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樣樣,今天我們去旅遊看看!
內蒙古旅遊區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我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全區基本上是高原型地貌,除東北部屬大興安嶺山地外,基本上處於內蒙古高原上,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由呼倫貝爾高原、錫林郭勒高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原組成,屬於中國第二大高原。
高原東部多寬淺的大盆地,西部戈壁沙灘面積較大,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等沙漠。境內湖泊眾多,著名的有呼倫湖、貝爾湖、烏梁素海、岱海等,另有數以千計的短小河流。內蒙古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夏季短促溫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早臨;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全區總人口2379.61萬(截至2003年年底)。蒙古族和漢族是主要民族。
內蒙古地區是中華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上,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遊牧民族,曾經在此縱橫馳騁,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草原文明。歷史上,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交匯融合,形成了國內外著名的紅山文化、大窯文化、河套文化、夏家店文化、朱開溝文化等。內蒙古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農牧業較為發達,草原面積13億畝居全國之首,著名的草場有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等,河套平原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是內蒙古的糧食生產基地。
內蒙古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8座,國家4A級旅遊景區8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8處,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處。獨特、浩繁、珍貴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使內蒙古成為一座龐大的、活生生的民俗風情博物館。
一、風味餚饌
扒羊肉、烤羊腿、涮羊肉、奶茶是款待貴賓的風味餐;烤全羊、莜麵是內蒙古名吃;炒米、奶皮、奶豆腐、奶酪、馬奶酒都是蒙古族著名的小吃。
二、地方文藝
蒙古族能歌善舞,歌聲高亢嘹亮,舞蹈奔放熱情,頌歌、頂碗舞等極受歡迎。獨有樂器馬頭琴相當出名,馬頭琴彈唱流傳極廣,多以民族的歷史為題材,深沉悲壯。
三、旅遊交通概況
全區交通已形成了以首府呼和浩特市為中心的,以鐵路為骨幹,包括公路、航空的立體綜合運輸網絡。
四、草原風光遊
D1 呼和浩特接團,遊覽昭君墓。
昭君墓位於呼和浩特市城南約10千米的大黑河南岸,為黃土夯築的大土丘,高33米,因傳說秋天周圍青草枯黃後,獨此墓獨存青色,故稱「青冢」。王昭君,西漢人,名嬙,漢元帝時,匈奴單于入朝請求和親,昭君自請遠嫁。昭君出塞對促進匈奴與漢族之間的和平友好及文化交流都起了積極作用。墓前有董必武題《謁昭君墓》詩碑和歷代碑文。住呼和浩特。
D2 赴格根塔拉草原遊覽觀光。
格根塔拉草原位於呼和浩特市北約150千米的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蒙語意為「夏日營盤」(夏季放牧的地方)。旅遊項目有漫遊大草原,觀看賽馬、賽駱駝、摔跤表演,還可騎馬、乘駱駝、射箭等。草原旅遊點建有氈房和蒙古包飯店,供遊客食宿。
D3 遊敖包山,下午乘車回呼和浩特,散團。
第四節 寧夏旅遊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國西北地區東部、黃河中上遊,簡稱寧。疆域南北狹長,總面積6.64萬平方千米,首府銀川市。寧夏地勢地貌類型多樣,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為寧夏平原,南部為丘陵山地。九曲黃河從中部進入寧夏,穿過銀川平原,銀川平原因此成為寧夏最富庶的地區,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這裡主要山脈有賀蘭山、羅山、牛首山、香山、六盤山等,其中賀蘭山、羅山、六盤山是寧夏的三大天然林區。六盤山海拔2000米以上,植被豐富,是寧夏最潮溼的地方,被專家們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
寧夏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較弱,賀蘭山是中國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與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氣候基本特點是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南北氣候差異大,具有南寒北暖,南溼北幹的特點。全區總人口580.19(截至2003年年底),其中回族人口202.47萬。
寧夏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寧夏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兵在寧夏屯墾,在今寧夏境內修築了著名的秦長城和秦渠,開創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公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大夏國,史稱西夏。元朝滅了西夏以後,設立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明代設寧夏衛,清代設寧夏府,1929年成立寧夏省。新中國成立後於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現有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座,國家4A級旅遊景區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處。綿延不絕的賀蘭山、六盤山,波濤滾滾的九曲黃河,浩瀚無垠的沙漠和草原,神秘奇特的西夏王陵,堪稱藝術寶庫的須彌山石窟,獨具特色的回族風情均吸引著遠方的遊客。
旅遊交通概況:寧夏由京包、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鐵路運輸網。公路事業發展迅速,在西部地區已躋身前列,民航業也取得很大進展。
寧夏遊。
D1 銀川接團,遊西夏王陵、西部影視城。
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西約30千米的賀蘭山東麓,為西夏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範圍南北長10千米,東西寬4千米。整個陵區隨地形起伏錯落排列著9座(其中一座已毀)西夏帝王的陵園和70餘座陪葬墓。陵園仿宋陵而建,每個陵園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建築群體。陵園四周有神牆,四角建角樓,由南往北依次排列著門闕、碑亭、外城、內城、獻殿、靈臺。
華夏西部影視城又名鎮北堡西部影視城,位於銀川市西38千米,原為明清時為鞏固邊防而在賀蘭山東麓修建的屯兵用的城堡,被西北人稱為「土圍子」。20世紀80年代以來,《牧馬人》、《紅高粱》、《紅河谷》等十幾部著名的影片在此拍攝,因而被稱為中國電影的「聖地」。華夏西部影視城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以古樸、粗獷、荒涼、民間為特色,稱為中國西部和古代題材的影視拍攝的最佳之處。
D2 遊賀蘭山,沙湖風景區。
賀蘭山巖畫位於銀川市西約70千米的賀蘭山東麓賀蘭口的懸崖峭壁上,面積約0.38平方千米,畫面達數萬幅。據專家考證,這些畫作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遊牧民族鑿刻在崖上的真實印跡。巖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人面像、射獵、放牧、戰爭、舞蹈、圖騰與生殖崇拜等。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具有獨特的意境和藝術價值,是研究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生產、生活和習俗等的重要資料。乘車前往沙湖風景區。
沙湖風景區位於銀川市北50千米的平羅縣境內。這裡湖面廣闊,蘆葦叢生,是鳥的天堂,每年有數以十萬計的候鳥在此棲息。湖的南面是一片廣袤的沙漠(流動沙丘),沙海金浪起伏,湖面碧波蕩漾,是一個集南北風光於一體的「塞上明珠」。乘車返回銀川。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