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文/渡蘭(ID:dulantea)
提起陳道明,可能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精湛的演技,而是他的人品與涵養。
回首三十餘載的演藝生涯,陳道明在喧喧嚷嚷的演藝圈裡,無疑是一股少有的「清流」。
他始終保持一身風骨,透著一種寧靜的氣質,無論周遭多浮躁,人心多功利,他依舊是那個追求「無用」之人,從容不迫,穩如泰山。
「無用」,方得從容
不拍戲的時候,陳道明更喜歡待在家裡讀讀書、寫寫字,彈彈琴、下下棋,或者是給妻子女兒做點針線活兒。
他在書裡寫道:「進入中年後,我迷上了畫畫。」「現在最喜歡抄寫《道德經》之類的古籍。」「我也會做點手工,糖人、面人,木工、裁縫,這幾項手工活我都還算拿手。」
有人這樣形容陳道明:他是中國最具貴族氣質的男演員。
恰恰是因為這些「無用之事」,讓他培養出一種獨特的氣質。
不光體現出一個人用心生活的態度,更體現出一個人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化作精神的養分,滋養著生命,讓日子最大限度地有趣起來。
正如陳道明所言:「無用,方得從容。」
正因為無用,所以藏著從容的生活節奏,和抵達遼闊境界的生命哲學。
無用之用,才是大用
莊子曾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人們一味地追求「有用之物」的價值,殊不知無用之物也有其價值。
生活正是由瑣碎小事構成的,會有不為人知的心酸,但也總會有那些溫暖你內心的小事。
我們要學著享受生活給予你的一切,與其等待天晴,不如在風雨中跳舞。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那些年做過的一樁樁「無用之事」,諸如讀書、樂器、種花,看似無用,實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經過時間的醞釀,厚積薄發,終會在人生中某個階段迸發出不可思議的力量。
活得不開心,是因為太「有用」
在浮躁喧囂的社會裡,有不少人忙於奔命,為了房子、車子、票子、位子,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閒不下來慢飲一杯淡茶,靜聽一場夜雨,每天帶著一身的疲憊入睡,卻越發的空虛焦慮,不知快樂為何物。
有時候過得不開心,恰恰是因為活得太「有用」了。
財經作家吳曉波分享了一個故事。他有一次到江蘇出差,遇到一位三十多歲便事業有成的女商人。但這位女商人卻對吳曉波說:「我過得很不快樂。」
吳曉波問:「那你喜歡什麼呢?」聽到這個問題,女商人突然怔住,然後眼淚滑落下來:「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她從小到大都在為「正事」忙碌著,從小就被父母規劃著,沒有時間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停地做各種卷子,不停地上各種補習班,不停地熟悉家族的生意……
生命是一場漫無目的地旅行,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生存,還要有生活。恰恰是那些「無用」的事,讓你變成一個有趣的人,讓你的心變得更加坦誠且真實。
生活雖然需要拼搏來獲取物質條件,但也要懂得在閒暇的時候做一些無用的事。緩解疲憊,身心放鬆,反而更能提高效率,能更專注、更有活力來工作和生活。
你有多久沒有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多久沒體驗過一段慵懶的時光?
海德格爾說:「人生的本質是詩意的,人應該詩意的棲息在大地上。」
往後餘生,不必活得太過「有用」,應適當學會把時間放在真正美好的事物上。
在繁忙之餘,多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積極探索生命的樂趣,並從中收穫愉快滿足的體驗。
也許你就能發現,那一份趣味,也慢慢有了意義,有了用。
到那時,這段生命旅程,一定會因這些「無用」而更加美好。
主播:吳強
演員,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有聲小說作品《戰天》等
文章來源:渡蘭(ID:dulantea)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