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打敗趙國後,作為戰勝國,為何還要派公子子楚在趙國當人質?

2020-12-25 鮮花暢談歷史

秦國公子子楚曾經長期在趙國當人質,他以前的名字叫秦異人,子楚是被立為太子以後才改的名字。關於他在趙國當人質的時間,史書中沒有記載。

有人說秦異人在趙國當人質的時間是在秦趙會盟之後,這個說話不甚靠譜。秦異人出生於公元前281年,秦趙會盟發生在公元前279年。

秦趙會盟的時候,秦異人不過是兩三歲的小屁孩。這麼小的年紀是不大可能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的,除非是有母親的陪伴。這方面的例子我們不妨看一下秦昭襄王,他小的時候就是和他的母親宣太后一起在燕國當人質。

在《史記》中記載,秦異人在趙國黨任職期間,因為秦國不斷的攻打趙國,因此他在趙國的日子並不好過。秦異人是在長平之戰的邯鄲之戰中逃回秦國的,黨人知的時間肯定是在這之前。根據這個記載,我們繼續向前去做推測。

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對於趙國和楚國用兵的時間比較久,在中期主要是對楚國用兵,佔領了楚國的很多城池。在後期才主要對趙國用兵,最著名的莫過於長平之戰。

秦國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像趙國送人質,很有可能是戰敗之後的示好。那麼我們不妨看一下這一段時期秦朝之間的戰爭,很容易發現閼與之戰就是秦軍的一個滑鐵盧。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派出中更胡陽攻打趙國閼與。趙惠文王派出了趙括的父親趙奢前去迎敵,在這場戰鬥中重創了秦軍。這對於秦國來說是非常少見的一次重大挫折,從這以後,秦昭襄王再也不敢對趙國用兵了。

秦異人被送到趙國當人質,很有可能就發生在這之後。這時候他大概是十幾歲的年紀,基本上已經能夠獨立生活了,可以被送出去當人質。

當然把秦異人送出去,當人質的決定是他的爺爺秦昭襄王作出的決定。秦昭襄王的孫子比較多,他的兒子安國君就有20多個兒子。

既然安國君的兒子比較多,秦昭襄王就決定從中間選一個送到趙國去。秦異人的母親夏夫人的地位比較低下,因此她的兒子秦異人才會被送到趙國去當人質。

當然被送出去當人質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兒,秦國的最後幾位國君中有三位都曾經當過人質,秦昭襄王、秦異人和秦始皇。秦異人的哥哥也就是秦昭襄王的大兒子悼太子曾經在魏國當過人質,只可惜死在了那裡沒有能夠繼承王位。

雙方互送人質在戰國時期並不代表國家強弱,很多的時候只是雙方結盟為了取信於對方,才會把公子送到對方國都去當人質。

相關焦點

  • 明明是秦國打敗了趙國,為何還要派公子子楚去趙國當8年質子?
    不少人不理解,為什麼明明是秦國打敗了趙國,卻還要派公子子楚去趙國當8年質子呢?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呢? 他本來的名字叫做異人,後來從趙國返回秦國才改名叫的子楚,他的父親安國君,當時是身份則是秦國的太子。
  • 秦國打敗趙國後,作為戰勝國,為何還要派公子子楚質趙8年?
    秦國派遣子楚去趙國當質子,是秦國的一個陰謀!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在位。同年,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上位為王。正所謂「一代天子一朝臣」,新王初立,一些不安定的因素都會給國家造成動蕩不安。因此,秦昭襄王趁著趙國「新王初立」的時機,大軍伐趙,奪取了趙國的三座城池。
  • 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為什么子楚、嬴政父子還要在趙國當質子?
    中文的質子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亞原子粒子;二是指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一般都是國君的子嗣。本文要寫的是歷史而並非物理,所以質子自然是指後一種意思。在《大秦賦》第一集中,秦國大軍圍攻趙國首都邯鄲,憤怒的趙王打算殺死秦國質子嬴異人(後改名為子楚)及其兒子嬴政作為報復。
  • 戰國後期秦國很強大,秦昭王為何還派王孫異人質趙?用意何在?
    質子一般是王室公子,也有的是太子。秦異人就是後來秦國國君秦莊襄王,他就是秦始皇的父親,《羋月傳》中羋月就是秦異人的曾祖母,秦昭王是他的爺爺。也就是他這位爺爺把他送到趙國出質的。按道理來說,秦國沒有必要向他國派遣人質,即使送人質一般也不送太子,然而有趣的是從前306年到前221年,秦國最後四位秦王當中有三位(昭襄王、莊襄王、秦始皇)是人質出身,反而唯一當過人質的悼太子沒能繼位。關於異人質趙的時間,史書上沒有說,不過根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悼)死。
  • 趙國兵力強盛,秦始皇為什麼第二個滅它,原來跟小時候經歷有關
    第一點就是小時候的遭遇了 嬴政小時候並不是出生在秦國,而是出生在趙國,當時嬴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做人質,遇到了商人呂不韋,呂不韋覺得子楚奇貨可居
  • 強大的秦國,為什麼還會派身為王孫的贏異人到趙國當「質子」?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後,舉國上下可謂是戮力同心、積極進取,成功把戰國第一的桂冠從魏國手上奪走了。昭襄王繼位之後,重用範睢、白起等大才,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蠶食了臨近的三晉和楚國大量土地,為秦始皇一統天下夯實了基礎。然而,秦始皇的父親,也就是贏異人,正是在這個時候被派到趙國當"質子"。
  • 春平君為何從趙國的儲君淪落為趙國的罪人?
    趙國避免兩面作戰,便與秦國議和,互派質子,身為太子的春平侯到了秦國,緊隨其後去的,還有一個趙國王室宗親平國君。三年後,即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趙孝成王崩殂,趙國太子春平侯遠在秦國回不來,也有可能是趙偃、郭開等人從中作梗,買通了呂不韋,不放春平侯回國繼位。趙偃繼位,是為趙悼襄王。就這樣,身為趙國太子的春平侯,從此與國君大位擦肩而過、徹底無緣。而他此後的人生,也因此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 虞卿:戰國時的趙國宰相,寧願放棄相位也要救助被秦國追殺的魏齊
    寡人想要再派精兵支援前線,你們覺得怎麼樣?」樓昌回答說:「沒有用的,不如派使臣前往秦國議和。」虞卿回答說:「樓昌主張議和,是認為不議和趙軍必被秦軍打敗,可是否議和的主動權掌握在秦國手裡。那大王想一下,秦國是否想消滅趙軍呢?」趙孝成王回答說:「秦國不遺餘力,一定想要消滅趙軍。」虞卿說:「大王聽臣一言,派使臣帶著金銀財寶去交好楚魏。楚魏想得到大王的財寶,一定會接納趙使。
  • 《大秦賦》趙國最後的八年:國君被俘,名將隕落,公子嘉死不瞑目
    他的繼任者趙惠文王也是一代梟雄,當時趙國名臣如雲,如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都是一時翹楚。只是,隔壁的秦國已經完成了「商鞅變法」,國力蒸蒸日上,趙國逐漸被秦國趕超。秦國地處崤山以西,秦國歷代國王都在謀劃「東出」,而若想「東出」,趙國的位置首當其衝。趙國作為山東六國之首,勢必要遏制秦國東出之路。
  • 他是秦始皇的親弟弟,為何要背叛秦國,是權力之爭還是陰謀叛亂
    成蟜是秦莊襄王嬴子楚的兒子,子楚之前的名字叫異人,子楚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安國君有20多個兒子,子楚排在中間,不受安國君喜歡,17歲時子楚就被秦國送到趙國當質子,想想看,子楚一個秦國公子,在秦國不受待見,到趙國當質子同樣不受待見,但是子楚幸虧遇到了呂不韋。
  • 秦國大將白起為什麼要活埋40萬趙國俘虜?
    秦國因為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實力最強。秦國在向東擴張、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首先要徵服的鄰國就是趙國。因此,秦、趙之間發生的戰爭最多,也最慘烈。約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軍隊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防守。這時,趙軍統帥為名將廉頗,他謀略豐富,老成持重,認為憑趙軍實力不能與秦軍直接抗衡,於是充分利用有利地勢,固守陣腳,把秦軍拖了幾年。
  • 趙武靈王除了胡服騎射還做了什麼讓趙國成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當中有一位政治強人,就是趙國的趙武靈王。宣太后(羋月)掌權之初,甚至在掌權以前都要看這位強人的臉色,否則她就沒有後來的地位和權力。那麼這個宣太后跟趙武靈王是什麼關係?趙武靈王究竟在哪些地方配得上「強人」這個稱號?一度讓趙國成為戰國七雄?
  • 趙武靈王雄才偉略,為何卻冒出一個婦人之仁,讓趙國一敗塗地?
    秦國作為戰國的終結者,它對歷史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不過在秦國統一之前多了兩百多年裡,華夏大地上戰火不斷,四方諸侯群雄逐鹿,出現了許多雄才偉略的人物,其中當屬趙武靈王最為耀眼,他在位雖然只有二十多年,卻讓趙國產生了質的飛越,成為當時最強的國家。
  • 秦國滅趙國後,公子趙嘉建立的代國,是如何滅亡的?
    秦國攻破趙國邯鄲,趙王遷被虜,公子趙嘉逃到代郡和上谷郡,重新集結為數不多的殘兵。
  • 戰國最厲害的君主,秦國和趙國兩位明君都是在他的支持下才登基的
    比如我們熟悉的秦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楚國的楚莊王,韓國的韓昭侯,趙國的趙惠文王、齊國的齊宣王等。這些君主可以說都是明君,名垂青史。不過要說最厲害的君主,還是這個君主。這個君主輔佐了兩位明君上臺,這兩位君主都是在他的扶持下才登基的。而且此人還把國家建設成一個強國,是當時唯一一個能和秦國對抗的國家,這個君主就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名叫趙雍,是趙肅侯趙語的兒子。
  • 戰國四大名將趙國佔據兩位,為何會敗給秦國?三個方面為你解答!
    我們也都知道秦國統一六國的路途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趙國就是秦國的頭號強敵。我們都知道古代戰爭打的不僅是人力,打的更是一個國家的國力。即便是「戰國四大名將」趙國與秦國同樣都是佔據兩位,但趙國的國力沒有秦國強悍。最說有六國合縱聯軍,但是六國君主各懷鬼心誰也不真正的出力,到頭來的結果只是勞民傷財,而對於秦國根本就起不了什麼作用。
  • 《大秦賦》中,為何秦始皇的父親、祖父,在位時間都比較短暫呢?
    因為主要視角放在了戰國七雄中的秦國,所以,秦國的君主,自然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了。在《大秦賦》中,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最終一統六國,建立了秦朝,而他的父親莊襄王和祖父秦孝文王,也是不容忽略的角色。辛柏青飾演的秦莊襄王和馮暉飾演的秦孝文王,同樣給人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中,為何秦始皇的父親、祖父,在位時間都比較短暫呢?
  • 《大秦賦》嬴子楚的親生母親是誰 嬴子楚為什麼認華陽夫人為母
    《大秦賦》嬴子楚的親生母親是誰  嬴子楚,又名嬴異人,他的生母是夏姬,夏姬是秦孝文王嬴柱的嬪妃之一,但是卻一直都不得寵,她的親生兒子公子嬴異人自然也得不到父親的重視,繼立為嫡子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以至於後來被送到趙國作為人質。
  • 秦趙戰爭頻仍,為什麼還要送嬴異人到趙國做質子?
    電視劇的開始交代了邯鄲之戰後嬴異人逃離趙國,回秦國繼承王位。那麼秦趙之間戰爭頻仍,秦王為何還要派嬴異人到趙國做質子呢?其實質子制度在春秋戰國時代非常流行,與政治婚姻起到的效果差不多,作用主要有三點,兩國結盟、拉攏對方、求援。不僅嬴異人做過質子,就連秦昭襄王也做過燕國的質子,秦惠文王時代主要針對楚國、魏國發動戰爭,因此穩住燕國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