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everybody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尊的直播間!
非常感謝各位的關注與支持!本尊也要做一個守信用的好孩紙,發給大家糖糖羅!
(悄悄透露一聲,這些糖是我從學校裡攢的,至於來源嗎,也與「tang」有關哦!)
看到沒有,這些糖又大又清晰,又大又圓,可是我花費了多少心血在某人床底下辛辛苦苦「提煉」出來的!請有責任心的觀眾盆友們管好小盆友的嘴,把顯示屏咬壞了可不是本尊的責任!
正片開始!
喂喂喂,雖然非常感謝你們能做好投票工作,但是你們竟然沒有看出來本尊最想講的題目是第一個嗎哎呦喂!「三短一長選最長」的語文選擇題定律在我這裡可不生效,那僅限於語文,而不是歷史!!!(害得我這幾個星期只能邊死磕歷史書與人物傳記與電影邊恰檸檬恰到酸的要死嚶嚶嚶)
童年時光
1755年11月2日,維也納,霍夫堡王宮。
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法·約翰娜公主出生。
她可愛又淘氣,驕傲任性,反覆無常。奧地利皇室為她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她卻毫不珍惜,總是將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逃避功課上。這直接導致她法語在許多年裡都沒有絲毫進步。寫文章錯字連篇,缺乏基本的歷史知識,這些她絲毫不在乎,仿佛只要能說德語就足夠了。
所以,她整個人就是一個差勁的學生。
法國和親
1770年4月,維也納。
在王宮門口,瑪利亞·特蕾莎緊緊地抱住還沒有過完十五歲生日的小女兒:「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太子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法·約翰娜在她母親的懷裡嗚咽著回應。面對法蘭西帝國的求婚,瑪利亞·特蕾莎別無他法,只能讓她無憂無慮的天真可愛小寶貝瑪麗亞作為她早夭的八姐約翰娜的替補臨時上陣。
事實上,其實很難說這場婚姻是幸或不幸。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優柔寡斷,但同時又十分溫柔善良,寬厚仁慈。他體型臃腫,談不上英俊。他喜歡冶鐵、造鎖、打獵,而瑪麗·安託瓦內特正值青春年華,喜歡的是狂歡、時裝、舞蹈、音樂、藝術。(這對怎麼感覺跟宋徽宗似的什麼都會,就不會當統治者.)同時,她應該也與普通少女一樣,有一份對感情的渴望。面對這樣一位丈夫,她內心是否滿意,我們也無法得知了。(至少是我的話估計我已經原地爆炸,當場去世了)
(我的馬鴨!這胖成什麼亞子了?!)
然鵝,這場婚姻從頭到尾,他們都是非常和睦的,夫婦間並沒有爆發過什麼激烈衝突。(我的天哪太難得了!)而且當時的法國也對這位」最美麗的奧地利公主「表示了最大程度的熱情和歡迎。(記好了,法國民眾當場打臉,大型真香警告!!!)兩位年輕皇族的婚禮究竟是怎樣的排場,說法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是一場罕見的奢華盛宴。奧地利與法國的皇室為表示雙方聯姻的喜悅和對和平的期許(同時也可能【不不不,怎麼可能是「同時也可能」呢】一定有炫耀國力的意思),不惜砸下重金,務求婚禮盡善盡美。所有法國的皇族都來迎接這位小公主,且只有真正的名門望族才有資格參加婚禮。
1770年5月16日,法國凡爾賽宮。
瑪麗·安託瓦內特(隨夫姓)正式成為法蘭西皇太子妃。
{劃重點}
母儀法蘭西
1774年5月10日,凡爾賽宮。
路易十五因染天花而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託瓦內特成為皇后。
{劃重點}
此時才18歲的瑪麗·安託瓦內特,有著太重太重的責任和壓力要面對。她要應對比她年長的貴族夫人們,要懂得在奢華浮靡的凡爾賽宮生存,要適應奧地利與法國政治間的勾心鬥角,要正確運用皇后的權利,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這對直率熱情的她的確是重大的考驗。當然,實際上這些對這位年輕的皇后來說統統都不是問題。(她的唯一辦法就是搬掉所有合不來的人.)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懶得思考。對不喜歡的人,哪怕對方再尊貴,她也不願給好臉色。(這個人是不是壓根沒有一分政治頭腦.)政治家之間的勾心鬥角她根本連問都不問,壓根不關心。(關心的話法國估計就要炸了)做不該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愛好(真是個人才),破壞王室規矩讓她樂在其中。至於皇后的權利,她則用來滿足她豪奢極侈的欲望。無數昂貴的寶石、時裝匯集入她的宮殿(美學,藝術的天分過了頭吧.),奢華的時尚風氣在她的帶領下席捲法蘭西的貴族生活圈(太人才了.)。邀請與她合得來的貴族們參加徹夜的豪賭、狂歡、舞會時,她最為開心。(這個人不需要睡覺嗎.)
每當有什麼異想天開的新念頭,她就像個孩子般撒嬌發嗲,大哭大鬧,逼丈夫為她實現。而且經常是管用的。懦弱又容易心軟的路易十六,根本無法轄制這位嬌蠻的小王后。(這對夫妻有點意思.怪不得他們夫妻生活沒問題,瑪麗要啥路易就給啥,這日子能不好過嗎)【不過,這可就釀成大禍了。】
天啦嚕!這還當人嗎!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啊啊啊啊!這才是奢靡高雅,紙醉金迷的最高典範啊媽媽迷呀!
人生高潮:法國大革命
1789年7月11日,巴黎。
法國大革命正式開始。
{劃重點}
但在路易十六任期內,法國的強盛一去不復返,十二年裡根據法國財政部的統計,法蘭西總共欠債十二億五千萬法郎?!?!?!(這是認真的嗎???)這些年來法國並未參與什麼戰爭,路易十六也過著簡樸節約的日子,最後是誰揮霍了這麼如此一大筆錢也就不言而喻了。至少憤怒的法國民眾認為的瑪麗皇后就是這樣。當時的人們將她描繪成邪惡兇殘的魔女、無恥的淫婦,人民的怒火幾乎全部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而路易十六,則被描述成一位仁慈愛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帶累了。(實在無語.)
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義,但他毫無辦法應對。而瑪麗王后,則認定「革命就是造反」,堅決不肯向革命派低頭。整個法國貴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願放棄貴族身份,加入革命隊伍的如此危急的時刻,瑪麗·安託瓦內特卻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衛王權帝位。原本只知道享樂的女人,此時終於爆發出驚人的意志力。如法國政治家米拉波所說,」她是當時凡爾賽宮中唯一的男子漢「。
但是,即便王后如此堅強,一方面貴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的浪潮又不可抵抗,國王夫婦還是不得不敗下陣來。1789年10月5日,凡爾賽宮被革命者隊伍攻陷。6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裡宮。在這裡,國王一家所有的舉動都被監控,隨時防止他們逃跑,並且嚴格監控所有的信件往來和信息傳遞。但安託瓦內特不死心,她運用所有的聰明才智與外界聯絡(終於不想著逃課了),向外國求援,向流亡貴族求救。很可惜,人人都想獨善其身,甚至想從中漁利,根本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們的死活,只有瑪麗·安託瓦內特一個人苦苦與整個法國大革命對抗,在眾叛親離的境地裡頑強地不屈服,堅持鬥爭。
1791年6月20日,國王一家出逃,但由於缺乏應變知識和其他各種各樣偶然因素,而最終瑪麗爆發的洪荒之力的心血終告報廢,他們在邊境城市瓦倫被發現,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後,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群眾們制訂的憲法,並成立國民議會。瑪麗·安託瓦內特表面同意,內心卻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國王拒絕召開三級會議,結果反而使民眾的怒火更加高漲。
1792年,奧地利與法國之間正式宣戰。這一場戰爭讓瑪麗·安託瓦內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斷利用自己在國內的優勢,用各種各樣的密碼將情報傳遞給奧地利軍方。儘管瑪麗將所有信件都銷毀,各種行動隱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終究還是敗露了。1792年8月10日,憤怒的巴黎人民湧入杜伊勒裡宮,揚言要殺死國王一家。1792年8月13日以後,國王一家被轉移到丹普爾堡,過著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議會宣布廢除王政。安託瓦內特耗費如此心血維護的王權,終究還是煙消雲散,路易十六與瑪麗皇后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刑。
但是!
事實真的是法國革命者想得那樣嗎?
不,當然不!
無論一個人多麼多麼地愛好奢侈,他都不可能在幾年裡花光所有的國庫存款並欠債欠上十二億法郎(當時的法郎可貴了呢!!!),肯定是有人會勸阻的。所以,就像中國的楊貴妃與慈禧太后,負債纍纍與國家衰弱並不是她們一個人的錯,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問題在她們身上爆發,所以她們只是在不合適的時間,不合適的地點做不合適的事,花不合適但並不算不合理的錢並沒有什麼「禍國殃民」什麼的。
在路易十四時期,有了紅衣主教黎塞留與首相馬扎然的基礎,所以「顯得」十分強盛,但法蘭西內部的社會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只是被遮蓋住了而已!
路易十五任期,社會矛盾加劇,再加上他荒淫無道,整個法國還只能維持表面上的繁榮,但已是強弩之末,人們仍在忍受,並未爆發。
路易十六任期,奧地利帝國與法蘭西帝國矛盾加劇,人民對奧地利普遍不滿,所以把怒火都噴到奧裔的瑪麗皇后身上,再加上她比較奢侈,名言「那他們為什麼不吃蛋糕呢?(Pourquoi ne mangent - ils pas de gâteau?)」體現出瑪麗作為皇帝不管事,皇后「執政」時卻因小時候不好好上課,對下層生活無知到一個境界的天真與愚昧,所以成為眾人怒火的發洩點,並不是她一個人的錯帶歪了整個法蘭西 ,她只是一個替罪羔羊,背後其實是一個延續了三朝皇帝任期的社會問題。
瑪麗並不是什麼壞人,在處刑時,她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桑松的腳,說出了那個流傳千古的名句「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Pardon, vous savez, je ne l 'ai pas fait exprès.)。」這說明她很有禮貌,心地很善良,並沒有因為他是下賤的劊子手她是高貴的皇后而看不起他。
小八卦
據說,瑪麗皇后有一塊被詛咒的藍寶石——希望藍鑽哦!
三百多年前,在印度發現了一顆碩大無比的藍鑽石,經粗糙加工後重量還有112.5克拉。後來,法國珠寶商人達文尼把這塊藍鑽石獻給了法王路易十四,並將其重新切磨成雞心型,重量為67.125克拉取名為「希望藍鑽」此後不久,災難就降臨到路易十四的身上,他最寵愛的孫子突然死去。他早年的光輝戰跡也開始衰退,並且娶了一個宗教的狂熱信徒梅恩特儂夫人為妻。她給路易的生活帶來許多不幸。而塔沃尼後來據說在俄國被野狗咬死。
路易十六得到了這塊「希望藍鑽」,他偏偏不信邪,經常與瑪麗·安託瓦內特佩戴此寶石,但不久,厄運就降臨到他們夫妻倆身上,他們在法國大革命的風暴中上了斷頭臺。1792年法國大革命中,法國國庫遭到劫掠,希望藍鑽去向不明。
總結
瑪麗·安託瓦內特並不是什麼奢靡成性,不知悔改的魔女,而是一個堅強,為了自己的目標永遠都堅持抗爭,有愛心,善良,擁有平等思想卻很無知且天真的那位瑪利亞·特蕾莎永遠的小公主。
我們應該從某些「主流」人群的評論中武斷這件事、這個人嗎?如果換一個其他國家的公主來,法國的歷史將會被改寫嗎?雖然這答案並無法得知,但是,法國大革命是必然發生的,任何人去都沒用,瑪麗只是犧牲品,為法國的強盛用鮮血來獻祭。
課後作業
請各位自己發表一下你對瑪麗·安託瓦內特的看法,歡迎在留言裡回答!
(拜託各位大大們掃一下上面的二維碼關注一下本尊的公眾號噢!)
(關注的好孩紙有糖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