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習慣,媽媽更省心!
12月了,四捨五入就要放寒假了,也意味著期末考要來了。
跳繩是一項對場地和器材要求都不是特別高的體育項目,很多孩子平時練習時都比較鬆懈,所以跳繩成績總是上不去。
今天老來給大家做了一篇跳繩考試攻略,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繩長有秘密
關於繩長,很多孩子拉繩子到腰部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不同的體型,繩長也有所不同。
身材特別高的,或者偏胖、身體協調性較弱的孩子,建議將繩子長度調長一點,這樣可以減少卡繩的機會。
腳踩在繩子中間,雙手持繩柄的位置大概在心臟左右即可。
繩重有講究
現在繩子的種類五花八門,珠結繩、負重繩、膠繩等等,很多家長購買時比較隨意。
如果孩子習慣了一種繩子的重量,考試時突然換了一種繩子,在跳繩過程中難免會不適應,影響正常發揮。
也就是大家經常疑惑的「為什麼在家跳得好好的,一到考試就頻頻出錯」的原因。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諮詢老師考試時的器材,然後買個一樣或者類似的。
起碼手柄和繩子的重量方面要差不多,這樣孩子考試時就不會有落差感了。
搖繩有方法
不少孩子起跳時都會卡繩,然後又要重新調整,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很多家長把這個歸於跳得不夠高的關係,讓孩子不斷跳高一點。
雙腳跳高雖然能過繩,但是對膝蓋磨損加劇,也會造成體力的浪費。
其實大家都忽略了手腕,這個才是大部分孩子起跳卡繩的主因。
起跳時應該先手腕搖繩,然後雙腳起跳。
但是很多孩子搞錯順序,雙腳先起跳,手腕才動,這樣繩子自然過不去。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對著鏡子練習,這樣不僅能糾正動作錯誤,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
或者找個有大一點的落地窗也行,不然家長也可以在旁邊看著提醒孩子。
學會控制體力
體力恐怕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個大問題,跳繩看著簡單,消耗的體力可真不少。
很多孩子跳繩不到半分鐘就氣喘籲籲了,根本不會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力。
而且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有的人習慣先慢後快,有人喜歡勻速。
所以讓孩子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才是正確的方法。
給孩子設定一個目標,比如1分鐘要跳繩100下。
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慢慢地就會找到讓自己舒服的節奏。
等第一階段輕鬆完成後,家長可以適當增加數量,讓孩子不斷調整。
還有一次性跳定製的數量,中間不能卡繩等方法,不過這個對於小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大,可以適當玩一玩,不做要求。
跳繩之前一定要做熱身,這樣考試時身體會更加靈活。
考試要注意的點大概就有這些,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裡提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