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將白起為什麼要活埋40萬趙國俘虜?

2021-01-08 國學大經典

在現代戰爭中,不許虐待俘虜是國際公約,各國都應當遵守,否則就會受到全世界的共同譴責。但在古代,戰爭非常殘酷,虐待甚至殺害俘虜,是經常發生的事。戰國時期,就有一場戰爭中有40萬俘虜慘遭殺害,這就是「長平之戰」。

戰國末期,秦、趙、齊、楚、燕、魏、韓七國爭霸的戰爭愈加激烈。秦國因為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實力最強。秦國在向東擴張、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首先要徵服的鄰國就是趙國。因此,秦、趙之間發生的戰爭最多,也最慘烈。

約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軍隊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防守。這時,趙軍統帥為名將廉頗,他謀略豐富,老成持重,認為憑趙軍實力不能與秦軍直接抗衡,於是充分利用有利地勢,固守陣腳,把秦軍拖了幾年。秦軍戰不能前,退不能守,消耗巨大,形勢非常不利。因此,秦國使出離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謠言,說廉頗遲遲不進攻是想造反。趙王中計,開始懷疑廉頗,最後解除了廉頗的軍權,另派將軍趙括去做前線統帥。與此同時,秦國也將前線統帥換為名將白起。

白起是戰國名將,足智多謀,久經沙場;而趙括雖然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卻是個沒上過戰場、沒有實戰經驗的紈絝公子。兩軍統帥的能力高下立判。趙括被任命為統帥時,他的母親向趙王表示反對,說:「我這個兒子,在家裡和他父親討論軍事,說起來頭頭是道,卻沒有一點實際經驗;長大後做了將軍,不像他父親一樣把財物賞賜給士兵,而是喜歡據為己有。連他父親都說他不能做全軍統帥。如果大王一定要讓他上前線,我只有一個請求:假如我兒子打了敗仗,大王不能因此怪罪我們趙家。」然而,趙王沒有聽進趙母的意見,還是派出了趙括。

約公元前260年,趙括到達前線,立刻改變廉頗堅守的策略,命令趙軍向秦軍發起進攻。秦軍按照白起的計策,假裝後退,將趙軍引誘進包圍圈。趙括絲毫沒有意識到中計,仍舊全力衝鋒。秦軍埋伏的奇兵迅速出動,將趙國大軍包圍,切斷趙軍的糧食供給線。趙軍斷糧後,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趙括在絕望中率精銳部隊突圍,一敗塗地,自己也喪命在秦軍亂箭之下。趙括死後,已徹底失去鬥志的40萬趙軍便向秦軍投降。秦國獲得「長平之戰」的勝利。

面對40萬俘虜,秦軍感到這支龐大的隊伍難以駕馭,非常危險。於是,白起與秦國將領商議說:「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用詭計把40萬俘虜騙到深坑邊,一夜之間將這40萬人全部活埋。消息傳回趙國,趙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戰死,全國一片悲痛。趙王震怒,想要懲處趙括的家屬,卻因為趙母有言在先,只好作罷。

「長平之戰」中,秦軍殺害40萬俘虜,用極其殘酷的方式顯示了秦軍的實力,對其他諸侯國也產生了巨大的震懾,更為秦國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然而,這種殘酷的行為畢竟會受到譴責,當時及後世的人都評價秦國為「虎狼之國」。

白起後來被秦王懷疑而被迫自殺,死前,他自己也後悔地說:「我確實該死,我用陰謀詭計活埋了趙國40萬俘虜,老天爺也不願意原諒我啊!

相關焦點

  • 秦國大將白起輪迴三惡道的驚世記錄
    如果有人認為佛教沒有傳入中國,因果輪迴就不可能存在,只能表明此人不懂佛教、不明因果。下面這則故事,主要內容出自《歷史感應統紀》,又據《因果報應故事類編》相關材料彙編而成,主人公是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白起生平事跡出自《史記》,至於白起死後輪迴三惡道的資料,則分別出自《高僧傳》《夷堅志》《群談採餘》《感應彙編》等古籍。
  • 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
    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秦國作為一個大國,不但有很多的謀士,還有很多肯為秦國出生入死的大將,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秦國才能統一天下。秦將白起是郿邑人,善於用兵,服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帶兵進擊韓國的新城。這一年,穰侯做了秦國的丞相,推舉任鄙作漢中郡守。
  • 長平之戰,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40萬大軍,原因居然來自商鞅
    秦昭襄王45年(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戰敗韓國野王,野王投降秦國。時韓桓惠王主動獻上黨郡給秦國,以息戰禍。然上黨郡守不願降秦,率眾獻上黨郡於趙國,意在用趙抗秦,保全韓國。趙孝成王欣然接受。秦國大怒,於是大軍壓境。
  • 戰勝白起為何坑殺40萬大軍?揭秘長平之戰背後的原因
    白起又稱公孫起,是秦國有名的將軍,被封為武安君,未列於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在歷史中未嘗敗績,每次為秦國出徵都能凱旋歸來,為秦國後來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白起雖說一生徵戰無數,沒有敗績,但有一戰可謂是巔峰之戰,在那一戰後白起也叫「殺神」,那就是長平之戰,白起在這長平之戰中做的最絕的事情就是坑殺40萬趙軍,長平之戰中總計斬殺和俘虜趙軍45萬人,令趙國元氣大傷。那到底白起為何要坑殺這40萬趙軍呢?
  • 長平之戰後,趙國40萬將士被白起坑殺,該不該怪趙括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後,在六國之中,竟然沒有與秦國相匹敵的一個國家。這場戰役的將領就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白起,對戰趙國的廉頗、趙括。那麼,在這場戰役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其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呢?對於要不要接受上黨這個地方,對於趙國來說是非常難以抉擇的。當時的趙國的平陽君對此表示反對。因為公然的和秦國搶地盤,就單是在道義上講就是理虧的。而平原君則持贊同意見,認為這麼好的便宜,不撿就虧了。而最終的決定權是在趙王的手中,最終做出的決定,就是派當時的大將廉頗來幫助上黨。
  • 秦國大將白起史稱「殺神」,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瘋狂?
    秦國大將白起任主帥,他在此戰精明的看出魏國和韓國各有各的想法,都不敢做首戰的先鋒,所以白起就利用他們這個弱點先用一小部分兵力迷惑兵力強大的韓國,再用秦軍的主力部隊對抗實力較小的魏國,戰爭一觸即發,魏國被秦國的主力消滅,而韓國此時孤立無援腹背受敵,被秦軍打的潰不成軍連連敗退,秦國緊追不捨最終把韓國兵力徹底消滅。
  • 白起「活埋」40萬趙軍?山西發現遺址後,坑殺傳言被打破?
    在戰國時期,秦國有一位開國戰將,一生徵戰共70多場均未戰敗,此人便是戰神白起。但在長平一戰被標上「屠夫」的標籤,說白起「活埋」了40萬趙軍!但這一傳聞在發現遺址後打破,專家認為這些趙軍不被坑殺的! 1995年的5月份,山西一對農村父子在自家的農田裡挖出了多具屍骨,還有很多青銅箭頭。
  • 白起為何坑殺40萬降兵,是有意為之還是另有隱情?
    長平之戰的起因在公元前270年,秦王繞過韓國首先進攻趙國,被趙國大將趙睿攔於瘀於之下,由於沒有更好的辦法攻破趙軍只好在此地先行駐守,後來,魏國範雎來秦獻計,準備來一個「遠交近攻」的戰略,即以攻打魏國為引,而轉戰趙國,打他個措手不及。
  • 白起怎麼埋的40萬趙兵?長平之戰真的坑殺了40萬人嗎?
    ,而關於這一次的戰役,流傳著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就是戰勝一方的秦國白起,將四十萬趙國俘虜全部坑殺。這不禁讓人有些不寒而慄了,儘管作為俘虜,但是再怎麼樣也不至於對他們如此狠毒,更何況是四十萬人?可也正是因為難以置信,其中也有很多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四十萬人,白起是怎麼埋的?
  • 白起當年為何要坑殺40萬趙兵?
    戰國時期在秦朝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發生了多次大規模戰役,其中最殘忍的就要數長平之戰,秦國一戰坑殺了趙國40萬士兵,一時間趙國國內家家戴孝,戶戶掛白,這相當於趙國國內三分之二的青壯年死掉了,也徹底打消了趙國爭霸的念頭。
  • 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
    文/明史養志(本文為明史養志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複製或轉載)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白起,生卒不詳,戰國時期有名的將軍。作為秦國的大將,他多次率軍擊敗他國的軍隊。公元前260年,白起率領軍隊在一天之內擊敗了40萬趙軍。
  • 白起坑殺40萬降卒,而40萬降卒為何不反抗?
    而隨著幾百年的戰爭,也是讓當時的戰國時期有著幾個很是強大的國家,秦、齊、趙、楚都是當時實力很強大的國家,而秦國更是最後一統江山,成為中華第一個君主帝國制國家。而說到長平之戰,大家都是熟悉的,長平之戰也是戰國時期秦統一六國的最後一個轉折點。
  • 被白起坑殺的40萬趙軍 為何不站出來反抗?背後有人在肆意炒作
    說起戰國第一殺神白起,很多人都會想起長平之戰,那大家是否好奇,白起是否真的坑殺了40萬戰俘,還是有人誇大了數字,進行肆意炒作。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詳細了解一下長平之戰。在公元前262年,秦國和趙國為了爭奪上黨郡,在長平發生大戰。
  • 戰神白起在「長平之戰」中真的坑殺了趙軍四十萬大軍嗎?
    於是秦國便臨時換將把王齕替換成了白起,趙國那一方面中了秦國的奸計,聽信了秦國散布的謠言,把廉頗換成了軍事白痴趙括,兩國這一臨時換將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形式。改變就是從趙括開始的,他一上臺便把廉頗的防守攻略改編成了進攻,並且他還是沒有目的性的進攻,最終還是被白起用計謀,把趙括率領的40萬大軍團團圍困住了。
  • 白起遇到最強的對手是誰?難以置信,是這位無能鼠輩!
    關注「笑先生談歷史」每天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等等內容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正文戰神白起是秦國名將,他一生經歷了無數場戰爭,其中最著名的一場就是長平之戰,打敗了趙國45萬大軍,活埋了40萬趙國軍隊。
  • 殺神白起殺了一百多萬人,滅掉了戰國時期的一半軍隊
    在秦趙兩國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由於趙國的糧食產量低於秦國,當時的趙軍糧草稀缺,無奈之下趙國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了廉頗,秦國這邊白起上線,抓住時機截斷趙軍糧草。四十萬趙軍投降,但白起卻選擇把趙軍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兵卒回去,就我們現在來看,四十萬人光是殺都要殺幾天,如果坑殺的話需要更長時間,那麼白起為什麼要選擇殺掉又投降的趙軍?
  • 白起若不被賜死,秦國是否能提前統一全國?專家說:白起必死無疑
    其中,最聞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有意思的是,這四位名將分屬於兩國。廉頗與李牧屬於趙國,那時候的趙國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替整個中原地區抵擋著匈奴,所以,出幾個能戰的名將不算什麼難事。白起和王翦則是屬於秦國,他們也是秦國後來能統一華夏的原因之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白起,他可是四大名將之首。
  • 坑殺40萬降兵
    隨後趙王封馮亭為華陽君,並派平原君前去上黨郡以接收土地,最後派廉頗駐守長平,以防秦軍來襲,雖然廉頗正面交鋒可能打不過秦軍大將白起,但是防守城池還是完全有機會與之抗衡的。趙軍接收上黨郡的事情很快便傳到了秦王的耳中,秦王不滿趙國的所作所為,於是決定出兵進攻趙國。
  • 中國史上最恐怖的一場戰爭40萬人被活埋,卻是他設下的一個陷阱
    它讓趙國從此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實力。而秦國自此以後在統一中國的道路上再也沒能遇到像樣一點的對手了。40萬趙國戰俘被屠,這讓名將白起背上了永遠的汙點。  確實,這個數字夠恐怖的,在冷兵器時代要屠殺40萬大活人,就算是活埋這些人會乖乖的聽話?真不知道白起是怎麼能做到的。  不過這些我們今天不急著去探討,老福今天想聊一下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或者說是因為什麼事情引起的。  說到這,可能會有人問,這有什麼好探討的,秦國想統一天下,自然要滅趙了。
  • 秦國「殺神」白起,一生打敗過多個強國,為何唯獨只有趙括成笑柄
    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日後一旦他不稱職,老身能不受株連嗎?」趙孝成王答應了她的請求。這母親是典型的坑兒子啊,真懷疑趙括是不是她親生的,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不要受到兒子的牽連……而白起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全殲之,還俘虜了主將公孫喜。在伊闕之戰後,魏國元氣大傷,而韓國精銳損失殆盡,魏國和韓國不得不割地求和,是公孫喜不行嗎?當然不是,魏國是當時的強國,而公孫喜能成為魏國大將,能力當然也是極為出眾的,結果卻是被全殲。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