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戰國時代的君主,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因為那個時候諸侯並立,數量很多。相對來說明君也比較多。比如我們熟悉的秦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楚國的楚莊王,韓國的韓昭侯,趙國的趙惠文王、齊國的齊宣王等。這些君主可以說都是明君,名垂青史。不過要說最厲害的君主,還是這個君主。這個君主輔佐了兩位明君上臺,這兩位君主都是在他的扶持下才登基的。而且此人還把國家建設成一個強國,是當時唯一一個能和秦國對抗的國家,這個君主就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名叫趙雍,是趙肅侯趙語的兒子。趙武靈王十四歲的時候,父親趙肅侯去世。魏、楚、秦、燕、齊各派銳師萬人來參加會葬。說是來參加葬禮,想趁趙國新君剛立,國內政局不穩趁機滅了趙國。趙武靈王親自率領軍隊來對抗這些這些國家,讓這些國家軍隊不敢進入趙國境內。這件事可以說明趙武靈王年少有為。也可以看出他日後必有一番作為。
公元前314年,齊國趁燕國國內大亂,齊宣王派兵攻打燕國。燕王噲被殺,子之逃亡,被齊人抓住砍成肉醬。後來,趙武靈王將燕王噲送在外國當人質的庶子公子職,從韓國護送回燕國即位,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繼位後,任用樂毅進行改革。在樂毅的帶領下燕國國力大增,最後聯合五國一起攻打齊國,差點滅了齊國。可以說這在當時來說影響重大,如果不是樂毅伐齊,秦國後來也沒有辦法統一六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由於秦武王去世時沒有子嗣,所以在誰是繼承人上國內出現了衝突。後來在趙武靈王的帶領下,趙國燕國兩國護送在在燕國為質子的嬴稷回國繼位,也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間,發生了著名的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在他的統治下,秦國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基礎。如果沒有他的話,嬴政後來也沒有實力消滅六國。
燕昭王和秦昭襄王都是當時少有的明君,對本國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而他們之所以能夠繼位,都是因為有趙武靈王的支持。可以說在這方面來說,趙武靈王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而且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直接促進了趙國的強大。如果沒有趙武靈王,趙國後來也沒有能力對抗秦國。不過,這樣一個偉人,晚年卻因為儲君的位子被軟禁餓死了,還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