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德國《每日鏡報》指責中國「戰狼外交」,卻將版面上的巨大紅色漢字「權」寫成了「杈」之後,西方反華議員聯盟又做了一件丟人的事。
反華聯盟鬧出「烏龍」
據觀察者網報導,為了替澳大利亞撐腰,近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部分國家議員,向本國外長及歐盟遞上了一封聯名信。信中既沒有談到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做文章,也沒有提到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犯下了戰爭罪,反而惡人先告狀,稱中國用威脅、欺凌、強迫等手段來逼迫澳大利亞妥協。就內容來看,這又是一份毫無事實根據的、污衊中國的聲明。
而除了內容寫得毫無水平外,IPAC的部分成員,還直接套用了信件模板,甚至荒唐到連自己國家的名字都沒改,就直接將信寄給了本國外長。不得不說,這次搞的「小動作」太不用心了。
據報導表示,這次籤署聯名信的共有18名成員,他們分別來自9個國家。而鬧出「烏龍」的,正是丹麥的兩名反華議員。他們在寄出信件的時候,連模板裡的【國家名】都沒改,就直接籤上了自己的名字,寄給了丹麥外長。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 IPAC這個聯盟,檢查都沒檢查,就將這封聯名信發布在了網絡上。對於這種行為,不知道他們是在力挺澳大利亞,還是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所謂的「資深議員」不過是一群跳梁小丑
據彭博社早前報導,這個「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成立於今年6月5日。聯盟集合了一批來自美、英、澳、德、日等8個國家的所謂「資深議員」,而目的就是為了對他們宣稱的「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對全球貿易、安全構成的威脅」進行挑釁。
據悉,這個聯盟不僅包括美國臭名昭著的反華鷹派馬克·盧比奧,還包括英國保守黨領袖鄧肯·史密斯、前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等等。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對華政策上表現的非常激進。
而對於這個聯盟,《中國日報》歐盟分社社長陳衛華曾評價它,不過是盧比奧帶領著一群小丑組織起來的聯盟。此外,還有網友諷刺道,IPAC,全稱應該叫做「國際狡辯與文宣聯盟」。那麼,這個機構在反華問題上到底有多積極呢?
12月份,在我國商務部根據《反傾銷條例》規定,對澳產紅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後,IPAC跳出來,發起了「支援澳大利亞」的活動,還呼籲各國民眾積極購買澳大利亞的葡萄酒。
但諷刺的是,在葡萄酒、牛肉等產品對華出口受阻後,不少國家紛紛趁機搶佔原本屬於澳大利亞的中國市場。其中當然也有IPAC成員的所在國,例如加拿大和紐西蘭。
除此之外,這個聯盟還顛倒黑白,稱華為準備向美國企業收取專利費,他跳出來要「立法」禁止這一商業行為等等。荒唐的言論,一再突破人們的認知底線。
不過,不管這個聯盟如何給中國「使絆子」,也不能阻止中國的日益強大。說到底,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行為,不會給我國造成任何實質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