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活活餓死?

2020-12-25 騰訊網

人們常說:"虎毒不食子"。而若子殘害父親,這聽起來也是違背人倫,讓人無法接受的。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

趙肅侯二十四年(前326),趙肅侯亡故,其子趙雍即位,即為趙武靈王。初即位時,趙武靈王尚且年幼,還沒有能力參與政事,只能依靠朝中傳統的勢力。後來他年紀漸長,便慢慢拿回了國家實權。

趙武靈王四年(前323),趙國和韓國在區鼠會盟。第二年,趙武靈王就迎娶了一位韓國女子做夫人。然而政治聯盟是國家戰略,對於自己的內心,趙武靈王有著另一種追求。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1),武靈王巡遊了大陵。不久後,他做了一個夢。"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

對於這位夢中的美人,趙武靈王遲遲不能忘。之後他在宴飲時反反覆覆地念叨這個夢,表示非常想見這個女子一面。而恰巧群臣之中,一個名叫吳廣的臣子,覺得武靈王這想的就是自己的妹妹,便將妹妹獻給了武靈王。這恰巧對了武靈王的胃口,吳廣之妹頗受恩寵,被立為王后,產下一子,取名為趙何,即為之後的趙惠文王。

然而趙何並不是武靈王的長子,本不是繼承王位的第一候選人。不過他的母親非常受寵,趙武靈王對他也寵愛有加。所以趙何最終還是成為了第一繼承人。且趙武靈王非常任性地在趙何十歲時便退位,自稱主父。

然而趙武靈王的任性並非就此終止。按理來說,趙惠文王即位以後,他便是趙國最高貴、權力最大的人。然而曾作為國君的趙武靈王,一時之間也難以習慣自己失去了對國家的合理掌控權。在讓位於次子三年以後,趙武靈王還下令把長子趙章封為安陽君。

趙惠文王心智尚不成熟,而趙章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向來生活奢侈,且認為自己作為長子,地位應該比弟弟高一等。所以他對於父親讓位於更加寵愛的弟弟,一直心存不滿。而趙武靈王居然還將為人"忍殺而驕"的田不禮派去輔佐趙章。

趙惠文王四年(前296),趙章回到都城參加朝會。而當趙武靈王看到自己的長子向次子行君臣之禮,便又對這個錯失王位的兒子心生憐憫。於是他又有了一個任性且大膽的想法: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一帶為王。

趙武靈王的想法,全然是一副老糊塗了的模樣。對趙章而言,即使分國而治,當初自己錯失王位的事也是事實,自己對父親的怨言不會少。而對趙何而言,自己做君主做了好幾年,還受父親幹涉。且父親甚至想將自己的江山分一半給野心勃勃的哥哥,這又讓趙何如何不生氣?

而在朝臣之中,大家對趙章和田不禮的為人心知肚明。朝中不少人傾向於趙惠文王趙何一方,也有人還站在趙武靈王一側,更有人作壁上觀,不想幹涉趙家內部的亂局。當總的來說,從趙武靈王退位稱主父開始,朝中對他的不滿之聲就未曾斷絕。而到了他意圖將趙國一分為二的時候,大家對他的不滿達到了一個頂峰。

後來趙武靈王帶著趙惠文王前去沙丘。而就在這,田不禮和趙章預謀殺死趙惠文王,以奪取王位。然而事情並沒有如趙章所願。趙章被趙成、李兌等人率四邑之兵圍攻,弒君不成還被逼出逃。結果趙章選擇的避難所,是本就不得人心的趙武靈王。

大軍將趙武靈王的行宮圍困,趙章無路可退,終被誅殺。然而趙成和李兌等人,卻並未就此撤軍。他們認為,"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圍困趙武靈王。且大軍後來還逼迫行宮中的奴僕全部出宮,只將趙武靈王一人留在包圍圈裡。趙武靈王出不去,食物也進不來,他就只能想盡辦法,連樹上的雛鳥也不放過。然而宮內食物有限,宮外大軍卻不打算迅速撤離,趙武靈王最終被餓死在宮中。

而在趙武靈王被圍困的這段時間裡,趙惠文王並沒有採取什麼營救父親的實質性措施。他想不想救,我們難以肯定。但客觀來說,他是沒有實力營救的。因為當時趙惠文王依舊年少,而趙成是趙國國相,和李兌一起掌握著趙國的實權。這二人怕因趙章一事被問罪,便乾脆對趙武靈王痛下殺手。趙何就是想救父親,也控制不了這兩個專權的重臣。

趙武靈王的任性、對長子的憐憫和對次子的溺愛,終究使得動亂發生,以至於父子二人皆喪命於此。這事讓趙武靈王成為天下的笑話,也在年少的趙何心頭留下了無法抹平的印記。而我們若將其中的罪過一股腦地安在趙惠文王身上,也是不合適的。

相關焦點

  • 趙武靈王丨有心天下,卻輸一筆多情
    勇武如斯的趙武靈王在「美人」面前卻也不能免俗。那個在夢中吟唱「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而遇見的人,最終還是左右了他之後的命運。這大概就是最早關於「夢中情人」的童話故事吧!但是,成年人的世界裡,童話都是騙人的。所以,情是最好的藥,也是最毒的毒!趙武靈王雖為一代「雄主」,但是他也是一位父親。兒女情長自是不能避免。初立嫡長子趙章,後廢章立那位「夢中情人」吳娃所生的兒子趙何為繼承人。
  • 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只怪他一直在給自己挖墳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國君之一,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聽說過趙武靈王推動的「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中僅次於秦國的一方霸主。然而,身為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結局卻頗為悽慘。他在遭遇「沙丘之亂」後被手下幽禁於沙丘行宮中不得外出,最終活活餓死,終年45歲。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呢?
  • 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為何這四人卻會被餓死
    在古代,別說戰亂時期了,就算是和平時期,也時常出現有人餓死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都發生在老百姓身上。古代君王高高在上,衣食無憂,要說他們被餓死,恐怕沒什麼人肯相信。不過歷史上,還真有四位君王被餓死。既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為何這四人還會被餓死呢?
  • 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悲慘結局
    (二)一代英雄成就趙國趙武靈王實際上是一個天才,他十五歲從父親手上接過趙國。周邊國家虎視眈眈,想來欺負趙國,欺負年幼的國君。可是趙武靈王沉著應對,安排得井井有條,成功度過這次危機。趙武靈王打仗是一個好手,建設了強大的軍隊,當時趙國的騎兵是一支強軍。
  • 趙武靈王締造強大騎兵讓趙國崛起,最後被活活餓死,他錯在哪裡?
    趙氏一族最初委身晉國,為了擴大勢力,宴請代國國君,也就是自己的親姐夫。並在當場殺掉代王,繼而吞併了整個代國。晉國不肯坐視趙氏發展,舉兵徵伐。趙襄子眼看就要頂不住了,於是派謀臣說服韓國和魏國聯合抗晉。此後,晉國滅亡,國土被趙、韓、魏吞併。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
  • 他是開疆擴土的一代君王,因推行「胡服騎射」名留青史,卻被親兒子活活餓死
    不過,肯定也有既不知道京劇《趙武靈王》,也不知道胡服騎射的,沒關係,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趙武靈王聰明了一輩子,唯獨在選繼承人這一事上太過於理想化。可憐一度戰場馳騁、英姿颯爽的人物,因著這事兒被活活餓死!京劇《趙武靈王》,是基於史實的藝術創作,喜歡京劇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筆者有幸看過一次,頗為震撼。
  • 看沙丘宮變始末,來分析雄才大略趙武靈王的死因
    2021-01-02 17:57:47 來源: 不胖的胖子呦呦 舉報   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雄才大略之君
  • 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幹了兩件蠢事:一件坑了自己,一件坑了趙國
    趙國強大了,趙武靈王的腰板也硬了,不用再裝慫了,開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維護國際社會安定和團結,國際聲望值不斷提升。他還利用燕國和秦國內亂的機會,親自立了燕昭王和秦昭王兩位國王,成為國際政治中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功成名就之後,趙武靈王在信宮大會天下諸侯,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諸侯莫敢不來。
  • 趙武靈王的戲劇人生(為什麼沒人敢拍?)
    從此對孟姚百般寵愛,稱其為吳娃,還生了個兒子,叫公子何。另外還有個女子,叫陰姬,跟趙雍的關係就比較奇怪了。走國旁邊有個中山國,國不大,但位置特別討厭,正好插在走國中間。走國早想滅掉它,可一直未能成功。兩國打打鬧鬧,關係時好時壞。中山國裡有個大美女叫陰姬,是中山王的寵妃,跟國相司馬喜關係不睦。司馬喜擔心這麼下去,中山王會聽從枕頭風,對自己不利,得想個辦法。
  • 歷史上最慘的國君,雖把領土擴大三倍卻被活活餓死
    雄主殺伐天下、猛將馳騁疆場、策士縱橫敵國,如此令人血脈僨張的時代,註定讓後世之人神往不已。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物,他那波瀾壯闊而又匪夷所思的一生,無疑給那個時代增添了幾許明豔的光彩。  趙武靈王拉上了秦國和中山國為盟友,經過長達三年多和齊國的戰爭(齊國擁立的是另一個公子),最終擊敗了齊國軍隊,將公子職送上了國君之位。公子職便是後世聞名的燕昭王,對於擁立他的趙武靈王,燕昭王自然投桃報李,燕國很長時間都採取親趙的外交政策。
  • 早在兩千多年前任性這個詞在趙武靈王身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趙武靈王的長子是公子章,本來已經被立為太子,而公子章本人也強壯英武,曾經與趙武靈王一起率領中軍攻打中山。而趙武靈王因為寵愛王后吳娃,愛屋及烏,而任性地改立了吳娃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不久甚至任性地把王位都讓給了這位因母而貴的公子何,國內之事全部將由這個未成年的小王子和幾個大臣打理。而他本人還正在壯年時期,他本人就退位,自封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榮譽稱號「主父」。
  • 關於趙武靈王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趙武靈王十五歲登基初出茅廬就挫敗了五國圖趙初露鋒芒,之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達到空前絕後的強大,並且又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還修築了"趙長城",當然這些風光偉績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我們今天就談談趙武靈王后期所犯的致命錯誤。
  • 釋讀中國歷史102:秦武王舉鼎作死,趙武靈王變革圖強
    結果他逞強舉鼎的時候,用力過猛導致血管爆裂,鼎還把他的腿壓斷了,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年僅22歲,在位只有四年。秦武王沒有兒子,大臣們選定他的異母弟弟、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jì)即位,就是秦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56年)的昭襄王,簡稱秦昭王。
  • 戰國七雄之(7)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與夢中情人(前326年-前295年)
    三家分晉之後,趙國仍然一直在「老國君死去,各公子爭位」的怪圈之中,每當老國君死去,經常會有動亂,這也一直影響著趙國的發展,發展明顯滯後於魏國。直到趙武靈王時期,胡服騎射,扛起了三晉的大旗。6.趙武靈王繼位前326年,趙肅侯去世,趙武靈王即位。
  • 趙武靈王雄才偉略,為何卻冒出一個婦人之仁,讓趙國一敗塗地?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他15歲就登基當了趙國的國君,當時的一片混亂,他硬是在這種環境之下,把趙國變得強盛起來,而且他還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讓趙國軍事力量進一步壯大,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為了檢測自己的改革成果,率領大軍攻打中山國,直接拿下十多座城池,差點讓中山國亡國。
  • 沙丘宮變,趙武靈王之外還有一關鍵人,兩人之死使趙國失去理想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被圍困在沙丘的宮殿中。沒有僕從,沒有食物,孤身一人,求生欲讓這位曾經威震諸侯、叱吒風雲的英雄爬樹掏鳥窩充飢,但飛鳥盡,最後的食物也告枯竭。 三個月後,宮門被從外面打開, 一代雄主終於被餓死在沙丘宮中。
  • 趙武靈王:忍辱負重,胡服騎射(上)
    說完張儀連橫,今天說說同時代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可謂是趙國的一代雄主,通過與民休息、胡服騎射實現富國強兵,將趙國的國力推向了巔峰,成為戰國中後期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 趙武靈王有4個兒子:次子成為趙國君主,另外三人都是什麼結局?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國第六位國君,趙肅侯趙語的兒子,生於趙肅侯十年(公元前340年),卒於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在趙國歷史上,趙武靈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位君主。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在戰國七雄之中,無疑是比較弱小的諸侯國。
  • 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竟然熬死了六國14位君王
    而且,秦昭襄王的在位時間是秦國歷代君王中最長的,足足長達五十六年。在先秦時期,人的壽命較短,那時候能活到五十歲就已經是長壽之人了,而秦昭襄王活了七十五歲,在他統治期間各國君主之位換代頻繁,秦昭襄王憑著長壽熬死了一個又一個老對手,堪稱是戰國時期的長壽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