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也有鄙視鏈嗎!為什麼人文學科總抬不起頭?

2021-02-15 北京大學出版社

謝爾頓是美國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裡的一個突出角色,少年天才、智商187、沒有幽默感等都是他身上的標籤,除此之外,可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經常流露出的對其他人的鄙視了…

物理天才謝耳朵不止一次表達了對人文學科的蔑視,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學科鄙視鏈!

在他的眼裡,自然科學的地位要遠遠超過人文學科,而在自然科學裡,物理學的地位又超過其他自然科學,在物理學裡,理論物理學又超過實驗物理學、量子物理學等其他物理學分支……

其實現實中關於學科的紛爭也一直絡繹不絕。理工科的實用性一直被重視和強調,「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口號也是耳熟能詳,而文科在多數人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低。

在高校招生上,文理科在專業數和人數上的差距也非常懸殊,以高考大省河南省為例,2020年河南省本科一批文科共錄取了75948人,而理工科共錄取了218674人,文理科的錄取比例在1:3左右。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選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關學科?為什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人類知識譜系中一直享有崇高地位?而人文學科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裡呢?

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有一個有名的發現,我們是為了獲得力量而追求知識,即知識就是力量。我們想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這是因為我們想知道如何使這個世界如我們所願地運作,科學的發明以及滿足我們控制欲的實用性的發明就是科學享有權威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自然科學能充分地滿足我們的第二個基本欲望一一認識的欲望。我們想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僅僅是為了這些知識本身,與這些知識所衍生的任何實際利益無關。認識的欲望是一種獨特的,只有人才有的欲望。

所以,在滿足我們的欲望方面,現代自然科學勝過人類的所有其他各種類型的知識。而且自然科學依靠其有用的發現成果證實了自己。它們設置了標準,而其他形式的知識的可靠性和客觀性必須用這個標準去衡量。它們使這個世界光輝燦爛並使它處於我們的控制之中。所有這一切共同促成了自然科學及其實用產品在這個世界上的無與倫比的普遍權威性。

社會科學的情況也是如此,雖然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指望社會科學能客觀地引導我們去解決範圍更廣的社會和政治問題,並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它們的方法和理念所允許的管理技術。

現代世界的政治社會,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計劃建構的人工製品。它們是由專家依據系統的和非個人的知識(依據作為政治家的智慧的對立面的社會科學)作出的決策的產物。

為了進行管理,還要求專家們持之以恆地應用這樣的知識去應對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挑戰。這種知識和技能就是社會科學的產物,社會科學便以這種方式擁有了強大的權威性。

與自然科學一樣,社會科學享有權威性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它們使我們能夠以空前的精確性和全面性認識我們居住在其中的社會世界。

當然,期待社會科學達到自然科學的那種精確水平,可能是荒謬的。社會科學能採用實驗方法的程度是較有限的,它們能採用的精密觀察儀器也較少,它們所研究的人的行為也有不確定性,所有這一切都限制了社會科學對精確性和客觀性的追求。

儘管存在這些局限性,社會科學仍從開始就謀求儘可能地仿效自然科學,以前所未有的精確性界定社會行為的規律。

這就把作為一個學科門類的社會科學與它們所繼承的古老的、缺乏嚴密性的研究傳統區分了開來,而且社會科學在實現自己的抱負方面取得了足夠的成功,這個抱負就是要證明從一開始就把對人類社會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主張是正確的。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校園之外受到重視是因為它們所產生的力量和所提供的知識。這自然就使我們特別重視能導出這種能力和知識的學術研究領域。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足以表現科學在我們的學院和大學之外的地位與它們在校園之內的地位之間的聯繫有多麼密切。

當被看作學科,看作教學科目和研究領域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就屬於實踐和信念的更大的系統,這個系統將其科學的顯性性狀賦予我們的作為一個整體的世界。

它們不從外面支持這個系統,而是依附於它。它們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它們是這個系統內的結點。因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今天在高等教育領域內所享有的威望,是科學和它的產物在我們的普遍文明中所享有的至高權威性的局部表現。

人文學科則相反,它們沒有分享這一權威性。它們不是科學系統的一部分,對這一系統沒有作出貢獻。它們既不增強這一系統的實際力量,也不參與它在知識方面的進步。因此它們也就與今天這個世界上權威性的最強大的源泉一刀兩斷了。

組成人文學科的各門學科,當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高等教育領域之外的活動和機構相聯繫。它們非常直接地與「文化」領域相聯繫——與博物館、電影院、管弦樂隊和出版社相聯繫。

許多人在這個領域內謀生,這個領域中的產品是大多數人的生活中一個熟悉的、有價值的部分。我們欣賞文化作品,沒有它們我們就會萎靡不振。但是不管它們帶來多大的愉悅和滿足,文化世界缺乏今天唯有科學才擁有的這種權威性。

科學的技術產品以決定性的方式影響著我們並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技術是一種凝聚力。即使它拓展了我們的選擇能力,但它還是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相似。它越來越全面地把我們引入一個分享經驗、習慣和期望的共同體中。

隱藏在技術背後的科學也是一種凝聚力。科學的真理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承認的,我們對科學真理的承認穩步地、不可抗拒地把我們推向一個分享信念的共同體中,這個共同體超越了觀點和意見的所有其他差異。

文化則相反,它既不是同一的,也不是漸進的。它往往更趨向於是一種離散力而不是凝聚力。它按趣味和傳統把我們分開,不管文化產品多麼有意義,不管它提供的享受有多大,我們還是常常很難接受以下這個觀點:某些文化客體或活動以決定性的方式揭示了關於世界的普遍的、無可爭辯的真理。

然而對於新的科學發現,我們卻能輕易地、不假思索地接受與上述類似的觀點。在這個意義上而言,文化缺乏科學所擁有的權威性,人文學科也缺乏這樣的權威性。

人文學科是屬於文化領域的學術科目,科學的令人驚訝的成就,科學的龍騰虎躍的能量和能發號施令的發明,以及科學本身的權威性,幾乎與人文學科毫無瓜葛。

我們不必為了技術而需要人文學科。人文學科不能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那樣非常明確地、果斷地滿足我們的認識欲望。

既然如此,我們要人文學科有什麼用呢?人文學科的目標和價值又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我們需要人文學科去滿足我們時代的植根於科學本身的霸權主義中的更深層次的精神期盼。

在我們的文明及其巨大的控制力的中心,是科學所創造的然而卻無力填補的一個空洞。這是許多人都能感覺到的一個空洞,也是引起許多煩惱和渴望的原因。

它是激揚宗教情感的溫床,是使原教旨主義者信仰泛濫的溫床,這樣的渴望被我們許多學院和大學當作一種愚鈍的蒙昧主義而錯誤地忽略了,而人文學科對此作出了最好的響應。

我們對人文學科的需要就像我們的無窮的力量遺贈給我們的精神空洞一樣大。一旦這種需要被說出來並被承認,人文學科就將被看成是我們作出響應所需要的智慧的最持久的源泉。

它們的目標將再次變得清晰,它們的權威將形成一種專利。它們對高等教育所作貢獻的性質和價值將再次變得透明。恢復人生意義問題在我們的學院和大學中的尊貴地位以及重申世俗人文主義的道路也將暢通起來。

我們必須學習對我們所做的和所思考的事情的意義作出評價,以及對我們人類的愛和勞動、抱負和失敗的意義作出評價。我們以其他方式拙劣地需要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不能幫助我們做這些事。

技術引起了對壽命的遺忘,只有總是把人作為主題的人文學科才能使它復活。人文學科的共同主題正是技術使之失色的東西——命運的局限性,正是命運的局限性約束我們對控制的渴求以及思慕和受挫的悽楚,而這些欲求能使我們人的所有工作多姿多彩。

每個生命體都受到欲望的驅動。但是唯有人類才受到想成為與自己不同的人的欲望的驅動,人渴望通過絕對的知識、圓滿的能力和完美的自我控制而凌駕於自己的條件。

唯有人類才渴望躲避他們的自然條件的軌道,這種對超越的渴望成為我們的不可能實現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們的人性,而人性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不具備的,它具有獨特的焦慮性。

人文學科研究的正是這種本性,它們考察人性並讓我們注意人性。它們邀請我們去直面關於我們自己的真理,並幫助我們更透徹地理解規定著人的條件的渴望和挫折的支離破碎的條件。

科學阻斷了我們認識自己的道路,只有人文學科可以幫助我們恢復通路。只有人文學科可以滿足我們認識這種渴望的獨特本質的欲望,認識我們是命中注定的、被我們自己的弄巧成拙抬高了的生物。

只有人文學科能夠在這個能量巨大但不得要領的時代幫助我們去迎合對意義的需求,並滿足我們的認識欲,享受這樣的認識所產生的內在愉悅,然而在知識的這個分支中這種欲望所遭受的挫折今天是最全面的。

然而,今天人文學科在我們的學院和大學中的地位是令人沮喪的。它們處於權威和威望層級的底部,它們缺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擁有的那種顯而易見的價值和從容的自信。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我們的學院和大學之外發現復甦人文學科和恢復它們曾經享有的權威性和自信心狀態的需要和動機。

所有這一切所需要的就是承認我們所面臨的意義危機的嚴重程度,承認人文學科幫助我們對此危機作出響應的獨特能力,承認和識別人文學科的權威性與它所解決的根本問題的關係,即人為什麼而活的問題。

你也是學人文學科的嗎?你覺得人文學科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你現在混得還好嗎?在留言區和大家交流下,小北將挑選兩位幸運讀者,送出今天的主題圖書《教育的終結》。

編輯:江健  黃泓

觀點資料來源:

《教育的終結》

轉載及合作請加微信:

BurningEmpty

相關焦點

  • 原來名校也有「鄙視鏈」,太可怕
    這所大學在我國可是有著很高的地位,能夠考到這所大學的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一般人進不去!清華大學裡有很多學生都是通過高考正常招收的,不過也有一些學生在後期逆襲翻盤,通過研究生考試順利進入清華!不過在清華裡這些考研上岸的學生卻遭遇了冷眼,一些同學看不起這些通過考研進入清華的學生,名校裡竟然也有「鄙視鏈」!
  • 浙大人文基礎學科不再坐冷板凳
    近日,浙江大學啟動一流骨幹基礎學科建設支持計劃,給了彭笑剛等基礎學科教授們更大的支持力度與施展才華的空間。    據有關人士介紹,浙江大學決定對數理化、文史哲以及社會學學科等骨幹基礎學科實施長期穩定的經費和政策支持,計劃經過兩個5年時間(2016~2025年)的建設,全面提升基礎學科的實力與水平。
  • 外語院校,為什麼要發展中文學科
    外語專業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專業,更不是所謂的工具性專業,而是嚴格意義上的人文學科專業,因而,在人才培養上,就應體現人文學科「修身、鑄魂」的價值引領作用,也就是說要致力於培養有「中國深度、全球廣度、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引領者。
  • 喬治·斯坦納:難道人文學科能泯滅人性,使人走向極端?
    《漫長的星期六》是法國記者洛爾·阿德勒對著名批評家喬治·斯坦納幾次採訪的集合,問題主要圍繞斯坦納畢生研究的幾個顯著領域:語言、猶太人(大屠殺)、人文學科以及其中的非人性。 斯坦納是猶太人,1929年生於巴黎。他出生前,父母覺察到納粹主義風暴即將來襲,當即決定搬離當時的歐洲思想輿論中心維也納,因此逃過第一劫。
  • 高校鄙視鏈詮釋什麼是母校,一天罵「她」七八遍,但是不讓別人罵
    華中科技大學為何這樣說,從當今網絡中的各種搞笑鄙視鏈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證明。在不同的大學圈內,甚至是大學圈子內本身,各種鄙視鏈是無處不在。就比如985高校的校友會鄙視211及以下高校校友:「我們畢業於985高校,是國家頂尖的一批!,你們弱爆了!」C9搞笑會鄙視其他985高校成員:「你們也不咋地,我們才是國家最先被國家批准為985高校的,是精英中的精英」!這個時候華東五校跑出來了:「什麼C9,不好意思,我們不認,我們只認我們圈內的華東五校」!
  • 黃永彬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首屆區塊鏈學科建設國際會議
    2020年11月25日,「首屆區塊鏈學科建設國際會議」於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行。《未來決定現在》、《與領導幹部談數字貨幣》新書發布會同期舉行。會上,「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研究國際聯盟」籌備發起。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前沿學科交叉融合培育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未來法治研究院、物理系、商學院、金融計算與數字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東擔任會議主持,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區塊鏈委員會秘書長黃永彬受邀出席。
  • 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地域鄙視鏈出國黨約定俗稱的,不同留學國家的鄙視鏈第一梯隊:美國留學生和英國留學生相互不服氣美國留學生鄙視英國的,理由是「英國的食物難吃,英國的學校水」英國留學生鄙視美國的,「美國的不會穿衣,出生在國外的看不起來小學過來讀書的,小學出國讀書的看不起來初中出國上學的,初中出國讀書的看不起出國讀高中的,出國讀高中的看不起來讀預科的的,來讀預科的看不起出國讀本科的,讀本科的看不起來讀研究生的,
  • 《三十而已》:愛情裡面也有「鄙視鏈」
    除了三個女主角的感情和事業線之外,《三十而已》展示了一個現實而殘酷的一場大型「鄙視鏈」現場。拿香奈兒包包的顧佳被太太圈聯手抵制,你以為鄙視鏈僅僅在存在社交中?NO,在愛情中,你的男朋友也會鄙視你。不婚主義,是真的不結婚嗎?不,是不和你結婚。因為在愛情中,也有鄙視鏈。
  • 延邊大學5個學科獲批教育部交叉學科備案!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名單》,我校融合學院申報的計算語言學、生物功能分子學、民族食品學、區域生態安全與綠色文化、朝鮮韓國學等5個學科均順利完成交叉學科備案。
  • 2020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北京大學39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00名,優秀!
    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國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所發布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自2010年起就一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術排名與卓越國際協會(IREG)承認並看重,在國內外教育界也是最受矚目、影響範圍最廣的高校與學科排名榜單之一
  • 勞力士也有鄙視鏈!迪通拿鄙視水鬼,元首鏈鄙視五銖鏈
    鄙視鏈是前兩年很火的一個詞,每個人都處於鄙視鏈的環節中,或是鄙視他人或是被他人鄙視。鄙視鏈是無處不在的,腕錶圈子裡也流傳著鄙視鏈,甚至大家熟知的勞力士也有著鄙視鏈的存在。
  • 是學科基礎也是學科方法:史學史學科地位解析
    關鍵詞:學科基礎; 歷史知識(認識); 史學史;方法;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這樣,通過學科一二級關係的設置,人們也就對某一門類知識的每一學科總、分之間的統屬關係,表達了對該學科的基本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歷史學及史學史在學科目錄中的設置情形。  中國由國家發布的學科培養目錄始於1983年。1983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公布、試行《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
  • 復旦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8大復旦大學重點學科一覽,你選哪個?
    重點學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學術性科研機構,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某些學科,以實現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專科建設與發展的一席之地,這些專科被稱為「重點學科」,從1986年到2007年為止,我國共評選出全國28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你知道復旦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嗎?
  • 四次學科評估均排第一!這39個最強學科,被22所雙一流瓜分
    現在有很多大學排名的機構,排名形式層出不窮,有綜合實力排行榜,創新排名,有學科實力排名,有畢業生競爭力排行榜,在很多排行榜中,教育部組織的學科評價比較權威,自2006-2004年實施第一次學科評估以來,相關部門已實施了四次學科評估,每次學科評價都比上次增加,特別是第四次學科評價根據第三次學科評價學科數增加了
  • 帶娃也有「鄙視鏈」,全職媽媽成底端,吃力不討好「實錘」
    全職媽媽成「帶娃鄙視鏈」最底端,吃力不討好「實錘」了最近朋友小影參加完同學聚會有些悶悶不不樂,在聊天的時候她說:「為什麼全職帶娃就不被認可?」小影表示很心酸,為了孩子的教育,她才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結果卻成為了「鄙視鏈」最底端的人物,心裡感覺非常不平衡。
  • 高中學科學習難度係數,榜首不是數學學科,化學也僅排名第5
    從備選6個學科來看,選擇生物的學生最多,據統計目前有64.44%的學生選擇了生物。6個學科中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學科應該是政治,目前只有38.14%的學生選擇了政治。最受歡迎和最不受歡迎的學科,報考人數差距還是挺大的。
  • 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基於國內高校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2019...
    近日,越來越多的高校召開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和推進第五輪學科評估的有關工作。新一輪學科評估,已經正式被提上日程。距離第四輪學科評估已4年有餘。這4年間,許多學科在學校的重點建設下,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更有一些學科發展突飛猛進,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已然具備了衝擊A類、甚至A+學科的實力。
  • 破「五唯」,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突破口
    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評價科研不唯論文和獎項,評價論文不「以刊評文」——破「五唯」,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突破口與評估有關的事,總會觸動高校的神經,學科評估更是如此。2 學科評估,難在哪兒●熱衷追逐「學術GDP」為什麼說學科評估是世界級難題?楊衛從歷史的角度解釋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學科評價多採取基於專家評議的主觀評價體系,但隨後出現了學派之爭,導致了少量壓抑後進、有失公允的評價。
  • 外科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 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外教英語課為了磨耳朵、練口語嗎?沒學「學科英語」孩子虧大了!
    學習內容方面有的家長給孩子聽英文童謠、看英文動畫片、自己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也有給孩子報唱跳機構練習口語,還有家長從小讓孩子學習學科英語、學術英語銜接國際課程;資源配置方面有的給孩子配置中教,有家長給孩子配置外教;每個家長給孩子選擇的培訓方式也不一樣,有1對多的培訓班,也有線上或線下的1對1模式。為孩子規劃不同的學習內容、配置不同的資源及培訓模式,2年後孩子的學習效果必然會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