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代和我》——一周紀錄片報告

2020-09-15 杭州印象教育

微博紀錄片與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一周紀錄片報告」,昨天,上周報告登上微博熱門話題,衝上熱搜,紀錄片《時代我》以4344.7萬播放量登頂視頻榜榜首。


以下是榜單中排在前三位的紀錄片。

/《時代我》



騰訊新聞好雨知時工作室出品的系列人物紀錄片。節目邀請華人世界不同領域的重要人物——袁隆平、舒淇、陳其鋼、吳亦凡、張曉剛、鄧亞萍、王景春、張偉麗,極盡所能地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通過真實記錄和深度訪談,將公眾人物還原成普通人,呈現有趣有力的人物故事。每個人都能在他們身上看到時代,看到自己。


《時代我》選擇的嘉賓,不論是年齡還是專業領域跨度都很廣。從90後吳亦凡到已至耄耋之年的「90後」袁隆平,從前奧運冠軍鄧亞萍到UFC冠軍張偉麗,從奧運會主題曲創作人陳其鋼到當代藝術家張曉剛……


這些被選中的「時代範本」們,橫跨文化、藝術、科學、體育等多個領域。《時代我》以更加開放和多樣的視角去展現當前時代的不同切面,呈現不同領域與時代跨度下的探索與追求。



/《醫者》

全國首部大型醫學人文紀錄片《醫者》,由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指導,BTV生活頻道出品。《醫者》第一季將鏡頭對準26位來自於不同家庭,成長在不同地方,卻扛著相同的責任,橋接生命過去與未來的醫者。



每集連續拍攝240小時,用真實的紀錄,換位的思考,平實的表達還原新聞背後的醫者群像,並在感性與理性的交替中,探索生命意義,思考醫學本源。

《醫者》第一集《脊梁》,聚焦距北京2000公裡外的甘肅定西,攝製組轉乘飛機、汽車、步行超過8小時,終於見到了此行的重要人物,5歲的陽陽。



陽陽患有嚴重的脊柱畸形,5歲的他看上去只有3歲孩子的身高。如果不及時手術,這個可愛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器官壓迫導致死亡。而這樣的患者,期待著醫者的出現。


醫者劉海鷹,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近八年來,他和基金會的醫學專家、志願者利用休息時間,走遍青海、新疆、雲南、寧夏、河南、河北、山西、貴州、黑龍江、內蒙、四川、西藏等16個省份,為5000多位和陽陽一樣的患者進行義診與篩查,治癒了89位貧困脊柱疾病重症患者。


/《理想答案僅供參考》



尋找活躍在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優秀中國青年,以紀實的內核、散文詩式的影像語言展現他們的夢想與追求,選擇與堅持。每期拍攝一個在自己領域發光、對理想有自己理解的青年人物。


短片採用形式感設問和回答的版式,每期引入人物故事相關聯的青春理想問題,如「大學四年應該怎麼度過」 「別人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還要堅持嗎」……在故事結尾由人物自己給出一個回答,這是他們的對於青春和理想的答案,僅供參考。



「世界上沒有無用的東西,只是還沒到它發揮作用的時候;世界上也沒有無用的人,只是還沒到他發光的時候。」


這是「手工耿」在紀錄片《理想答案 僅供參考》裡的回答。他不甘於一眼望到頭的生活,經過兩年堅持實現了靠雙手改變命運、養活家人的夢想,並成為了網絡知名手工達人。



「要不要放棄穩定的工作去追求夢想?」


「我不要別人說我不可以,我要我可以。」


這是舞者胡菁在這個紀錄片裡給出的回答。她26歲放棄體制內的穩定工作,從零開始學習現代芭蕾舞,2年時間沒有工資,也沒有登臺演出機會,只能以替補演員身份在臺下練習。但2019年,她在《舞蹈風暴》節目中終於脫穎而出。



將鏡頭聚焦於幾位活躍在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中國青年榜樣身上,以紀實的內核、散文詩式的影像語言講故事,帶領觀眾了解他們的選擇和堅持,最終給廣大中國青年提供了一個可資參考的青春理想答案。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陳坤篇上線
    時代人物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陳坤篇》目前已經正式上線。
  • 紀錄片《時代 我》:聚焦名人「下半場」的多樣性
    《時代 我》海報騰訊新聞出品的系列人物紀錄片《時代 我》通過對袁隆平、舒淇、陳其鋼、吳亦凡、張曉剛、鄧亞萍、王景春、張偉麗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長期跟拍,真實地記錄了他們在時代中的奮鬥與沉浮,通過這些多樣性的「時代範本」探索人生的價值。該片於7月6日正式上線。
  • 騰訊紀錄片《時代 我》:聚焦名人「下半場」的多樣性
    相比起第一季,這一季內容更想表達的是:「他並不是創造時代的那一個人,同時也是被時代塑造的一個人。」 《時代 我》的監製季業在採訪中表示,其實觀眾看紀錄片看什麼呢?就看三條,第一看故事,第二看情感,第三看這個事和我有什麼關係。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這些讓人仰望的人物和我們這些普通個體之間建立的是什麼關係?
  • 紀錄片《時代·我》:脆弱個體與時代力量
    在脆弱個體身上探尋震撼時代的人格力量——談《時代我》中的時代、「我」及「『我
  • 從「他創作」到「我紀錄」,紀錄片的公眾時代已到來!
    而從紀錄片的受眾來看,根據AdMaster《2019紀錄片內容及用戶報告》數據顯示,主要是以一線城市的新中產階層為主。76%來自一線城市,55%月薪在7000到2萬之間,82%年齡為18到35歲,74%接受了本科及以上教育。
  • 紀錄片《時代 我》獲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優秀系列紀錄片獎
    新華社杭州10月21日電(記者馮源)袁隆平、舒淇、陳其鋼、吳亦凡、張曉剛、鄧亞萍、王景春、張偉麗……採用長期紀錄拍攝的方式,國產系列紀錄片《時代 我(My Legacy)》將公眾人物還原為普通人,獲得了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D20優秀系列紀錄片」獎。
  • 《時代 我》:這部被人忽視的紀錄片!終於坐不住了
    這部被人忽視的紀錄片,更值得人們去觀看。豆瓣評分8.1分。《時代 我》是由騰訊新聞欄目出品的人物紀錄片,國內首檔大型深度解析人物的紀錄片。已經在騰訊視頻正式上線,通過對名人進行跟蹤採訪實時記錄,真實反映他們在當下時代生活現狀、奮鬥的光環、困境的無奈、未知的探索。時代人物探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真諦。
  • 《天罰》紀錄片入選《2016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
    昨天,《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6》發布會在國家圖書館成功舉行。
  •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二〇二〇》發布 新媒體改變紀錄片播出格局
    有「中國紀錄片藍皮書」之稱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於4月18日在線發布,發布會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主辦。《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值。
  • 紀錄片的新時代-紀錄片,中國,綜藝,無論是,故宮,收視,傳播,二十四...
    國內外從業者探討紀錄片的製作與傳播、創意與變革,合力推進中國紀錄片產業生態發展。(解放日報6月15日)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在實現中國夢,傳播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環境下,紀錄片承載著獨有的文化傳播功能和社會作用。高品質的紀錄片,傳播科學道理、融知識性與藝術性一體,充滿正能量和時代氣息。
  • 潮明星 | 易烊千璽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想讀懂這位少年?一起走進他的內心
    近日,易烊千璽的個人記錄片《我的時代和我》上線了,這部片子通過貼身跟拍近距離生活寫照,記錄了千璽他在不同生活中的不同狀態,想要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可小編一起來看下這部紀錄片吧。易烊千璽的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是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的系列人物紀錄片,由《大國崛起》攝製團隊原班人馬打造,其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其中有知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文學藝術界的濮存昕、以及多次獲得世界級獎項的演員楊紫瓊等人。
  • 紀錄片《時代 我》展現舒淇的另一面
    生於臺灣,成名於香港,在內地登上事業的巔峰,舒淇在騰訊新聞出品的紀錄片《時代 我》中,講述了「女孩」從1976年到2020年的光陰故事。1976年,林立慧(舒淇原名)出生在臺灣,家庭關係並不和諧,她每天戰戰兢兢地觀察父母的臉色,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打。
  • 央視大型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開播及其時代啟示
    深蘊時代內涵的禮物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二十周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也即將在中國舉辦。在這樣的時刻,擁有六億網民和超過八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中國,儼然早已發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正因如此,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是這個嶄新時代送給每個人的一份厚禮。
  • 全媒體時代,紀錄片的思維空間和路徑選擇
    在電視螢屏上,紀錄片讓歷史畫卷和人文情懷與當下的觀眾相遇,讓自然世界與社會故事在光影交織中上演。轉移至其他終端時,紀錄片的剪輯則適度調整,使之和新的傳播渠道相匹配,和觀眾的收視習慣相吻合。現如今,多終端上的碎片化點播開始成為新寵,這對紀錄片的多路徑傳播是機會,但反過來也對紀錄片的創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表明 新媒體紀錄片迅猛崛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在線發布。發布會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主辦。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新媒體紀錄片迅猛崛起,既有高品質的藍籌大片,又有輕盈靈巧的短視頻。新媒體共投入約13億元進行紀錄片生產,同比增長18.2%。2019年最受歡迎的新媒體紀錄片仍然是美食類節目。騰訊視頻、優酷視頻與嗶哩嗶哩不斷推出重量級紀錄片,正在重塑紀錄片規則和版圖。與此同時,紀錄片的電視傳播處於緩慢衰減狀態,專業紀實頻道格局發生了大規模調整轉變。
  • 《我的時代和我》重播 你還打算錯過他們嗎?
    重播預告 大型人物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 央視紀錄頻道 CCTV-9 1月6日-1月9日 每天20:00兩集連播 由三多堂攝製及出品的《我的時代和我
  • 陳傳興:紀錄片是我對世界的另一種書寫和思考
    優渥的家境讓他無需為了生活煩憂,因此有了更多機會沉浸在巴黎大大小小的圖書館和電影俱樂部,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被陳傳興緩緩推開。法國電影學界的繁榮,無疑給這個剛到巴黎的年輕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改變。「從五六十年代開始,法國電影不管在思想還是理論方面,都是那麼繁榮,像大家都知道的『新浪潮』、《電影筆記》雜誌。
  • 《時代我》近距離看袁隆平先生,才知成功真的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
    一部好的紀錄片能給觀眾帶來很多反思。它記錄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或者是事件,甚至是地理建築,但我們卻能從中感悟出力量與方向。《時代我》,就是這樣的一部紀錄片。《時代我》對他的紀錄中,充斥著「雜交水稻」。直到現在,」雜交水稻「依舊是這位老人的人生主旋律。
  • 導演徐崢:我現在也有了拍紀錄片的衝動
    近日,在白玉蘭「影像記錄時代——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研討」主題論壇上,各大業內嘉賓就中國紀錄片如何高質量發展展開研討。論壇上分析了當下中國紀錄片的市場現狀,並展開了主題分別為「記錄當代生活 展現時代強音」和「紀錄片的跨界創新」兩場對話。
  • 以新穎視角與鮮活表達傳遞時代足音——從網絡紀錄片《武漢莫慌...
    這部紀錄片通過展現食物的流轉,挖掘中華美食的美感與詩意,探尋美食背後的人生百味。  據《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46億元,生產總值64.5億元,2019年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