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秦國作為一個大國,不但有很多的謀士,還有很多肯為秦國出生入死的大將,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秦國才能統一天下。秦將白起是郿邑人,善於用兵,服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帶兵進擊韓國的新城。這一年,穰侯做了秦國的丞相,推舉任鄙作漢中郡守。第二年,白起擔任左更,在伊闕山攻打韓國和魏國,斬殺敵人首級二十四萬,又俘虜了魏國的將領公孫喜,拔取了五個城邑。白起被提升為國尉。白起又渡過黃河攻克了韓國的安邑以東地區,這樣秦國領土的邊界就一直延伸到了乾河。第二年,白起擔任大良造。他進攻魏國,奪取大小城邑六十一個。白起又跟客卿錯一起進攻垣城,又攻下了它。五年以後,白起進攻趙國,拔取了光狼城。
七年以後,白起進攻楚國,拔取了鄢邑和鄧邑等五個城邑。後來,他又進攻楚國,攻下了郢都,燒毀了夷陵,就向東進到竟陵。楚王逃離郢都,向東逃跑遷移到陳邑。秦國把郢城改為南郡。白起提升做武安君。武安君趁勢攻克楚國,平定了巫郡和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進攻魏國,拔取了華陽,趕走了芒卯,並且俘虜了魏國三員將領,斬殺敵人首級十三萬。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野王縣。野王縣向秦國投降,韓國通往上黨的通道斷絕了。秦國日益進逼,韓國不願意的話,我們可以歸順趙國。趙國遭受戰禍,一定會親近韓國。韓國和趙國團結一致,就可以一起抵擋秦國。」於是他們就派人通知趙國。趙孝成王跟平陽君、平原君商議這件事。平陽君說:「我覺得還是不接受為好。如果接受了它,咱們遭受的禍害就會比得到的好處還大。」
平原君說:「無緣無故得到一個郡,還是接受它為好。」於是趙國就接受了它,封馮亭作華陽君。四十六年,秦國進攻韓國的緱氏和藺邑,拔取了它們。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進攻韓國。趙國軍隊的士兵碰上了秦軍的偵察兵,秦軍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副將茄。七月間,趙軍修築壁壘來防守秦軍。秦軍又進攻趙軍的壁壘,俘虜了兩個都尉,摧毀了趙軍的陣地,奪取了西邊的壁壘。廉頗固守壁壘等待秦軍的進攻,秦軍多次挑戰,趙軍都不出來迎戰。趙王多次因此責備廉頗。趙括一到軍營,就出動軍隊迎擊秦軍。秦軍假裝戰敗而逃跑,背地裡準備了兩支奇兵偷襲趙軍。秦軍壁壘堅固,牢不可破,這時秦軍奇兵二萬五千人斷絕了趙軍的後路,另一支部隊的五千騎兵橫穿在趙軍與他們的壁壘之間,趙軍被一分為二,糧路也被切斷了。
接著,秦軍出動輕騎部隊進擊趙軍。趙軍迎戰失利,便修築壁壘固守,以便等待救兵到來。到了九月間,趙軍士兵已缺糧四十六天,軍隊內部都暗地裡殺人夾吃趙軍來攻打秦軍的壁壘,企圖逃脫。他們分成四隊,反覆四五次都不能突圍。趙軍的將軍趙括出動精銳的部隊,親自上陣搏頭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失敗,士兵四十萬人投降了武安君。武安君盤算著說:「以前秦軍拔取了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意做泰民卻歸附了趙國。趙國的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把他們都殺掉,印Y+二卵半業思丫上形證還趙國。趙軍先後被斬殺和俘虜共計四十五萬人。這讓趙國人極為震驚。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國又一次平定上黨郡。秦軍把兵力分成兩部分:王虼進攻皮牢,拔取了它;司馬梗平定了太原。蘇代說:「秦軍又要圍攻邯鄲嗎?」應侯說:「是的。」蘇代說:「如果趙國滅亡了,那麼秦王就可以稱霸天下了,武安君就位列三公。如今趙國一旦滅亡,秦王稱霸天下,那麼武安君一定位列三公,您能夠甘心在他的下位嗎?
但是到那時候,即使您不願在他的下位,也辦不到了。如今滅亡趙國,北方的土地歸入燕國,東方的土地歸入齊國,南方的土地歸入韓國和魏國,那麼您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多少人了。因此不如趁勢割取韓、魏兩國的土地,不要讓武安君再建功勳了。」應侯向秦王進言說:「秦國的軍隊太疲勞了,請您允許韓、趙兩國割讓土地來講和,權且讓士兵休息一下吧。」秦王聽從應侯的話,割取韓國的垣、雍和趙國六個城邑就講和了。正月間,大家都收兵了。武安君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跟應侯有了嫌隙。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進攻邯鄲處於劣勢,秦國加派軍隊支援王陵。現在秦國雖然勝利了,但是秦軍傷亡也是很慘重。遠遠地跋山涉水去爭奪人家的國都,趙軍在裡面接應,各國軍隊從外面進攻,必然打敗秦軍。所以不能這樣做"秦王就派應侯去動員武安君,武安君始終推辭不肯出發,最後就藉口說自己生病了。
秦王派主齕代替王陵帶兵,圍攻邯鄲八、九個月,也不能拔取。武安君說道:「秦國不聽我的計謀,現在怎麼樣啦?」秦王聽到這些話,非常氣憤,硬要武安君就任,武安君就藉口病重。應侯去動員他,他也不就任。於是秦王罷免武安君,降為士兵,要他移居陰密。武安君因病,未能成行。過了三個月,諸侯國的軍隊猛烈地進攻秦軍,秦軍多次退卻,使者天天來報告。秦王就派人讓白起遷居,不能讓他留在鹹陽城裡。武安君動身以後,走出鹹陽城西門十裡地,到了杜郵。秦昭王跟應侯和大臣們商議說:「白起遷居的時候,他鬱郁不服氣,有怨言。」秦王派使者給他一把劍,讓他自殺,武安君準備自殺時說了句:「我有什麼罪過,蒼天為什麼非要讓我落到這個地步呢?」武安君死於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他的死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的罪過,秦國人憐憫他,城鄉都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