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時候感覺到中國強大了?答曰:美國電影中的「中國元素」變多了

2021-02-09 學霸製造
進入方式:公眾號菜單欄「知識小店」——「名言題庫」

《青年的力量》系列視頻是共青團中央依託「青年講師團」計劃拍攝的精品慕課,首批共20期,圍繞黨的理論、黨史國史、國情形勢、脫貧攻堅、青年榜樣等主題,每期由一位青年講師圍繞一個主題帶來分享。

 

在《青年的力量》系列視頻第二期中,團中央青年講師團成員、共青團中央新媒體中心主管程遠,帶來他對網絡輿論環境和中國文化自信的思考。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今天,學霸貓想帶大家一起看看這期視頻,因為其中包含了很多高考場上的熱點話題,看完之後,受益匪淺。

美國電影裡的「另類」角色


201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中,有一個在蜘蛛俠系列電影中首次登場的反派——禿鷲。

 

破爛的帽子,穿舊的工裝,一副典型的工人打扮,正帶著他的工友一起回收外星人的殘餘物資。這時,鋼鐵俠的人過來告訴他,他的合同書失效。於是為了養家餬口,他不得不帶著工友去偷鋼鐵俠的物資,製造外星科技武器賣給犯罪分子。這似乎和普通的反派不太一樣,有點「逼上梁山」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身份是電影改編過的。這個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角色,原本是一位博士,電影裡卻成了一個「工頭」,他的敵人不是「乳臭未乾」的蜘蛛俠,而是集財富和科技於一身的鋼鐵俠,一個剝奪勞動者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無論是為了迎合觀眾,還是開始反思,都反映出好萊塢這個輸出美國文化的地方,有點不自信了。

 

一部主流的、叫座的電影必然要符合當時的社會狀況,那麼這樣的矛盾設置,在美國這個產業空心化已經非常嚴重的國家,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呢?

 

無處不在的「中國製造」

 

中國有個稱號叫「世界工廠」,它曾經屬於美國。隨著經濟全球化,製造業從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美國工人的生活狀況也隨之越來越不樂觀。美國總統川普一直主張「美國優先」,他想了好多辦法,想讓製造業回流。其實不只是他,歐巴馬對「美國製造」也非常重視。

 

2013年,歐巴馬在邁阿密的一個碼頭上演講,鼓勵美國民眾使用「美國製造」。他在話筒前侃侃而談,身後的龍門吊上還掛著一面美國國旗。這時一陣風吹來,吹落了這面美國國旗,露出底下兩個漢字——「振華」,上海振華重工,中國製造了全球80%以上的港口機械。在「中國製造」的背景板下大談「美國製造」,這經典一幕也被收錄進了央視的紀錄片《輝煌中國》。

 

至於美國製造業能否回流?有美國網友扒出來,川普的品牌服裝是中國製造的,他旗下的酒店裡面很多用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川普標誌性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小紅帽也是中國製造的,就連今年川普的競選橫幅還是中國製造的……

 

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

 

有一個詞叫「挖墳」,不是盜墓的意思,而是說在網上扒出一些人以前發表的不當言論。其中大多是發生在2010到2013年間,當時的網絡輿論環境非常不好。

 

2013年,香港演員劉嘉玲發了一條微博,是她在天安門前的照片,她說「48年……我終於來到了這裡!東方紅,我心中的太陽」。沒想到,遭到了一些人圍攻,言辭之惡毒、下流,讓這些人的粉絲都看不下去了。

 

這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當時正是西方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最瘋狂的時期,他們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抹黑英雄烈士,醜化中國人形象,圍攻表達愛國熱情的人。有網友總結了一段話:「美國霸氣小護照,德國良心下水道,全民醫療索馬利亞,俄國白送房一套,日本夏令營呱呱叫……」這些現在被當成笑話的段子,曾經讓很多人信以為真。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喪失自信,淪為西方的精神奴隸。他們當然失敗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飛速發展。

 

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

 

1994到2014年,我們的GDP從世界第八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世界第二。看似一帆風順,實則極為不易。

這裡有這樣一個故事,2005年元旦那天,天涯論壇上有一位網友發帖說,根據當時的經濟增速計算,中國的GDP有望於2030年左右超越日本。當時中國在美、日、德、英、法之後,位居世界第六。這個帖子一發出去就火了,不過和我們今天的感受不同,當時的人是以質疑和冷嘲熱諷為主。三天之後有人發帖反駁,從社會穩定、經濟模式、地緣政治等角度全方位分析,結論如果用現在網上的話說,那就是「不是吧,不是吧,不會真有人以為中國能超過日本吧」。

 

2005年當年,中國GDP超越法國;2006年,超越英國;2007年,超越德國;2010年,超越了日本。即使是最樂觀的網友,認為中國要用25年才能做到的事,實際上我們5年就做到了。從此這個反駁帖就是成了天涯著名的「打卡景點」,時不時就有人來「挖墳」「鞭屍」。2019年,中國GDP達到14萬億美元,日本5萬億,我們已經是日本的近三倍了。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你是什麼時候感覺到中國強大了?現在已經有一萬多人留言了。有一位網友說,2017年,建軍90周年閱兵時,他的奶奶說:要是當年我們有這些「鐵牛」「鐵馬」,日本侵略者又怎可能進得了廣州城。老人家十分興奮地讓他去買報紙,然後拿著放大鏡,在沙發前看了一遍又一遍。

 

還有一位在英國的留學生回答,他的老師在講全球幾大衛星定位系統時,提到了美國的GPS,歐盟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對於北鬥只是順口一提。三個月之後,北鬥正式開啟全球服務,這位老師在課堂上專門強調「不是所有的衛星系統都能應用到這個領域,最新的北鬥,是其中一個。」 那一刻,他的自豪油然而生。中國曾經與歐盟合作開發伽利略項目,後來在美國的壓力下他們開始排擠中國。相比於北鬥取得的成功,反倒是伽利略項目這幾年不太順利,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還有很多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有人說到助學貸款,有人說到看病買藥,有人說到撤僑,有人說到救災,有人講述了家鄉的變化。如果讓我來回答,我會說到電影。

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2013年上映了一部美國大片——《環太平洋》。影片講了一個,太平洋深處鑽出來很多外星小怪獸,沿岸國家製造出巨大的機甲打小怪獸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一個裡程碑,它是第一部內地票房超過北美票房的美國大片。怎麼做到的?因為裡面有很多中國元素。比如,全球機甲的最後基地就在香港,另外還有一部中國的機甲「暴風赤紅」,名字很霸氣,在電影中被稱為最偉大的機甲。資料顯示,「暴風赤紅」一共幹掉了7隻小怪獸,是所有機甲中第二多的。那電影中表現如何呢?「暴風赤紅」和小怪獸打了一分鐘就被打趴下了,而且還是全劇中唯一一個在一對一時被幹掉的機甲,這時我才知道前面那些鋪墊都是高級黑。

 

好萊塢黑中國是日常操作。2017年有一部美國科幻電影叫《降臨》,講的是外星友人降臨地球的事。這部電影中,各個國家對於懸停在自己上空的外星人飛船採取了不同的態度,比如美國主張對話,而中國打算用武力解決……劇本是不是拿反了?

 

不管怎麼說,在好萊塢的科幻片中,中國元素越來越多了。

《2012》,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是中國建造的。

《地心引力》,美國太空人最後到了中國的天宮空間站,乘坐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火星救援》,馬克·達蒙靠著中國的太陽神號飛船幫忙才有機會回來。

《獨立日2》,這部美國的主旋律電影,人類在月球基地的指揮官竟然是中國人。

雖然這些電影中都有黑中國的地方,但為了票房也好,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科技水平也罷,好萊塢已經不能無視中國的存在了。

講好中國故事

 

劉慈欣曾說,如果生在別的時代,他可能不會成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現在的中國充滿未來感,也促進了科幻小說的繁榮。去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在眾多強手的夾擊下,一路逆襲,最終獲得了46億票房。

 

在很多人看來,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不是酷炫的科幻效果,不是跌宕起伏的劇情,而是它宏大的敘事方式:「該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儘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麼樣的新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於星空之下。這一絕望與希望並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兩千五百年,一百代人,放眼全球,除了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制定這樣偉大的計劃。

 

再看細節,我從來沒看過一部電影,主角從頭到尾一事無成。他們先去救援杭州,杭州地下城沉沒在巖漿中了。他們又去蘇拉威西,想重啟那裡的發動機,快到的時候發現已經啟動了。地球要撞上木星時,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卻被告知幾小時前以色列科學家就已經提出來了。他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把紅色的火焰射向了木星,這時附近的兩座發動機也射出了紅色的火焰……有人說,主角們之所以是主角,只是因為攝像機恰好在他們身邊。其實沒說錯,這是一場飽和式救援。影片中非常震撼的一幕,當女主角請求各國人員回來幫忙時,韓國駕駛員小哥說「地球毀了,我們誰也見不到,我們回去」,然後第一個掉頭,龐大的車隊紛紛掉轉方向,日本、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工作人員也陸續趕了回來。

 

當地球面臨危機時,全人類為了挽救自己的命運,共同努力,這叫什麼?這叫人類命運共同體。影片中也有一個鏡頭包含了美國元素,就是一面星條旗覆蓋著的一個箱子,箱子裡應該是一位美國工作人員的遺體,同時也是美國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敘事方式。就像國際歌中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看到這樣的電影作品,我感覺到中國強大了。這種強大源自於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是內地票房前三的電影,是年輕人用真金白銀投出來的,它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很簡單,滿足中國觀眾在文化自信上的需求——我們不信命,我們一樣可以拯救世界,就像那顆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人類前行!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共青團中央

相關焦點

  • 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美國大片不自信了?
    2019年,中國GDP達到14萬億美元,日本5萬億,我們已經是日本的近三倍了。知乎上有一個提問——你是什麼時候感覺到中國強大了?現在已經有一萬多人留言了。有一位網友說,2017年,建軍90周年閱兵時,他的奶奶說:要是當年我們有這些「鐵牛」「鐵馬」,日本侵略者又怎可能進得了廣州城。老人家十分興奮地讓他去買報紙,然後拿著放大鏡,在沙發前看了一遍又一遍。
  •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中國強大了?「以前說中文被人歧視,現在被人羨慕!」「美國同學用中文向日本人搭訕!」海外華人的答案笑中有淚!
    這幾天,一個問題突然在網絡上火了起來——「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中國強大了?」留學生、海外華人,國內民眾,大家眾說紛紜,從自己的角度詮釋了一個正在逐漸變得強大的中國。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2006年,我在卡特彼勒中國做總帳主管,當時每個月結帳日集團統一規定是美國時間中午十二點,也就是中國時間凌晨0點。
  •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中國正在逐漸變強?很少有人能回答!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人們長時期處於一個非常熟悉的生活環境時,很少能察覺到現實環境本身的變化,同樣的道理,一個朋友和你天天朝夕相處,你不會感覺到他的變化,但是如果你們一年半載不見,突然見一次面,你就會在他身上看到非常大的變化。以上就是為什麼你明明潛意識裡知道中國強大了,但是你並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開始逐漸強大的真正原因。
  • 音樂電影都颳起「中國風」 中國元素運用越來越廣
    《功夫熊貓》系列更是對中國元素最好的一次展示,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大受歡迎。  《神奇動物在哪裡》正在熱映,該片推出了中國風神獸海報——中國傳統團扇式樣,接近傳統工筆畫:嗅嗅、護樹羅鍋、隱形獸、雷鳥、鳥蛇、蜷翼魔六種羅琳筆下的神奇魔法動物穿越至古意盎然的中式山水中,好似《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導演還稱:「續集會有中國元素。」
  • 美劇中的那些中國元素
    美劇人人都愛看,看得多了,我們就會發現,幾乎每一部美劇中都會存在一些中國元素。比較膚淺有,用筷子吃一吃中餐。比較有深度如,來一段中國古代的典故。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美劇中那些讓人眼前一亮,或者眼前一黑的中國元素。
  • 論劍北京電影節 從「中國元素」到「中國圖騰」
    他們就是美國電影製片人湯姆·德桑託與法國電影導演讓·雅克·阿諾。湯姆·德桑託:中國就是未來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的創造者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大作《阿凡達》。而唯一可以讓其感受到威脅的另一部票房神作,就是在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上屈居第二位的《變形金剛3》,這部影片的製片人,就是好萊塢金牌電影製片人湯姆·德桑託。     《變形金剛3》上映時,僅僅用了3天的時間,票房就已經超過了6億,打破了內地電影史首周票房最高紀錄。然而,讓《變4》大獲關注的,並不是它一騎絕塵的票房,而是其中讓人目不暇接的「中國元素」。
  • 成美國電影中全新的中國元素
    例如不久前該部某飛行員在演習中和隊友戰勝了假想對手多波次絕對數量機群的多種方式來襲,最終以0比17的絕對優勢交換比鎖定了完勝結局。《愛,死亡和機器人》中的敵機原型就是殲20另一方面,大洋彼岸對殲20的關注也從未停止。自冷戰以來,美國一些紀錄片和影片中經常會以各種不同的演繹方式還原美國的假想對手所擁有的各類先進武器,所以殲20也由此成為美國大片中嶄新的中國元素。
  • 《戰狼2》中的美國夢和中國夢
    我是中國人,我當然歡迎中國的強大和崛起,我始終相信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是中國人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哪怕你不喜歡中國,移民到其他國家)能夠抬頭挺胸融入他國生活的前提。《戰狼2》這部電影用講故事的方式有力展示了對於身在他鄉的中國人,他們背後站著一個負責、有效、強大的國家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 淺談《木乃伊3》這部電影,你對影片中的中國元素有什麼樣的看法
    其實小編本身對這些木乃伊、殭屍、喪屍等等這種類型的不是很喜歡,但是小編對中國的歷史非常的喜歡,這也就是我為什麼願意看這部電影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完全是因為主演,李連杰和楊紫瓊,李連杰中國的功夫皇帝,而楊紫瓊可以說是中國女演員的中功夫最好的了。
  • 中國元素賺錢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
    中國元素賺錢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  「這是個經典的小人物故事,中國背景、功夫這些只是門面。我們不是特意拍中國故事,而是拍一個好故事,關於有夢的小人物如何追夢的過程。」20日,《功夫熊貓》編劇、夢工廠動畫編劇兼監製Glenn Berger在香港的一場研討會上說。  香港國際影視展舉辦的這場專題研討會上,主題是探討「編劇新趨勢:以亞洲元素為主題的環球賣座電影」。
  • 漫威電影裡出現了多少中國元素?範冰冰為託尼執刀,國產手機顯眼
    漫威電影裡包含的元素非常多,基本涉及到世界各地,而我們的中國元素自然也是有活躍的表現。今天小槽就帶著各位小夥伴來看一下漫威電影裡出現的跟中國有關的元素。各位小夥伴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你現在只需要花3000元不到,就能擁有一款跟美國隊長相同的手機!
  • MCR思想前沿 | 結晶化與現代化:西方流行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變遷
    電影作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流行媒介,其生產過程與消費環節都持續與社會文化進行互動,因此可以作為研究者理解西方社會如何運用中國文化元素的重要載體。換言之,通過對西方流行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釐清西方社會理解與借用中國文化元素的基本邏輯,把握中國文化元素的跨文化傳播現狀。
  • 《功夫熊貓3》歸來:將中國元素運用到極致的優秀範本
    功夫熊貓這個系列的電影大概是美國人做得最中國本土化的一部電影。用了中國的國寶熊貓作為電影的主角。雖然在外形上顛覆了超人等形象,但本質上還是推崇個人英雄主義的存在。作為這個系列的第三部,中國元素又增多了,不僅僅是中國風的插曲、畫面,連戰勝敵人的致命法寶都是具有中國文化傳承的氣。
  • 從「復聯」看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市場
    換算成美元中國票房進帳6億零8百萬美元,而片方可分得1億3千多萬美元(9.2億RMB)。中國已經成為好萊塢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正好成長為渴望進行消遣的消費者,更為美國電影公司帶來高額的收入。好萊塢電影公司為了電影能在中國大賣,都改寫了劇本在影片中增添了有關中國的元素來討好中國觀眾,並且邀請了當紅的一些中國明星,即使這些有中國元素的鏡頭在國外上映版本裡被刪掉。其中《鋼鐵俠3》(Iron Man 3)就為迎合中國觀眾的胃口而增加了專門為中國觀眾拍攝的幾組鏡頭。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好萊塢最重要的海外新市場,所以美國電影公司都紛紛討好中國。
  • 「中國元素」奏響美國 震撼當地觀眾
    原標題:「中國元素」奏響美國,震撼當地觀眾 「咱們國家這麼大規模的交響樂團來一次多不容易,我們必須得來啊!」已定居美國三十年的牛女士和七八位朋友像是盼著過節一樣,終於盼來了這次演出,演出前早早地就來到了音樂廳門口。   第一站的演出,藝術家們用優雅、生動的中國元素與美國觀眾對話。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著名小提琴家寧峰共同演繹了中國作曲家趙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 小丑電影2019中國上映時間 小丑電影什麼時候在中國上映
    生活就像電影中的小丑,笑給別人看,自己躲在面具後流淚。但是小丑這部電影真的讓大家愛不釋手啊,那麼小丑電影2019中國上映時間確實了嗎?小丑電影什麼時候在中國上映?一起來看看吧!小丑電影2019中國上映時間最近國內影迷最受期待的電影,那麼DC電影《小丑》無疑可以位列其中,因此不少影迷都十分好奇這部電影國內上映時間是什麼時候。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小丑》國內上映基本無望,因為《小丑》包含了強烈的暴力血腥場面,令人不安的內容、髒話等而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歸類為R級,而國內對這類電影的引入是非常謹慎的!
  • 看到這些中國元素之後,恍然大悟
    很多人不知道鋼鐵俠3到底為何被禁播,明明是漲票房的大電影,居然說被禁播就被禁播,讓不少人都無比好奇。 其實,究其根本原因,鋼鐵俠3被禁播的原因就是因為其中的大反派mandarin是國外人對於中國不友好的稱呼。 電影中多次出現隨身的侍女穿著旗袍,而且反派穿著還是紋著龍的衣服,有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變相的在醜化中國人。
  • 從《功夫熊貓3》中看中國元素——評《功夫熊貓3》
    《功夫熊貓3》是一部優秀的動畫片,無論是老少都值得去觀看,這是一部值得讓我感到非常親切的電影,雖然是好萊塢製作的,但是充滿著許多的中國元素感覺就像看本土的一樣,我們從功夫熊貓一到三看以看出中國元素在美國這部動畫片中越來越多。
  • 中國女孩的美國電影故事
    迪士尼的電影《花木蘭》正在上映,目前來看這部兩億美元大製作票房和口碑都雙雙失利。一部瞄準中國市場的電影,卻在中國失敗了,最大的問題,恐怕就是沒有搞懂中國人到底想看什麼,充滿了美國式的偏見。但趙婷的影片最有力的一點,應該是趙婷以一個外國人的眼睛拍出了最真實的美國。美國從小教育提倡追求夢想,趙婷最開始也被現實中不屈服的布雷迪打動,然而越拍到最後,記錄下來的卻是電影裡的精神核心的那一句「有些時候夢想並不一定都要實現」。
  • 《決戰中途島》折戟中國,國產主旋律電影讓美國主旋律失靈了?
    客觀來看好萊塢主旋律電影,重點不在其商業化,而在於其任何一種題材都可以把愛國主旋律當作一種娛樂元素嵌入到影片中。這裡有一個基本國情就是好萊塢的所謂政治正確。這意味著好萊塢每部電影雖未經過審查,但每位主創其實在心裡早就自我檢視了很多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