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只怪他一直在給自己挖墳

2020-12-25 夜讀史書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國君之一,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聽說過趙武靈王推動的「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中僅次於秦國的一方霸主。然而,身為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結局卻頗為悽慘。他在遭遇「沙丘之亂」後被手下幽禁於沙丘行宮中不得外出,最終活活餓死,終年45歲。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呢?

從表面上來看,安平君趙成(又稱公子成,趙武靈王的叔父)和奉陽君李兌是主謀,因為正是這兩人下令將趙武靈王圍困於行宮之中,故意將其餓死。然而,仔細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其實真正害死趙武靈王的就是他本人。

01一、廢長立幼

趙武靈王共有四子,其中嫡長子趙章在小時候就被立為太子,成為趙國的儲君。然而,趙武靈王后來非常寵愛一個叫吳娃的妃子,出於愛屋及烏的原因,他對自己和吳娃所生的次子趙何疼愛有加。無比受寵的吳娃則趁機不斷向趙武靈王吹枕邊風,天天吐槽王后韓氏和太子趙章的各種不是。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向來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卻在吳娃的攛掇下,鬼使神差地決定廢黜王后韓氏和太子趙章,改立吳娃為王后,趙何為太子。

廢長立幼歷來是國家的大忌,因此這件事情在趙國內部引起了很大震動,不過趙武靈王是位非常強勢的君主,所以「胳膊扭不過大腿」,臣子們最終也只好無奈接受他的決定。

02二、盛年退位

公元前299年,正當盛年的趙武靈王又作出了一個讓滿朝文武錯愕不已的決定:將王位傳給剛滿十歲的太子趙何,同時封自己為主父。趙武靈王作出此等安排的目的顯然是打算通過儘早將王位傳承之事敲定下來,以免將來發生禍起蕭牆的慘劇。因為長子趙章比次子趙何年長了十一歲,且當初無故被廢,心中肯定充滿委屈。所以只有讓趙章儘早適應與弟弟的君臣關係,趙國才會在趙武靈王百年之後仍保持穩定。

趙武靈王雖在名義遜位了,但趙國的實際大權仍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故而他其實是退而不休。然而正所謂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隨著權力的平穩過渡,原來的太子,現在的趙惠文王趙何身邊也逐漸聚攏了一群忠於他的大臣。雖然這些人對趙武靈王的權力幾乎構不成挑戰,但對穩固趙惠文王的地位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3三、埋下隱患

一日在朝堂上,趙武靈王看到趙章在趙惠文王面前俯首稱臣,聽從訓示,突然感覺自己虧待老大了。於是便心生念想,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郡稱王。對趙武靈王而言,這個想法是出於父愛,但對絕大多數趙國臣子來說,把國家一分為二顯然是不可接受的決定,因此大家心中自然是堅決反對的。

不過趙武靈王的這個打算還未正式提上議程,一場突如其來的「沙丘之亂」就發生了。

04四、趙章叛亂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出遊沙丘,並分別住在各自的行宮中。一直對自己失位感到極為不滿的趙章見機不可失,便聯合自己的國相田不禮發動兵變。在趙惠文王衛隊的拼死抵抗下,叛軍久攻不下。幾日後,趙國重臣趙成、李兌率軍從國都趕至沙丘,叛軍被迅速擊潰。

兵變失敗後,趙章逃入趙武靈王的行宮中請求父親庇護,趙武靈王顧念父子之情接納了趙章。然而,趙成、李兌也立即帶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行宮,並強行入宮殺死了躲在裡面的趙章。

05五、沙丘悲歌

按理說,趙章被殺,禍首已除,「沙丘之亂」就應該結束了。可是,趙成和李兌認為在平叛過程中,他們包圍了趙武靈王的行宮,這是以下犯上、株連全族的大罪。如果現在退兵,那麼他們事後必會遭到趙武靈王的清算。於是二人商議後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趙武靈王的行宮圍困到底。結果,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趙武靈王就這樣被活活餓死在了沙丘行宮之中。

趙武靈王無論在內政還是軍事上都有傑出成就,是趙國歷代國君中的佼佼者。然而在傳位問題上,他卻表現得反覆無常,屢犯大忌。結果因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導致「沙丘之亂」發生,自己也在這場亂局中悽慘離世。因此殺死趙武靈王的不是別人,而是他一直在給自己挖墳,最終把自己給埋掉了。

有許多人覺得歷史就像故事,閒來無事看看可以,但沒什麼真實用途,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正確。歷史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每一段歷史事件不僅向我們講述了當年的社會背景、風土人情,也能讓我們了解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的興衰成敗。歷史雖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許多類似的情況卻往往還會在大家身邊不斷重現。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許多問題,往往都能在歷史事件中找到最佳答案,「以史為鑑」其實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受益無窮。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的國家,這是其他任何國家和民族都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這筆財富中獲取知識,得到力量。對歷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也許很快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在不知不覺中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當然,很多人想好好學習歷史,但卻苦於看不懂晦澀難懂的古文,這個問題現在終於得到了解決。今天我們向各位推薦的這套《資治通鑑》採用了原文和白話文對照,全注全譯的內容呈現方式,每個普通讀者都可以通過此書輕鬆讀懂這部被後世譽為「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的《資治通鑑》。

本套《資治通鑑》經業內眾多專家、學者比對通讀,確保了內容的權威和精準。此外,本書紙張質量上乘,包裝精美,是非常值得珍藏的國學精品。

只有真正讀過《資治通鑑》的人才會明白,這部編成於900多年前的歷史書原來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職場、經商竟然會有那麼大的啟發。與其在家打遊戲、追電視劇,不如像看故事書一樣去品讀這部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的《資治通鑑》。超越身邊的人還是被身邊的人超越,也許就取決於大家對待業餘時間的態度。本書全套六冊精裝書,原價1580元,現在活動價格98元,點下面的橫條參團購買還可以領25元紅包抵扣券,到手價只要73元包郵。

相關焦點

  • 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幹了兩件蠢事:一件坑了自己,一件坑了趙國
    趙國本身是個四戰之地,西有秦、東有齊、北有燕、南有魏,中間還有個中山國,大家動不動就來一次「華山論劍」;再加上西北方有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時不時來打秋風,趙國的小日子過得確實挺悽慘,所以他老爸趙肅候雖然英明一世,最後也只落得鬱鬱而終。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活活餓死?
    不過他的母親非常受寵,趙武靈王對他也寵愛有加。所以趙何最終還是成為了第一繼承人。且趙武靈王非常任性地在趙何十歲時便退位,自稱主父。 然而趙武靈王的任性並非就此終止。按理來說,趙惠文王即位以後,他便是趙國最高貴、權力最大的人。然而曾作為國君的趙武靈王,一時之間也難以習慣自己失去了對國家的合理掌控權。在讓位於次子三年以後,趙武靈王還下令把長子趙章封為安陽君。
  • 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悲慘結局
    就是英明神武,銳意進取,開疆拓土還能改變人們固有思維定式的趙武靈王,也不能逃脫這個套路,真是讓人唏噓啊!(一)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在古代,漢人能從自己的套路裡走出來,很不容易,那個時候老大漢族把周圍的民族都看成蠻夷。不肯承認蠻夷也是有優點的,可是那個的匈奴,也有優點。
  • 趙武靈王為何要在壯年退位!
    趙武靈王的設想是從秦國的北面進攻,出其不意,攻破秦國。 為了摸清秦國地形,觀察秦王為人,趙主父謊稱自己是趙國使者,進入秦國考察情況。秦昭王不知道他的身份,與他會面,並舉行會談。會談結束之後,秦昭王猛然發覺這個人長相尊貴,沒有為人臣子的氣度,便派人追趕,然而趙主父此時早已飛過秦國的關隘。後來經過多方調查,才知道那位使者就是趙主父,秦人大為驚訝。
  • 趙武靈王:忍辱負重,胡服騎射(上)
    說完張儀連橫,今天說說同時代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可謂是趙國的一代雄主,通過與民休息、胡服騎射實現富國強兵,將趙國的國力推向了巔峰,成為戰國中後期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 戰國七雄之(7)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與夢中情人(前326年-前295年)
    三家分晉之後,趙國仍然一直在「老國君死去,各公子爭位」的怪圈之中,每當老國君死去,經常會有動亂,這也一直影響著趙國的發展,發展明顯滯後於魏國。直到趙武靈王時期,胡服騎射,扛起了三晉的大旗。6.趙武靈王繼位前326年,趙肅侯去世,趙武靈王即位。
  • 趙武靈王有4個兒子:次子成為趙國君主,另外三人都是什麼結局?
    對於受到後世極高評價的趙武靈王,他的四個兒子,也不是泛泛之輩。除了次子趙惠文王成為趙國君主,對於趙武靈王的另外三個兒子,同樣在戰國歷史上留在了自己的事跡。 長子:趙章 趙章(約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名章,趙武靈王長子,趙惠文王異母兄,母韓氏。
  • 關於趙武靈王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第一,趙武靈王壯年退位,大家都聽說過一個詞,就是功成身退,趙武靈王就是那種覺得自己在國內做的一切都足夠好了然後在正當壯年的時候選擇讓位,然後進行對外的軍事活動,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更加錯誤的就是廢長立幼後又幫助長子對抗幼子,導致了後來的沙丘之變,最終決定了慘死的命運,趙武靈王很早以前就立公子章為太子,公子章是趙武靈王和第一任夫人的兒子,後來趙武靈王又與吳娃生下了公子何
  • 戰國時期傑出的君主——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其知名度明顯不及同時代的其他君主,但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梁啓超評價他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現代的「非主流歷史學家」甚至認為他是戰國時期唯一能阻擋秦滅六國之人。那麼趙武靈王是一位怎樣的戰國君主?年少成名趙肅侯死後,趙國新君繼位,魏惠王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年幼之際,俟機圖趙。年僅十五歲的他,就能在大臣肥義的幫助下,鎮定地退走五國之兵。
  • 趙武靈王締造強大騎兵讓趙國崛起,最後被活活餓死,他錯在哪裡?
    趙氏一族最初委身晉國,為了擴大勢力,宴請代國國君,也就是自己的親姐夫。並在當場殺掉代王,繼而吞併了整個代國。晉國不肯坐視趙氏發展,舉兵徵伐。趙襄子眼看就要頂不住了,於是派謀臣說服韓國和魏國聯合抗晉。此後,晉國滅亡,國土被趙、韓、魏吞併。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
  • 趙武靈王的戲劇人生(為什麼沒人敢拍?)
    現在一說趙武靈王,大部分人就知道一個「胡服騎射」。其實這個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從戲劇創作角度來說,實在是一塊天然璞玉,稍加琢磨便是一部精彩至極的大戲。用不著編劇花力氣去編什麼橋段,人家的真實經歷,天然就自帶了戲劇衝突和BGM。比如說吧,他在戰國政壇上的第一次亮相,就是絕佳的小說或電視劇開頭。趙武靈王叫趙雍,父親是趙肅侯。
  • 沙丘宮變,趙武靈王之外還有一關鍵人,兩人之死使趙國失去理想
    期間,他的兒子、趙惠文王對其不聞不問,麾下令人聞風喪膽的勇士也無一人前來搭救。大家都在等著趙武靈王謝幕,他殘喘的性命,已被趙國的政治集團拋棄。 後世的人們惋惜趙武靈王之死, 可即使他活下來,也無法再給趙國帶來輝煌。因為,在趙武靈王光環的陰影中,肥義已先他而去。
  • 趙武靈王丨有心天下,卻輸一筆多情
    勇武如斯的趙武靈王在「美人」面前卻也不能免俗。那個在夢中吟唱「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而遇見的人,最終還是左右了他之後的命運。這大概就是最早關於「夢中情人」的童話故事吧!但是,成年人的世界裡,童話都是騙人的。所以,情是最好的藥,也是最毒的毒!趙武靈王雖為一代「雄主」,但是他也是一位父親。兒女情長自是不能避免。初立嫡長子趙章,後廢章立那位「夢中情人」吳娃所生的兒子趙何為繼承人。
  • 釋讀中國歷史102:秦武王舉鼎作死,趙武靈王變革圖強
    他更過分的還在後面呢,他很不客氣的問周赧王九鼎在哪裡。楚莊王當年只是問問九鼎的輕重,就被王孫滿數落了一頓。因為九鼎傳說是大禹治水後,收集了天下的銅料鑄造的,代表九州,誰擁有九鼎就代表擁有了天下,具有非常明確的象徵意義。所以一直認為,誰覬覦九鼎,就是圖謀天下,法理上來說,那就是造反。
  • 看沙丘宮變始末,來分析雄才大略趙武靈王的死因
    2021-01-02 17:57:47 來源: 不胖的胖子呦呦 舉報   趙武靈王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雄才大略之君
  • 為什麼趙武靈王要實行「胡服騎射」?意義在哪裡?
    也正是這個時候,趙武靈王不甘沒落,強盛一時的趙國,怎麼能在自己手中覆滅,隨即開始變法革新。在他的觀察中,戰鬥失敗的原因並非是士兵能力不強,而在於兵種壓制,以及服飾束縛。首先,趙國及下各小國的兵種,大多為了適應寬袖的服飾,而精簡為步兵與車兵,倘若步兵作戰或許還有一敵之力,若是遇上騎兵,弊端就顯露的一覽無遺。
  • 趙武靈王除了胡服騎射還做了什麼讓趙國成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當中有一位政治強人,就是趙國的趙武靈王。宣太后(羋月)掌權之初,甚至在掌權以前都要看這位強人的臉色,否則她就沒有後來的地位和權力。那麼這個宣太后跟趙武靈王是什麼關係?趙武靈王究竟在哪些地方配得上「強人」這個稱號?一度讓趙國成為戰國七雄?
  •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國內阻力重重,他用什麼方法破除堅冰?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國君之一,他推行的「胡服騎射」軍事制度改革使趙國建立起一支實戰性非常強的騎兵部隊,讓趙國一舉成為了僅次於秦國的一方霸主。此外,「胡服騎射」也促進了中原地區與北方遊牧部落的民族融合,對於當時和後來的中國社會發展都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 早在兩千多年前任性這個詞在趙武靈王身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趙武靈王的長子是公子章,本來已經被立為太子,而公子章本人也強壯英武,曾經與趙武靈王一起率領中軍攻打中山。而趙武靈王因為寵愛王后吳娃,愛屋及烏,而任性地改立了吳娃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不久甚至任性地把王位都讓給了這位因母而貴的公子何,國內之事全部將由這個未成年的小王子和幾個大臣打理。而他本人還正在壯年時期,他本人就退位,自封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榮譽稱號「主父」。
  • 《仁王2》怎麼挖墳刷裝備 挖墳刷裝備方法分享
    一直以來仁王的裝備系統的可玩性(肝度)很高,詞條搭配很多,尤其到後期高周目大家都研究很多套路玩法,這些都要基於裝備的組合以及裝備上的詞條搭配給予的加成。《仁王2》剛發售不舊,很多根本沒玩過或者沒徹底玩過前作的新手搞不懂成熟裝備的製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