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來自各市(區)的殘疾人學員參加美容美髮培訓班。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朱磊磊
「開一家美容美髮店是我的夢想,這次培訓學習就是我實現夢想的起點。」殘疾人阿歡感慨道。原來,近日,由市殘聯主辦、金夢莎美發職業培訓學校協辦的2020年江門市殘疾人美容美髮培訓班落下帷幕,15名來自各市(區)的殘疾人學員參加了培訓,阿歡就是其中之一。
據統計,我市有在冊殘疾人6萬餘人,他們的就業問題牽動著各個家庭的神經。而美發作為民生必需服務,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具有投資少、就業方式靈活、增收見效快等特點,非常適宜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是幫助他們實現脫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殘疾低保戶靠理髮手藝翻身了
「潘師傅,幫我理個髮,還是照老樣子剪。」近日,在開平市名揚一剪理髮店,一位理髮師正為顧客理髮。這位理髮師就是潘健勝,在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理髮師。但細心的人會發現,他的腿腳有些不方便。
潘健勝是一名退伍軍人,十多年前因一次意外造成雙腿粉碎性骨折,從此落下殘疾。他先後嘗試做過很多工作,但都不是很理想,只能靠低保過日子。2016年,潘健勝在開平市殘聯的引薦下,參加了江門市殘聯舉辦的殘疾人美容美髮培訓班,在為期4個多月的培訓中,孜孜不倦地學習理髮知識。
「其實殘疾人學這門手藝的難度不大,只要按老師教的方法多學多練,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潘健勝很珍惜這次機會,學成歸來後,在當地政府和殘聯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理發生涯。但在開業之初,潘健勝的生意並不景氣,很多人都不相信一個殘疾人能剪得好頭髮。「這個很正常,畢竟大家可能都會有顧慮,我能做的就是理好每一次發。」他說。久而久之,他的理髮店便以專業的態度、優質的服務和實惠的價格,吸引了一批「鐵桿粉」,來找潘健勝理髮的回頭客越來越多,名聲慢慢傳開,生意逐漸好轉,收入也越來越穩定。
不少老顧客表示,最開始來這裡剪髮,多少帶有一點同情因素,想照顧一下殘疾人。但後來多次再來,完全是因為他的手藝不賴,洗頭、吹發的手法既溫柔又細心。從低保戶到理髮師,現在潘健勝是小區裡出了名的「Tony老師」,鄰近居民的「頭」等大事基本都被他承包了。
希望給殘疾人理髮師更多信任
近年來,我市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在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後成了理髮師。
殘疾人學員阿紅是一名美發化妝技術初學者,由於之前沒有接觸過專業美發知識,在培訓過程中,她和其他學員相比上手慢一些。但是通過老師的教學和指導,她的美容美髮技術有了很大提升,一個學習流程下來已掌握了不少新技能並順利畢業。「回去以後,我要把培訓學到的理論和技術用到實踐中,等技術成熟之後,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美容美髮店。」對於未來,阿紅充滿了希望。
「其實殘疾人學習美容美髮跟普通人並沒有太大差距,可能有些殘疾人學員因為身體原因掌握得比較慢一點,但只要多加練習,是完全能夠掌握好理髮技術的。」金夢莎美發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黎偉勝介紹,此次江門市殘疾人美容美髮培訓班為期45天,主要圍繞美容與形象設計,採用課堂理論教學和模擬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向學員傳授編發、剪髮、燙髮等美容美髮知識。「我們在授課的時候採取的是跟普通人一樣的課程安排,每個殘疾學員在經過理論和實踐培訓後,都要經過我們的考試。只有考試通過,才能順利畢業,而這次的學員都通過了培訓考核。」黎偉勝說。
對於殘疾人理髮師的就業前景,黎偉勝認為,這是一個拓寬殘疾人就業增收的渠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的機會,學校之前也培訓了不少殘疾人,其中有3個殘疾人已自己創業開店了。「未來我們也打算將技術過關的學員送到正規店去實習,表現好的可直接實現就業。」他說。
市殘聯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池海才表示,殘疾人理髮師在就業過程中,可能會遭到一些質疑,希望能夠給他們多一點耐心和信任,給他們一個證明自我的機會,讓殘疾人在創業中實現自我造血,實現自我價值。「我市各級殘聯以後還會定期開展培訓,讓有需求、有能力的殘疾人掌握勞動技能,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認可、通過勞動獲得尊重,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池海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