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美女與野獸》正在上映中,這樣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自然有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去看,就有網友遇到這樣的「奇葩」事兒:
「看《美女與野獸》,前排媽媽帶著孩子來看。孩子一直怪叫,媽媽把手機給小孩玩。手機的光很刺眼,我就跟孩子的媽媽說,阿姨,麻煩不要讓孩子玩手機吧。孩子的媽媽卻說,什麼素質,還跟孩子計較。說完帶著孩子就走,走之前還用手機照了下我。」
@那麼愛笑的林檎姑娘
生活中,爸爸媽媽這樣「教」孩子的事情大家肯定也不少見吧。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這麼「學」,長大了自己也這麼「做」,別人看到多半都會說出句,真沒教養。
所以,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教養到底是什麼呢?
父母的修養,是孩子的教養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看爸爸隨地吐痰,小孩兒會覺得這樣做沒錯;看媽媽對服務員白眼,小孩兒會覺得這是對的。電影院 、火車上和餐廳裡我們見過太多熊孩子和不會「教」的爸媽,可生活中也不乏很多會「教」的父母:
「早晨我媽出去鍛鍊,正好趕上環衛工人給綠植噴水。有一對父子就站在那裡,小男孩5、6歲,覺得澆水好有意思也想澆。他爸就很有禮貌地問環衛工人:師傅請問能不能讓我兒子澆幾下?師傅說,好呀。小男孩就澆得特別認真開心。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問爸爸:爸爸我長大也想當環衛工人澆水!他爸語氣很平和地說,好呀,只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行行出狀元。」
@獅子牌的兔啊
「人生來一樣,卻養而萬種」。沒有生來就懂禮儀之道的寶貝,也沒有天生就任性妄為的熊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如今,我們熱衷於討論富養、窮養和愛養,可真正最該注重的是教養。
而教養更是與貧富無關:
「在地鐵站看到一對父子,父親一看就是很樸實的農民,身上背了個很大的編織袋。在走過道的時候,兒子說,『爸爸,小心你的袋子不要把別人撞著了』。父親回答道:『哎,好嘞。』」
@晴天虎
飛機的頭等艙裡也有刁蠻撒潑的,鄉間的小道上也有懂得禮義廉恥的。真正的教養與家境無關,看到這個幫好朋友捂裙的小姑娘,你只會想到她來自多麼有修養的家庭,而不是多麼富有的家庭。
父母的修養,是孩子的教養。小時候,沒把孩子教好的,長大後,社會終將還以響亮的耳光。
別把沒教養當真性情
生活中,我們總聽到有人這樣說:「哎,我說話直,你別介意啊。」可是所謂的說話「直」是真直麼?
有的人,以為自己的毒舌是幽默,還以此為榮,喜歡炫耀:
「我比較胖嘛,有次穿個肉粉色的裙子。當時快要遲到了,就使勁兒跑,結果我們班一個男生,看到我,大聲喊,『你跑步真像老母豬上樹,哈哈哈!』,當時所有人爆笑,他還以這個玩笑引以為豪,逢人就說。」
@魚兒妹
有的人,把口無遮攔和坦率畫等號:
「我:要不要去吃比格的披薩,他家味道不錯。朋友:那是你沒吃過好的。我:……」
@屁靈子
還有人,分不清輕重以為這是耿直:
「宿舍一女生S自幼喪母,大家都儘量避開問她媽媽的事。另一女生L動不動就對S說:『你媽生你的時候沒把腦子給你吧。』引起了公憤,她還說,這不怪我,我性子直!」
@Triumph-凱旋
生活中太多人,打著「我說話直,你別介意」的旗號,拿別人的痛處開玩笑,當眾揭別人的短。你要不高興,他還覺得是你開不起玩笑。
真正幽默的人擅長的是自嘲,而不是對別人冷嘲熱諷。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經過大腦,更不會分不清輕重,把「耿直」變成傷人的利器。
沒教養可不是真性情。
正確的男女觀是教養
嫁人也是嫁給「教養」,娶人也是娶了「教養」。男女間的相處,也深諳著人的教養:
「有男朋友了就不要和其他男孩曖昧了。」
@全國廁所所長
「跟男生在一起的時候,真的不要什麼都讓男生花錢,AA有時候是一種教養。他們也是媽媽的兒子,希望不要什麼錢都讓男生掏,給自己留一個尊嚴。」
@98的少女壯士
「不要對女性使用暴力,即使你手捧鮮花也不行。」
@南牆yoona
「再鐵的異性朋友,當TA談上戀愛,自己主動拉遠距離。但遠離而不疏遠。」
@我依舊還是在等啊
「好好分手,不詆毀前任,分手見人品。」
@國民夫人
每當有出軌的事情爆出,大家都深惡痛絕。因為男女之間,感情的世界裡,也有很多道德準則。別把越界戲稱為控制不住感情,那其實是教養的缺失。異性間清晰界限,自重又互相尊重,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良人。
不佔便宜是教養
提到金錢,一涉及到自身利益,教養就像被剝了皮,鮮血淋漓:
「我大學同學,買蘋果花了5塊5,跟賣蘋果的老人家還價5塊。給了老人家10塊,結果老人家找她2張5元,她頓時覺得自己賺了大便宜,還回來炫耀。」
@Eason與你同在
「有次開車從老家到上海,一朋友恰巧要來就順帶一期。他大包小包的幾乎塞滿了後備箱,過路費400多,油費600多,他一份沒出不說,就連中途吃飯還是我請客。真的不是在乎那點錢,是有的人做事太差勁。」
@水煮小丸子MY
「我最氣的就是,借了幾次錢給別人,平常不怎麼熟悉,需要幫助了就找你了,等借了之後電話打不通了,信息不回了!」
@寶貝心蠻亂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不幫人會被罵?借了錢的倒成了大爺?
熟話說,「無功不受祿」。陌生人的便宜不要佔,那本就不是該得的。貪圖的那5塊小利也許是人家在寒風裡顫抖了大半天的所得。
朋友間的便宜更不應該佔,不應總想著從別人那兒能得到什麼。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做人靠自己才最踏實。與人相處,有來有往,人情必還。我們討厭把「你請客啊」掛嘴邊的人,更討厭花了人情還吝嗇錢的人。
對至親之人的態度更能體現教養
公車上遇到陌生的老奶奶,我們會站起來讓座;看到過馬路蹣跚的老爺爺,我們會過去攙扶,可是,我們對待自己的親人呢?
都說我們在自己親近的人面前是最放鬆的,展露的都是自己的缺點。可缺點就是隨意衝著最親近的人吼?缺點就是把不滿、壓力任意發洩在親近的人身上?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種教養。」
「媽,今天的湯差點兒鹽,太難喝了。」
「你眼睛瞎麼,羊毛衫用水洗。」
「買不起房,同事瞧不起我,都是因為我沒有個好爹。」
.
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躁,經常對母親發脾氣。然而那時已經身患肝病的母親口吐鮮血,還在記掛著自己的兒子。
母親死後史鐵生才懂得:「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走已經來不及了。」
《我與地壇》還在,我和母親再也沒有。所以,對親近的人,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那是最愛你的人,也會被你傷得最深。
最難做到的教養,就是對親近的人不發火。
教養不僅是尊重人,更是尊重萬物
世間萬物平等,人更是不分三六九等。還記得當年順豐小哥不小心颳了私家車而被扇耳光麼?沒有教養的人不懂尊重每一份勞動。
行業沒有高低貴賤,尊重每一種職業,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教養:
「以前在餐廳打工,有一大家子聚餐。我負責上菜,當時菜很重,桌上沒有多餘的位置。連忙有人站起來,接過盤子,還招呼其他人挪位置。末了還說:『快離這些盤子遠些,很燙,我們自己來你去忙,謝謝你了啊』,當時感動得快哭。」
@張二狗喲巴扎嘿
不僅應該尊重人,更應尊重世間萬物:
「開車去買串,在路中間發現一隻狗,好像剛剛被撞死,我特別難受,就拿紙箱把狗埋到了道邊的土裡。教養不一定是對人,也可以是對動物或者其他,請大家一定善待它們。」
@王俊傑power
現實中,那些「某某到此一遊」,在古蹟上亂塗亂畫是對文物的不尊重;在草坪上亂踩亂踏是對自然的不尊重。人與人之間相處要有教養,人與萬物之間相處更要有教養!
潮起潮落,日月更迭,我們是這世間的主人,更是最懂教養的生命。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泱泱中華,禮儀之邦,華夏子孫更應做有教養的人!
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懂得安靜;
下雨天開車路過水坑知道減速;
咳嗽的時候用手捂住,不對準任何人;
別人到店裡,即使買不起,也不要用瞧不起的眼神打量別人..
教養藏於生活裡的每一個細節。
「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論莫談他人非」,教養更是對自我的約束。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願你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