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稚英誕辰119周年:集大成的月份牌名家

2021-01-09 騰訊網

清末民初,上海小校場木版年畫逐漸被一種新穎的年曆「月份牌」畫所取代,嬗變出上海年畫史上的新時期。鄭曼陀、杭稚英、金雪塵、李慕白等,均是上海知名月份牌畫家。其中,杭稚英(1901–1947)堪稱民國時期最為成功的商業美術家,開創過現代化的廣告設計事務所「稚英畫室」,向社會呈現了1000多幅作品。

杭稚英筆下那些自信、優雅、風情的現代女性,也已成為研究上海租界文化、城市民俗風情和市民審美情趣等都市文化不可或缺的寶貴財產。

如果我們來給月份牌的歷史作一個簡單分期的話:周慕橋在20世紀初的可貴嘗試應該說是拓荒期,從晚清到民初,他應外國洋行的邀約畫了很多月份牌,出陳入新,篳路藍縷,開創之功實至名歸;鄭曼陀1913年從杭州到上海,發明用擦筆水彩技法畫月份牌,在被揭秘以後更受到幾乎一致的效仿,使之成為這一領域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畫法,其對月份牌的基礎奠定居功至偉,他是定型期的代表人物;而杭稚英從20年代初涉足月份牌畫創作,並創設稚英畫室,組織集體創作,開一代之新風,其一生作品,無倫是內容之豐盛,還是數量之繁多,絕無第二人可以相比,他代表了30年代月份牌的鼎盛期,堪稱月份牌歷史上集大成之人物。

杭稚英繪陰丹士林晴雨牌色布廣告畫,右側有女明星陳雲裳推薦廣告語。

(一)商務印書館七年

杭稚英,浙江海寧人。名冠群,取字稚英,別名杭坦,齋名罕闕齋。後以字行。他1901年6月18日出生於海寧鹽官鎮一個清貧的詩禮之家。

杭稚英從小聰穎,深受父親影響,耳濡目染之下,對許多古詩詞和古文名篇都能背誦,而且「自幼愛好繪畫,在上學途中常駐足於裱畫鋪前細心觀摩名人字畫,目識心記」,十歲時就能僅憑記憶默寫原畫,被譽為神童。隨父親到上海後,1914年考進了商務印書館圖畫部,當上了一名圖畫練習生。

杭稚英

杭稚英在商務印書館一共待了7年,正好可以「前3後4」來概括。前3年是當學生,學習相關美術的方方面面。當時「商務」方面聘請德籍教師來給他們講授裝飾廣告技法,擔任國畫教學的是水彩畫大師徐詠青的高足何逸梅,徐詠青本人則向他們傳授素描、色彩和水彩畫技法。後來還有「海上四大家」之一的吳待秋教授國畫。應該說,「商務」這3年的學習生活是很紮實的,在海寧他學過傳統的國畫,在「商務」受益最大的是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西畫技法,包括非常實用的素描功底和水彩畫技法,造型、色彩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而這方面對杭稚英影響最大的是徐詠青以及他的弟子何逸梅。

三年練習生期滿,按照規定,學生須為商務印書館服務四年,杭稚英遂正式入職「商務」,進入下設在上海棋盤街(今福州路、河南路口)的營業部工作,主要從事廣告裝潢和印刷業務。雖然這只是基層的工作,但杭稚英心思縝密,善於揣摩客戶的需求,又精通和業務密切相關的美術知識,故工作如魚得水,開展順利,上司和客戶都非常滿意。對杭稚英來說,在「商務」七年,不但學到了很多專業美術知識和技法,更結交了徐詠青、何逸梅、金雪塵、金梅生等一批師友,而且熟悉了廣告業務從創作到印刷的生產流程,認識了一大批客戶,這些都是他日後獨立門戶,展翅高飛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商務」七年,成為了杭稚英人生起步的一個出色平臺。

杭稚英繪《霸王別姬》(原稿)

(二)自立門戶,獨樹畫幟

杭稚英何時辭別「商務」,自立門戶?從時間上推算應該是1921年。雖然目前尚不能肯定杭稚英最初創作月份牌的具體時間,但其在「商務」時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嘗試,並且頗受好評,這是可以確認的;而且,也正因為此,才說得上羽翼漸豐,才有可能為不受掣肘而自立門戶。

杭稚英繪《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廣告畫

杭稚英20年代為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繪廣告畫

到1921年杭稚英向「商務」提出辭職時,他在月份牌界的名望和實力,已經可以躋身一流而無愧了。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佐證:1921年,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為和英美煙公司競爭,也為了酬答顧客,特請滬上十二名家各繪一畫,鈎心鬥角,各盡其妙,印成類似掛曆的《十二名畫集》,凡積存十枝裝大長城香菸殼四十個,即可換贈一本《十二名畫集》。參加繪製這套畫集的有徐詠青(《雲水沉沉夏亦寒》)、丁雲先(《枝上柳綿吹又少》)、鄭曼陀(《斜倚燻爐坐到明》)、丁悚(《三月三日天氣新》)、張光宇(《調急遙憐玉指寒》)、謝之光(《玉為風骨雪為衣》)、周柏生(《湖上微風入檻涼》)、尊我(《紅裙忌煞石榴花》)、楊清磐(《沉香亭北倚欄杆》)、但杜宇(《霜落秋山黃葉深》)、潘達微(《已涼天氣未涼時》)等等,幾乎把當時的月份牌畫名家一網打盡。杭稚英以嶄露頭角的新秀身份也得以入選這一豪華陣列,他繪製的是一幅題為《新花低發上林枝》的作品,躋身眾名家陣營而毫不遜色,當年曾有人撰文描述杭稚英的這幅作品,使我們能依稀得以了解杭畫的大致內容:「一佳麗,衣褪領衫子,革履似雪,短裳圍腰,玉腕握網球拍,河畔小立,幽思方深,襯託得宜,設色尤佳。」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的這一商業創意引起轟動,時論譽之為「空前絕後之美術品」。雖然這套《十二名畫集》歷經百年,目前尚未發現,我們仍然無法觀賞,但這是有具體時間、確切名稱的杭稚英早期作品,對研究其早期藝術活動堪稱文獻確鑿,彌足珍貴。

杭稚英自立門戶在閘北鼎元裡開設畫室後部分成員合影,左起:李慕白、王祥文、王松塘、宋允中、李仲青,攝於1930年代初。

(三)月份牌創作的「背後」

在杭稚英剛涉足月份牌月領域時,這一行最走俏、最受歡迎的畫家是鄭曼陀。鄭曼陀的美人畫被時論譽為是有著迷人魅力的「活美人」。

當時大家都猜不透鄭曼陀繪製月份牌用的是什麼方法,杭稚英也再三尋思,卻始終無法解謎。他曾虛心向鄭曼陀請教,事關獨家之秘和全家生活,鄭曼陀自然不肯輕易揭謎,只是含糊回答,一再敷衍。最終,一個偶然機會讓杭稚英看出了端倪,經過反覆試驗,終於破解奧秘。難能可貴的是,杭稚英並未將破解之秘再度封藏起來,而是公之於眾,讓大家分享,體現了他為人大度,不拘泥於點滴之秉性。對於這段經歷,鄭曼陀的外孫女和杭稚英的兒子在幾十年後都有文章敘述,這裡且節錄援引於下。必須說明的是,身份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有異,結論也當然各不相同,這也完全正常。從我們局外人看來,這正是當年伴隨著工商業繁榮發展而來的月份牌界激烈競爭之實況,有益於我們從另一角度來理解月份牌創作的背後一面:

外公是擦筆炭精粉畫第一人,也是擦筆水彩畫第一人,他畫的廣告畫、月份牌用的就是擦筆水彩畫法,在當年頗受廣告界推崇和老百姓的喜愛。當時除了外公,沒有人會用這種畫法作畫。他畫畫兒有專門的房間,關起門來不讓別人看。有人想跟他學畫,他也不教,甚至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青年畫家葉淺予先生想拜他為師,也被他拒之門外。那個年代「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我想外公之所以如此,是激烈的生存競爭使然,卻落下了一個傲慢無禮的評價。事實果然如此,有些人專門模仿他的畫法,傾心研究總能看出破綻,那些人學會了擦筆水彩畫的技巧,組成工作室,以工業生產的方式流水作業,比他畫得快,比他畫得多,比他畫得時尚,比他畫的畫價格便宜,最終擠垮了當時以此為生的外公。——(根據清華大學陳瑞林教授提供蔣燕燕《我的外公鄭曼陀》)

杭稚英繪 杏花樓1939年月份牌

杭稚英剛剛琢磨擦筆水彩月份牌的畫法時,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比他早採用此法的畫家鄭曼陀是怎樣作畫的,幾次三番請教,對方總是避而不談。後來自己琢磨出是用炭精粉代替墨色渲染這一竅門後,又對技法進行改進,用原本修補照相底版和印刷製版的噴筆來調整畫面色調,表現色彩的細膩過渡,使畫面虛實有致,主次分明。一時間,同行們對此傾羨不已,凡是登門請教的,杭稚英都會毫無保留地告訴對方自己所用技法,並且當場示範,直至對方弄懂學會。為什麼他不怕洩露天機,除了對自身實力的自信之外,他更懂得,好的技法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掌握,才能創造出月份牌畫的新天地。而且,新的技法會層出不窮、不斷創造,如果墨守某一種技法,勢必學不進其他新的技法,就會被淘汰出局。

(四)與時俱進,創立「杭派」

1921年辭別「商務」後,杭稚英開始以一個獨立畫家的身份立世。這一時期,他為刊物畫漫畫,繪封面,做裝幀,還擔任了《社會之花》雜誌的繪圖主任,從1924年起,連續兩年畫了近20幅封面;當然他也畫月份牌。

從20年代末起,尤其是整個30年代,杭稚英風格的「杭派」系列作品,已經成為月份牌領域內特色鮮明,數量豐盛,最受市民和商家歡迎的一個品牌,其原因就是他的作品沒有停留在民國初年,而是與時俱進,引領了當時的時代風尚。

筆者一直以為,如果要選擇幾幅月份牌來作為不同時期的代表,那麼,周慕橋的《民國萬歲》和徐詠青的《時報十周年紀念》可以代表20世紀的最初十年,它們都創作於1913年;鄭曼陀的《梅邊倩影圖》和胡伯翔的《秋水伊人》可以代表20年代,前者作於1921年,後者創作於1929年;而30年代的代表作,杭稚英的作品是最合適的,如果挑選,那麼《琵琶少女》和《機車女郎》似乎比較有代表性。

杭稚英《琵琶少女》1930年代

《琵琶少女》畫面非常簡單:一位少女在湖邊彈奏琵琶,一身通體紅色的旗袍,洋溢著喜氣,身後的綠葉紅花和遠處具有民族風格的樓臺亭閣,點明了季節和場地;最讓人感到莫名愜意的是少女的表情,溫婉柔美地甜甜一笑,就把少女的最美展露無遺,微微露齒的雙唇弧線,若隱若現的淺淺酒渦,僅僅顯出三分之一的耳郭隱藏在烏黑美發之中,一切恰到好處,一切盡在不言處。此景此情,似乎只有《詩·衛風·碩人》中讚美女子的千古名句才能形容:「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是30年代最具有民族風的中國少女!

杭稚英《機車女郎》

如果說杭稚英的這幅《琵琶少女》展示的是靜態的少女美,那麼,他的《機車女郎》則盡顯動態,充滿活力。相比「琵琶少女」,「機車女郎」的開場亮相就是她的一頭燙髮,簡單明了,直觀時尚;而她身後一遠一近的兩座高樓,更是默默地展示了現代化的城市背景,可謂不著一言,盡顯風流。相比於女郎的嬌小身材,她胯下大馬力摩託的霸氣體量更抓人眼球。世界公認的摩託發明者是德國的「汽車之父」特利布·戴姆勒,1885年,他製成用單缸風式汽油機驅動的三輪摩託車,同年8月29日他獲得了這一發明專利。與德國摩託車相映生輝的是美國摩託車,1907年,哈雷-戴維森公司製造出了第一臺V型雙缸發動機,它能為摩託車提供更大的動力,旋即風靡世界。摩託何時傳入中國?《機車女郎》中的摩託又是什麼品牌?筆者並不想考證,於本文也並不重要,雖然,畫中的摩託和30年代的哈雷摩託(比如1934年款及1938年款)非常相似。在《機車女郎》中摩託其實只是一個符號,它代表著大城市,代表著現代化,代表著動態,代表著發展。而將女郎和摩託結合在一起,更利於顯示柔與剛、靜與動、暖色與冷色、嬌小與龐大、美麗與野蠻的視覺對比效果,造成所謂「美女與野獸」的戲劇性。喜歡好萊塢影片的杭稚英對這些藝術規律並不陌生。

杭稚英《雙考而夫》

杭稚英的《雙考而夫》可能是更具有現代性的作品。考而夫即高爾夫的諧音,是當年的譯音。「高爾夫」是荷蘭文kolf的音譯,意思是「在綠地和新鮮氧氣中的美好生活」。這從高爾夫球的英文單詞GOLF即可以看出來:G—綠色(green);O—氧氣(oxygen);L—陽光(light);F—友誼(friendship)。毋庸諱言,高爾夫運動是一項非常小眾的貴族運動,在30年代更其如此,對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高爾夫這個詞絕對是陌生的,也沒有任何比賽可以觀看。就這個意義來說,杭稚英的《雙考而夫》更具有象徵意義,它不對應實物,也不推銷運動本身,它更像是在介紹一種國際體育運動,或者說是在光大一種生活理念,給社會營造一種對幸福的憧憬氛圍。李歐梵在他的著作中認為:二三十年代的廣告幾乎都可以看作是「上海現代生活的物質消費指南」。這種「消費指南」當然並不僅僅只限於「物質」,更是綜合的、文化的,它們塑造著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格調和形象,引領著社會對流行、時尚和新潮的好奇和追求,吸引著大眾對未來生活始終抱有想像和願景。它們對市民是一種撫慰,對社會更是是一種平衡,一種潤滑。

像《雙考而夫》這類作品,更像是推廣某種理念的招貼畫,杭稚英筆下的這類作品還有《跑馬廳女郎》《集體婚禮》等。這些作品有一個特點,即都有同景照片,也即這些月份牌大致是根據照片再改畫的。杭鳴時晚年曾回憶:「上海王開照相館出了一本老上海婚紗照的書,裡面有各種各樣及中西合璧的結婚照片。有蔣介石、宋美齡的,有杜月笙和他夫人的,還有很多新人的集體結婚照,包括我父母的3張婚紗照……我父親曾經畫過一張集體結婚的月份牌畫,就是根據這家照相館的集體婚紗照照片改畫的。」

杭稚英繪《騎自行車的少女》廣告畫

杭稚英平時很注意搜集各種資料,稚英畫室內長期訂閱有「《LIFE》雜誌、《幸福》雜誌,還有《VOGUE》時裝雜誌,英國的《地理》《環球》《美術生活》等」,就像個小型圖書館。他還很注意到生活中去觀察,經常去百貨商店看女性顧客的穿著打扮,留意布料上印染的是大花還是小花,旗袍流行的是高領還是低領,理髮店又流行什麼髮型等等,不放過任何有用的細節。筆者在採訪杭鳴時先生時,就在杭稚英遺物中發現有徐來等明星的照片,想必這也是他當年繪畫的參考物。正應如此,故這類作品時代性很強,細節非常逼真,也因此成為日後人們懷舊的最好載體。同時,這些作品畫面的主題形象和商家宣傳的商品,大致沒有什麼聯繫,給人以相隔的感覺,這就像胡伯翔所繪那些山水畫月份牌一樣,屬於商業性最弱的作品,但對社會大眾而言,則是潛移默化進行文化薰陶的最好的作品。

(五)稚英畫室

杭稚英的作品之所以能成為月份牌領域內特色鮮明,數量豐盛,最受市民和商家歡迎的一個品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很早就未雨綢繆,精心打造了一個作品過硬又效率很高的創作團隊,並且始終精心維護,牢牢地把大家團結在一起,視才用人,各盡所能,按勞付酬,心悅口服。

杭稚英《馬場女郎》

杭稚英1921年離開「商務」出來單幹,一個人很辛苦,非常忙碌。1925年,他說服金雪塵和自己合作,邁開了組建團隊的第一步。1928年,杭稚英的海寧同鄉李慕白(1913-1991)也來到稚英畫室學習,他刻苦發奮,畫技不斷進步,尤以人物畫見長,很快成為杭稚英最得意的學生。杭稚英曾送他去白鵝畫會進修,又讓他娶了自己的小姨子。這樣,在1930年前後,杭、金、李這「稚英畫室」的三人組成員正式確立,而且,一個是杭稚英的師弟,一個是杭稚英的嫡傳弟子加連襟,關係非常牢靠;從特長來說,杭稚英視野開闊,人脈深厚,且有著十餘年的繪畫資歷,總抓全局並主管月份牌內容的構思策劃。金雪塵擅長山水風景,主繪作品的背景。李慕白年輕,精力充沛,又擅畫人物,就承擔最吃重的人物部分。作品最後再由杭稚英修改定稿。三人知根知底,畫風接近,分工合理,可謂得心應手,自然力半功倍。

這種合作模式的成功,使杭稚英有了更大的信心,隨之便有更多的人員加入。據研究者統計,稚英畫室的成員先後共有20人左右,他們是:杭稚英、金雪塵、李慕白、何逸梅、王文彥、王松堂、宋允中、李仲青、杜少英、凌旦復、吳信孚、湯時芳、王維德、孟慕頤、楊萬裡、魏家楣、吳哲夫、善緣祿、張宇清等,加上管理及負責後勤的杭卓英、王蘿綏,以及長大後開始涉足畫室業務的杭鳴時,總計在20-25人。

約1939年,稚英畫室的同仁去普陀山旅遊,在海灘上留下觀音像合影,左起:金雪塵、吳信孚、凌旦復、宋允中、杭少英、李慕白、王文彥、杭稚英。

進入30年代,「稚英」款的月份牌畫在人物形象、背景裝飾、色彩特點、裝裱形制以及畫面整體效果等方面都已樹立起了獨特的風格,步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杭稚英的名聲如日中天。這一切,既和他科學規劃,知人善任有關,也得益於他對作品認真負責,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稚英畫室」運作模式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報酬方式的科學透明,公平合理,取信於人在前,收得人心在後,而這和杭稚英的個人魅力是分不開的。杭稚英秉性善良,為人厚道,他在畫室中採取的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按件計酬,這是最符合月份牌領域工時和藝術相結合之特點的。像何逸梅1941年從香港落難上海,杭稚英不但把他一家接來稚英畫室居住,還儘量安排一些活單獨給何,讓他能多掙錢養活一家。金雪塵和李慕白是畫室裡最具藝術水準的兩位,他們負責畫技術含量最高的月份牌,杭稚英就按他們承擔的工作量,按件給出最高的工酬。

從記載來看,稚英畫室當時是採取按比例分成的方法來支付報酬的,杭鳴時當時還只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少年(1948年,17歲),第一次加入稚英畫室,做些邊邊角角的活,應該就是畫些邊框、背景之類的活,拿到的報酬是100元錢,應該很高了。按此計算,金、李二人拿的錢肯定更多,在當時完全應該是高收入人群了。也正因如此,1947年杭稚英不幸患病,突然辭世,他的兩個主要合作夥伴,金雪塵和李慕白,不但沒有離開單幹,而且留在杭家繼續繪製的作品,仍一律署名「稚英」,並正式打出了「稚英畫室」的招牌,以幫助杭家度過這突如其來的難關。金、李二位為人善良感恩,從中可見一斑,但也因此可以想像,沒有杭稚英平時的多加關照,待若家人,自然也不會有金、李兩位後來的這感人一幕。

杭稚英病逝後報上這段對其為人的描述正可印證這一切:「其為人也,具俠腸,重然諾,急人所急,舍己施人,凡親戚孤寡無依者,瞻之無吝色;與朋友交,財貨不苟,信誓不失,御下常寬厚,無疾言厲色。蓋館之日,親友掩泣失聲,數以百計,下至輿臺走卒,亦多垂淚嘆息者,此君之至誠感人者深矣。」

(六)《木蘭還鄉圖》

杭稚英秉性堅貞,待人忠良,他不但畫技出眾,組織有方,而且,在民族大義上他更頭腦清醒,絕不糊塗,無論是在抗戰初期的「孤島」期間,還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上海成為淪陷區時,他都堅守信念,忠心愛國,情願擱筆罷畫,也絕不落水當漢奸。1940年,他參與創作繪製《木蘭還鄉圖》就是鮮明一例。

「木蘭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杭稚英、謝之光等十一位畫家繪製《木蘭還鄉圖》月份牌,是在上海淪為「孤島」 的敏感時期。1937年上海爆發了「八·一三」淞滬抗戰,歷時三個月。11月12日我國軍隊全面撤退,日寇佔領了除上海市公共租界蘇州河以南、法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這樣,上海市區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就成了被日寇佔領包圍的「孤島」。1939年2月,歐陽予倩編劇的影片《木蘭從軍》在「孤島」上海公映,盛況空前。上海月份牌界眾畫家正是受此啟發,共同努力,創作了這幅《木蘭還鄉圖》。

杭稚英、謝之光等十一位畫家繪月份牌《木蘭還鄉圖》(1940年)

該畫由杭稚英的摯友鄭梅清發起並設計,著名畫家鄭午昌特為此圖題跋:「此圖系海上十大藝人精心妙手所合繪,製作精美,用意深長,洵為當代美術畫片之傑構。庚辰鄭午昌」題跋中「用意深長」四字恰如點睛之筆,把眾畫家們在國難期間合作此畫的良苦用心點了出來。

繪製《木蘭還鄉圖》的11位畫家是:設計鄭梅清,起稿周柏生,木蘭杭稚英,雙親吳志廠,木蘭姊謝之光,木蘭弟金肇芳,孩童金梅生,副將元度李慕白,雙馬戈湘嵐,護兵田清泉,布景楊俊生。畫家們不但在畫上一一籤上自己的名字,甚至每人都鈐蓋了自己的印章,以表鄭重之意。這幅畫,可以說開創了中國月份牌畫的一個奇蹟,是月份牌畫家們以自己的專業特長指涉時政、參與社會運動的著名例子,也是杭稚英等人在「孤島」這一特殊時期的一次勇敢亮相!這幅畫後來遭到日軍的禁毀,故存世極為罕見。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侵入租界,整個上海至此徹底成為淪陷區。

上海淪陷後,嚴峻的考驗很快就降臨在杭稚英面前,杭鳴時晚年回憶:「記得我11歲那年,有一個全身戎裝、斜挎軍刀、個子矮矮的日本軍人,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耀武揚威地來到我家,把手中拿的200兩黃金,放在桌上,要求我父親畫一幅手持電話機的美女像,背景是真如電臺,上面還要畫上一條『大東亞共榮圈』的大標語,而且把照片資料都拿來了。父親心裡明白,如果接受這份業務,就等於為日本帝國主義宣傳他們的侵略口號,這就使自己無異於漢奸了。我親眼看到父親當時就拼命咳嗽,他本來就有支氣管炎,在猛咳之下,居然咳出了血。他指著帶血的手帕對日本人說:『我有病,手也發抖,現在不能畫畫』。」

杭稚英面對侵略者的威逼利誘,有勇有謀,智退日軍這一幕,和梅蘭芳抗日期間蓄鬚明志,打針以發燒,拒絕日軍登臺演出的行為如出一轍,值得載入史冊。但當時停止畫室業務後,卻使整個稚英畫室的經濟陷入窘迫,不得不以舉債度日,直到抗戰結束;杭鳴時也由以前錦衣玉食的少爺生活至一度食不果腹,他對這段艱難時期的生活記憶猶新:「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最艱苦的時期,母親去排隊買戶口米,到火車站去收麵粉、苞米、地瓜,那時候大部分好米都被日本人拿去做軍用了,戶口米是不夠吃的。母親省吃儉用維持這麼大一個家庭確實非常不容易。」

杭稚英繪上海市民在市府舉行集體婚禮廣告畫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民族企業重新開業,社會生產全面恢復,稚英畫室也終於如沐春風,重獲生機,一時間業務大增。杭稚英抓住良機,帶領大家日夜奮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將多年所欠債務全部還清。1947年9月,他攜家人到杭州故地重遊,也許是因長時間的緊張心情放鬆後更易感到疲勞,在杭州所拍的那張家人合影中,我們已經能感受他的滿臉疲憊,這也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張照片。回滬後沒多久,杭稚英就因積勞成疾,於9月17日突發腦溢血與世長辭,其時,他剛跨進人生的第47個年頭。

1947年8月下旬,杭稚英全家去杭州旅行休假,9月5日返滬後杭稚英即覺不適,9月17日因突發腦溢血去世。這是杭稚英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杭稚英1913年從海寧到上海,翌年進入商務印書館學習,7年時間練就了紮實的美術基礎,結識了廣泛的人脈資源。1921年他辭別「商務」,獨立門戶,傾心於月份牌廣告畫的事業,至1947年他英年早逝,除去上海淪陷後的4年,在22年時間裡,他打造了一個現代化的廣告設計事務所——稚英畫室,開創了一個令人欽佩的月份牌王國,向社會呈現了1000幅以上的精美作品,堪稱民國時期最為成功的商業美術家。今天,以稚英畫室作品為代表的月份牌畫,已成為海派文化最形象的象徵符號,杭稚英筆下那些自信、優雅、風情的現代女性,也已成為研究上海租界文化、城市民俗風情和市民審美情趣等都市文化不可或缺的寶貴財產,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杭稚英的魅力和影響還將持續下去。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原文有刪節。)

相關焦點

  • 紀念|月份牌背後的杭稚英:從《琵琶少女》到「稚英畫室」
    論及1930年代的月份牌畫代表作,杭稚英的作品是最合適的,無論是《琵琶少女》,還是《機車女郎》,都堪稱代表。今年是杭稚英先生誕辰119周年,他筆下那些自信、優雅、風情的現代女性,也已成為研究上海租界文化、城市民俗風情和市民審美情趣等都市文化不可或缺的寶貴財產。
  • 「中國水彩畫第一人」徐詠青,土山灣走出的月份牌畫家
    近日,「紀念徐詠青誕辰140周年」繪畫文獻展在他曾學習、生活的上海徐家匯舉行,展覽涉及水彩畫、月份牌畫、素描寫生和照片文獻等等。從土山灣畫館走出的徐詠青(1880-1953),被譽為「中國水彩畫第一人」。但在過去很長時間,他的名字多見於各類美術史著作,而他的繪畫作品面貌卻甚為少見。
  • 「月份牌」曾獨領風騷
    於是,它成為申城別開生面的新年畫樣式,被市民稱作「月份牌」。「月份牌」很快形成取代傳統年畫之勢。在年尾歲首,一些大報館常免費把它贈送給訂戶,如上海中外日報館曾印了上部為龍圖案、兩邊繪歷史人物形象的「月份牌」,現在仍能找到。《申報》頭版曾在1883年年初刊出告示:「本館託點石齋精製華洋月份牌」,「隨報分送,不取分文。
  • 難忘上海記憶:老月份牌年畫珍品展亮相南翔
    東方網通訊員傅榮4月25日報導:以「月份牌中的老上海」為主題的月份牌年畫珍品展於最近在上海歷史文化古鎮——南翔老街的檀園內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出。一批曾風靡舊時流行,至今仍被視為上海「海派」文化符號,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的月份牌年畫代表作驚豔亮相。
  • 海倫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123周年書畫展
    東北網綏化1月6日訊(李小瑩許敬民特約記者馬明超)近日,海倫市文聯主辦的紀念開國領袖毛澤東誕辰123周年書畫作品展在喜事會酒店舉行。海倫市級領導、市直機關幹部、武警官兵、書畫文藝工作者百餘人觀看了本次展覽。本次書畫作品展展出省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共計45件,包含書法、國畫、剪紙等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書畫名家們通過筆墨丹青,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對偉大開國領袖的深切懷念之情。
  •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19日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除此次座談會外,還有一系列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10月13日至18日,張派傳人攜手多位京劇名家在長安大戲院演出了「張派」代表性劇目《狀元媒》《詩文會》《西廂記》《秦香蓮》《望江亭》和「張派名家演唱會」。11月16日,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張派藝術研討會在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行。
  •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華西都市報2020-12-20 04:19:03.0當代書評   今年是費孝通(1910 年—2005年)先生誕辰 110 周年。作為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極富思想洞見和人文情懷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探尋有著悠久歷史與傳統的中國,它的社會特質及其現代轉型。  與其他20世紀的思想者一樣,他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為中國找尋現代之路。
  • 【藝術微談】天津舉辦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演出
    今年2月25日(農曆正月初十),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
  • 【101】湯米夫婦探案集•阿婆誕辰125周年•逗逼復古
    2015年是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誕辰125周年,BBC於此推出了這部劇集,改編自阿婆的兩部小說。 Partnersin Crime (2015)湯米夫婦探案集導演愛德華·霍爾 Edward Hall
  • 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在南昌舉行
    央廣網南昌12月1日消息(記者王一凡)為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12月1日,由江西省文聯主辦,江西省美協、省書協承辦的「惟樸惟真——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曁學術研討會」在南昌舉行。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開幕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專家學者齊聚進行陶博吾作品研討會(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江西省文聯主席葉青表示,舉辦「惟真惟樸——紀念陶博吾誕辰120周年書畫特展暨研討會」,是江西省文聯加大對本土優秀文藝名家推介、宣傳力度的重要舉措。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跨越時空來「湘」
    文丨張未未 圖丨李方 12月16日是「樂聖」貝多芬誕辰,當晚,由湖南愛樂協會秘書長胡偉總策劃的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隆重上演。
  • 星辰文藝 | 張未末:跨越時空來「湘」遇——評《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12月16日是「樂聖」貝多芬誕辰,當晚,由湖南愛樂協會秘書長胡偉總策劃的《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隆重上演。偉大事業的開展離不開強大精神力量的支持,在這年末之際,我們迎來了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可謂是恰逢其時。樂聖本人即是一位鼓舞人心的英雄,他將自己的全部生命獻給了藝術,其創作無不給人以澎湃而強烈的情感,從而激發人們抗爭命運、呼喚英雄的熱情。
  • 名家薈萃「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Q1 名家薈萃「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應妮)國家京劇院將於11月21日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辦「紀念京劇大家李金泉先生誕辰百年」演唱會。
  • 柯藍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廣州舉行
    昨日,柯藍誕辰1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廣州落幕。本次活動由廣東散文詩學會、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和海豐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國內文壇名家齊聚廣州,共同緬懷柯藍為中國散文詩事業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追思和學習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傳承和弘揚他的散文詩藝術。
  • 國粹藝術名家——韓森
    現為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名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交流協會會員、香港書法院名譽院長、中國國際書畫名家協會河北分會理事、中國詩書畫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書畫攝影家協會員、九州楓林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東坡書畫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河北省少兒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邯鄲教育美術家協會會員、邯鄲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邯鄲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邯鄲市肥鄉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 廣東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22日,文化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和部分高等美術院校師生聚集廣東梅州,紀念林風眠誕辰120周年。  林風眠,原名林鳳鳴,廣東梅州人。他從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後,出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後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籌辦國立藝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並任院長。林風眠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培養出趙無極、艾青、吳冠中等一批藝術名家,代表作有《春晴》《江畔》《仕女》等。
  • 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朱自清公園」揚州開園
    圖為11月22日,朱自清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公園」揚州開園。 薛雨露 攝中新網揚州11月22日電 (記者 崔佳明)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崔佳明 攝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龍在開園儀式上說,朱自清先生是文學大家、教育名家,亦是一位民主戰士。作為揚州近代最重要的歷史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詩文樸實自然、細膩傳神;他治學嚴謹細緻、精益求精;他致力文學研究,傾心教書育人;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他錚錚鐵骨,表現出崇高的民族大義,值得後人敬仰和學習。
  • 寧鄉積極籌備歐陽欽同志誕辰120周年生平思想研討會
    紅網時刻8月14日訊(通訊員 曹馨尹 周帥文)今年8月27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歐陽欽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為深切緬懷歐陽欽同志,學習和弘揚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日前,由湖南省中共黨史學會、中共寧鄉市委、寧鄉市人民政府、中共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長沙市委黨史聯絡組主辦,中共寧鄉市委辦、中共寧鄉市委宣傳部、中共寧鄉市委黨史研究室承辦的歐陽欽同志誕辰120周年生平思想研討會活動擬於8月26日至28日在寧鄉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