,及時為復工車間提供幫助。此外,對已經復工的企業還派駐聯繫黨員,進行實時指導,實現車間管理「精細化、實效化」。
引領方向強保障
寶宏服飾廠於2019年10月進駐敬德鎮暮洞村,主要負責五金飾品加工。
「復工前,林書記線上線下找過我好幾次,後勤也給了我們保障,但是如果廣東那邊的廠家沒有訂單進來,在資金方面我的壓力就比較大了。」寶宏服飾廠負責人黃英觀說道。
了解到他的難處後,暮洞村駐村第一書記林偉鵬第一時間為黃英觀送上了「錦囊妙計」:政府對3月31日前復工復產的就業扶貧車間,帶動就業補貼提高至2000元/人;此外,就業扶貧車間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籤訂勞務協議或承攬合同,在1年內累計工作不少於6個月、給付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不低於6000元勞動報酬,按1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帶動就業獎補。這下子及時解決了黃英觀的後顧之憂。
「這幾天,我們也在積極對接廣東那邊的廠家,已經有不少復工的廠家將訂單寄來了,對於車間的復工和以後的發展,我很有信心。」黃英觀說道。
據悉,目前德保縣人社部門已完成各扶貧車間的材料收集工作,將及時為扶貧車間申請各項補助,緩解扶貧車間的資金壓力。
服務職工暖心間
近段時間以來,足榮鎮百農村黨支部每天早上都為百農榨油廠送來新鮮的豬肉和蔬菜,確保車間員工能吃上「安心飯」,保障車間的順利生產。3月1日復工以後,百農村黨支部不僅為百農榨油廠發放包括酒精、口罩、手套、消毒液、體溫檢測表等應急物資,還幫忙聯繫了各村優質的花生等榨油原料。當黨支部了解到員工在廠裡用餐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後,及時幫助車間每日採購新鮮的豬肉和蔬菜並送上門,還聯繫了鎮裡的市場監督管理所人員定期派駐車間,檢測員工的餐食安全以及花生油的品質。
「口罩村裡給我們發了,飯菜的安全村裡也給我們保障了,我們幹起活來要更賣力才對得起組織的這份關心。」員工覃生京說罷便將榨好的油裝桶。
凝心聚力,共克時艱。扶貧車間只是德保縣復工復產的一個縮影,該縣共有25個黨組織參與服務車間,確保了全縣扶貧車間平穩、安全、有序復產。目前,德保縣28間扶貧車間中有25家已恢復生產,603名員工返崗,產量恢復至年前的90%以上。
巴頭鄉:「雙香」合璧推動產業全覆蓋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嚴峻形勢趨於緩解,德保縣巴頭鄉積極謀劃,搶抓時節,以食用菌栽培和靈山香雞養殖為主要致富產業,實現種養結合,「雙香」合璧,推動產業全覆蓋。
香菇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時下,春暖花開。在巴頭鄉多美村,閒置的多騰小學已經改造成食用菌標準化培育基地,在舊教室裡搭起竹架子,只見一根根菌棒鱗次櫛比,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大小相似,菇香四溢,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再過三天,這批香菇就可以採收了。」多美村第一書記李龍飛介紹說。這批有5000個菌棒,預計可以採收200斤,按照公司保底價每斤6元計算,每茬香菇收入在1200元左右,項目收成不錯。他告訴筆者,2019年10月多美村投入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20萬元,引進發展食用菌產業項目,到目前已經採收6000斤,銷售收入3.5萬元,2019年,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6.56萬元,實現當年引進、當年見效。
「巴頭鄉海拔高、氣候宜人,發展食用菌自然環境優勢明顯。我們通過食用菌產業項目,有力推動貧困村集體經濟這輛『馬車』快速前進。」巴頭鄉黨委主要領導表示。據介紹,該鄉引進的食用菌產業採取「公司+基地」發展模式,已在布念、足伸等建成3個食用菌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全鄉現有菌棒47200棒。目前,產業基地已經完成多批香菇採摘,產品銷售態勢良好。
今年,該鄉將採取捆綁發展的模式,使產業由單體向集約轉型,整合14個村村集體啟動資金約300萬元,分別在多喜村、多美村打造2個年種植菌棒100萬棒大型特色產業基地,配套建設冷鏈倉儲物流項目,將食用菌產業覆蓋擴大至全鄉14個行政村。目前,多喜村產業基地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主體框架,預計4月初可以進棒投產,帶動200戶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產業,進一步推進村集體經濟轉型升級,食用菌產業成為該鄉村集體經濟的「推進劑」。
養殖香雞打開貧困戶「致富門」
連日來,巴頭鄉正有序推進靈山香雞苗發放工作。3月10日上午,該鄉雅美村多儀屯貧困戶梁大朝按時來到雞苗發放現場,填表格,摁手指印,籤協議,沒一會兒工夫,他辦妥了手續,領到了100隻雞苗。
「今年我無法外出務工,非常擔憂收入問題。」梁大朝說,去年9月,一場大病讓他在醫院裡躺了1個多月,雖然住院有報銷,醫療有保障,身體也已經逐步康復,但是身體狀態還是不宜外出務工,為此他很擔心收入問題。「產業幫扶好政策,讓我安心在家發展產業。」他說,在幫扶幹部的鼓勵下,他也參與靈山香雞養殖項目,申請首批靈山香雞進行飼養,安心在家發展產業。
疫情突如其來,但該鄉始終沉穩應對。按照「早謀劃、早發展、早見效」的發展思路,該鄉迅速組建以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為主要力量「先鋒隊」和「尖兵連」,重點圍繞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春耕生產三大任務紮實部署,一邊做好疫情防控,一邊做好產業動員,重點對全鄉產業未達標的貧困戶進行地毯式摸排。該鄉貧困戶對發展靈山香雞的意願較強,但大部分貧困戶缺少前期啟動資金。為搶佔產業發展有效時機,該鄉採取先賒後補的方式,與靈山縣興旺養殖合作社開展合作,從該合作社賒購靈山香雞苗,待貧困戶通過產業獎補驗收,並獲得產業獎補資金後,一次性補齊貨款。
截至3月10日,35000羽靈山香雞苗已全部發放到該鄉貧困戶手裡,惠及貧困戶524戶,從補齊產業短板突破,以先建後補靈活形式,從年初就實現貧困戶產業全覆蓋目標,打開貧困戶「致富門」,有力推動產業全覆蓋。
3月18日下午,縣委常委、城關鎮黨委書記黃煜好與德保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周祺祥一行到那造村開展扶貧工作調研,併到那溫村慰問幫扶戶。
調研組走訪了那造村的生產建設情況,重點了解疫情期間種桑養蠶及果園種植情況。周代院長充分肯定了那造村疫情期間的防控工作,希望村幹對食用菌類養殖的生產構想作出了相應規劃,同時強調,春耕期間應做到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那溫村那溫屯黃尚旬戶
隨後,周代院長到那造村黃天光、那溫村黃龍奔等家中慰問。每入一戶,都親切的與貧困戶交談,向駐村工作隊員王明寶詳細了解該戶生產生活、享受的扶貧政策,疫情期間的生活情況以及復工計劃。周代院長給他們送上慰問品,誠懇的表示,今後他作為幫扶人,一定會盡心幫扶,幫助他們穩固脫貧,早日奔小康。
那溫村那溫屯黃龍奔戶
那造村那造屯黃天光戶
當前,疫情防控不能鬆勁,春耕生產不能落下,德保縣那甲鎮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緊鑼密鼓地開啟春耕生產工作,為助力脫貧攻堅,促農增收打好堅實基礎。
多部屯農民在領取柑橘苗
春光不等人,那甲鎮多睦村廣袤的田野,綠油油的桑樹長勢喜人,沒過多久就可以餵養蠶寶寶了。在多睦屯,農民正在製作方格簇;而在該村的多部屯,村民也在領取柑橘苗……熱火朝天耕作的場面勾畫出一幅「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的美麗畫卷。
多睦屯農民製作方格簇
走進該鎮那錄村菸葉種植基地,鎮政府幾十名黨員幹部、那錄村「兩委」幹部和農民正在煙田裡忙著種煙。該村黨支部書記覃華北告訴筆者:「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近段務工人員又外出復崗,在家的一部分勞動力又忙著自家備耕,現在勞力確實緊缺,今天鎮政府黨員幹部來支援,真是雪中送炭,讓我們趕上了農時。」
鎮幹在那錄村和農民種煙
覃支書介紹,今年那錄村集體流轉土地115畝種植烤菸作為村集體經濟項目基地,這樣,流轉土地的農戶不用種地也得到每畝幾百元的收入,加上來基地務工又得勞務費,賣煙了,村集體也有收入,真正實現了農戶、村集體雙贏的目標。
該鎮政府負責人告訴筆者,那甲鎮今年在抓好糧食安全的同時,重點完成種植烤菸1000畝,新植甘蔗970畝,新植桑蠶2500畝,新植大果山楂300畝,新植柑橘1100畝,把農業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讓農民滿了糧袋又滿了錢袋。
目前,該鎮農業生產已全面拉開序幕,廣大農民已如火如荼地投入到春季農業生產中去。
來源:德保之聲、右江日報、德保法院
本期編輯:右江美人魚、左江魚翁、西德金樓當金甲的俠侶、黑衣壯少奶奶、德天瀑布滴下紅色指天椒、鋁都戀人
根貝儂 微信公眾號 所發布內容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旨在傳遞和推介更多壯民族文化、家鄉資訊及閱讀分享。如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並表示最誠摯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