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顯眼的招牌和考究的門面,
老街理髮店就像一個時間的坐標,
透過無關緊要的家長裡短,
聆聽一口流利的家鄉方言,
在這裡尋到一份平靜和樸實。
「走,找阿公剪頭髮去嘍!」「好呀!」疫情形勢好轉的這些天,仙溪鎮南閤古街上經常聽到老人和孫輩這樣的對話。
「2月26日,我也開始復工,生意不錯,一天接待二十來位客人,有些是老人,有些是小朋友。」南閤古街71歲的理髮匠章學波,一邊為村民理髮一邊說著。章學波的理髮店沒有名字,已經開了51年,推剪之間的寸寸光陰在這裡停駐,平日理髮店是不少老人的歡樂聚集地,也吸引一群鐵桿粉絲。
10元理一個帥氣髮型
3月5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第二次來到章學波的理髮店。藍天白雲下,這裡顯得格外寧靜質樸。與往日店內、店外坐滿十來位聊天或等待理髮的老人不同,只有戴著口罩的章學波在給一名也戴著口罩的村民剪頭髮,店門外有一位老人帶著孫子在等待。
小店靜極了,章學波也收起了原來店裡用於老人們娛樂的小四方桌。他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不聚集就是對自己和大家負責。大約20分鐘,他就幫村民理好發,村民看到鏡子中利落的自己,不禁露出笑容。章學波說,好心情從頭開始。
去年農曆大年三十前,他就不再營業了。疫情穩定後,村裡要是有需要理髮的老年人,他在雙方做好防護工作的前提下,帶上工具,上門服務,價格還是10元。在村民家中理髮的20分鐘時間,他只是微笑,不和對方過多言語交流。他說,都是老顧客,老朋友,以後有機會說,不差這會兒。
喜歡穿牛仔褲的章學波可是村裡公認的時尚老人,村裡老人都相信他的眼光。復工後,他也是從早上7時來開門,晚上21時等到沒人再關門。他告訴記者,在家的這段時間,他有更多時間看電視,偶爾看到好看的中老年髮型會用手機拍下來自學。這不,剛復工,老人們就問他,是否有新髮型?
緩緩地移動,細心地梳理,穩穩地推剪,記者發現,章學波為村民理髮時神情專注,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手法嫻熟,一梳一剪,一絲不苟。老顧客都誇,他剪得西瓜頭、平頭特別好看,手藝又好又快,體力還特別棒,一站一天也不喊累,要是在城裡的話,他早就當上頂級理髮師了。」章學波聽後面露羞澀、笑而不語。
清朝椅子是鎮店之寶
1979年,對於章學波來說,意義非凡。從那年起,他開啟長達51年的理發生涯。「那年,我18歲,跟同村的理髮師傅學習理髮,兩年後,自立門戶,在老街開了一家理髮店。那個時候理髮一般是『洗理刮』三個步驟,只要3角,但我第一天就賺了3元。」章學波告訴記者,跟師傅學習時,總被叮囑,拿刮刀時一定要平,不能太陡把顧客刮傷,要多練習手腕的力量,掌握平衡感,這些細節,他都記在心裡。
章學波的理髮店不足20平方米,陳設簡單,兩張梳妝檯配著兩把老式理髮木椅,桌上有序擺放著電推、刮刀、梳子等舊時理髮工具。一旁的洗髮池裡,水龍頭還是用皮膠管接著的,一旁是一張木質小板凳,滿滿的歲月痕跡。
其中一張理髮木椅可以說是「鎮店之寶」。木椅上勾刻著纏枝牡丹紋,座墊是黑色皮質的。章學波說,這是一張清朝的理髮木椅,跟著他50年了。當時,龍西的一家老式理髮店不營業了,他得知後特意跑到那家店淘寶,看到這張椅子喜歡極了,花30元把它帶回了家。這椅子受村民喜歡,大家來理髮,都喜歡坐在上面「享受」一下。
這幾年,南閤迎來不少來旅遊觀光的人,很多遊客路過古街都會被這張清朝理髮木椅吸引,這是章學波沒想到的小驚喜。「年前,一些玉環人來南閤玩,就圍著椅子看了半天,還坐著體驗拍照,發微信朋友圈。」章學波告訴記者,50多年,每天下班後,他都會小心翼翼的擦拭店裡的理髮椅和理髮工具。
在他的精心呵護下,這張清朝理髮木椅,越發有「生命力」。這些年,周邊的村子或鄉鎮,誰家生了孩子都願意讓章學波去剃滿月頭,有的甚至自己上門來剃,而且還讓孩子感受一下這把有著歲月沉澱的理髮椅。
「三好」理髮師50年光陰
章學波的顧客主要是仙溪、龍西一帶的中老年人和小朋友。手藝好、態度好、人緣好是大家對他的「三好」評價。
不少鐵桿粉絲更是陪伴老店走過50餘年的風雨。68歲的章近水已經在老店剪了50年頭髮,在他看來,他已經習慣章學波的剪法,換了別的地方,他會不適應。
60多歲的章建昇平時在外做生意,過年回來就會找章學波理髮,沒事也都會來店裡轉轉。章建升說,作為歸鄉遊子的他,只有在章學波的鐵鏽斑斑的理髮木椅上,聽完他和鄉親們那一口地道的仙溪方言,才算真實感受到家鄉的味道,更是理髮時最好的享受。
章學波還經常上門為村裡行動不方便、生病的老人理髮。這在章近水看來,特別有愛,也是大家喜歡他的原因之一。村裡有位80多歲的老人章學增,走路不便,章學波知道後,每個月上門為老人服務;60多歲的章育樂生病臥床,章學波為了讓他看起來更精神,總是帶著工具上門理髮。
這些年,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人們開始用功能棒等新型工具、燙、染來輔助美發時,他卻依舊守著那把老式的推子、剪子,以及伴隨了他一生的「老手藝」,理髮價格也只是從5元漲到10元。
「平日,店裡每天基本上都有二十來位客人光顧,賺的錢也夠花了,做的都是老街坊的生意,有時候即使不剪頭也會過來聊聊天。所以,我也沒必要計較賺多賺少。」章學波說,像他這種承載一輩人回憶的老街理髮店也許會慢慢消逝,但那些紮根在心裡的舊情懷,也許將愈加深邃,這也是他堅持下去的原因。
來源:樂清日報(中國樂清網)全媒體記者 董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