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時空 or 孤獨幻想,「潘博文」的消失始終是個悲劇

2021-02-22 覺妙講堂

👆本號引起極度舒適,建議星標一下 

文  |  是行之啊

>>> 覺妙易理歲末擴粉 <<<

>>> 掃碼添加小妙,更多活動等著你 <<<

平行時空一向是科幻影視劇的熱門題材,畢竟誰沒有幻想過回到過去做出不一樣選擇的自己會過上什麼樣的人生呢。

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經歷:

同樣的布景,同樣的人物,同樣的神態,同樣的動作。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和記憶中沒有差別。


但身邊人都斬釘截鐵的告訴你,從未有過。

恍惚,懷疑,恐懼,是你記錯了嗎,還是,平行時空的記憶錯亂。

今天這位故事的主人公比我們更慘,他的世界裡,有一位朋友消失了

【消失的夥伴——潘博文】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所經歷的哪些事情讓你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有bug的?」

網友「衡謹臥石」(以下簡稱小石)在自己記憶中「潘博文」的生日當天寫下了自己和他的故事。

小石自述是天津塘沽人,現在是一名普普通通的996程式設計師。

他的故事發生在小石高三的最後一節體育課。

小石和同班的小溫一起打羽毛球時,碰上了初中好友潘博文和其同班的L,因為相互認識乾脆互換球友。

由於潘博文的失誤,小石的球被打進了廢棄宿舍的地下換氣窗裡。專業用球價格較高,小石、潘博文、L三人決定結伴去尋找羽毛球,留下小溫看管球拍。

平時緊鎖的宿舍大門意外的開著,昏暗的宿舍裡樓梯間在最陰暗的角落,通往地下室的樓梯裡還堆滿了廢棄的桌椅。

三人翻過桌椅到達了地下平臺,再往下的路卻被鎖住了,平臺還有個小門連著一個透光的走廊。

三人準備繼續向前時,潘博文說自己的鑰匙掉在樓梯上了,原路返回去尋找。

L進了小門後開始害怕,小石看自己的手機還有信號就勸說L繼續走。這之後兩人突然失去了方向感,在停車場一樣空曠的暗室裡找不到回去的路,驚嚇之餘決定一起向前方有光處跑。

光的盡頭是一道樓梯。兩人一起從學校後門對著的小學的樓道裡跑了出來。

小石和L顧不得疑惑,趕緊回了學校,小溫和潘博文早就沒蹤影了。

等到小石回到教室找到小溫的時候卻意外發現小溫手裡沒有潘博文的球拍。

當小石詢問時,小溫說,潘博文是誰?

不知所措的小石趕去十班找潘博文的路上遇上了驚慌的L,L衝他吼道:

潘博文消失了!

L說同學們都不認識潘博文了,說我神經病。

小石聽完立刻去了宿舍樓,而早上明明還能打開的大門此時卻明晃晃的掛了一把鎖,一如往常。

頭暈,腿軟,小石不肯放棄,又找了體育老師,卻發現十班的名冊裡根本沒有潘博文的名字。

小石回到家在QQ裡搜索根本沒有叫潘博文的好友,而原本好好的手機不合理的關機了,再打開時,顯示的是1970年,手機QQ的所有記錄消失,相冊損壞了,相機和指南針也都不能用了。

浙小公交站

小石記得自己初中在浙小公交站陪潘博文等107;

記得自己去過潘博文位於北侖裡的家;

記得潘博文的母親在中原百貨上班,送了自己姐姐一套Dior的彩妝.

小石記憶中潘博文家附近

可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潘博文從這個世界消失的一乾二淨,小石甚至記得他的學號,現在後面所有人學號都前了一位,除了他和L,沒有人知道潘博文的存在。

【幻想創造現實——Tulpa】


就在「天津穿越」成為都市怪談,「潘博文」事件成為熱詞時,原本已經刪掉答案的答主重新出現,承認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

Tulpa原意指「去建造」,屬於藏傳佛教其中一個教義或修行課題,記錄在西藏死者之書中(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據說在較古舊的印度佛教已經有Tulpa的概念,但那時指的只不過是「虛幻、不真實、局限於腦袋內的想法」。

Tulpa第一次被大眾知曉是從亞歷山德拉·大衛·妮爾筆下的《西藏奧義與秘術》。

妮爾出身於混合宗教的家庭,父親是共濟會會員,母親是比利時天主教徒。妮爾自己則從15歲起便鑽研藏學,還會以禁食、鞭打等方式修行。

40歲時,妮爾走入當時在西方人眼中還是個秘境的拉薩,和僧人們一起學習藏學和法術,成為第一個進入西藏的歐洲女性。

在這期間她從西藏僧人那裡聽說了一種聞所未聞的秘術——透過強大而持續的想像力,來物化一種理應只存在幻想世界的事物。

這就是tulpa。

妮爾對此興趣頗豐,並很快開始召喚屬於自己的tulpa。

妮爾賦予了守護靈詳細的性格、歷史、背景,好深化這個理應不存在的幻想。

可tulpa逐漸偏離妮爾的想像,他會突然走動或停下,甚至大笑,但妮爾根本沒有發出這些指令。而且隨著tulpa的面龐逐漸清晰,它和妮爾想像的苦行僧完全不同。

「他變成一個臃腫痴肥、滿臉油脂的噁心男人。」妮爾在自己的書中寫道:「他肥軟的臉上永遠擺著一張嘲諷、惡毒、狡猾的嘴臉。他的行為一日比一日大膽,愈來愈猖狂。簡而言之,他想脫離我的控制。

但因為其來之不易,妮爾始終沒有下毀滅它的決心。

直到一次和朋友聚會,妮爾發現那個苦行僧竟然以「完全物化」的姿勢示人,在營地大搖大擺地出現。

這一次,他不再是虛幻的產物,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個體,擁有固定的外形,完全的物理性,那個外貌充滿邪氣的苦行僧擅自走進人群的中央,大吃大喝,甚至和妮爾的朋友聊天跳舞,仿佛是他們的一份子。

那一刻,妮爾意識自己創造的不再是一個概念或腦海的幻覺,而是一個完全物質化的怪物。

在其他僧人一致認同和幫助下,之後半年,妮爾通過一步一步冥想,才把這個苦行僧靈由完全物質化倒退回三維立體影像再到平面圖片、濃霧、腦海的聲音….直到它被打回幻想世界,完全消失為止。

這樣的例子也不止妮爾一個,另外一個超自然愛好者HunterM(網名)說tulpa是自己接觸過唯一可以實現的超自然實驗。他創造了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分身。

但漸漸的咬手指甲、盤膝而坐、吐舌、舉中指….這些他未輸入的小動作開始在他身上出現,Tulpa的移動也不再受他控制,它的牙齒變得像野獸般尖長,犬齒由嘴巴凸出,青面僚牙。

還好最後這個tulpa離開了他沒再出現過。

但他的好友鄰居們都聲稱看見過他站在自家門前(但他並沒有做過),也有長得很像他的通緝犯照片流出.

還有幾起懸案被懷疑與tulpa有關,比如梅布爾離奇死亡案,這位痛失孩子的母親試圖通過tulpa召喚出自己的孩子讓其復活,卻疑似失敗招惹了邪靈

梅布爾布置的作法現場

在梅布爾死前的娃娃裡,有一張她親手書寫的紙條:

「我的艾登,我很抱歉。我真的很抱歉。我不應該讓它這樣。我得走了。我不會讓你把我帶走,你這邪惡的生物。媽媽來找你了,艾登,我親愛的艾登。媽媽愛你。」

【孤獨的產物】


雖然在國內還不算流行,但tulpa在國外已經是個獨特文化的圈子。論壇加官網有十多個。

tulpa愛好者是怎樣的群體呢:大多分布於19-23歲,他們接受教育程度較高並且有持續的興趣愛好,但不善於社交,專注力很強而富有想像力。

儘管社交較少,但他們並不會缺乏同情心或者對外界漠然。反而,他們對世界更加敏感。

根據圈子裡的主張,宿主對幻人的尊重需要不亞於對任何一個完整的人。tulpa群體也常常把自己的幻人稱作「隱性夥伴」

《閃靈》小正太Danny的隱性夥伴:Tony

孤獨是創造tulpa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人會對抽象形象產生交流的需求/相信超自然現象,進化論觀點給出了一定解釋:

在野外求生的環境裡,如果人們能夠揣摩出捕食者的心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身的安全。

由於人的思維體系,這個揣摩的過程中人往往會給動物和自然災害加上擬人化的特徵。由於生物結構的相似性,動物和人表現基礎情緒(痛苦,恐懼,舒適等)是相似的,更「證實」了人的這一詮釋。而這種主觀的「非人事物的擬人化傾向」 培養了人的想像力,讓人得以刨除主體物進行聯想。

舉例來說,小孩喜歡玩過家家,他們拿著芭比娃娃和小怪獸時會覺得它們也很開心,等玩具弄丟以後,也會很自然的去想她會不會孤單。

擬人化非人物以至於不存在物是一種原始的傾向。而現代社會又喚起了人的這一古老習慣,在孤立無援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親密關係的渴望使他們有了對幻想夥伴的需求。從 「和想像中的朋友交流」 到 「渴望看見他們」,人們本質上是渴望與可真實存在的人產生共鳴

幻人文化中的大量舉止行為和人格分裂症的表現是高度相似的。也確實有研究表明,幻人文化圈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比例遠大於社會平均值。

在一個測試中,25%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自閉症),21.4%注意力不集中,17.8%有焦慮症狀,13.3%有抑鬱症,10.7%有強迫症。

可與此同時,93.7%的參與者表明接觸和學習幻人文化有助於他們的病情緩解。他們的幸福感高於平均指數,而在一些採訪中宿主們也表示,幻人文化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集中精力,提升想像力,以及與他人共情。

醜陋的惡靈和奇怪的治癒力,都是tulpa。

回到「潘博文」事件本身,為什麼時隔多年作者才創造出了高中時「消失」的「好友」:

或許因為他真的很需要那麼一位朋友。

對於被tulpa治癒的人來說:

「我們古怪異常,可我們並不疑惑自己的身份。我們僅僅渴望以共生的方式存活,平靜而幸福。」

————— THE END————

  >> 往期推薦閱讀  >>  

            蹭牛氣No.1|取經路上的「全家惡人」              牛魔王其實是孫悟空的「世另我」             媽祖 | 小島女孩晉升世界女神之路你的「頭像自由」受到過「頭像風水」的脅迫嗎?

微博|覺妙YILI

微信|19903547333

抖音|覺妙祈福

小紅書|覺妙禎寶

運勢、八字、風水諮詢請聯繫:19903547333

在看,在看!在看就能旺起來!

相關焦點

  • 那個消失的潘博文,幻想中的夥伴Tulpa
    最近,知乎上被流傳甚廣的一個事件「我的朋友潘博文消失了,只有我和我的一個朋友記得他的存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讀完故事,所有人的感覺都是背後發涼,因為在故事中答主和一個同學以及潘博文一起進入廢棄的宿舍大樓撿羽毛球,但潘博文卻從此消失,更離奇的是,只有答主和一同撿羽毛球的另一個同學記得潘博文的存在,其他人卻從來不記得他的存在,連名單上也不再出現他的名字。
  • 潘博文 曼德拉 消失的第三隻鞋……時空漏洞還是大腦騙局?
    之前天涯論壇火爆的那些年,我在蓮蓬鬼話上就看到不少網友分享自己詭異經歷,現在又經常去知乎逛逛那些諸如「你從什麼時候覺得平行時空一定存在的?」之類的問答。很多回答也很精彩,但因為沒有像潘博文事件這樣離奇到大變活人的地步,而且敘述也大多比較簡樸,所以那些單個故事影響力都不大,可是合在一起,卻在網絡上形成一種氛圍,足以促使好事者去一探究竟。
  • 嚇壞全網的「潘博文」故事,真相到底是什麼?
    事件的具體細節,已經被太多媒體寫過,但考慮到很多人不太接觸其爆火的抖音/知乎等平臺,所以我們還是簡單梳理一下這個源自一名玩家的事件,為那些錯過的人做個梗概。首先是在2019年上半年,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所經歷的哪些事情讓你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有 bug 的?》,在這個問題下,一位匿名用戶說了一個關於自己曾經的同學「潘博文」的故事。
  • 5部日系「時空穿越」純愛電影盤點,平行世界展開戀情!
    日本電影除了擁有不同於好萊塢的獨特氣質,日系純愛電影更是讓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就是要觀眾紅著眼眶走出戲院啊 _ 對於「純愛」題材,日本人不僅專注於悽美故事線,也紛紛在劇情中編織「時空幻想」,探索時空跳躍的可能性!《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究竟哪一邊才是真實世界?
  • 事發天津,多年同學突然消失,所有人都不記得這個人...「潘博文」事件當事人這麼說...
    三人之中,一個叫潘博文的孩子先進的地下室,然後人就消失了。高潮出現了,等他和他另外一個朋友回到教室後,發現班裡所有人,都不記得他們有一個叫潘博文的同學。甚至班級的花名冊,學校裡的檔案,一切能證明潘博文存在的信息,全都……消失了。
  • #平行時空短劇#「盛夏記憶」學生時代大膽愛
    Hi~小夥伴們晚上好今日份安利國內首部平行時空短劇校園劇——《盛夏記憶》
  • 歡迎來自平行時空的自己
    我想起播客《晚風說》講紫微鬥數的那集裡的一句話,當時非常觸動我,大意是:讓我們給「無常」一點發生的空間。也讓我們,給那些平行時空中無意闖入此刻的那個「我」,那些不可預見的可能,一個降落和發生的機會吧。故事背景簡單去理解,就是彗星的作用下,原本不相關的平行時空出現錯亂,也就是一個人有機會看到平行時空的自己。這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我一度想到《恐怖遊輪》,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邏輯,更加複雜的結果。看到出現平行時空的時候,我其實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機會看到「自己」,我會怎麼做?起初,我有點失望於導演的邏輯,一個人一定要「殺死」另一個自己嗎?
  • 平行時空遇見三種「高甜女孩」
    如果說有部綜藝劇能夠滿足我對言情小說所有幻想,那大概就是《平行時空遇見你》了吧!不得不說,這部劇的綜藝模式真的是太🉑了!
  • 平行時空是否真的存在
    而改變平行時空的關鍵點就是事件,大大小小,不同的關鍵事件。小的事件並不一定能引起平行時空的轉折,例如《彗星來的那一夜》中,電影一開始,就是三個以上平行時空的碎剪,A時空的Laurie是個瑜伽老師,但B時空不是,B時空的Mike演了一部電影,但是C時空的Mike並沒有,這些小的事件是區分不同時空的標誌,但並不是改變時空運行軌道的關鍵事件。
  • 電影推薦 | 那些講述「平行時空」的電影
    大的框架當然是平行時空為基礎,尤其是影片的結尾,其實已經給了大家答案。不過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平行時空下一種感情的展現,尤其是柯爾特的最後的決定。當畫面停格在此處的時候,似乎平行時空的概念已經漸漸被我拋在腦後,這樣的元素讓這部電影在平行時空之上更加多元化了,因此也一直在我心裡有著不一樣的位置。
  • 《原始碼》裡的平行世界,是怎麼實現的?
    但與後面兩者不同的是,科幻作品的幻想風格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的,是切實可信的科學幻想,或者說假想,是現實的一種延伸;而魔幻和奇幻,則是在假定幻想後,以新邏輯和新規則的方式重塑現實,創造新的世界觀和世界架構。比如《指環王》的中土世界,《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都是孤獨的奇幻產物,也是可以平行於現實世界獨立存在的元素。
  • 知乎「潘博文」事件:天津靈異穿越現實版,這個世界真的存在bug?
    (「天津靈異」檔案編號30故事,和「潘博文事件」確實很類似)直到昨晚,有人在島群發了「潘博文穿越事件」全錄,看完背後一陣冷汗,直往上躥,於是半夜爬起來給大家整理一下。整個事件是主人公的親身經歷,整理後發送知乎平臺:「你所經歷的哪些事情讓你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有 bug 的?」問題下。
  • 平行時空裡的愛情,全是你和我無處安放的多巴胺|藝人專訪
    尤其在《平行時空遇見你》現場,光是遠遠看著他們交談、嬉鬧,甚至連內容是什麼都無從得知,但現場的氣氛就是讓人無法克制住臉上的姨母笑。 大量類似這樣真實而細膩的相處細節,成就了《平行時空遇見你》的cp感氛圍,而那些自然相處的片段,也為他們創作的故事充盈了真實感和鮮活感。 如同,另一邊,色彩明亮,氣氛歡快的遊樂場,李一桐帶給王彥霖的那一壺胖大海以及楊超越因為近期歌單裡經常出現《信仰》,而隨口問出的那一句「你會唱信仰嗎?」
  • 平行世界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驚人的證據,南極出現時空之門?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平行時空這一說法吧,他會被經常運用於各種科幻小說、電影當中,這種說法也讓人會去想人去世之後會不會真的前往了某一個跟地球一樣的平行時空。在那裡他們會以另外的方式存在。可就在大家以為這僅僅存在於想像之時,前段時間卻出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 還有10部不能錯過的「時空旅行」電影
    不過除了對於《信條》電影本身的討論,陸陸續續的也有許多人開始討論起過往一些燒腦或是經典的「穿越時空」主題電影!所以現在就讓我們帶來這些精彩的「穿越片」吧!故事內容主要講述一名年輕的大學教授兼發明家正在研究「時間機器」,原本他只想做「純理論」的研究工作,但在未婚妻死亡後,他決心將理論付諸實踐,然而當他回到過去,拯救被強盜殺害的未婚妻後,未婚妻卻隨即被衝撞的馬車撞死,不管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未婚妻「必死的宿命」,是一部講述時空旅行中「命定論」議題的重要作品。
  • 鄭雲燕|與你相遇在平行時空
    平行時空(Multiverse、Parallel universes),也叫平行宇宙,或者叫多重宇宙論,是一種在物理學裡尚未被證實的理論。在假設存在的平行時空裡,有另一個我,另一個你……過著與此時空不一樣的生活。也許,平行時空的那個世界,沒有新冠。也許,平行時空的那個我,更加幸福。
  • 林俊傑《倖存者·如你》|由我及你 解碼平行時空
    23《倖存者·如你》邀請了方文山、易家揚、小寒、葛大為等在內的業內一線作詞人加盟,專輯延續了林俊傑歌曲一貫的真誠與大氣,以「雙維度」概念,在聽覺、視覺上帶領樂迷探討時空轉換,和平行時空的自己對話,開啟無限想像與可能。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
    直到無意間,他發現一個秘密的「平行世界」: 只要他在這個世界裡殺死一隻貓,他在現實生活中就可以考一次滿分,成為第一名。 「只不過,平行世界裡的貓死了,現實世界裡的它們也消失了,會變成一朵花。」那個曾經心懷善良,將小貓疼惜的抱在懷裡的少年,終究沒能逃過現實的折磨,就這樣成了一個滿手獻血的劊子手。
  • 這些「時空穿越」神劇你看過幾部?
    上周給大家推薦了一期「陰間劇」的鬼怪懸疑合輯——沒關係,暗黑劇場的第三期,人人菌就和大家繼續講講「時空穿越」。時空穿越,一直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無數小說和影視作品也對時空穿越的概念樂此不彼。,讓你一次看個爽!
  • 「深度解析」臺劇《想見你》的敘事結構、內涵與表現手法
    這一切仿佛是一場預先經歷「未來」的夢,李子維在車禍昏迷後的兩個禮拜醒來,一直等到2010 年「未來」的事情發生,再孤獨地等候至2019 年,直到黃雨萱明白這一切才和她相認。李子維意識的自我循環,完全符合「因變果,果變因,而因又變成了果」的封閉式循環結構,由此觀之,第9 集採取雙線交錯的敘事手法,透過平行時空的切換,在「2008 年臺南」與「2010 年臺北」之間反覆切換的目的,正是在說明李子維與王詮勝同處在相同時空的關係,就如同第2 集在黃雨萱穿越之前,也是透過影像上反覆「開門」與「關門」的剪接技巧,以呈現兩個不同時空的連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