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為什么子楚、嬴政父子還要在趙國當質子?

2020-12-25 夜讀史書

近日,《大秦賦》熱播讓許多人對戰國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大家聊聊戰國時期質子的那些事。

中文的質子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亞原子粒子;二是指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一般都是國君的子嗣。本文要寫的是歷史而並非物理,所以質子自然是指後一種意思。

在《大秦賦》第一集中,秦國大軍圍攻趙國首都邯鄲,憤怒的趙王打算殺死秦國質子嬴異人(後改名為子楚)及其兒子嬴政作為報復。關鍵時刻,趙國商人呂不韋賭上身家性命帶著子楚倉皇出逃,期間險些被追擊的趙國軍隊殺死。看到這裡許多人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為什么子楚、嬴政父子還要在趙國當質子呢?

在現代人的觀念中,將本國重要人物送給敵國或潛在對手當人質那必然是弱勢一方迫於無奈的選擇。可是在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互派質子卻是邦交的常規流程。無論是強大的秦國、趙國,還是弱小的韓國、燕國,都有其他國家留下的質子作為擔保,以此表明彼此保持睦鄰友好的決心。

雖然當時秦國的實力要高出其他六國一大截,但也做不到以一敵六,所以秦國也需要採取連橫、遠交近攻以及互派質子等外交手段來麻痺對手,防止出現六國聯手抗秦的局面。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各國互派質子,但不同實力國家派出的質子重要性卻不盡相同,強國可以安排不太重要的子弟去做質子,弱國就沒那多選擇了。比如子楚在被派往趙國時,他的身份是秦昭襄王的孫子,而秦昭襄王共有二十多個孫子。同一時期燕國留在趙國的質子身份則是燕王喜的嫡長子、燕國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太子丹。

說到太子丹,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太子丹在趙國做質子的時候結識了子楚的兒子嬴政。兩位年齡相近,處境相同的少年在異國他鄉很自然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嬴政成為秦王,太子丹又被送至秦國當質子。原本太子丹以為憑著早年的關係,秦王嬴政應該會善待自己。可令他極度失望的是,嬴政不僅翻臉不認人,甚至刻意不給太子丹應有的禮遇。

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嬴政的舉動讓太子丹感覺自尊受到嚴重踐踏。於是他自作主張,偷偷逃回了燕國,並發誓一定要報復嬴政。於是中國歷史上便出現了一段家喻戶曉的刺客故事——荊軻刺秦王。

好了,關於質子的話題就先聊到這裡,感謝關注夜讀史書!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明明是秦國打敗了趙國,為何還要派公子子楚去趙國當8年質子?
    不少人不理解,為什麼明明是秦國打敗了趙國,卻還要派公子子楚去趙國當8年質子呢?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呢? 其他國家眼看著,自然也有了變法圖強的心,趙國最有名的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那次改革了。 從公元前300年前後開始,趙國的實力也開始變得強大起來了,也相繼出現了一大批名將,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廉頗、李牧等人。可以說,在戰國後期,力抗秦國最久,最兇猛的就是趙國了。不過,一場「長平之戰」卻將趙國的家底敗了個大半,四十萬士卒被秦將白起下令坑殺了,趙國被迫割地求和。
  • 戰國後期秦國很強大,秦昭王為何還派王孫異人質趙?用意何在?
    在戰國時期,兩國之間為了制衡或是讓對方信任,互派質子是個很普遍的現象。質子一般是王室公子,也有的是太子。秦異人就是後來秦國國君秦莊襄王,他就是秦始皇的父親,《羋月傳》中羋月就是秦異人的曾祖母,秦昭王是他的爺爺。也就是他這位爺爺把他送到趙國出質的。
  •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
    對於荊軻刺秦來說,背後無疑是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之間的較量。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太子丹最終選擇派出刺客來刺殺秦王嬴政,也即二者已經勢不兩立了,但是,實際上,這兩人曾經是關係不錯的朋友。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首先,從戰國七雄的地圖上來看,秦國和燕國之間,無疑是距離最為遙遠的兩個諸侯國。對於秦國來說,核心區域在今甘肅、陝西等地。
  • 秦趙戰爭頻仍,為什麼還要送嬴異人到趙國做質子?
    電視劇的開始交代了邯鄲之戰後嬴異人逃離趙國,回秦國繼承王位。那麼秦趙之間戰爭頻仍,秦王為何還要派嬴異人到趙國做質子呢?其實質子制度在春秋戰國時代非常流行,與政治婚姻起到的效果差不多,作用主要有三點,兩國結盟、拉攏對方、求援。不僅嬴異人做過質子,就連秦昭襄王也做過燕國的質子,秦惠文王時代主要針對楚國、魏國發動戰爭,因此穩住燕國很有必要。
  • 秦國打敗趙國後,作為戰勝國,為何還要派公子子楚在趙國當人質?
    秦國公子子楚曾經長期在趙國當人質,他以前的名字叫秦異人,子楚是被立為太子以後才改的名字。關於他在趙國當人質的時間,史書中沒有記載。有人說秦異人在趙國當人質的時間是在秦趙會盟之後,這個說話不甚靠譜。這麼小的年紀是不大可能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的,除非是有母親的陪伴。這方面的例子我們不妨看一下秦昭襄王,他小的時候就是和他的母親宣太后一起在燕國當人質。在《史記》中記載,秦異人在趙國黨任職期間,因為秦國不斷的攻打趙國,因此他在趙國的日子並不好過。秦異人是在長平之戰的邯鄲之戰中逃回秦國的,黨人知的時間肯定是在這之前。根據這個記載,我們繼續向前去做推測。
  • 秦國打敗趙國後,作為戰勝國,為何還要派公子子楚質趙8年?
    秦國派遣子楚去趙國當質子,是秦國的一個陰謀!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在位。同年,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上位為王。正所謂「一代天子一朝臣」,新王初立,一些不安定的因素都會給國家造成動蕩不安。因此,秦昭襄王趁著趙國「新王初立」的時機,大軍伐趙,奪取了趙國的三座城池。
  • 《大秦賦》:呂不韋、贏子楚、嫪毐、嬴政、趙姬到底最愛誰?
    所以,正是因為自己無路可走,才接受呂不韋的建議,去陪伴當時做趙國做質子的嬴異人。01呂不韋呂不韋是趙國的商人,有錢但沒有權,在古代的排位是士-農-工-商,也就是重農抑商,呂不韋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看中的是秦國,看重的是嬴異人的身份。所以,才會對嬴異人滿是巴結和幫助。
  • 強大的秦國,為什麼還會派身為王孫的贏異人到趙國當「質子」?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後,舉國上下可謂是戮力同心、積極進取,成功把戰國第一的桂冠從魏國手上奪走了。昭襄王繼位之後,重用範睢、白起等大才,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蠶食了臨近的三晉和楚國大量土地,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夯實了基礎。然而,秦始皇的父親,也就是贏異人,正是在這個時候被派到趙國當"質子"。
  • 他是秦始皇的親弟弟,為何要背叛秦國,是權力之爭還是陰謀叛亂
    成蟜是秦莊襄王嬴子楚的兒子,子楚之前的名字叫異人,子楚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安國君有20多個兒子,子楚排在中間,不受安國君喜歡,17歲時子楚就被秦國送到趙國當質子,想想看,子楚一個秦國公子,在秦國不受待見,到趙國當質子同樣不受待見,但是子楚幸虧遇到了呂不韋。
  • 趙國兵力強盛,秦始皇為什麼第二個滅它,原來跟小時候經歷有關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的順序分別為韓、趙、魏、楚、燕、齊。這個順序是按照範雎和張儀制定的遠交近攻方針執行的,先將自己周邊的韓、趙、魏三國滅掉,之後再慢慢進攻相對較遠的其他三個國家,但是趙國兵力強盛,為什麼秦始皇要第二個滅掉它呢,這樣會耗費秦國很多的軍力,其實原因有三點。
  • 太子丹跟秦王嬴政決裂,真的是因為呂不韋從中作梗嗎?
    在《大秦賦》第21集中,燕國太子丹作為使者來到秦國,並試圖說服秦國與燕國聯手出兵攻打趙國。可關鍵時刻,秦相呂不韋卻擅自做主與趙國和解,被擺了一道的燕國不得不獨自面對比自己強大很多的趙國。太子丹因此遷怒於秦王嬴政,認為他出爾反爾,背信棄義,兩人因此決裂。那麼在歷史上,太子丹與秦王嬴政的矛盾真是這樣結下的嗎?其實不然。
  • 戰國時期,秦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代君主的簡述
    到了戰國初期,秦國也經歷了百年的衰弱時期。秦孝公即位後,他任用商鞅在全國進行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秦孝公去世後,經過歷代秦王的勵精圖治,秦國最終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下面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這七位君主。1、秦孝公贏渠梁自秦厲共公以來,秦國經歷了幾代君位的動蕩,國力大不如以前。魏國趁機奪取了河西之地。
  • 大秦賦:嬴政生母趙姬到底是怎樣的人?
    秦趙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而秦昭襄王需要選擇自己的王室子孫送到趙國為質子,而嬴異人則是「幸運地」成為質子。嬴異人離家千裡來到趙國,雖然貴為秦國公子,但經常受到欺侮。 秦趙之間經常發生戰爭,趙王時常都要朝著嬴異人發洩憤怒,同時由於嬴異人父親安國君並不重視他,所以連基本的生活物資都難以滿足,所以嬴異人在趙國過得非常悲慘。
  • 萬萬沒想到,戰國末期趙國戰神李牧是敵對國家秦國名將李信的叔叔
    大家對於戰國後期的歷史應該比較熟悉,天下就剩下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這裡面要說軍事力量最強的毫無疑問是秦國,以一國之力對抗東方六國,而六國中能與勉強抗衡的恐怕只有趙國了。兩國各自都鍛鍊出了一批能徵慣戰的傑出將領,秦國有白起、王翦、王賁、李信等,趙國有廉頗、李牧等。兩國相互徵戰、連年廝殺,可以說仇怨較深。
  • 歷史的嬴異人:認華陽夫人為母,靠呂不韋上位,兒子嬴政掃滅六國
    最近真的是好劇連臺,《燕雲臺》剛剛大結局,《大秦帝國》系列之《大秦賦》就火熱開播了,一下子把觀眾從一千多年前的遼朝帶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大秦賦》的主角自然是掃滅六國建立秦朝的秦始皇嬴政,而嬴政之所以能成就千秋霸業,跟他的父親秦莊襄王(辛柏青飾)平安歸秦繼承王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大秦賦》嬴子楚歷史原型:做質子八年,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
    於是便被送到了趙國做質子八年。在這八年裡,異人一直被趙國人嫌棄和敵對。因為兩國常年交戰,趙國人對他仇恨入骨,秦國也沒有人管他。異人不僅備受威脅,還缺少錢財,出行的馬車,生活過得十分窘迫。這時候異人身邊就出現了第一個推波助瀾的人,那就是衛國商人呂不韋。當年,呂不韋在邯鄲做生意,聽聞異人的情況後,覺得他「奇貨可居」。
  • 《榮耀戰國》父親節,戰國最厲害的一對父子竟然是他們?
    所謂虎父無犬子戰場父子兵!在戰國時期有著這樣一對戰國最強父子說他們是最強,你認可嗎?對於秦始皇嬴政,之所以可以剪滅六國,離不開之前幾代君主打下的基礎,也即「奮六世之餘烈」,也仰仗精兵良將在戰場上的作用。其中,王翦、王賁這對父子,可以說是秦朝建立的最大功臣,而且是沒有之一。就王翦來說,滅亡了楚國和趙國,而就王賁來說,不僅消滅了趙國的殘餘勢力,還徹底消滅了魏國、燕國、齊國這三國。
  • 秦國趙姬:歌姬變太后,生下秦始皇,和子楚、呂不韋、嫪毐有情
    趙姬死後,秦王嬴政追尊母親趙姬為「帝太后」,與秦莊襄王合葬茝陽。趙姬雖死,但關於她的故事並未消失。趙姬同學,是一個非常有故事的女同學。她的名字和很多歷史名人聯繫在一起,提起秦國國君秦莊襄王嬴子楚,會提起她;提起戰國奇人呂不韋,會提起她;提起男寵嫪毐,會提起她;提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秦始皇,會提起她......趙姬的一生,是傳奇的。作為一個攪動歷史的女人,趙姬長得極為貌美。
  • 戰國最厲害的君主,秦國和趙國兩位明君都是在他的支持下才登基的
    對於戰國時代的君主,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因為那個時候諸侯並立,數量很多。相對來說明君也比較多。比如我們熟悉的秦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楚國的楚莊王,韓國的韓昭侯,趙國的趙惠文王、齊國的齊宣王等。這些君主可以說都是明君,名垂青史。不過要說最厲害的君主,還是這個君主。
  • 被呂不韋認為奇貨可居,從落魄質子到大秦之王,嬴異人真的窩囊嗎
    相信對秦國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嬴異人,對他的印象是此人比較窩囊,因為他能夠從毫不起眼的質子成為秦國後來的王,全靠呂不韋的幫助,而且據傳言他的兒子嬴政是其夫人趙姬與呂不韋所生。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秦國做了王,卻在位僅僅三年就驟然崩逝,似乎此人毫無作為,比起兒子嬴政的豐功偉績更是相差甚遠,歷史上真實的嬴異人真的是如此不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