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紀錄片《時代 我》:聚焦名人「下半場」的多樣性

2020-11-17 騰訊網

90歲的科學家袁隆平,依舊堅持每天下田觀察水稻生長,較真起來一臉嚴肅,閒暇時則和普通人一樣,喜歡打麻將吃零食。

演員王景春私底下是一個潮男,特別愛吃,也是嚴重的「吃雞」愛好者,看直播、打遊戲,喜歡那種少年英雄感。他愛去當地特色小店。大學時每天都要讀書,每周要交兩次讀書報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格鬥女王張偉麗的房間裡都是粉色的,粉色的窗簾、粉色的被子……她每周會去菜市場買菜,但買肉的時候她都不靠近,會請她的隊友去買,她不想看到那種血腥的場面,雖然她在賽場上常常要面對殘酷的畫面,但在平常生活中並不喜歡。

不想把某位人物定義成一個單薄的、所謂的時代標籤,而是尋找他人生階段,正在發生的一些故事,將名人還原成真實的人。

《時代 我》海報

騰訊新聞出品的系列人物紀錄片《時代 我》通過對袁隆平、舒淇、陳其鋼、吳亦凡、張曉剛、鄧亞萍、王景春、張偉麗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長期跟拍,真實地記錄了他們在時代中的奮鬥與沉浮,通過這些多樣性的「時代範本」探索人生的價值。該片於7月6日正式上線。

相比起第一季,這一季內容更想表達的是:「他並不是創造時代的那一個人,同時也是被時代塑造的一個人。」

《時代 我》的監製季業在採訪中表示,其實觀眾看紀錄片看什麼呢?就看三條,第一看故事,第二看情感,第三看這個事和我有什麼關係。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這些讓人仰望的人物和我們這些普通個體之間建立的是什麼關係?

從90後藝人吳亦凡到已至耄耋之年的「90後」袁隆平,從前奧運冠軍鄧亞萍到UFC冠軍張偉麗,從奧運會主題曲創作人陳其鋼到當代藝術家張曉剛……這些被選中的「時代範本」們,橫跨文化、藝術、科學、體育等多個領域。

談到片中選擇人物的標準,騰訊新聞好雨知時工作室總監金輝表示說,首先他們肯定是要有影響力,第二個就是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複製的。

《時代 我》與其說是在紀錄名人故事,不如說是還原了名人最接近真實的狀態,通過他們再現當下時代的生活軌跡和個體進自我價值探索的過程。「真實」是《時代 我》的追求,也是這個紀錄片的重要看點。持續近兩年的高質量跟拍中,紀錄片抓取了人物工作中的細節、情緒上的喜悅悲傷以及對未來的展望,用客觀的鏡頭最真實地反映出人物的鮮明性格和生活狀態,挖掘每個名人背後不為大眾所知的隱秘故事。這些真實記錄,保留了生活的粗糲感,在最平常的生活日常中顯露出了更有價值和更普世的個體歷程,讓每個人都能在被記錄者身上看到時代的影子,看到自己。

該片上線的首集內容是袁隆平。主創回憶說。袁老師身邊的工作人員來總結他大概是九個字—不服輸、不服管、不服氣。「初次拍攝的時候,我們把所有的空鏡拍完之後還沒有見到袁老師,終於在田地的時候遇到他了,我們就過去和袁老師介紹紀錄片,他邊聽我說邊往前走,我以為他聽清楚了。袁老師其實走過去之後到田邊說,你們要拍我啊?拍把稻子給拍上,他更關注的是稻子,你們把稻子拍上。」

導演李慧超分享了一個袁老師趣事:「在他90歲生日宴會上,當時一屋子好幾百號人、各種人。最後有一個切蛋糕的環節,很多人都圍在旁邊。袁老師把蛋糕切完之後,就到處找,找誰呢,就是在找他老伴,他要把第一口蛋糕給她吃,那個還是挺讓人感動的。感覺袁老師有時候就像我爺爺一樣,打麻將贏了他也很開心,輸了也不高興。」

據了解,除了真實記錄之外,《時代 我》還就片子中呈現的故事和細節,對嘉賓進行了深度採訪,真實記錄結合深度訪談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挖掘嘉賓行為背後深層的思考,從更多維度呈現嘉賓特點,幫助觀眾更好地去理解和思考。

一場正式的音樂會當中,更重要、更經典、更有難度的作品,都會在下半場演奏。《時代 我》選擇的錄製嘉賓年齡、經歷、性格各不相同,但都已在各自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他們中多數人的成就甚至是行業內世界頂尖。在輝煌的「上半場」之後,他們如何面對、定義、度過自己的「下半場」?

主創們普遍認為,下半場它不能夠看作是一個簡單的年齡劃分,實際上是說人在經過一定的階段,尤其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後,他該怎樣重新定義自己的方向;下半場不一定是某種狀態的成功,也很有可能是失敗;上半場其實是一個創造成就的過程,而下半場仍然是在不斷地自我折磨過程當中。

新一季主題為「下半場」,這一主題不僅關乎成功人物,更關乎所有人。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這些命題:高峰後如何更進一步?如何看待成功?如何計劃人生的後半程?《時代 我》寄望通過這一季節目,通過這些知名人物的「下半場」故事,給觀眾提供思索和力量。

在王景春的先導片裡,他坐在馬路牙子說,人生就像一碗麵,是需要攪拌的。

「這個攪拌不是和稀泥,它裡面有很豐富的複雜性,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攪拌攪拌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在2020年。」金輝說。

談到人物類型紀錄片,尤其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紀錄片,難免會陷入煽情的敘事表現,對此,季業強調說,煽情的東西是很不高級的。

他表示該片的整體風格還是很克制、很冷靜的。他覺得「下半場」尤其不應該煽情,因為它是一個沉澱和反思的過程。片中的人物是這樣的,對於我們的觀眾來說也是這樣。「我們一定不是用這個片子去號召什麼,去鼓舞什麼。我們只想希望你靜靜地看,能從畫面的連接當中感受到一點我們當時拍攝甚至後來剪輯時感受到的情感,感受到的性格,然後把他記住。看看是否對自己的生活產生某種反思或者影響,這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時代 我》:聚焦名人「下半場」的多樣性
    不想把某位人物定義成一個單薄的、所謂的時代標籤,而是尋找他人生階段,正在發生的一些故事,將名人還原成真實的人。《時代 我》海報騰訊新聞出品的系列人物紀錄片《時代 我》通過對袁隆平、舒淇、陳其鋼、吳亦凡、張曉剛、鄧亞萍、王景春、張偉麗等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長期跟拍,真實地記錄了他們在時代中的奮鬥與沉浮,通過這些多樣性的「時代範本」探索人生的價值。該片於7月6日正式上線。
  • 騰訊紀錄片《看見愛的力量》,見證公益的點滴改變
    來源標題:騰訊紀錄片《看見愛的力量》,見證公益的點滴改變 「我最大的願望是養牛」,這是雲南滄源佤族小朋友對於長大的期望,也是確實發生在21世紀的故事。
  • 《我的時代和我》——一周紀錄片報告
    微博紀錄片與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一周紀錄片報告」,昨天,上周報告登上微博熱門話題,衝上熱搜,紀錄片《時代我》以4344.7萬播放量登頂視頻榜榜首。以下是榜單中排在前三位的紀錄片。 騰訊新聞好雨知時工作室出品的系列人物紀錄片。
  • 《時代 我》:這部被人忽視的紀錄片!終於坐不住了
    這部被人忽視的紀錄片,更值得人們去觀看。豆瓣評分8.1分。《時代 我》是由騰訊新聞欄目出品的人物紀錄片,國內首檔大型深度解析人物的紀錄片。已經在騰訊視頻正式上線,通過對名人進行跟蹤採訪實時記錄,真實反映他們在當下時代生活現狀、奮鬥的光環、困境的無奈、未知的探索。時代人物探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真諦。
  • 騰訊新聞全面小康系列報導啟動 五大欄目聚焦「中國向上」
    作為2020年最核心的主題策劃,「中國向上」將圍繞全面小康,聚焦國人艱苦奮鬥、努力拼搏的向上足跡,見證全面小康路上的「最後一公裡」,以多角度切入、多元化呈現、多平臺覆蓋的報導手法,進行有人情味的敘事和充滿時代感的描繪,立體化呈現決勝全面小康的精神風貌和背後故事。
  • 「軟實力」紀錄片展現中國生物多樣性
    「軟實力」紀錄片展現中國生物多樣性 2020-02-28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多樣星球》紀錄片發布,LOGO設計方為民族品牌...
    來源標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多樣星球》紀錄片發布,LOGO設計方為民族品牌植物醫生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雲南廣播電視臺推出生物多樣性融媒體專欄「多樣星球」,開始為將在雲南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預熱
  • 央視紀錄片《大數據時代》:數據時代,聚焦未來!
    中國首部大數據產業題材紀錄片——《大數據時代》於7月1日20:04分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首播,該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出品、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指導
  • 紀錄片《沸騰吧火鍋》上線 聚焦國民第一美食
    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紀錄片《沸騰吧火鍋》,將於2月 14日晚9點正式上線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沸騰吧火鍋》由陳曉卿監製,曲楠導演、製片,紀錄片系列共10集,每集12分鐘。《沸騰吧火鍋》:稻來精品,延續美食誘惑之美稻來傳媒曾製作過《食味人間》、《食味原產地》等美食紀錄片,《沸騰吧火鍋》延續了 稻來傳媒的創作模式,將一如既往呈現高水準的美食誘惑,從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度聚焦國民第一美食。
  • 聚焦自然影像,B站攜紀錄片「出海」
    將視角再聚焦,拍攝天行長臂猿隱秘生活的紀錄片《天行情歌》又是另一個中國影像 這些以自然萬物為題材的紀錄片,在聚焦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傳遞著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 網絡社區特點突出的B站,也在紀錄片的多元合作上不斷嘗試著。 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經平臺破圈傳播後,B站加速入局紀錄片領域,紀錄片也成為其自製內容的一個重要版塊。
  • 歡娛影視打造首部紀錄片《鳳凰》 聚焦女性審美紀錄時代變遷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 10月27日,歡娛影視首部紀錄片《鳳凰》亮相2021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這也意味著以影視劇製作而在行業內外站穩腳跟的歡娛影視將正式涉足紀錄片領域。據悉《鳳凰》將邀請10位當代女演員展現10位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女性的生活細節,看點十足。
  • 紀錄片的破圈與聚焦|何蘇六專欄
    在紀錄片產業跨界與破圈現象漸成常態、紀錄片的「公眾時代」進一步坐實的趨向下,作為紀錄片人的我,也不由得會有一種冷思考:
  • 騰訊視頻紀錄片組局,跟著陳曉卿在福州街頭尋味「早餐」|探店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積澱,我們對美食紀錄片進行了規劃,我們希望它形成三個IP的矩陣:『風味人間』『一日之食』『小滋味』。」公眾或許能夠感受到騰訊視頻美食紀錄片的「野望」,不是早餐、不是宵夜,也不僅僅是水土風味,而是「這人間煙火,都在我的涉獵範圍」。從早餐到宵夜,為什麼會拍美食紀錄片?
  • 騰訊攜手吳曉波推出中國首部大型品牌經濟紀錄片《新國貨》
    5月27日21點,中國首部大型品牌經濟紀錄片《新國貨》於騰訊視頻重磅上線,後續將於每周三定時更新。《新國貨》紀錄片共計6集,由騰訊廣告、騰訊視頻攜手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歷時兩年共同打造,面向全國頭部及中腰部快速成長的新國貨品牌、發掘不同發展階段和區域的各行業領域的本土企業故事,細數國貨百年跌宕沉浮,集中展現新國貨品牌力量。
  • 騰訊推出首部水資源紀錄片《零水日》
    原標題:騰訊推出首部水資源紀錄片《零水日》   鈦媒體10月13日消息,由
  • 孫忠懷任未來電視董事/騰訊視頻升級紀錄片分帳策略/優酷2021紀錄片片單|資訊
    (來源:財經網)騰訊視頻紀錄片分帳策略升級,助力網際網路紀錄片市場化12月15日,以「開放共贏!進擊的網際網路紀錄片」為主題的騰訊視頻私享匯在廣州舉行。會上,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騰訊視頻紀錄片IP內容運營中心主編周茉全面介紹了騰訊視頻紀錄片的內容需求、全新分帳策略及合作方式。
  • 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之道
    日前,在第二屆北京紀實影像周上,來自愛奇藝紀錄片頻道、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優酷紀實中心等國內主要新媒體平臺的紀錄片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圍繞「紀實影像的新媒體時代」主題,以各自所在平臺為例,從紀錄片的內容題材、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到運營模式等多個角度,較為全面地探討了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之道。
  • 再度聯手BBC,2018騰訊視頻持續發力紀錄片藍海
    除了與上海大學學子分享美妙絕倫的紀錄片,JACLYN LEE‐JOE還與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經理、騰訊視頻紀錄片運營總監朱樂賢共同為大家帶來了好消息:2018年騰訊視頻將繼續與BBC深度合作,持續發力紀錄片藍海。
  • 騰訊視頻紀錄片旺盛生長 精品出海多元IP完善內容生態
    10月27日,2021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在上海舉行,會上,騰訊視頻發布了包括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三季、歷史紀錄片《鳳凰》、《敦煌:生而傳奇》、《布達拉宮》、與BBC合作的「胖滾計劃」新作《完美星球》在內的多部精品內容,並通過大會分享了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
  • 顏值經濟之後:騰訊Now綠幕直播開啟了下半場新玩法
    這裡面,騰訊NOW直播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有強大的騰訊技術研發團隊,率先開啟「後直播時代」,借數字綠幕技術實現移動端虛擬場景直播,深度綁定QQ、微信,用戶可以藉助社交關係鏈,可以達成好友間廣泛的傳播。可以說,將綠幕技術應用於直播上,騰訊就是想通過用技術在直播應用層面不斷拓展,來打破當前直播平臺的顏值直播玩法疲態與審美疲勞。也就說是,直播技術發展到目前,它迎來了一個通過技術驅動玩法升級的時代。美女、顏值經濟之後:綠幕直播+二次元+社交關係鏈的玩法能否開啟新時代技術顯然會讓直播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