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2020-12-28 閩南通通行

閩南文化係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區的人(主要是閩南人)共同創造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閩南地區從西晉末年開始開發,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異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融合,孕育了包容多元文化的閩南文化。宋代末年,泉州港成為與亞歷山大港並稱的世界大港,經濟極大發展、各國客商雲集、各種文化碰撞以及閩南人海納百川的開放心態、善於接受新事物的冒險精神使得這裡生成了適合多種宗教傳播的良好環境。

閩南文化其狹義包含語言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及飲食文化等。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臺灣和新加坡。

閩南語主要使用地區

2、建築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臺、榭及橋梁、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閩南建築風格

3、宗教文化: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誌。

4、民俗文化: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民間文學(民謠、童謠),民間舞蹈(「拍胸舞」)、「騎竹馬」、舞龍、舞獅、「車鼓弄」、「賽龍舟」(端午節)、「博餅」(中秋節)等等。

拍胸舞

5、飲食文化:閩南菜的發展與傳承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泉州發源,流傳到漳州、臺灣、廈門等閩南文化圈中。

閩南語是中國一大方言,主要分布地區為福建和臺灣(國外還有東南亞地區,主要是早期閩南移民僑胞),又根據地域不同分為多種次方言,雖然語法用詞基本一致,但是腔調有所區別。其中以廈漳泉及臺灣地區最為相近,日常交流無礙,但也略有區別。

雖然閩南語統計使用人數有約7000萬人,但隨著普通話的使用和推廣,越來越多的閩南年輕人不使用甚至拋棄了閩南語,這無疑是一種文化傳承的缺失,小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一起關注和熱愛閩南語。

相關焦點

  • 閩南文化的奇葩——閩南語歌曲
    閩南語歌曲是閩南文化的奇葩,它濃縮了閩南文化的精華,具有其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中廣受喜愛。「咱的鄉親,咱的歌」,包含了閩南人特有的鄉情親情,它融合了閩南地區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它的鄉土氣息。
  • 身為閩南人的你懂得這些閩南語嗎?
    本人是一名土生土長二十多年的閩南女娃娃,最近卻發覺自己很多閩南語都不懂!我們都知道,有一些閩南語的表達和普通話對應的漢字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普通話的筷子,閩南語發出的音對應的漢字是「箸」。閩南語和很多方言一樣,發音常常還用著古漢字。
  • 「閩南風」吹進閩南師大 趣事成畫閩南語來注釋
    昨日,閩南師大學生公寓前,引來不少師生,對著30多幅漫畫比手畫腳,議論著。這些漫畫新鮮出爐,由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們親手繪製,有素描、水粉畫、簡筆畫,還有電子手繪。  而讓人稱道的不僅是這些畫的萌態,還有畫上一句句閩南語的對話,將學生生活、漳州美食、旅遊有趣地展現。
  • 校園歌手邂逅閩南文藝 傳播閩南文化
    校園歌手邂逅閩南文藝 傳播閩南文化 2017年10月30日 14:39   來源:東南早報
  • 【芙蓉說事】那些從未在閩南上映的閩南語電影
    說到閩南語電影,不但在大陸的國人陌生,連閩南人都很陌生。閩南語片,好比粵語片,顧名思義是用閩南話做對白的電影。
  • 閩南語歌尋找新突破 閩南地區演出空間擴大
    上月底,兩岸閩南語歌曲歌星選拔賽在臺南舉行,吸引了1000多名觀眾,原本晚上7時開始的活動,不到晚上6時就有大批觀眾排隊入場。  這樣的狀況讓從事閩南語歌曲事業的人動容。在隨後不久舉行的「兩岸閩南語歌曲未來發展研討會」上,大家為今天的閩南語歌曲找出路。
  • 閩南文化研究者寫下36萬字閩南語民俗散文:我是西街的囝仔
    這是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筆下的《西街》。近日,洪泓帶著記者漫步西街,講述尋常巷陌裡的陳年舊事和那些過往時光裡的古街風貌。 在孝感巷 滾著鐵環長大  「我是西街的囝仔(閩南方言『兒子』的意思)。」  洪泓出生在西街孝感巷,站在巷口,抬頭就可以看到東西塔。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2018-05-27 21:00: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閩南文化守護者》系列報導之七 | 莊舍:在多元舞臺為閩南文化刷「存在感」
    漳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卻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在介紹漳州文化的推文裡,能破萬的實屬寥寥。這篇文章的作者叫莊舍,一位把傳播閩南傳統文化為己任的人。在回歸觀照內心的時候,他找到了自我與閩南文化的命定。因為長期教授英語形成的跨文化思維,讓莊舍在品閱、解讀閩南文化的時候有了新的維度,他把點滴感悟悉心記錄下來。跳躍思維與平和敘事在字裡行間不斷碰撞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欣喜。比如漳州,這座城就在莊舍的思考中「莫明其妙」地火在朋友圈裡。這10萬+的構成並不完全是漳州人,不少對閩南認知止於「廈門」的外地人,甚至海外華人也知道了漳州這個「特殊」的存在。
  • 閩南文化之歌仔戲
    「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話表達就是「小歌」),歌仔戲以摻雜文言的閩南語為主,讓社會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的故事,成為早期臺灣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歌仔戲的雛形為宜蘭地區的落地掃,吸收車鼓陣等元素,慢慢發展成小戲。而後又學習高甲戲、北管戲、京劇等各類大戲逐漸具備完整的戲曲形式。
  • 臺灣音樂人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就在27日下午舉行的五周年慶祝活動上,楊慕發起的「A萌(廈門的閩南語讀音)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他說,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讓廈門這座音樂城的閩南語音樂「生生不息」。楊慕是臺灣第一代校園民謠創作人,和李宗盛、蔡琴等同時代,曾在臺灣斬獲眾多作曲獎項。
  • 第三屆閩南童謠大賽 小導遊閩南語講述開元寺傳說
    豐澤區閩南童謠大賽中,幼兒園的小朋友的表演萌態百生  閩南網5月28日訊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開元寺,傳說這裡原來是一片桑林,由黃守恭所有……」舞臺上  昨天上午,來自鯉城區小學的12名小朋友,用地道的閩南話,帶大夥遊歷古城泉州的景點,講述古城故事。這是鯉城區婦聯聯合區文體新局、區教育局舉辦的一場鯉城區少兒閩南語講古大比拼活動,鯉城區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婦兒工委主任費森平出席活動。
  • 漳州幼兒園將設閩南語課程 30首閩南語童謠進校
    》提到:「鼓勵青少年學講閩南話,在各級學校設立閩南文化選修課程」。[1]  反應:家長老師紛紛叫好黃先生住在漳州市區,從事文字工作的他比較重視閩南文化的傳承,所以下班回家時,他跟5歲的兒子溝通交流時,不僅使用普通話,還用閩南語。「有時候上班比較忙,也沒那麼多時間去教小孩,如果幼兒園能夠開閩南語課程,小孩就更容易接觸、接受閩南語。」黃先生說。
  • 再談林語堂閩南語詩歌
    蓴——就是「燉」,為什麼變成這個字呢:低——要表達「甜」的意思,閩南話「甜」就是「鮮」,就用「鮮」啊,閩南話讀qig,平聲,正好押韻,音義皆通。猛狼人甚至把「諳」的發音「安」錯成「因」,而恰恰就是「諳糜」與閩南語「稀飯」的發音極為貼近,字義也接近,應該是上述被質疑的林語堂閩南語諧音語詞中音義粘合的嘗試中比較成功的例子;而「無」加了「口」
  • 閩南語簡介
    福建簡稱為閩,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理上可以說,泉州,廈門,漳州,莆田,龍巖五個地區均屬閩南,但我們通常所說的"閩南"這個說法,具有特定的涵義,並不包含莆田,龍巖,其主要是依據語言,文化,風俗上來劃分的,莆田說的是莆田話略區別於閩南話,而龍巖說的是客家話.兩地均不屬閩南語系.因此狹義上所指的閩南僅指--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地區.但由於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
  • 90後安溪小夥咖啡廳裡講古 熱心推廣閩南語文化
    如今,這個用了3年的外號,還成為他在網上推廣閩南語文化的響亮代名詞。  原來,這幾年來,上官培智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製了很多閩南語配音視頻,上傳於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平臺,有唐代孟郊的著名五言詩《遊子吟》,還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清新抒情詩,這些閩南語視頻也因輕鬆搞笑廣受網友推崇。
  • 宿命是遷徙:閩南語的「山海經」
    《愛拼才會贏》這首許多中國人聽不懂的閩南語歌曲,為何能夠影響全球華人三十餘年?這不得不提到閩南歷史上的貿易與移民,歌詞正反映了閩南人向外開拓時愛拼敢贏的精神。隨著開拓者的腳步,閩南話擴散到了世界各地並在與不同地區語言文化的接觸中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個影響範圍遠超閩南本土的閩南語世界。如果翻開中國地圖,廈門、漳州、泉州所在的閩南地區實在說不上是多大的片土地。但是如果翻開中國語言地圖,就會發現閩南語的分布並不局限在福建南部的小小角落裡,北到浙江的舟山群島,南到廣東、廣西海岸甚至東南亞地區,都有說閩南話的地方。
  • 晉江陳埭鎮推廣閩南語 首批7000學生學說閩南語
    開學半個多月來,晉江紫峰中心小學一二年級400多名小學生陸續領到了一本「好玩」的書《阮學閩南話》,也多了一門「好玩」的課——閩南語課。  據了解,陳埭鎮各小學開學後已陸續開設閩南語課,該書即為陳埭鎮各小學的閩南語校本讀物,首批印數1萬本,由鎮政府出資印刷,目前已陸續下發到全鎮7000多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手中。
  • 給閩南音樂創作一個家 ——記閩南樂府沙龍首次活動
    閩南音樂是閩南文化區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
  • 【閩南】臺灣精典閩南語民謠《雨夜花》
    點擊金英網絡關注我喲南安門戶網站金英網微信公眾號--金英網絡,關注以後每天看南安新聞,文化資訊、閩南相關等精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