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孩的美國電影故事

2020-09-16 加零姐

迪士尼的電影《花木蘭》正在上映,目前來看這部兩億美元大製作票房和口碑都雙雙失利。


一部瞄準中國市場的電影,卻在中國失敗了,最大的問題,恐怕就是沒有搞懂中國人到底想看什麼,充滿了美國式的偏見。


而在上周末,華人女導演趙婷,用她對美國文化的體察和再想像,拍出了一部超越地域和民族限定的《無依之地》,摘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成了首位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華人女導演。


這是繼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李安的《斷背山》、《色·戒》,賈樟柯的《三峽好人》,侯孝賢《悲情城市》,蔡明亮的《愛情萬歲》後,第 8 部由華人導演執導獲得金獅獎最高獎項的電影。


因為疫情原因,趙婷和影片主演 「科恩嫂」 Frances McDormand 並沒有去到威尼斯現場,巧合的是,她們兩個正在加州參加《無依之地》的露天汽車放映,於是兩個人在一輛廂式貨車上錄製了一段領獎感言視頻。


在獲獎後的連線發布會上,趙婷談到了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錄獲獎感言:「我們昨天得知獲獎的時候,就在一個房車裡坐著,看著周圍的遊牧人群走來走去。我希望我們的電影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當代遊牧民的生存狀態。」


就在今天,趙婷又拿到了多倫多電影節的艾伯特導演獎,依舊是非常趙婷的方式,隨意又輕鬆。↓


接下去的頒獎季來臨,我們可以期待一下,趙婷還有可能成為第一位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亞裔女導演。


所以,這位被《衛報》盛讚:「趙婷的電影製作有著偉大之處(There is real greatness in Chloé Zhao's film-making.)」的華人女導演,到底靠什麼跨越了國界、種族、性別的桎梏,徵服了西方?


01

誰是趙婷?


在趙婷獲得金獅獎之前,國內媒體的報導中,她的名字總是和宋丹丹聯繫在一起。


跟其他「星二代」總是極力撇清家庭關係不同,趙婷非常直率回答了自己的家庭問題:「我的父母在中國是有名的演員和企業家,我為他們驕傲。但我只是我,我的電影和他們無關。」


在宋丹丹自傳《幸福深處》裡,她描寫過不少和繼女趙婷的相處:她會和趙婷的親生母親聊天然後去了解趙婷。


一開始宋丹丹跟趙婷是有明顯隔閡的,宋丹丹就跟她開誠布公地談了一回:「我和你爸爸之所以建立新家庭,是因為父母不可能因為你放棄自己的幸福,你要過自己的一生,父母也有他們的一生……」,在這之後,這個再組家庭的隔閡才少了不少。


而趙婷則坦言小時候就像野孩子,一度野蠻生長,談起自己的親生父母,趙婷表示他們從未停止讓她做真實的自己:「我有有趣的父母,他們與典型的北京父母有點不同。他們叛逆,他們很奇怪。他們從未停止讓我成為我。當我的成績太差了,我只是在畫怪異的漫畫,我還是個野孩子,就讓我成為了現實,這非常罕見。」


她喜歡漫畫、同人小說,直到現在,她還保持著寫同人文的小愛好。

也因為父母的這份包容,讓趙婷的經歷與眾不同。看過她的經歷,就不難理解她為什麼能拍好《無依之地》,她本人其實也是「當代遊牧民」中的一員,少小離家的求學經歷,讓趙婷的影片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漂泊感。


趙婷15歲就離開了家,遠赴英國的寄宿學校留學,這段經歷被她形容是像在「霍格沃茲上學」。


她的逃離,其實就是為了遠離原生家庭:「我覺得自己永遠無法脫身。我年輕時收到的許多信息都不是正確的,而且我對家人和背景變得非常反叛。」


這也是宋丹丹成為她繼母的第一年。


趙婷的學費不便宜,一年下來花費約30萬人民幣。雖然趙婷父親和宋丹丹不缺錢,但是在98年,對於一個家庭來說,30萬人民幣並不是小數目。


所以,後來宋丹丹還調侃過,當年送趙婷走的時候覺得學費真貴,現在見你們都出息覺得錢花的真值。


確實是很值。


趙婷先是在聖約克山女子大學學政治學,研究生時考上了紐約大學電影學院,開始接觸電影藝術。


這是李安導演的母校,學校裡一堆成名的導演,趙婷的老師裡還有導演過《芝加哥》的斯派克·李。


可就像庫布裡克說過的那樣:「學習電影最好的方法就是拍一部電影」。


學習再多理論,不如拍一部電影就能看出有沒有當導演的天賦。趙婷就是那種天賦型選手。


她29歲才拍了第一部長片,叫《哥哥教我唱的歌》(2015),第一次拍電影,就讓趙婷入圍第68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還獲得了第24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導演獎。


可拍這部作品,並非一帆風順,就在開拍的前一天,投資方突然打來電話,說不會再提供資金。當天晚上回到家裡後,趙婷還發現家裡被偷了。


雙重打擊,讓趙婷感覺自己三年籌備的心血已經化為了一團泡影,還好身邊的朋友一直鼓勵她不要放棄,演員們也願意無償繼續拍攝,靠著僅有的十萬美金,趙婷完成了這部作品,


到了拍第二部電影《騎士》的時候,她甚至只有八萬美金,當時宋丹丹還發微博表示「真不知道她那麼缺錢」。


可也是這兩部極低成本的電影,讓趙婷掌握了用極少的成本完成高質量作品的方法。


在這兩部小成本影片之後,趙婷就收到了漫威的邀約,執導拍攝耗資2億美元的《永恆族》,這是漫威《復仇者聯盟4》後開啟全新超級英雄時代的重要影片。


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回憶起趙婷第一次來到漫威公司面試時的場景時說:「她帶來了大量的視覺效果,以《復仇者聯盟 4》的事件為背景,講述 10 個鮮為人知的漫威人物的故事」。


從首部處女作入圍坎城,到接到漫威巨製邀約,趙婷僅僅只用了六年時間。


02

憑什麼是趙婷?


《騎士》是真正讓趙婷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的驚豔之作。


這部電影讓趙婷得了很多獎,包括獨立精神獎四項提名和傑出女導演的邦妮獎。


當時宋丹丹也發了微博表示祝賀↓


這部電影還把科恩嫂看到爆「粗口」。當時《騎士》還入選了 2017 年多倫多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當影片播完滾動字幕時,科恩嫂直接大聲問到:『誰T M是趙婷?」


半年之後,兩人又在美國獨立精神獎上見面了,趙婷獲得5萬美元的女製片人獎,科恩嫂憑藉《三塊廣告牌》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


科恩嫂又在頒獎發言時再次點名趙婷,並宣布自己會和她將會合作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就是《無依之地》。


《無依之地》改編自Jessica Bruder的《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故事講述一個60多歲的女人在經濟大蕭條中失去了一切,她作為一個居住在貨車裡的現代遊牧民,踏上了一邊打工一邊流浪的旅程。


當時科恩嫂在讀過原著後就迅速買下版權,然而尋找了很久適合的導演,無果。


直到2017年多倫多電影節上,她看完《騎士》後立刻說:「我們找到了我們的導演」。


這就是《無依之地》,能請得起奧斯卡級影后科恩嫂的緣由。


打動了科恩嫂的《騎士》,改編自真人真事,以一名受傷的野馬競技騎手為主角,講述他如何在繼續追逐馴馬夢想和放棄夢想、與家人過上安穩生活間艱難抉擇的故事。


片中的牛仔都是真實的牛仔,他們出演自己。所以不管是馴馬、還是騎馬,在影片中都十分專業,那是因為拍攝的場景都是他們的日常。↓


在《無依之地》之前,趙婷幾乎都沒有用過真正的演員,因為她沒錢。


也是在拍完聚焦印第安人的《哥哥教我唱的歌》之後,趙婷徹底被印第安地區所吸引,也在在那裡找到了《騎士》的主角布雷迪·詹德羅,一個因為受傷幾乎不能再馴馬的牛仔。


有一天,布雷迪馴馬的時候,趙婷過去撫摸著馬脖子問布雷迪:「這是馬的哪塊骨頭?」,布雷迪回答道:「那是上帝用來放馬鞍的地方」,這句話一下子擊中了趙婷。


原本趙婷只是覺得布雷迪有故事,於是她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來了解現實中的牛仔布雷迪,直到他的頭受傷。


這次受傷,打亂了趙婷的原計劃,可就在他僅僅受傷六周後,布雷迪又開始馴馬了。


趙婷的第一反應是,「他瘋了」,但是對於布雷迪來說卻是「不馴馬,吃什麼?」。


戲劇化的變故,讓趙婷知道自己要拍什麼了:一個樸素的,關於「活著」的故事。


她說:「一個導演必須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布雷迪不會去看心理醫生。他受傷後甚至沒有回去做身體檢查。我可能是唯一一個進入他生活的陌生人,也許他覺得和我交談很舒服。我問了他很多關於劇本的問題,我們不得不走的很深。」


於是,我們在影片中看到布雷迪因為傷導致癲癇,時不時會手指僵直,其中的隱忍,挫敗,堅強,成熟都在沉默中一一爆發。


於是,我們看到了趙婷鏡頭下明明不能再馴馬,卻不斷強調著自己會「回來」的失意牛仔。


到最後在鏡頭前,他與馬兩次告別時的心碎,見證了騎士從馬背上墜落。


很多人說在趙婷的鏡頭裡看到了類似早期泰倫斯·馬力克西部片的靜止與永恆感。


但趙婷的影片最有力的一點,應該是趙婷以一個外國人的眼睛拍出了最真實的美國。


美國從小教育提倡追求夢想,趙婷最開始也被現實中不屈服的布雷迪打動,然而越拍到最後,記錄下來的卻是電影裡的精神核心的那一句「有些時候夢想並不一定都要實現」。


這是一個非傳統的結局。


因為在傳統的美國西部片中,牛仔的形象都是英雄,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而趙婷鏡頭中的牛仔,會因為好友受傷而哭泣,會走下馬鞍放棄夢想。


當布雷迪的自我價值一直定位於駕馭馬匹,失去夢想後,他又是誰?當任何人失去自我的一部分之後,又該何去何從?


不浪漫的牛仔故事,卻是真實存在的西部故事。趙婷的《騎士》也開啟了美國西部片的現實主義道路。


一個中國女孩,離開了北京,離開紐約,放棄了常規,一層一層的揭開最真實的「邊緣美國國人」生活樣子。


而她鏡頭下的故事,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都在上演。


這種觀照自身內在的思路也在《無依之地》中了更加極致的表達。


這就不難理解一個華人導演拍的美國故事能在義大利拿了獎,不難理解前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他最喜歡的2018年電影書籍列表中列出了《騎士》,也不難理解科恩嫂的「為愛發電」。


因為,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


03

不被標籤束縛


當趙婷一次次用作品被大家看到的時候,有些聲音變得無法忽視:「她拍的是美國人的故事,與中國人無關」。


有意思的是,當迪士尼拍了中國故事《花木蘭》之後,有一樣的聲音傳出來。


可是,到底是誰規定只有中國的故事才能讓我們共情?看看迪士尼這次的《花木蘭》失利就知道了。——即便選的故事是中國的,即便加了中國元素,即便選了華裔演員劉亦菲,依然說不好一個打動中國人的故事。


而趙婷卻剝離了這些:「我想把自己建立的所有身份都剝離掉,去一個沒有人知道我是誰的地方,這樣我才能知道自己是誰。當你被中國或紐約的生活迷住,你很難確定你是在過你想過的生活,還是偶然遇到的生活。」


這種思考方式也在《無依之地》中凸顯出來,故事是美國的,但她不想拍成「美國式」的:「我試著把重點放在人類的經歷上,因為我覺得這些經歷超越了政治立場,從而變得更具有普遍性—失去親人,尋找家園。」


當把電影逐漸脫離文化語境,脫離政治化,那麼就能讓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的去理解這個故事。


《衛報》說趙婷的鏡頭讓「科恩嫂」的表演更進一步:「麥克多蒙德的表演是她生涯最佳(Frances McDormand delivers the performance of her career)」


那可能是因為這個漂泊的故事,會讓人想起今年的疫情,當全世界因為一場巨變所被迫改變的時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感受也越加強烈。


當我們每一個人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和過去的生活說再見,這個內核就能被全世界的觀眾所共情到。


去掉華裔、女性、少數群體的標籤,這個中國女孩闖好萊塢的故事也就與眾不同起來。


這也是趙婷所希望的:「我不會受困於某種身份並任由某種身份塑形我的存在。」

相關焦點

  • 美國電影:失蹤女孩
    評分: 6.3導演: 莉茲·加伯斯編劇: 麥可·韋 / Robert Kolker主演: 託馬辛·麥肯齊 / 艾米·萊安 / 迪恩·文特斯 / 米利亞姆·肖爾 / 加布裡埃爾·伯恩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觀看《花木蘭》有感,一個披著中國故事的美國電影
    「花木蘭」本來為中國古代民族女英雄,人物生為皆以民歌《木蘭辭》的形式流傳,這個人物和故事是公共版權。。。額。。。這個電影我去看了。這個講的是一名戰士的忠、勇、真。身為女孩子的花木蘭代父上戰場的故事。裡面愛情戲給改掉了,止步於曖昧階段。
  • 當年美國導演找3個中國影后,拍了部日本電影,卻捧紅了個小女孩
    在電影市場當中,有著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一個國家去拍攝另一個國家的故事。就像去年的好萊塢電影 --《花木蘭》雖然這部電影當中,請去了劉亦菲做主演;但是好萊塢大片所講述的,跟真正的女英雄花木蘭完全不同;以至於讓很多的國內影迷們無法買帳。對於這種事情,好萊塢卻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
  • 美國人抗議,導致中國看不上的電影,《好萊塢往事》背後的故事!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由於一個美國人的抗議,導致我們中國觀眾可能永遠無法在影院看到的美國電影《好萊塢往事》。我先來給大家講一下影片的公開信息。昆汀的電影一貫都是那樣,你強擼一個乾貨主線的話其實都特簡單。應該也就是小李和皮特兄弟情深情義重橫衝直撞好萊塢。巧遇曼森家族要對波蘭斯基一家下手於是路見不平一聲吼。用戰平李小龍的戰力狂虐美國史上最瘋狂殺人邪教的故事。
  • 美國電影《愛情故事 Love Story (1970)》高清中字
    美國電影《愛情故事 Love Story (1970)》高清中字導演: 阿瑟·希勒編劇: 埃裡奇·西格爾主演: 艾麗·麥古奧 / 瑞安·奧尼爾 / 約翰·馬利 / 雷·米蘭德類型: 劇情 / 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1988-03-19(中國大陸) / 1970-12-16(美國)片長: 99 分鐘
  • 讀芭比故事做優雅女孩
    1959年,芭比娃娃誕生於美國。至今,她已擁有45種國籍,出色扮演了100多種職業角色,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芭比正以玩具套件、飾品、電影、書籍、電器、鞋履、服飾及家飾等全方位產品線締造一種獨特生活方式,她也因為完美演繹了女孩的美夢成為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玩偶。
  • 美國電影:愛馬的女孩
    評分: 5.8導演: 傑夫·拜納編劇: 傑夫·拜納 / 愛麗森·布裡主演: 愛麗森·布裡 / 保羅·雷瑟 / 黛比·瑞恩 / 羅賓·湯尼 / 馬修·格雷·古柏勒類型: 劇情 / 驚悚 / 奇幻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中國電影要走出去 就要講好中國故事
    昨日,「金熊貓」國際傳播高峰論壇舉行的電影分論壇上,業內著名出品人、製片人、編劇、學者齊聚,共同探討「講好中國故事 贏得價值認同——中國電影國際傳播之道」,就中國電影「走出去」分享真知灼見。中國電影要把中國故事講得有中國味道曾擔任中影一把手、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的喇培康長期致力於中國電影的對外傳播和中外電影交流,他擔任出品人的《建軍大業》《流浪地球》等影片深受觀眾歡迎。他說:「我個人認為中國電影走出去分兩種形態,一個是商業性,一個是非商業性。
  • 那些被遺棄的中國女孩和她們的「美國爸爸」
    1991年以來,來自美國的家庭收養了超過七萬多名中國兒童,其中大部分是「計劃生育」政策下被遺棄的女孩。經過複雜的流程和漫長的等待,這些女孩開啟了美國式的生活。攝影師張鷗接觸了100多個美國領養家庭,共拍攝了80組跨國養父女肖像,希望藉此探討跨國領養家庭的文化、理念以及背後的社會關係。
  • 《花木蘭》的故事發源於中國,弘揚於美國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的人物,這點我還是要強調一下,因為擔心被韓國人搶去註冊一個什麼歷史文化遺產。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 一個美國人演中國女孩,她配嗎?
    美國的文化產業佔美國GDP的10%左右,以「三片」取勝,薯片、大片和晶片,代表的是美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實用化與科技化,美國的歷史比較短,沒有厚重的文化積澱,所以,美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實用化、科技化傾向非常明顯。如果我們從長時段來看人類的通俗藝術的話,古代的戲曲,就是現在的電影,電影其實就是從戲曲中獨立出來的。
  • 各國喪屍題材電影對比,美國 生化危機韓國 釜山行,中國有它
    眾所周知,喪屍題材電影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生化危機》系列生化危機系列可以說是美國最成功的喪屍題材電影,生化危機6在中國更是爆火,僅僅3天時間票房就破了6億。,來到巖洞中,突然爆發的崩塌封住了山洞的入口,讓她們斷絕了和外界的聯繫,六個女孩在黑暗中探索時遭遇秘洞怪物瘋狂噬人的故事。
  • 華人電影,講述別樣中國故事
    作為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配套活動,展覽通過展示不同年代好萊塢華人電影,系統回顧了華人電影逐步融入好萊塢的歷史,表達了對華人電影工作者的溫情與敬意。如今,華人電影的製作模式與故事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但對於華人電影工作者而言,不變的是不畏艱辛、不懈奮鬥的初心以及用電影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的堅定信念。
  • 劉亦菲版《花木蘭》,中國人的故事美國人拍的電影,口碑撲街了
    如此看來,這電影沒上映已經在國內的口碑撲街了。首先,從主創和演員陣容上,這是美國人拍的電影,製作團隊幾乎都是美國的,因此在劇情上肯定有美式的想法。這也就難怪網友一直抵制了,中國人的故事美國人拍美國人演,跟我們有半毛錢關係啊。
  • 劉亦菲版《花木蘭》,中國人的故事美國人拍的電影,口碑撲街了
    如此看來,這電影沒上映已經在國內的口碑撲街了。那麼,為何這部電影遭到了這麼多的負面評論,小編接下來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吧。以下涉及劇透,大家就當是參考吧。首先,從主創和演員陣容上,這是美國人拍的電影,製作團隊幾乎都是美國的,因此在劇情上肯定有美式的想法。
  • 中國力量主控「美國電影市場」
    與會者將能夠了解中國市場,比以往參加AFM收穫更多的價值。」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總經理苗曉天上周五在「美國電影市場」(AFM)的一個活動中說,中國製片公司希望同美國以及其他國際同行合作,拍出更好的電影。
  • 如何理解美國「小妞電影」中那些懷揣夢想和欲望的都市女孩?
    因此,小妞電影以其輕鬆愉快、幽默詼諧的敘事風格在美國掀起了一股熱潮。下文將從美國小妞電影的形成背景與生成語境來詳細介紹電影中的都市女性形象。以女性主義為題材的電影漸漸走進電影市場,掀起了一股女性主義電影熱潮。美國社會更加強調女性的獨立、自主和自由。而美國&34;與這種女性主義的價值觀緊密相連。這種電影類型常常被看作是都市年輕女性生活的縮影,講述了一個個美國現代都市女性的工作、生活和愛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女性主義思潮對&34;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丹麥女孩背後的真實故事,比電影更離奇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奇遇電影 [ ID:cinematik ] -埃迪•雷德梅恩主演的新作《丹麥女孩》,講述20世紀30年代全球首例接受變性手術的藝術家艾納
  • 《我們誕生在中國》美國首映, 「我們」的故事走向世界
    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晚,由中國導演陸川執導,迪士尼自然跨國團隊歷時3年打造的自然題材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在美國洛杉磯比利·懷爾德劇院首映,並將於4月21日在美國正式上映。《我們誕生在中國》美國首映禮這是迪士尼成立以來,首部將國家地域放入片名的電影作品,也是迪士尼全球範圍內首部早於美國上映的影片。
  • 泉州這女孩好棒,在美國多個電影節獲獎
    核心提示Larry Kaster,好萊塢經驗豐富的電影製作人,擔任她的電影的製片人;Donald M. Morgan,獲得美國電影攝影協會終身榮譽成就獎的攝影師,擔任她的電影的攝影師;柯達公司和全球最大的電影攝影機公司Panavision公司分別為她的電影提供電影膠片和攝影機……她是土生土長的泉州女孩——林嘉琦,一個在異國他鄉勇敢追夢的女孩。 (來自: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