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單元和地貌類型?

2020-12-23 地理沙龍號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沿海國家,我國東西南北跨度極大,國土面積極為遼闊。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角度來看,我國地處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這三大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對於我國宏觀地形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國是一個地形地貌十分複雜多樣的國家,我國擁有幾乎所有的地形類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地形類型在我國都有大面積的分布。

我國主要地形單元

從地形角度來看,我國的「地形特徵」可以描述為「我國地形類型複雜多樣,以山地、高原地形為主,山區(丘陵、山地以及崎嶇的高原)面積廣大,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從地形單元來看,我國主要的高原地形區包括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雲貴高原,主要的盆地地形區包括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主要的平原地形區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主要的丘陵地形區包括山東丘陵、遼東丘陵和東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兩廣丘陵和浙閩丘陵)。

我國是一個山地分布十分廣泛的國家,從山地走向來看,我國主要山地的走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東西走向的山脈,包括北列的天山和陰山,中列的崑崙山和秦嶺,南列的南嶺;第二類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包括西列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中列的長白山和武夷山,東列的臺灣山脈。此外,我國還包括南北走向的山脈,如橫斷山脈、賀蘭山和六盤山等;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如阿爾泰山、祁連山、小興安嶺和大別山等;還有巨大的弧形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

我國主要山脈分布圖

地貌是指地表的「面貌」,是具有特定特徵的地表形態,我國從低緯到高緯,從沿海到內陸,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巨大,擁有多種地貌類型。首先是「黃土地貌」,分布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地表呈現千溝萬壑、溝壑縱深的特徵,是深厚黃土層受到長期強烈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的,是我國特有的地貌類型。其次我國主要的地貌類型還有主要分布在雲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在我國西北乾旱地區的「雅丹地貌」、分布在我國南方溼潤地區的「丹霞地貌」。

黃土地貌

此外,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這裡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並且分布著大量的高大山脈,是我國山嶽冰川分布數量最多的地區,從而形成了許多「冰川地貌」,包括角峰、U形谷和冰鬥等。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這裡分布著許多的「海岸地貌」,包括海岸沉積和海岸侵蝕地貌兩類。我國擁有許多的大江大河,在河流的中下遊地區,比如在長江、黃河的中下遊地區分布著大量的「流水沉積地貌」,在河流入海口還分布有「三角洲地貌」。我國地貌類型十分複雜多樣,不過也有一些地貌類型在我國基本沒有分布,比如「峽灣地貌」在我國就沒有分布。

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圖

相關焦點

  • 北京地形地貌及汛期特點
    北京市地形地貌基本情況是什麼?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端,東經115°20′至117°30′,北緯39°28′至41°05′之間,地處海河流域中部,東距渤海約150公裡。
  • 我國海底地形特徵專名命名研究
    由於調查儀器的限制,對海底地形地貌的調查研究要遠晚於陸地地形。直到20世紀初期,海底地形調查仍停留在導線測量階段,獲取的水深數據多為離散回波點,難以用於海底地形地貌的識別和提取。直到20世紀上半葉,隨著海底聲吶探測技術的發展,獲取了越來越多的海底地形數據,從而揭開了大海深處神秘的面紗。為了準確識別和定位,對海底地形特徵命名工作的必要性逐漸凸顯。
  • 四川一座名城,與重慶地形地貌極為相似,素有「小重慶」之稱
    四川是我國西南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的一個大省,其省會城市成都去年的GDP就達到了1.7萬億元,表現非常亮眼。四川除了成都之外,其他城市的實力同樣不容忽視。在四川有一座名城,與重慶的地形地貌極為相似,素有「小重慶」之稱。
  • 我國貴州省的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類型的喀斯特景觀?
    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巖溶地貌」,主要是通過外力中的流水作用,對於可溶性巖石,主要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也就是通過化學反應溶解石灰巖,從而進行侵蝕,這種地貌最初發現於歐洲克羅埃西亞伊斯的利亞半島北部的喀斯特高原,所以命名為「喀斯特地貌」,由於全球地表的可溶性巖石的分布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
  • 【答疑解惑】丹霞地貌與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形成過程簡單地說,就是丹霞地貌是由紅色砂礫巖在水作用下,沿垂直節理面不斷侵蝕、搬運、磨蝕、風化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地貌類型。丹霞地貌的基礎就是有紅層的存在。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四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
  • 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發布
    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
  • 什麼地形是張家界的特色呢?砂巖地貌造就了張家界的峰巒秀水奇觀
    各種砂巖地貌是由於長期的地質變化、風化侵蝕和重力作用而形成的。沉積巖的組成和分類較為多樣,在地表分布最廣泛的是黏土巖,其次是砂巖,其它類型還有礫巖、粉砂巖、碳酸鹽巖、碎屑巖等,在實際的地質構造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第二,張家界地貌屬於獨特的砂巖地貌形態。
  • 四川一座「小重慶」,與重慶地形地貌極為相似,經濟發展非常迅猛
    四川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個大省,近年來不論是其省內的經濟發展,還是省內的旅遊業發展,都受到了頗多的關注,而伴隨著省內近年來的不斷提升,四川省除了省會城市成都非常吸引眼球之外,省內其他城市,也越發的出彩,就比如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四川這座城市,因為地形地貌與重慶極為相似,還獲得了「小重慶」的稱號。
  • 16種地貌——地貌大全(精品收藏)
    整個海底可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地貌單元,及若干次一級的海底地貌單元。大陸邊緣。為大陸與洋底兩大臺階面之間的過渡地帶,約佔海洋總面積的22%。通常分為大西洋型大陸邊緣(又稱被動大陸邊緣)和太平洋型大陸邊緣(又稱活動大陸邊緣)。前者由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3個單元構成,地形寬緩,見於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緣地帶。
  • 高清3D地圖,感受世界地形地貌起伏
    是查看地圖面對地圖他們胸懷寰宇俯瞰天下世界格局瞭然於心很多小姐姐自稱路痴面對地圖也會迷路找不到自己的所在如果你掌握了上帝視角始終俯瞰人間你就永遠不會迷路這些據說是不是真的小編不知道從網上看到一組上帝視角的3D高清地形地貌圖
  • 內蒙古全區基本上是高原型地貌;寧夏地勢地貌類型多樣!
    內蒙古旅遊區內蒙古自治區位於我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全區基本上是高原型地貌,除東北部屬大興安嶺山地外,基本上處於內蒙古高原上,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
  • 高清3D地圖,感受世界地形地貌起伏(珍藏)
    這些地圖都是鳥瞰視角地形起伏比實際有所誇張但很容易向普通公眾傳達自己所處的地理環境【南美洲南部】Anton Balazh 製作的地圖像是三維雕塑這是利用NASA等機構發布的公開數據進行三維處理和藝術加工而成
  • 紐西蘭必了解的知識點之地形地貌
    上一篇我們聊了紐西蘭的國情概況,這一篇就聊一聊紐西蘭的地形。眾所周知,地形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紐西蘭作為一個島國,它的氣候和地形卻涵蓋了各種類型。有人說,在紐西蘭你只有一種景觀風貌看不到,猜一猜是什麼?
  • 山東省地形特徵是怎樣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裡?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掌握山東的地貌特徵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山東省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區域。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與山東有關的電視劇/電影,比較經典的有《水滸傳》、《闖關東》、《鐵道遊擊隊》等等,這些都刻畫出了山東大漢樸實而又彪悍的形象。
  • 【專題歸納】關於巖溶地貌你應該掌握的地理知識
    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 地理風水知識~16種地貌大全
    整個海底可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地貌單元,及若干次一級的海底地貌單元。   大陸邊緣。為大陸與洋底兩大臺階面之間的過渡地帶,約佔海洋總面積的22%。通常分為大西洋型大陸邊緣(又稱被動大陸邊緣)和太平洋型大陸邊緣(又稱活動大陸邊緣)。前者由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 3 個單元構成,地形寬緩,見於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緣地帶。
  • 「地形因素」對於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大氣環流包括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是形成氣候的最主要因素,而地形因素是一種加劇因素,使得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表現得更為複雜,具體來說,地形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地形類型示意圖首先,是由於地形因素主導而形成獨特的氣候類型,那就是「高山氣候」,我們知道隨著海拔的升高,熱量和水分都會發生變化,特別是熱量條件,每升高1000米氣溫就會下降6℃左右,如果一個區域的海拔足夠高,比如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
  •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這便是十裡畫廊的由來,而創造了一幅幅神奇畫作的偉大畫家,便是大自然,如果要給這些畫家們劃分出一個藝術流派,那一定非「喀斯特地貌」派莫屬。喀斯特地貌,又稱巖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喀斯特(Karst),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
  • 「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徵:地勢北高南低,山河相間呈南北縱列分布
    地球表面最大的差異就是海洋和陸地之分,我們根據海洋和陸地的相互關係,可以把陸地分為大陸、島嶼和半島等類型。大陸和島嶼四周都是被水包圍,主要的差別就是面積的大小,而半島是指陸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另一半同大陸或更大的島嶼相連的地貌狀態,也就是說半島三面被水包圍,而一面與陸地相連。
  • 瑰麗的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現泛指乾燥地區一種風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衝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許多學者利用第一種方法對雅丹地貌的發育過程做出了推斷,所得出的結論都是大同小異,比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以下2種:一是:夏訓誠通過對中國羅布泊地區雅丹地貌野外考察和理論推斷,認為其發育過程分為4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