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未知全貌,不論是非是深入骨子裡的教養

2021-02-07 人民夜讀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01未知他人心,莫作無用功

 

周末閒來無事,在家收拾東西時,偶然間看到了大學時幾個好友的合影。照片中我們三個都言笑晏晏,親密無間;而現如今夢夢和小米的友情卻破裂了。

 

當初關係如此要好的我們,自從那次面紅耳赤的爭吵後,她倆從此便面北眉南。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夢夢談戀愛時說起。

 

母胎單身的夢夢突然間宣布她戀愛了,網戀了個兵哥哥。宿舍的人聽了之後都紛紛送上祝福。卻唯獨小米聽了之後直言你們不合適,必須分開。甚至還送上了「你沒談過戀愛,我都是為你好」的忠告。

 

她們倆因為這件事情鬧的不歡而散,從此互不理睬。

 

以至於夢夢後來和兵哥哥的婚禮都沒有邀請小米參加。

 

即使關係再好,對於他人的情感也只有冷暖自知。

 

不了解別人之間的感情,就不要輕易對別人的做法評頭論足,對別人的事情指手畫腳。

 

好友更是如此。

 

因為如果感情也能感同身受,那麼人生就可不分你我。

 

縱使你是好意,別人也不會領情,反而會對你心生反感,更有甚者導致兩人情感破裂。

 

有一句話叫做,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別人不喜歡,也千萬不要勉強。

 

就像一個人想要一杯水,你卻硬塞給他一桶油,還非跟他說油比水更貴。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別人來指手畫腳、橫加幹涉。

 

 

02未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然而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卻依然有很多人樂此不疲。

 

比如說,有些人不分青紅皂白就勸別人要大度,要善良,卻不知道對方經歷過多少痛苦。

 

不由得讓我想起,早些時候表姐給我打電話控訴她那個同事的事情。

 

原來表姐和同事逛街時,偶遇到了初中同學小A。小A上前來同表姐打招呼,表姐沒有搭理她,便直接拉著同事直接走了。

 

事後,同事尋問表姐原因。

 

表姐說那個女生曾經經常欺負她,還衝著她的枕頭吐過口水。

 

同事卻說:「那都是初中時候的事情了,就沒有必要記得那麼清楚了吧,你平時也不是個小氣的人,今天這是怎麼回事。過去的事情的都過去了啊,看開一點。誰還沒有年少輕狂的時候呢?」

 

表姐對我說,也許這個同事是出於好意安慰她。但這並不妨礙表姐依舊不開心並暗自決定不會與此人深處。

 

確實,你沒有體會過我當初的經歷,又憑什麼說我小氣!

 

即使距離再近,對於他人的經歷也很難感同身受。

 

輕易論斷他人,無論是真心還是假意,很多時候都化成了傷害對方的利劍。

 

我不奢望你能與我做到同仇敵愾,但也請你不要對我枉加評判。

 

03未知他人痛,莫以己度人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去評判他人。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以己度人,肆意評論。

 

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裡。有一天,牧人將豬從畜欄裡捉了出去,只聽豬大聲嚎叫,強烈的反抗。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叫聲。於是它倆紛紛抱怨道:「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可從來都沒有像你這樣大呼小叫的。」豬聽了回應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很多時候,人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卻忽略了事情的本質,以己度人,既是對他人的傷害,也是對自我的蒙蔽。

 

只要是傷口,它便會痛。

不要因為傷口不在你身上,就認定它不疼,便把別人的疼痛當成笑話。

 

04未知他人事,莫要瞎建議

 

在西晉時期,有一年田裡顆粒無收,鬧了災荒,導致老百姓沒有東西吃,為了活命只能吃草根,吃觀音土,就這還有很多的百姓被活活的給餓死了,然後大臣就把這種情況上報給了皇帝,皇帝就很傻很天真的說了一句:「老百姓沒有東西吃,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假如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便對他人的處境或行為妄加評論或建議,便會造成晉惠帝這般何不食肉糜?荒唐的事情。

 

這讓我想起前一段時間微博上很火的一段話: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你在一艘豪華大船上,船上珍饈美味,應有盡有,還有一些和你一樣的登上船艙的幸運兒。

而我則是在一塊浮木上漂著,不僅要躲避海浪的擊打,還要擔心有無鯊魚出沒,隨時都有被淹死的危險。

你還問我:「為什麼不抽空看看海上美麗的風景?」

 

所以說,你給我的這個建議,是不是真的很好笑!

 

《莊子》有云: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尊重別人的想法,不隨意評判他人,才是正確的為人處事之道。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便是未知全貌,不論是非。

願你,不輕易去討好世界,更不隨便去評論他人。

這裡是人民夜讀每晚8:30和您不見不散

來源:在人間撿故事的萍萍(ID:zrjjgsdpp)

作者簡介:萍萍丨寫好故事,做好姑娘。

相關焦點

  • 胡歌蹲下來接受採訪:一個細微的動作,是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我說:「喜歡他的帥,喜歡他的演技,喜歡他的低調,喜歡他的為人,喜歡他那種深到骨子裡的教養。」胡歌的魅力,不是簡單地用言語可以形容的,而是溫潤公子,人如玉,哪裡都是好的。胡歌,是一個非常有人格魅力的男演員,他本人很低調,不驚不喜,而我們粉絲也是靜靜地、默默地喜歡著他,從不曾變心過。
  • 小葵刻在骨子裡的教養和風度
    小葵刻在骨子裡的教養和風度 心連心錄製現場導演說明了沒去成主會場的情況 小葵同時在臺下向各個角度的觀眾鞠躬 真的好溫柔,刻在骨子裡的教養和風度
  •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高圓圓有著一種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
  •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對自己尚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與他人煩請三思而後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未知全貌,不予置評!誠信友善亦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PS,個人感覺,真的很喜歡肖戰,喜歡他有計劃有目的努力,認認真真工作的樣子很有魅力,也很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他不驕不躁,在被雪藏時,不曾抱怨任何人,自己默默努力做好先前的鋪墊,在「一戰成名」以後,更是明白的告誡自己要時刻保持清醒。
  • 心理學:骨子裡有教養的人,都很「慎眾」
    所謂教養,即一種自我無意識體現出來的人格修養。它無關家庭、地位、國際,好的教養可以超越一個人的靈魂,使其散發出骨子裡的芬芳。 所有的教養都通過細節而體現,在無人觀看的地方也會堅持自己的為人準則。有教養的人,多了一份站在大眾思考的能力——慎眾。
  • 羅冠軍事件: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是成年人的修養
    劇情反轉再反轉,處於觀望狀態的小天慶幸一直保持著未知全貌、不予置評的原則,不參與微博輿論走向。在沒有拿出實質性的證據之前,你的任何一次站隊,都有可能成為幫兇。記得梁穎發控訴長文後不久,有網友其實是保持質疑狀態的,但很快,一條「沒有一個女孩子願意拿自己的清白開玩笑」衝上了評論區。
  • 《未知的餐桌》嶽雲鵬展現出來的「人品」「教養」「情商」三高
    最近有一檔由明星參與的節目《未知的餐桌》正在視頻網站熱播。引進國內後,《未知的餐桌》不但是掌握了原版節目的精髓,更是在幾位主要明星的參與下有了「中國特色」特別是嶽雲鵬的表現,更是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的人品、教養和學歷沒有一點關係。
  • 隔離者退房後房間滿地垃圾: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對底層的尊重
    文/吳呱呱想起美食家蔡瀾老先生在《教養》一文中寫道:「教養這一回事,人家都以為是出自名門才能得到,其實是一種普通常識,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學到,和你的出身沒有關係。」誠然如此。教養從來和學歷、身份無關,卻是一個人無形的財富。
  •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願你我都有
    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這麼「學」,長大了自己也這麼「做」,別人看到多半都會說出句,真沒教養。所以,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教養到底是什麼呢?父母的修養,是孩子的教養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看爸爸隨地吐痰,小孩兒會覺得這樣做沒錯;看媽媽對服務員白眼,小孩兒會覺得這是對的。
  • 喜歡肖戰的理由(5)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何為教養?都在細節裡。而吸引我們的,也正是這些細節。跟他共過事的人,也被他圈粉,想照顧他,想寵他,刻進骨子裡的教養,會讓身邊的人感覺特別舒服。
  • 「有些教養是刻在骨子裡的」,王一博在《天天向上》中表現太優越
    到了「吃」的環節以後,王一博的表現簡直太優越,俗話說「有些教養是刻在骨子裡的」,而王一博就是那個「教養刻在骨子裡」的大男孩。一個23歲的大男孩,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會給自己的粉絲帶來什麼影響,所以凡事他都能做得很妥帖且保持高修養,而這種修養是已經刻在王一博骨子裡的
  • 邊程任敏直播之後,吳磊上熱搜:高情商,是骨子裡透出的教養
    這已經不單單是情商的事情了,教養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啊。但是公眾場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現及說話方式,這不僅僅是禮貌的問題,你的行為舉止中還藏著你的教養。吳磊情商這邊邊程任敏直播的事情還在發酵,另一邊吳磊已經因為情商高上了熱搜。
  • 德雲社家教好嚴|不如說是口傳身授,刻在骨子裡的教養
    臺上,徒弟們經常調侃郭老師「桃」、「小黑胖子」,說於老師「抽菸喝酒燙頭」,但臺下他們對師父、大爺不僅僅是出於心底的害怕,更是刻在骨子裡的尊敬、感謝和愛意。低調、謙虛、禮貌、謹慎成了郭麒麟的代名詞,郭麒麟也說過,「只有不守規矩的人,才會覺得規矩嚴格」,事實如此,希望我們都有「不給人添堵的教養」。
  • 迪士尼人偶被毆打成腦震蕩:這些小事,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教養
    在場的目擊者都可以聽到清晰的「嘭」的一聲。其中一名外賣小哥,被打到肋骨斷了兩根,肺部被刺穿,腦震蕩。順豐快遞小哥,騎著自己的小貨車不小心颳了一輛小轎車。有些善良,不求回報,有點霸道,卻讓人心生暖意。白巖松說:「中國人有兩張道德面孔,一張面對熟人,一張面對陌生人。 當我們學會把陌生人也當熟人看待時,才算真正走進現代社會中。」 願我們能夠有深到骨子裡的教養,保持初心和善良。
  • 周深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教養,低調不張揚,美好又正能量
    可能是怕影響到周深,中間想去撿出來,周深反應超快,看到後和工作人員擺了下手,然後邊走位邊順手撿垃圾又扔到了垃圾桶裡去,而且全程不耽誤唱歌動作行雲流水,我當時就在想,這樣在自己的控場表演時間裡幫別人撿垃圾的明星歌手也是沒誰了,想起他以前b站的幾個採訪視頻順手收拾垃圾整理桌面,真的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教養
  • 刻到骨子裡的教養,一定要有「邊界感」
    畢淑敏說:「教養和財富一樣,同樣需要證明。」依我看,教養最好的證明,一定要有清晰的「邊界感」。邊界感,指的是能分得清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界限。激情過於強烈,侵犯別人的界限,決不善良,是沒有教養的表現。3把自己當外人看待是最好的教養張愛玲晚年和宋淇夫婦、夏志清等人關係很好,但一直有分界感,很多人都說她很清高。
  • 陳道明:教養和文化不同,是兩回事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教養是帶有某種天生的素質和一點一滴的積累。——陳道明陳道明被稱之為演藝界的一股清流,骨子裡有傲氣
  • 教養是你行走世界的通行證
    細心的網友發現,朱一龍時時刻刻都能讓人感覺到恰到好處的教養,似乎刻在了他的骨子裡。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有人說,再多的物質財富也會如彩雲琉璃易散,唯有注入骨子裡的東西難以磨滅。
  • 夜讀 | 智者不爭,仁者不責
    老話說:「未知全貌,不予評價。」其實,很多時候,即便我們真的知道真相,也沒必要大肆聲張。年輕時,我們總以為「語不驚人死不休」才算本事,可年歲漸長就會懂得,守口如瓶,更是修行。別人的苦,我們可以愛莫能助,但沒必要大肆聲張;別人的生活,我們可以一知半解,但不該添油加醋;別人的選擇,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至少能做到尊重和包容。
  • 《未知的餐桌》這檔節目說明了一切
    竹板一打響連環娛樂新聞談一談娛樂新聞來播報再給大夥嘮一嘮相聲演員嶽雲鵬為啥一直非常紅參加《未知的餐桌>才有今天的光景如果當初要沉淪也會成為某些人 成名引起了關注想去發展影視路畢竟相聲非常難還賺不了多少錢師父當眾來責罵沒有相聲你算啥成名都是靠平臺師父運籌和安排 褪去繁華與浮躁依然謙遜不驕傲《未知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