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傑出的君主——趙武靈王

2020-12-24 小趙看歷史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其知名度明顯不及同時代的其他君主,但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梁啓超評價他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現代的「非主流歷史學家」甚至認為他是戰國時期唯一能阻擋秦滅六國之人。

那麼趙武靈王是一位怎樣的戰國君主?

年少成名

趙肅侯死後,趙國新君繼位,魏惠王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年幼之際,俟機圖趙。年僅十五歲的他,就能在大臣肥義的幫助下,鎮定地退走五國之兵。年少的趙武靈王初涉君位就經受住了如此嚴峻的考驗。

外交舉措

之後在外交上,趙武靈王做了一個極高明的外交決策,就是和秦國修好結盟,當北方燕國爆發內亂時,齊國大軍趁勢盡佔燕國國土,趙國和秦國聯兵,扶植燕國公子姬職繼位為燕昭王,打敗齊國支持的燕國原太子姬平,迫使齊國撤軍,既阻止了齊國吞併燕國的可能,更讓燕齊兩國成為不死不休的死敵。

其後,秦武王洛陽舉鼎,意外身死,秦國諸公子爭位,趙武靈王和燕昭王聯手,共同扶助了秦公子嬴稷即位,是為秦昭襄王。由此秦趙燕三國同盟的確立和鞏固,扭轉了此前趙國不斷挨打慘敗,國勢衰頹之極的困境,亦為之後趙國改革和國勢擴張奠定了堅實外交基礎。

胡服騎射及其影響

面對天下大亂,各國無暇幹涉趙國內政的天賜良機,趙武靈王向全國發布實行胡服騎射的法令。趙武靈王先在趙國的北部搞試點。全面遊牧化的趙國騎兵,取胡人機動性強的優勢,棄其紀律性差的缺點,在與北方胡人的軍事鬥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其後在趙國全境實行胡服騎射,以能任官,明確了遊牧文化的主導地位,結果大批出身低賤和有戎狄背景的人得到重用。為了提高國民對在全國實行胡服騎射政策的信心,趙武靈王用他有限的騎兵在對中山的戰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在聲勢上為胡服騎射的好處做了現實、有力的宣傳。

十年間,通過胡服騎射的改政,趙國一轉外戰頹勢,疆土一下子擴張了數倍,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史載「時趙之強,甲於三晉」,武靈王趙雍也由此被譽為戰國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

雄心壯志

他化裝為使者,冒險親身入秦國,詳細考察秦國的地理山川、變法律令,君臣詳情,擬定了一個從北面繞過函谷關天險,襲取秦國的計劃。打算親率數萬採用遊牧民族戰法的趙國輕騎兵,從趙國新佔領的雲中郡南下,快速通過秦國防守相對空虛的陝北地區,直取秦都鹹陽城,以閃電戰斬首秦國中樞,吞滅秦國,然後再倚仗原秦國和趙國佔據的關中和太行的高屋建瓴地勢,進而掃滅其他五國,一統天下。

此時秦國雖強,但其北方邊境正是唯一防禦薄弱環節,而當時中原各國,也唯有趙國有戰力和機動性最強的輕騎兵團,可以實施雷霆閃電一擊。

英雄落幕,壯志未酬

運去英雄不自由

可惜不久之後,因為立儲之事在兩個兒子之間,舉措反覆,招致眾臣離心,禍起蕭牆,趙國爆發「沙丘之亂」,趙武靈王在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只憾英雄壯志難遂。這正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歷史學家翦伯贊有《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一詩:「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

相關焦點

  • 趙武靈王除了胡服騎射還做了什麼讓趙國成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當中有一位政治強人,就是趙國的趙武靈王。宣太后(羋月)掌權之初,甚至在掌權以前都要看這位強人的臉色,否則她就沒有後來的地位和權力。那麼這個宣太后跟趙武靈王是什麼關係?趙武靈王究竟在哪些地方配得上「強人」這個稱號?一度讓趙國成為戰國七雄?
  • 趙國的君主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君主?
    在前文《禮崩樂壞:戰國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麼時候正式稱王的?》中,本鬼介紹了戰國七雄正式稱王的時間。在戰國七雄的君主中,趙國稱王時間是最晚的,直到戰國中後期才正式稱王,比楚國晚了近四百年。對春秋戰國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們可能知道,趙家在晉國時期就是實力最強的執政卿大夫之一,其綜合實力在戰國也是前列的。既然如此,趙國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呢?甚至比七雄最弱的韓國還晚?「三家分晉」之後,趙國的綜合實力在「三晉」位居第一。
  • 趙武靈王有4個兒子:次子成為趙國君主,另外三人都是什麼結局?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國第六位國君,趙肅侯趙語的兒子,生於趙肅侯十年(公元前340年),卒於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在趙國歷史上,趙武靈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位君主。在趙武靈王之前,趙國在戰國七雄之中,無疑是比較弱小的諸侯國。
  • 為什麼趙武靈王要實行「胡服騎射」?意義在哪裡?
    在歷史上,很多名盛一時的大國,都是從「改革」開始的,商鞅變法讓秦國一躍成為戰國強者,漢武帝獨尊儒術,讓百家思想逐漸統一,而今天我們的主角——趙武靈王,既有商鞅變法之妙,又有漢武帝之精,其變法的主題被稱之為「胡服騎射」。
  • 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只怪他一直在給自己挖墳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知名度最高的國君之一,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聽說過趙武靈王推動的「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崛起,成為「戰國七雄」中僅次於秦國的一方霸主。然而,身為一代雄主的趙武靈王結局卻頗為悽慘。他在遭遇「沙丘之亂」後被手下幽禁於沙丘行宮中不得外出,最終活活餓死,終年45歲。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誰殺死了趙武靈王呢?
  • 禮崩樂壞:戰國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麼時候正式稱王的?
    眾所周知,周天子的分封體系在戰國時期的崩潰程度遠超春秋時期,其中的標誌就是戰國七雄先後稱王。不過戰國七雄也不是在同一天稱王的。那麼戰國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麼時候正式稱王的呢?楚國由於時間太早,學界對於楚國正式稱王的時間至今仍然存在爭議。
  • 戰國時期,趙國連出了三位明君,卻還是敗給了秦國!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趙烈侯六年(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至此之後,魏國、韓國、趙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從而和秦國、齊國、楚國、燕國並稱為戰國七雄中。在戰國七雄中,趙國後來居上,在長平之戰前成為山東六國中唯一可以單獨抗衡秦國的諸侯國。
  • 趙武靈王:忍辱負重,胡服騎射(上)
    說完張儀連橫,今天說說同時代的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可謂是趙國的一代雄主,通過與民休息、胡服騎射實現富國強兵,將趙國的國力推向了巔峰,成為戰國中後期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 戰國最厲害的君主,秦國和趙國兩位明君都是在他的支持下才登基的
    對於戰國時代的君主,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因為那個時候諸侯並立,數量很多。相對來說明君也比較多。比如我們熟悉的秦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楚國的楚莊王,韓國的韓昭侯,趙國的趙惠文王、齊國的齊宣王等。這些君主可以說都是明君,名垂青史。不過要說最厲害的君主,還是這個君主。
  • 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被美人所迷廢長立幼,之後或君主死或國家滅……
    在這裡,我們不說那本是唐太宗才人又讓唐高宗李治著迷的武媚娘,最後斷唐立周;也不說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最後導致西周滅亡……我們只看《史記》·《趙世家》這一章,看趙國成為諸侯國後,是否有君主被美人迷住,以至於不顧家國。
  • 趙武靈王締造強大騎兵讓趙國崛起,最後被活活餓死,他錯在哪裡?
    並在當場殺掉代王,繼而吞併了整個代國。晉國不肯坐視趙氏發展,舉兵徵伐。趙襄子眼看就要頂不住了,於是派謀臣說服韓國和魏國聯合抗晉。此後,晉國滅亡,國土被趙、韓、魏吞併。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同時,也標誌著華夏歷史從春秋走向了戰國時代。
  • 戰國七雄之(7)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與夢中情人(前326年-前295年)
    直到趙武靈王時期,胡服騎射,扛起了三晉的大旗。6.趙武靈王繼位前326年,趙肅侯去世,趙武靈王即位。魏惠王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年幼之際,俟機圖趙。趙武靈王年僅15歲,趙武靈王積極備戰,採取聯合韓國宋國,暗中鼓動其它國家偷襲五國的措施。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君主不談信義而談實利。君不君,而臣不臣。魯國權分三恆,晉國權分四卿,齊國大權旁落田氏。在這樣的時代中,楊子璐並沒有宏圖大志,只可惜勾踐一個錯誤的決定,逼得他走上了爭霸的道路。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麼概念,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
    到了秦國之後,嬴稷在右相樗裡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擁立下繼承王位,這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戰國時非常有名,光是他在位時間就比較厲害。他在位56年,是秦國戰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我們看一下各國被他熬死的君主。齊國:3個秦昭襄王繼位的時候,齊國是齊宣王在位。
  • 戰國之世:七大戰國崛起與滅亡概況
    《大秦帝國》圖片經韓共侯至韓昭侯,韓昭侯應該是戰國時期韓國最有作為的一位君主了。在位期間大膽任用法家術派名士申不害變法。整肅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凝聚國力,使韓國一躍成為一流強國,時稱「勁韓」。韓昭侯之後,韓宣惠王繼位,是韓國的第一位王。在位期間,申不害變法未能延續,國力衰退。被秦國奪宜陽和鄢。之後韓襄王時期,再被奪宜陽和穰。韓襄王之後,韓釐王時期,被秦奪宛地,又割讓了武遂二百裡給秦國,雄心勃勃的伊闕之戰也被秦國殺得丟盔棄甲。韓非子出生於這一時期。
  • 趙武靈王的戲劇人生(為什麼沒人敢拍?)
    現在一說趙武靈王,大部分人就知道一個「胡服騎射」。其實這個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從戲劇創作角度來說,實在是一塊天然璞玉,稍加琢磨便是一部精彩至極的大戲。用不著編劇花力氣去編什麼橋段,人家的真實經歷,天然就自帶了戲劇衝突和BGM。比如說吧,他在戰國政壇上的第一次亮相,就是絕佳的小說或電視劇開頭。趙武靈王叫趙雍,父親是趙肅侯。
  • 釋讀中國歷史102:秦武王舉鼎作死,趙武靈王變革圖強
    春秋戰國時期,名義上各諸侯國還都是周朝的地盤,諸侯國君也都是周天子的臣子,洛邑是首都,哪能隨便說來就來呢。即使是在春秋時期,秦穆公時代,秦國部隊遠徵鄭國經過洛邑城外的時候,因為軍容不整態度不恭,還被王孫滿斷定必打敗仗呢。現在真是世道變了,秦武王居然大搖大擺的兵車直入洛邑。
  • 簡述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與改革,你有什麼看法?
    而在當時這樣的一個大變革時期,各諸侯國為了生存與發展,都在尋找各種辦法,並先後進行了各自的變法與改革。魏國的李悝變法魏國的變法是中國的變法之始,其影響十分深遠,並對當時各諸侯的觸動都很大。三家分晉後,魏國作為戰國時期的新國家,在軍事與經濟等方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困難。魏文侯為了使魏國的實力變強,任命李悝為相推行變法。
  • 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竟然熬死了六國14位君王
    而且,秦昭襄王的在位時間是秦國歷代君王中最長的,足足長達五十六年。在先秦時期,人的壽命較短,那時候能活到五十歲就已經是長壽之人了,而秦昭襄王活了七十五歲,在他統治期間各國君主之位換代頻繁,秦昭襄王憑著長壽熬死了一個又一個老對手,堪稱是戰國時期的長壽之星。
  • 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幹了兩件蠢事:一件坑了自己,一件坑了趙國
    趙武靈王的這番神操作,讓他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正式登上了戰國這個恢宏的大舞臺,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01趙武靈王是個天生的王者,趙國在他的帶領下不斷走向繁榮富強,國土面積足足增加了三倍多,奠定了趙國做為戰國七雄的疆域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