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我們戀愛吧2》來了一位女嘉賓李林珏,深受觀眾的喜愛,說她是戀愛節目中最喜歡的女嘉賓。
為什麼李林珏那麼有觀眾緣,因為她不但下得廚房,上得廳堂,最特別的是知性大方、溫婉通透、善解人意、飽讀詩書,她還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書單。腹有詩書氣自華,可能這些令人喜愛的品質都是閱歷薰陶出來的吧!
李林珏在節目中分享了一個觀點,做些無用之事,做個無用之人。
周國平《風中的紙屑》寫道: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很喜歡這樣的分享,這是個物慾橫流的、功利的時代,一切都以是否有用、是否有價值來衡量,於是人變得僵化而堅硬。
在人類意識發展的原型中,惡魔的原型——撒旦,只能依物質法則而生存,人類受到惡魔的誘惑,將靈魂與惡魔做交易,而呈現貪婪、嫉妒、虛榮、攀比、佔有與自私……
人類常常因為沒有,因為空,就會變得謙卑;因為覺得自己有,並認為這些可以讓自己戴上皇冠,而變得驕傲,狂妄,有房、有錢、有礦、有權、有勢、有名、有地位、有美貌、有才華……
並非物質就等同於惡魔,而是物質、金錢、有價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意識的擴展,物質應該成為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的便利和工具,但不知道何時,無數人前赴後繼,甘願做物質的奴僕,所有人生命的標準都變成了統一一個模板:獲取更多有價值的物質財富。
於是世界形成一套有用論,有用的才有價值,才有存下來的必要。
這樣的世界將會變得麻木、枯燥和無趣吧?這樣的世界,世人絕無法欣賞到梵谷驚為天人的傑作,聽不到巴赫美妙動人的音樂,讀不到李杜絕妙的傳世詩作,因為這些在誕生的初期,並不值錢,也沒有什麼用,於生存無益,於市無價。
如同周國平說的,那些無用之酒,無用之書,無用之情,卻讓人活得有滋有味。
因此,比起做一個有用的無趣之人,我很更喜歡做個無用的有趣之人。
有用之物照顧我們的肉身,無用之物承載著我們的靈魂和心靈的渴望。
無用之物是靈魂安放之所
宇宙是無目的性的,靈魂是無目的性的,人非常可笑的是,偏偏用目的性去抵抗巨大的無目的性。
有時候我們覺得生活太過沉重,沉重到,我們只顧得照顧自己的肉身,而忽略了靈魂,對靈魂而言沒有什麼有錢沒錢,有用沒用這樣的標準,靈魂的唯一標準就是活出好玩、有趣,讓生命舒展、綻放洋溢的狀態來。
這些無用之物,無用之事,就是靈魂安放之所。
如果我們生活裡有太多有目的、有欲望的追求,因為目的性有功利性,最後我們即使得到了很多,也不一定是快樂的。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一句話:「美是一種無目的快樂。」
我們的人生不僅僅只是為了謀生、生存、生育,最後死亡而來的,否則就會越活越沉重。
當你有段時間覺得人生太過沉重,沉重到喘不過氣,沉重到你想要放棄生命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你已經長久和心靈,和靈魂失去了聯結。活著的生命體,正常的身體機能運作,喘不過氣的絕不是肉身,而是你的靈魂和心靈。
這些無用之物、無用之事之所以能讓人活得有滋有味,是因為它們釋放了我們的靈魂,讓生命得以喘息,得以洋溢。
大學時心理課上,有一位老師教給我們,當面臨困境無法掙扎的時候,可以找一個無人的地方,這麼寬慰自己,用力地鼓掌,大聲地喊出來:「太棒了!!太棒了!太好!!又給我一次成長的機會!」
這聽起來好像在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這樣的無用之舉,大聲拊掌,大聲說話,恰恰是在釋放我們內在的緊張和壓力,紓解我們的負面情緒。
所以這個時候,不如去做些無用之事,體驗一些無目的的快樂,可能就是在下雪的時候,去安靜看一看雪,和河流邊,聽一聽流水潺潺的聲音,抬頭專注看一朵雲,曬曬冬天的太陽,或者穿一件很柔軟的衣服……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感官被擴充了,你的心靈逐漸被充盈,恢復彈性的飽滿狀態。
內在成長導師薩古魯說的:「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有用,我們珍視生命,是因為其美好、生機和強度,而不在於它是否有用。所以,不要試圖去變得有用,否則別人可能想收買你。讓自己保持內在的生機、喜悅和美好就夠了。」
有信心和勇氣回來活自己
2020年的世界,疫情爆發,蝗蟲災害,森林火災,每天都有許多人離開這個世界,世界處於風雨飄搖中,人心惶惶。有人問,為什麼神創造了這個世界,看著人們受苦,為什麼神不拯救這個世界?
實際上,或許上帝並沒有創造這個世界,整個世界都是上帝做的一個巨大的夢境,而人類也在裡面做著自己的夢。
心靈導師薩古魯說,人生只是一場遊戲,別太嚴肅地對待它。地球本是一個巨大的遊樂場,我們都是來地球體驗的宇宙超級玩家。好玩,有趣,才是人生活出來的至高境界。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活出來的個人成長導師,他們身上一定會呈現出來一種舒展、喜悅和成熟的天真。
生命僅僅是到場是不夠的,僅僅是考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打卡一樣完成任務是不夠的,僅僅是獲得最後的勳章是不夠的,僅僅是累積物質的成功是不夠的,你需要漸漸在這迷茫和困頓時常浮現的人生旅程中,學會尋找活著的感覺,體驗活著的真切渴望,收穫一些屬於精神的、屬於靈魂的果實。
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格麗克在採訪中說,寫作是因為當我在做的時候,我覺得我是活著的。寫作是為了發現意義……寫作是一種對環境的報復:厄運、損失、痛苦。如果你從中得到了一些東西,那麼你就不會再被這些事情打敗。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梁文道
是的,很多無用的事情,都是在擴充我們的生命狀態,擴展我們的意識,讓我們的能量得以流動,超越自己,往往是內心世界逐漸強大,而帶來的真實的轉變。
每個人只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在哪怕不起眼的角落,自在地活自己,安靜地愛自己,獨善其身,如果有可能都再向這個世界力所能及地輸出善意,就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巨大的轉化。
所以,希望你勇氣暫停下來,做一些無用之事,經歷一些無用的體驗,有勇氣做一做無用之人。
犬儒學派哲學家狄奧根尼,試圖顛覆一切傳統價值,他從不介意別人稱呼他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樣活著」。有一天狄奧根尼躺在野地裡曬太陽,亞歷山大大帝找到他說,你可不可以出來幫我處理政事?狄奧根尼對他說,你可不可以不要擋住我的太陽。
每個人應該有回來活自己的信心和勇氣,而不是一定要納入社會排名系統中,我一定要參與其中,要出人投地,要賺取多少財富。
當然如果這會帶來你很大的生命活力的話,如果不是,反而讓你活得很壓抑,我們可以退回來,選擇一種不是那麼大眾,用另類和獨特一點的方式去延伸自己的生命經歷,僅僅是因為這種方式,讓你活出來自己,讓你全然體驗到生命力,活著的感覺。
我們考量一種生命形式和狀態的時候,我們可以問「我是不是在其中活出了自己?」,而不是「這個選擇給我帶來多少價值、物質財富、社會地位;更安全、更保險和穩妥,更有用嗎?」
耶穌帶著十二個門徒走在路上,看到路邊有野生的百合花,耶穌說,你們知道嗎?所羅門王一生最富有的時候,最富強的時候,全國國庫的寶藏都比不上這一朵野百合。
願你自在綻放,珍貴如一朵百合花!
作者:張看看 來源張德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