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詠青、鄭曼陀筆下的上海與時尚,月份牌原稿在滬展出

2020-12-28 澎湃新聞

徐詠青、鄭曼陀筆下的上海與時尚,月份牌原稿在滬展出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20-10-15 06:43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震旦博物館的新展「民·潮:月份牌畫稿與20世紀時尚潮流展」於10月14日開幕,展出百餘件1910年——1950年間月份牌原稿畫及旗袍服飾。其創作者包括彼時著名月份牌畫代表人物周慕橋、徐詠青、鄭曼陀、杭穉英、謝之光等。

當下存世的月份牌印刷品已屬不多,名家原稿畫則更為稀少,通過這些月份牌原稿畫的展示,意在勾勒月份牌廣告畫的發展歷程,還原百年前的上海時代風尚,致敬中國商業美術先驅。

澎湃新聞獲悉,展覽共分為「摩登時代」、「美之溯源」、「流芳之珍」、「時尚風月」、「留有餘韻」、「當代致敬」6個部分,以現代化的展陳方式營造沉浸式的場景體驗。步入展廳,穿過1910-1950的金色大門,兩邊用窗景一般的燈箱與投影展現舊時上海街景。動畫視頻生動簡短的敘述了畫師們的創作背景。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月份牌畫源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上海,在激烈的商業激烈環境下,為了傾銷商品,外商們開始隨商品附贈廣告畫片。月份牌在內容上延續了傳統年畫的題材,描繪戲曲故事、神話傳說等中國百姓熟知並喜愛的內容,並配以中西對照的年曆或西式月曆,最後在畫面的適當位置標出商品和商標,創造出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月份牌廣告畫形式。

比起其它商業廣告形式,月份牌廣告畫印製精良,內容新穎,畫面摩登,因此一經出現便廣受歡迎,很快就流行於中國各大城市乃至腹地鄉村,甚至遠銷南洋。

展覽「美之溯源」展區通過燈片的層層重疊,解析擦筆水彩畫法的繪製方式,展示了月份牌畫從廣告部接單到最後定製完成的全過程。月份牌廣告畫之所以能收穫如此廣泛的傳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印刷業的發展。石印技術和膠印技術的引進,不僅使月份牌廣告畫得以保持原稿的韻味,印刷效果清晰鮮豔還能大量印行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保證。

鄭曼陀月份牌廣告畫,1920s 紙上水彩

胡伯翔月份牌廣告畫作品,1929年

月份牌廣告畫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月份牌畫家以周慕橋、徐詠青和梁鼎銘為代表,他們或是藉助傳統國畫技法,或是釆用西畫技法,繪製了大量的歷史典故、戲曲故事和古裝仕女,為這種新興的商業廣告藝術形式奠定了雛形;第二階段的代表畫家是鄭曼陀,他以中西合璧的擦筆水彩畫技法和時裝美人主題確定了月份牌畫的基本形態。胡伯翔是少數幾個創作月份牌畫擦筆水彩技法的畫家之一,他以國畫為主,兼用水彩;第三階段的代表畫家為杭穉英、謝之光和倪耕野等人,他們使用更鮮豔的顏色,表現更開放、活潑的人物形象,以及時新的生活方式,使月份牌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展覽「流芳之珍」展區通過展示周慕橋、徐詠青、鄭曼陀、胡伯翔、杭穉英、謝之光等不同時期月份牌畫代表人物的原畫稿,直觀呈現了月份牌廣告畫從誕生到興盛的發展歷程。

謝之光月份牌作品,1930s, 紙上水彩 

杭穉英月份牌廣告畫作品,1940s, 紙上水彩

展品中還有不少隱匿線索,勾勒出上海電影往事。比如其中一幅以影星阮玲玉為畫中人物的月份牌畫稿,乃是阮玲玉這位「默片女王」初涉銀幕時的珍貴留影。而另一副關於人物的月份牌畫稿中,主人公則是與阮玲玉悲劇命運脫不開關係,並拿出過阮玲玉「人言可畏」以外不同版本遺書的影星梁賽珍。除了月份牌原畫稿,展覽還以月份牌中所繪的人物穿著為標準,展出中國歌手張信哲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旗袍服飾,與畫中的時尚互相佐證,帶領參觀者領略那個時代不斷更迭的時尚風貌。

 金雪塵、李慕白,《踢毽子》 20世紀50年代 設色紙本

1950年代,月份牌的商品宣傳功能逐漸被其他廣告形式所取代,在社會主義新思潮的影響下,月份牌畫的題材也朝著宣傳社會新風氣,歌頌美好新生活的方向發展。「留有餘韻」展區著重展示這些新思潮影響下的月份牌主題。

薛松,《春遊圖》,2014年

高田唯,Takada Yui作品

展覽最後特設一個展中展,展現中國藝術家薛松、日本設計師高田唯等當代藝術家與設計師圍繞月份牌進行重新演繹和創作,探討月份牌創作在當下語境中的可能性。

據悉,此次展覽的展品來自中國歌手張信哲30餘年的悉心收藏,展品悉數為月份牌畫稿原稿。當下存世的月份牌印刷品已經不多,原稿則尤為稀少,它們有的是藏家從月份牌畫家後人手上直接收得,有的則輾轉大半個地球,收藏自海外。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據張信哲介紹,此次展出作品中比較特別是胡伯翔的這一批月份牌原稿。「這些畫是在澳洲的拍賣公司拍得,賣家是英美煙公司高管的後代,那次拍賣拿出的幾乎是所有的月份牌畫原稿,除了美女還有風景、國畫、煙牌以及胡伯翔的攝影作品。這批作品無論是從收藏來源、作品質量和內容相對來說是比較完整的。」

展覽將於10月16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至2021年4月4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月份牌,鄭曼陀,徐詠青,謝之光,震旦博物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百餘件月份牌原稿畫及旗袍服飾還原百年前上海的時代風尚
    今年10月16日至2021年4月4日,《民•潮 ——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將在震旦博物館展出,通過沉浸式的場景展出百餘件月份牌原稿畫及旗袍服飾,還原百年前上海的時代風尚。 在商業廣告需求強烈,電腦尚未發明的年代,月份牌廣告畫成為主要的傳播手段。寫實的繪畫風格、活潑生動的時髦女郎,成為當時審美傾向、時尚潮流的風向標。
  • 張信哲當起了收藏家,跨界「民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
    10月18日下午4時,封面新聞記者從上海獲悉,演唱《愛如潮水》《摯愛》《信仰》等名曲的著名歌星張信哲,跨界當起了收藏家,與上海震旦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民 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在上海開展3天來,受到了上海市民和歌迷的歡迎。 張信哲十分喜歡收藏,又格外喜歡收藏月份牌。
  • 張信哲「民•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上海開幕
    特別出席記者會的著名學者曹景行則表示:「透過月份牌,我們看到的是編年史,當時上海與整個中國的時尚以及經濟,在份牌上看得清清楚楚。」展覽現場,舊時街景映襯中,幅幅年代久遠的月份牌畫稿以及同時展出的二十世紀早期相關服飾,製造出奇幻的氛圍。
  • 張信哲的月份牌
    可能是大家對張信哲「民·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的第一疑問,但其實大家並不知道這位馳騁華語歌壇的歌手,其實是一個有著逾30年收藏經歷的收藏家,其中明清服飾的收藏已經在2015年臺北歷史博物館做過專題展覽,而這次的展覽,作為張信哲在上海第一個收藏展,則集中呈現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月份牌收藏。
  • 「中國水彩畫第一人」徐詠青,土山灣走出的月份牌畫家
    而徐詠青也一直記著自己在「商務」所教授的這批弟子,1946年他到青島後,曾親口和其學生楚啟恩說:上海畫月份牌的杭稚英和金梅生都是自己的學生,杭稚英還曾為他們老兩口做過一身棉襖。以後有機會去上海,可以去拜訪金梅生(其時杭稚英已經於1947年病逝)。1978年,楚啟恩還真去上海拜訪了金梅生,說起老師的晚景遭遇,兩人不勝唏噓。
  • 張信哲的月份牌:這一次他不是歌手,而是收藏家
    可能是大家對張信哲「民·潮——月份牌珍稀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的第一疑問,但其實大家並不知道這位馳騁華語歌壇的歌手,其實是一個有著逾30年收藏經歷的收藏家,其中明清服飾的收藏已經在2015年臺北歷史博物館做過專題展覽,而這次的展覽,作為張信哲在上海第一個收藏展,則集中呈現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月份牌收藏。
  • 最美老上海「月份牌」,好久不見你倩影
    1843年,上海被迫闢為國際通商口岸後大量歐美資本進入上海市場「月份牌」正是歐美資本傾銷商品的產物最初這些洋人使用的是海外運營的畫片做「月份牌」但是效果不好嘸沒辦法引起上海寧的關注風靡起來除了受到當時上海市民的普遍喜愛外還廣為發行到國內各省市和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華人中香港因深受上海「月份牌」畫影響香港畫家關薏農仿效上海的「月份牌」畫在香港名震一時被譽為「香港月份牌王」
  • 杭稚英誕辰119周年:集大成的月份牌名家
    清末民初,上海小校場木版年畫逐漸被一種新穎的年曆「月份牌」畫所取代,嬗變出上海年畫史上的新時期。鄭曼陀、杭稚英、金雪塵、李慕白等,均是上海知名月份牌畫家。其中,杭稚英(1901–1947)堪稱民國時期最為成功的商業美術家,開創過現代化的廣告設計事務所「稚英畫室」,向社會呈現了1000多幅作品。
  • 紀念|月份牌背後的杭稚英:從《琵琶少女》到「稚英畫室」
    抗清末民初,上海小校場木版年畫逐漸被一種新穎的年曆「月份牌」畫所取代,嬗變出上海年畫史上的新時期。鄭曼陀、杭稚英、金雪塵、李慕白等,均是上海知名月份牌畫家。其中,杭稚英(1901–1947)堪稱民國時期最為成功的商業美術家,開創過現代化的廣告設計事務所「稚英畫室」,向社會呈現了1000多幅作品。
  • 「月份牌」曾獨領風騷
    您或許不知道,它發端於老上海的「月份牌」。清末,隨著上海租界的畸形繁華,洋商們希望招徠更多生意,急需利用新穎的廣告載體做宣傳。但從海外運來的一些畫片無法引起市場關注,於是,只好「入鄉隨俗」,求助當地畫家,把帶有我國民俗風情的圖畫印於年曆,四周配有精心設計的別致邊框,並在適當部位描繪商品及顯示商號名稱,配上中西對照年曆,中間則是戲曲故事、壽星胖娃、古代仕女等。
  • 月份牌畫家過著怎樣的生活?·都市快報
    他讓旗袍美女在蘇州園林打高爾夫 文 王小音 這段時間,南京博物院民國館在舉行老月份牌廣告畫展。畫作者包括鄭曼陀、徐詠青、杭穉英等名家,題材既包括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吉祥圖案等,也包括當時的城市新生活。畫面上有傳統古典美女,更有在蘇州園林打高爾夫這樣的摩登女子,月份牌畫家究竟為什麼會這麼畫,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很讓人好奇。
  • 難忘上海記憶:老月份牌年畫珍品展亮相南翔
    東方網通訊員傅榮4月25日報導:以「月份牌中的老上海」為主題的月份牌年畫珍品展於最近在上海歷史文化古鎮——南翔老街的檀園內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出。一批曾風靡舊時流行,至今仍被視為上海「海派」文化符號,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的月份牌年畫代表作驚豔亮相。
  • 那些年超火的月份牌廣告畫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之光款永久牌電筒電池美女月份牌廣告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耕野款永泰和菸草有限公司美女廣告月份牌     「月份牌」起源於20世紀初期的上海灘,在20年代到4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據上海檔案信息網記載,鴉片戰爭後,各國洋商競相湧入中國,並展開廣告攻勢以招徠顧客。
  • 杭穉英先生長得帥人聰明,他畫的月份牌女郎曾是流行風向標
    杭穉英畫的月份牌美女身上旗袍件件講究,開衩高低,領口寬窄,方格還是碎花,藤蔓還是團花,無不新穎時髦,成了時尚流行的風向標。上海名媛趨之若鶩,外鄉女人也偷偷效仿。杭穉英夫婦。       見到月份牌代表畫家杭穉英的兒子杭鳴時先生,我還是意外了一下:老年人裡少見的高大挺拔,雙目炯炯,一口純正的老派上海話,談笑風生。       話題就從讚美他父親杭穉英先生長得帥開始。白西裝白皮鞋,挎著時髦而大牌的羅萊克斯相機,英氣逼人的樣子。泛黃的老照片,擋不住那份舊上海20世紀30年代的時尚氣息。說到父親,杭鳴時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
  • 老上海月份牌與新藝術風格
    古老的文明符號、波西米亞的民族風、天文星座的命運聯想、文學典故的時代距離,這多重複雜的元素交匯成為清晰易懂的慕夏唯美風,也成就了他繁複卻又清新的女性風格。他的這種獨特風格不僅讓他成為了巴黎新藝術時代的寵兒,風行整個歐洲,甚至遠及美國、日本,對中國也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深遠影響——老上海的時尚美女月份牌。
  • 「情歌王子」張信哲竟是老上海美女月份牌收藏家!
    月份牌代表了民國時期潮流的頂端,一張優雅的月份牌能為自己的創作帶來很多的靈感。「講到老上海就會想到美女畫報」,張信哲表示,看過月份牌的人很多,但看過月份牌畫原稿的人很少。為了留下老上海東方女性美的神韻,張信哲開始收藏月份牌。在節目中的《時代風華》策展環節,張信哲以收藏家身份亮相,利用月份牌為介質帶觀眾閃回1930老上海,共賞美人風姿。
  • 上海記憶:月份牌裡的旗袍文化
    「上海音像資料館」館藏歷史視頻資料我們對於旗袍的最早印象,一定應該來自月份牌中的美女。月份牌廣告最早起源於19世紀末的上海。當時眾多洋行推出的西洋廣告水土不服,就將它於中國民間自宋代起就有的掛年畫習俗結合,推出月份牌廣告,中國美女成為主角。不難想像旗袍美女想當然就成了舊時月份牌的主角兒。
  • 張信哲:月份牌畫稿裡記錄了海派文化的歷史
    這些畫面並非印刷品,而是知名畫家一筆一筆繪製的水彩畫手稿,月份牌手稿的收藏者正是歌手張信哲:「可能海報有千千萬個,大家常常在大街小巷上面可以看得到,但是它們的原始稿件,原始的畫稿,存世量就非常稀少,而且基本上也沒有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收藏,或是相對類似的展覽,讓大家可以去親眼看到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