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公子子楚曾經長期在趙國當人質,他以前的名字叫秦異人,子楚是被立為太子以後才改的名字。關於他在趙國當人質的時間,史書中沒有記載。
有人說秦異人在趙國當人質的時間是在秦趙會盟之後,這個說話不甚靠譜。秦異人出生於公元前281年,秦趙會盟發生在公元前279年。
秦趙會盟的時候,秦異人不過是兩三歲的小屁孩。這麼小的年紀是不大可能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的,除非是有母親的陪伴。這方面的例子我們不妨看一下秦昭襄王,他小的時候就是和他的母親宣太后一起在燕國當人質。
在《史記》中記載,秦異人在趙國黨任職期間,因為秦國不斷的攻打趙國,因此他在趙國的日子並不好過。秦異人是在長平之戰的邯鄲之戰中逃回秦國的,黨人知的時間肯定是在這之前。根據這個記載,我們繼續向前去做推測。
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對於趙國和楚國用兵的時間比較久,在中期主要是對楚國用兵,佔領了楚國的很多城池。在後期才主要對趙國用兵,最著名的莫過於長平之戰。
秦國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像趙國送人質,很有可能是戰敗之後的示好。那麼我們不妨看一下這一段時期秦朝之間的戰爭,很容易發現閼與之戰就是秦軍的一個滑鐵盧。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派出中更胡陽攻打趙國閼與。趙惠文王派出了趙括的父親趙奢前去迎敵,在這場戰鬥中重創了秦軍。這對於秦國來說是非常少見的一次重大挫折,從這以後,秦昭襄王再也不敢對趙國用兵了。
秦異人被送到趙國當人質,很有可能就發生在這之後。這時候他大概是十幾歲的年紀,基本上已經能夠獨立生活了,可以被送出去當人質。
當然把秦異人送出去,當人質的決定是他的爺爺秦昭襄王作出的決定。秦昭襄王的孫子比較多,他的兒子安國君就有20多個兒子。
既然安國君的兒子比較多,秦昭襄王就決定從中間選一個送到趙國去。秦異人的母親夏夫人的地位比較低下,因此她的兒子秦異人才會被送到趙國去當人質。
當然被送出去當人質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兒,秦國的最後幾位國君中有三位都曾經當過人質,秦昭襄王、秦異人和秦始皇。秦異人的哥哥也就是秦昭襄王的大兒子悼太子曾經在魏國當過人質,只可惜死在了那裡沒有能夠繼承王位。
雙方互送人質在戰國時期並不代表國家強弱,很多的時候只是雙方結盟為了取信於對方,才會把公子送到對方國都去當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