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4時,封面新聞記者從上海獲悉,演唱《愛如潮水》《摯愛》《信仰》等名曲的著名歌星張信哲,跨界當起了收藏家,與上海震旦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民 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在上海開展3天來,受到了上海市民和歌迷的歡迎。
張信哲十分喜歡收藏,又格外喜歡收藏月份牌。1990年代初,他造訪上海。在《用情》唱片專輯中,融入了老上海歌后吳鶯音的經典歌聲,在上海拍攝了MV,也從此收集起老上海黑膠唱片、老上海古董家具,一發不可收拾,一邊收集,一邊學習,越陷越深,越挖越深。美而雅的月份牌從諸多藏品中跳躍而出,吸引張信哲持續挖掘、系統歸納,構成其個人收藏中的一個甚具規模的專屬分類。
作為中國年畫史上特別的一章,月份牌從視覺形象上廣為大眾熟悉,但月份牌究竟因何而來?其風靡時有怎樣的社會背景?又誕生過哪些行業大師?後來有何新的發展?如此種種,讓張信哲探究了數十年。一路積累,構成了此次展覽的主題。
經過三年精心準備,張信哲和上海震旦博物館舉辦了「民 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展覽從10月16日開展,展出三天來,上海觀眾和歌迷踴躍觀展。
據了解,該展覽精選了張信哲收藏的60副(組)珍貴月份牌畫稿藏品。值得一提的是,展品悉數為月份牌畫稿原稿,它們有的是從後人傳人手上直接收得,有的則輾轉大半個地球,收藏自海外,皆是張信哲多年收藏心血的結晶。
展覽中,這些月份牌畫稿按年代劃分,且向觀眾隆重介紹多位月份牌繪製大師。從第一代使用西化技法的周慕橋、徐詠青、梁鼎鳴,到第二代獨創擦筆水彩畫法的鄭曼陀,再到第三代的杭穉英、謝之光和倪耕野,月份牌從誕生到興盛,一條脈絡清晰的發展線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同時期,不同畫師,不同風格,讓觀眾多角度欣賞了解月份牌文化。
藏品中,有不少隱匿線索留待觀眾挖掘。比如其中一幅影星阮玲玉為畫中人物的月份牌畫稿,是阮玲玉這位默片女王初涉銀幕時的珍貴留影。另一副關於人物的月份牌畫稿中,主人公是與阮玲玉悲劇命運脫不開關係,並拿出阮玲玉「人言可畏」以外不同版本遺書的影星梁賽珍。一幅幅月份牌,勾勒出並不如煙的往事。
月份牌背後,照見的是時代。此次「民 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一大特色就是除了有月份牌,還有「時尚潮流」展示。對應著一幅幅月份牌畫稿展品,張信哲從眾多古董服飾收藏中挑選了最有代表性的一批,予以展示。一件件精妙剪裁的旗袍就在月份牌畫稿邊展出,換言之,觀眾將在現場看到月份牌畫稿上的同款古董服飾實物,兩相呼應,感官衝擊下,讓觀眾多維度領略月份牌背後多個年代時尚潮流的更迭。
除了看與聽,視覺與聽覺的展出之外,此次「民 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還以月份牌的美學為靈感,探索開發多款衍生周邊。中國藝術家薛松、日本藝術家高田唯也為此次展覽創作了與主題呼應的藝術作品。在展覽進行期間,身為展覽發起人的張信哲還將來到現場舉辦特別講座並出席書籍籤售會,力求不遺餘力地多層次、多角度推廣月份牌文化。
封面新聞記者曾問過張信哲:您作為歌星,為什麼喜歡收藏?
張信哲誠懇地表示:「喜歡收藏,主要就是分享。是一路學習,研究,做學問。無論是唱歌,還是收藏、做展覽,這一切,都是相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