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這位愛穿牛仔褲的七旬理髮師,剪出古街五十年鄉情~

2020-12-25 樂清日報

沒有顯眼的招牌和考究的門面,

老街理髮店就像一個時間的坐標,

透過無關緊要的家長裡短,

聆聽一口流利的家鄉方言,

在這裡尋到一份平靜和樸實。

「走,找阿公剪頭髮去嘍!」「好呀!」疫情形勢好轉的這些天,仙溪鎮南閤古街上經常聽到老人和孫輩這樣的對話。

「2月26日,我也開始復工,生意不錯,一天接待二十來位客人,有些是老人,有些是小朋友。」南閤古街71歲的理髮匠章學波,一邊為村民理髮一邊說著。章學波的理髮店沒有名字,已經開了51年,推剪之間的寸寸光陰在這裡停駐,平日理髮店是不少老人的歡樂聚集地,也吸引一群鐵桿粉絲。

10元理一個帥氣髮型

3月5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第二次來到章學波的理髮店。藍天白雲下,這裡顯得格外寧靜質樸。與往日店內、店外坐滿十來位聊天或等待理髮的老人不同,只有戴著口罩的章學波在給一名也戴著口罩的村民剪頭髮,店門外有一位老人帶著孫子在等待。

小店靜極了,章學波也收起了原來店裡用於老人們娛樂的小四方桌。他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不聚集就是對自己和大家負責。大約20分鐘,他就幫村民理好發,村民看到鏡子中利落的自己,不禁露出笑容。章學波說,好心情從頭開始。

去年農曆大年三十前,他就不再營業了。疫情穩定後,村裡要是有需要理髮的老年人,他在雙方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帶上工具,上門服務,價格還是10元。在村民家中理髮的20分鐘時間,他只是微笑,不和對方過多言語交流。他說,都是老顧客,老朋友,以後有機會說,不差這會兒。

喜歡穿牛仔褲的章學波可是村裡公認的時尚老人,村裡老人都相信他的眼光。復工後,他也是從早上7時來開門,晚上21時等到沒人再關門。他告訴記者,在家的這段時間,他有更多時間看電視,偶爾看到好看的中老年髮型會用手機拍下來自學。這不,剛復工,老人們就問他,是否有新髮型?

緩緩地移動,細心地梳理,穩穩地推剪,記者發現,章學波為村民理髮時神情專注,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手法嫻熟,一梳一剪,一絲不苟。老顧客都誇,他剪得西瓜頭、平頭特別好看,手藝又好又快,體力還特別棒,一站一天也不喊累,要是在城裡的話,他早就當上頂級理髮師了。」章學波聽後面露羞澀、笑而不語。

清朝椅子是鎮店之寶

1979年,對於章學波來說,意義非凡。從那年起,他開啟長達51年的理發生涯。「那年,我18歲,跟同村的理髮師傅學習理髮,兩年後,自立門戶,在老街開了一家理髮店。那個時候理髮一般是『洗理刮』三個步驟,只要3角,但我第一天就賺了3元。」章學波告訴記者,跟師傅學習時,總被叮囑,拿刮刀時一定要平,不能太陡把顧客刮傷,要多練習手腕的力量,掌握平衡感,這些細節,他都記在心裡。

章學波的理髮店不足20平方米,陳設簡單,兩張梳妝檯配著兩把老式理髮木椅,桌上有序擺放著電推、刮刀、梳子等舊時理髮工具。一旁的洗髮池裡,水龍頭還是用皮膠管接著的,一旁是一張木質小板凳,滿滿的歲月痕跡。

其中一張理髮木椅可以說是「鎮店之寶」。木椅上勾刻著纏枝牡丹紋,座墊是黑色皮質的。章學波說,這是一張清朝的理髮木椅,跟著他50年了。當時,龍西的一家老式理髮店不營業了,他得知後特意跑到那家店淘寶,看到這張椅子喜歡極了,花30元把它帶回了家。這椅子受村民喜歡,大家來理髮,都喜歡坐在上面「享受」一下。

這幾年,南閤迎來不少來旅遊觀光的人,很多遊客路過古街都會被這張清朝理髮木椅吸引,這是章學波沒想到的小驚喜。「年前,一些玉環人來南閤玩,就圍著椅子看了半天,還坐著體驗拍照,發微信朋友圈。」章學波告訴記者,50多年,每天下班後,他都會小心翼翼的擦拭店裡的理髮椅和理髮工具。

在他的精心呵護下,這張清朝理髮木椅,越發有「生命力」。這些年,周邊的村子或鄉鎮,誰家生了孩子都願意讓章學波去剃滿月頭,有的甚至自己上門來剃,而且還讓孩子感受一下這把有著歲月沉澱的理髮椅。

「三好」理髮師50年光陰

章學波的顧客主要是仙溪、龍西一帶的中老年人和小朋友。手藝好、態度好、人緣好是大家對他的「三好」評價。

不少鐵桿粉絲更是陪伴老店走過50餘年的風雨。68歲的章近水已經在老店剪了50年頭髮,在他看來,他已經習慣章學波的剪法,換了別的地方,他會不適應。

60多歲的章建昇平時在外做生意,過年回來就會找章學波理髮,沒事也都會來店裡轉轉。章建升說,作為歸鄉遊子的他,只有在章學波的鐵鏽斑斑的理髮木椅上,聽完他和鄉親們那一口地道的仙溪方言,才算真實感受到家鄉的味道,更是理髮時最好的享受。

章學波還經常上門為村裡行動不方便、生病的老人理髮。這在章近水看來,特別有愛,也是大家喜歡他的原因之一。村裡有位80多歲的老人章學增,走路不便,章學波知道後,每個月上門為老人服務;60多歲的章育樂生病臥床,章學波為了讓他看起來更精神,總是帶著工具上門理髮。

這些年,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人們開始用功能棒等新型工具、燙、染來輔助美發時,他卻依舊守著那把老式的推子、剪子,以及伴隨了他一生的「老手藝」,理髮價格也只是從5元漲到10元。

「平日,店裡每天基本上都有二十來位客人光顧,賺的錢也夠花了,做的都是老街坊的生意,有時候即使不剪頭也會過來聊聊天。所以,我也沒必要計較賺多賺少。」章學波說,像他這種承載一輩人回憶的老街理髮店也許會慢慢消逝,但那些紮根在心裡的舊情懷,也許將愈加深邃,這也是他堅持下去的原因。

來源:樂清日報(中國樂清網)全媒體記者 董露露

相關焦點

  • 在日本理髮,理髮師們竟然最怕你穿這個...
    每次理髮、染髮時,店家一定會有理髮圍巾罩在衣服外面,導致大家未必會特別講究去弄頭髮時的穿著,不過最近推特上一篇理髮師的推文意外讓大家注意到了剪髮時的穿著問題
  • 愛跑步的理髮師 穿拖鞋狂奔111公裡
    明明最不喜歡跑圈,為啥要連刷200多圈愛跑步的理髮師穿拖鞋狂奔111公裡本報記者 王瓊 李穎前天凌晨3點到晚上7點,穿著一雙拖鞋,在杭州城北體育公園550昨日,記者聯繫到了這位大神級跑友——他叫範國志,46歲,是杭州城北大滸路上一家理髮店的理髮師。
  • 從「頭」啟航 自我增值 殘疾人理髮師「剪出」好日子
    近日,在開平市名揚一剪理髮店,一位理髮師正為顧客理髮。這位理髮師就是潘健勝,在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理髮師。但細心的人會發現,他的腿腳有些不方便。潘健勝是一名退伍軍人,十多年前因一次意外造成雙腿粉碎性骨折,從此落下殘疾。他先後嘗試做過很多工作,但都不是很理想,只能靠低保過日子。
  • 浙江啟動高品質步行街建設試點,臨海紫陽古街入選!
    台州臨海紫陽古街 紫陽古街成型於唐宋時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也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條歷史古街。全長約為1080米,街兩側的房屋大多只有二層,木式結構、磚頭牆、土瓦片,保留了明清以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
  • 牛仔褲已成老年象徵?日本年輕人為什麼不愛穿牛仔褲了
    經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牛仔褲一度走上日本時尚圈的頂端,但終於在最近幾年,時尚雜誌和澀谷街頭上牛仔褲的身影越來越少,這位時尚的寵兒在日本終究不再受寵了。為什麼呢?我用四個「fu——腐,縛,負,附」概括了這其中的原因。
  • 「酒鬼」變身理髮師 「剪出」脫貧好日子
    現年42歲的麥亞響是臺樓村建檔立卡戶,父親早年因病去世,家裡有一個年逾七旬的母親,以及三個未成家的弟弟。2014年時,麥亞響一家被列為貧困戶,後在幫扶責任人的幫扶下脫去「貧困帽」,但嗜酒如命的他隨時有返貧的可能。好在天涯區安排了一名轉化指導員,對麥亞響的生活狀態進行跟蹤督查,為他謀劃就業方向,最終,這個村裡有名的「酒鬼」變身理髮師,用雙手「剪出」脫貧好日子。
  • 鄉情佳話:南懷瑾與馬星野的「蓴鱸之思」
    上世紀80年代,兩人都曾客居臺灣、心繫家鄉,留下過一段關於「魚生」的鄉情佳話。◎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是溫州樂清人。馬星野先生身在臺灣,心繫故鄉親人和師友,多次發表懷念文章,字裡行間無不散發著愛家愛國情懷,期盼國強民富、祖國統一、親人團聚。1984年4月,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授予他「傑出新聞事業終生服務最高榮譽獎章」。這段故事,與溫州五馬街上的百年老店——五味和商店有關。◎鼓樓街的中華老字號五味和原址。
  • 偶遇一位,只會理一種頭髮的理髮師
    其實,以前的老理髮師真的就只會剪一種髮型。記得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媽媽帶我去一家很普通的理髮店,那名理髮師就只會剪一種髮型,就是小平頭。因為是小平頭所以去的人都是男的,而且他理髮的速度也是很快,感覺從那裡出來的客人,都是一個模子印的。
  • 復古穿搭也能時尚,小背心搭配牛仔褲,這位小姐姐很迷人
    對於會穿搭的女性來說,即便是簡單的顏色也能穿出獨有的魅力。圖片中的這位小姐姐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她穿著的衣服特別簡單,尤其是顏色上特別的低調,而且很擔心沒有特別華麗的設計,也沒有特別豔麗的色彩。一件米黃色的針織小汗衫,是春夏季節常穿著的服裝。它能夠在保暖的同時,凸顯女孩子的文藝風格。只不過圖片中的這位小姐姐,裡面搭配的衣服不低調。
  • 冷門小知識:為什麼理髮師被稱為Tony老師?
    由於疫情的影響,除了極少數由親友客串理髮師外,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多月沒理過發了,年前精心修剪的頭髮如今早已走了型。此時此時,大家內心中不斷呼喚:「Tony老師,你何時回歸?」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Tony老師」這個梗在網上廣泛流傳,現在已成為理髮師的專屬英文名。
  • 放著明星的頭不剪,這群理髮師竟免費給萬人理髮|空巢不空,忘年有愛
    在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這群理髮師也用行動展現出了社會對於老人的關愛。在弘揚民間習俗的同時,也讓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通過他們的春風化雨的行動傳遞給更多的人,並得以發揚光大。為了讓更多老人感受這樣的關愛,也讓更多理髮師體驗這種幸福與快樂,孫權發動了自己的朋友圈,召集了十幾位和他志同道合的理髮師,成立了「忘年交髮型師助老義工隊」,相約每月一起到社區和養老院為空巢老人免費理髮。
  • 牛仔褲百穿不厭!怎麼才能穿出新意?
    牛仔褲的潮流從沒有間斷過,也可以說牛仔褲永遠不會過時,牛仔褲之所以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完全是因為它百搭又時尚,而且穿起來也非常舒適,現在牛仔褲又加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但是還依然保留著最初的那份經典。哈倫褲版型的牛仔褲比較適合胯部比較寬的女性穿搭,不僅可以修飾胯部的線條,還顯得腿比較長,下面縮腳的設計顯得腳踝處很細,走起路來輕盈又好看,十分亮眼。2、顏色淺藍色的牛仔褲是最普遍的顏色,也是牛仔最初流行的顏色,淺藍簡單幹淨,看起來大方得體,穿搭範圍也比較廣泛,可以說是百搭神器了,不管哪個季節,都少不了一條淺藍色的牛仔褲。
  • 他們都是理髮師,帥到掉【渣】
    還記得小編之前做的理髮店(Barbershops)的專題欄目,介紹了不少國外高端復古理髮店,粉絲們回應也很熱烈,紛紛表示這些理髮師的穿衣打扮帥到掉【渣】!小編今回將這些理髮師搭配整理了一下,供各位欣賞學習囖!
  • 女子去理髮要求有層次感,理髮師這麼剪後被懟:把我剪醜了
    在去理髮店剪頭髮時,有些客人的表達方式不清楚,可能就會導致理髮師出現誤解,比如剪得要有層次感,在理髮師看來,這就是要求長短不一,然而實際上有的客人只是想剪薄一點,有的客人確實是要這麼要求的,如果回家後覺得好看的話,那一切就好說了,要是感覺髮型被剪醜了,那可能就要去找理髮師麻煩了,在杭州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 新時代奮鬥者 | 聾啞人理髮師李棟: 發剪之間,傳遞無聲的愛與美
    走進普陀區中環國際酒店的美發室,一位高瘦帥氣的理髮師面帶微笑起身迎客。
  • 理髮師為什麼被叫做託尼?託尼老師表情包
    託尼老師是什麼梗其實就是一個調侃吐槽理髮師的梗。因為網絡上常常出現理髮師永遠不知道什麼叫做修一點點、殺馬特髮型、去洗個頭就要讓你辦卡...等等來自於生活中能夠引發大家共鳴的關於理髮店理髮師們的槽點。所以使得託尼老師迅速走紅!託尼老師其實就是用來吐槽理髮店師傅名字的一個梗。
  • 瘋狂的理髮師,普通理髮師用剪刀理髮,而他卻用砍刀
    當然理髮師也不例外,或許有人會覺得理髮師的工作很簡單,並沒有太多的創造空間。如果你是這麼想的話,那麼請做好準備,因為今天絕對會讓你改觀。讓你看看才華橫溢的理髮師都用些什麼工具。普通理髮師一般用到的是剪刀、電推刀、剃鬚刀,還有各種梳子和洗髮液。但是你見過用電鋸理髮嗎?畫面中這名男子手裡拿的就是電鋸,這些工具可不能亂用,雖然看起來有點嚇人但的確是沒錯。
  • 武侯祠·錦裡古街
    錦裡古街號稱西蜀第一街,有「成都清明上河圖」之稱。古街的東臨,是武侯祠。一牆之隔,錦裡的喧鬧與繁華,將武侯祠的凝重與滄桑毫不留情地沸騰在一鍋開水之中。八月的悶熱和空氣中瀰漫的人氣,將我畏縮在兩者中間地帶的一棵古榕樹下。榕樹的葉子細緻而密,陽光不能透過。巨大的根系盤曲錯落,突出地面,形成起伏低矮的連山,也是疲勞人的天然座椅。抽一根煙歇息,散淡的菸灰彈進喝空的礦泉水瓶。
  • 破洞牛仔褲怎麼穿才不冷?奶奶:把秋褲和牛仔褲縫在一起!
    網友小月在網上買了一條秋褲和破洞牛仔褲,卻被奶奶親手改造成了「愛的高級定製」牛仔褲。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奶奶將秋褲和牛仔褲縫製在了一起。這款「奶奶親手設計」的小碎花+秋褲內襯牛仔褲,也迅速在網上走紅,不少網友還想要同款,不過小編卻被這位奶奶給溫暖到了~說到破洞牛仔褲,經典時尚且百搭的單品,在潮流圈一直備受icon們喜愛。那到了寒冷的秋冬季節,破洞牛仔褲怎麼穿才不冷呢?
  • 歐詩漫珍珠美白,再次迎接新的五十年,老品牌
    歐詩漫珍珠美白,再次迎接新的五十年,老品牌歐詩漫這款珍珠幻亮水光素顏霜深得我心,比我之前用過的都好用。寶貝包裝很用心,內外保護,無磕碰無損傷。有空氣泡保護著,快遞也很快,不出幾天就送到我手上了。八月初的浙江德清熱浪翻湧,在歐詩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歐詩漫)總經理辦公室,身穿POLO衫、牛仔褲,腳踩運動鞋的沈偉良,用四個字概括了歐詩漫的過去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