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

2021-01-08 樂樂講旅遊

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秦國作為一個大國,不但有很多的謀士,還有很多肯為秦國出生入死的大將,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秦國才能統一天下。秦將白起是郿邑人,善於用兵,服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帶兵進擊韓國的新城。這一年,穰侯做了秦國的丞相,推舉任鄙作漢中郡守。第二年,白起擔任左更,在伊闕山攻打韓國和魏國,斬殺敵人首級二十四萬,又俘虜了魏國的將領公孫喜,拔取了五個城邑。白起被提升為國尉。白起又渡過黃河攻克了韓國的安邑以東地區,這樣秦國領土的邊界就一直延伸到了乾河。第二年,白起擔任大良造。他進攻魏國,奪取大小城邑六十一個。白起又跟客卿錯一起進攻垣城,又攻下了它。五年以後,白起進攻趙國,拔取了光狼城。

七年以後,白起進攻楚國,拔取了鄢邑和鄧邑等五個城邑。後來,他又進攻楚國,攻下了郢都,燒毀了夷陵,就向東進到竟陵。楚王逃離郢都,向東逃跑遷移到陳邑。秦國把郢城改為南郡。白起提升做武安君。武安君趁勢攻克楚國,平定了巫郡和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進攻魏國,拔取了華陽,趕走了芒卯,並且俘虜了魏國三員將領,斬殺敵人首級十三萬。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野王縣。野王縣向秦國投降,韓國通往上黨的通道斷絕了。秦國日益進逼,韓國不願意的話,我們可以歸順趙國。趙國遭受戰禍,一定會親近韓國。韓國和趙國團結一致,就可以一起抵擋秦國。」於是他們就派人通知趙國。趙孝成王跟平陽君、平原君商議這件事。平陽君說:「我覺得還是不接受為好。如果接受了它,咱們遭受的禍害就會比得到的好處還大。」

平原君說:「無緣無故得到一個郡,還是接受它為好。」於是趙國就接受了它,封馮亭作華陽君。四十六年,秦國進攻韓國的緱氏和藺邑,拔取了它們。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進攻韓國。趙國軍隊的士兵碰上了秦軍的偵察兵,秦軍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副將茄。七月間,趙軍修築壁壘來防守秦軍。秦軍又進攻趙軍的壁壘,俘虜了兩個都尉,摧毀了趙軍的陣地,奪取了西邊的壁壘。廉頗固守壁壘等待秦軍的進攻,秦軍多次挑戰,趙軍都不出來迎戰。趙王多次因此責備廉頗。趙括一到軍營,就出動軍隊迎擊秦軍。秦軍假裝戰敗而逃跑,背地裡準備了兩支奇兵偷襲趙軍。秦軍壁壘堅固,牢不可破,這時秦軍奇兵二萬五千人斷絕了趙軍的後路,另一支部隊的五千騎兵橫穿在趙軍與他們的壁壘之間,趙軍被一分為二,糧路也被切斷了。

接著,秦軍出動輕騎部隊進擊趙軍。趙軍迎戰失利,便修築壁壘固守,以便等待救兵到來。到了九月間,趙軍士兵已缺糧四十六天,軍隊內部都暗地裡殺人夾吃趙軍來攻打秦軍的壁壘,企圖逃脫。他們分成四隊,反覆四五次都不能突圍。趙軍的將軍趙括出動精銳的部隊,親自上陣搏頭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失敗,士兵四十萬人投降了武安君。武安君盤算著說:「以前秦軍拔取了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意做泰民卻歸附了趙國。趙國的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把他們都殺掉,印Y+二卵半業思丫上形證還趙國。趙軍先後被斬殺和俘虜共計四十五萬人。這讓趙國人極為震驚。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國又一次平定上黨郡。秦軍把兵力分成兩部分:王虼進攻皮牢,拔取了它;司馬梗平定了太原。蘇代說:「秦軍又要圍攻邯鄲嗎?」應侯說:「是的。」蘇代說:「如果趙國滅亡了,那麼秦王就可以稱霸天下了,武安君就位列三公。如今趙國一旦滅亡,秦王稱霸天下,那麼武安君一定位列三公,您能夠甘心在他的下位嗎?

但是到那時候,即使您不願在他的下位,也辦不到了。如今滅亡趙國,北方的土地歸入燕國,東方的土地歸入齊國,南方的土地歸入韓國和魏國,那麼您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多少人了。因此不如趁勢割取韓、魏兩國的土地,不要讓武安君再建功勳了。」應侯向秦王進言說:「秦國的軍隊太疲勞了,請您允許韓、趙兩國割讓土地來講和,權且讓士兵休息一下吧。」秦王聽從應侯的話,割取韓國的垣、雍和趙國六個城邑就講和了。正月間,大家都收兵了。武安君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跟應侯有了嫌隙。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陵進攻邯鄲處於劣勢,秦國加派軍隊支援王陵。現在秦國雖然勝利了,但是秦軍傷亡也是很慘重。遠遠地跋山涉水去爭奪人家的國都,趙軍在裡面接應,各國軍隊從外面進攻,必然打敗秦軍。所以不能這樣做"秦王就派應侯去動員武安君,武安君始終推辭不肯出發,最後就藉口說自己生病了。

秦王派主齕代替王陵帶兵,圍攻邯鄲八、九個月,也不能拔取。武安君說道:「秦國不聽我的計謀,現在怎麼樣啦?」秦王聽到這些話,非常氣憤,硬要武安君就任,武安君就藉口病重。應侯去動員他,他也不就任。於是秦王罷免武安君,降為士兵,要他移居陰密。武安君因病,未能成行。過了三個月,諸侯國的軍隊猛烈地進攻秦軍,秦軍多次退卻,使者天天來報告。秦王就派人讓白起遷居,不能讓他留在鹹陽城裡。武安君動身以後,走出鹹陽城西門十裡地,到了杜郵。秦昭王跟應侯和大臣們商議說:「白起遷居的時候,他鬱郁不服氣,有怨言。」秦王派使者給他一把劍,讓他自殺,武安君準備自殺時說了句:「我有什麼罪過,蒼天為什麼非要讓我落到這個地步呢?」武安君死於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他的死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的罪過,秦國人憐憫他,城鄉都祭祀他。

相關焦點

  • 秦國大將白起輪迴三惡道的驚世記錄
    如果有人認為佛教沒有傳入中國,因果輪迴就不可能存在,只能表明此人不懂佛教、不明因果。下面這則故事,主要內容出自《歷史感應統紀》,又據《因果報應故事類編》相關材料彙編而成,主人公是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白起生平事跡出自《史記》,至於白起死後輪迴三惡道的資料,則分別出自《高僧傳》《夷堅志》《群談採餘》《感應彙編》等古籍。
  • 秦國大將白起史稱「殺神」,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瘋狂?
    白起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首,是秦國的軍事家最厲害的戰神,他徵戰一生打了很多仗從無敗績,他徵伐戰場殺害了很多人,他讓當時的其他國的士兵將領,只要聽到他的名字都聞風喪膽無心戀戰,因此那時的人們稱白起為「殺神」。我們只聽他的稱號就能感受到那時的白起有多厲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白起巔峰時期有多狂吧?
  • 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
    文/明史養志(本文為明史養志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複製或轉載)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白起,生卒不詳,戰國時期有名的將軍。作為秦國的大將,他多次率軍擊敗他國的軍隊。公元前260年,白起率領軍隊在一天之內擊敗了40萬趙軍。
  • 同為秦國名將為何白起自刎而王翦善始善終?
    戰神白起 在此秦國崛起的過程中,秦國自然也湧現出了驍勇善戰的名將以及治世之能臣或者賢臣,明君,名將,賢臣,能臣的結合國家的強盛便是必然的,不管是哪個時代,只要這四者結合起來
  • 秦國名將一覽表中十大名將排名及簡介
    十大名將排名秦國第10位蒙驁蒙驁本身齊國人,種種原因後投奔秦國,是秦國後期的著名將領。蒙驁一生攻打過韓趙魏,為秦國的東出立下汗馬功勞。蒙家名將輩出,三代都是名將,成為秦國統一六國的中堅力量。第9位甘茂甘茂一生才華,聽說秦國招攬天下能人賢士,還不分貴賤,只要能立功,就可以平步青雲,高官厚祿。
  •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誕生了秦國大將白起!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眉縣可謂人才輩出,比如秦國大將白起,蜀漢名臣法正等,就出自今眉縣一帶。並且,眉縣曾經名為郿縣。1964年9月,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將郿縣改為眉縣,並沿用至今。
  • 秦國國君排名,秦國國君誰能排在第一?
    如果把秦國36位國君做成一張宣傳海報的話,嬴政肯定當仁不讓的主居C位,他是秦國歷任國君當中最耀眼的明星。秦國一統天下是秦國數代國君努力的結果,他們在綠茵場上打出一系列眼花繚亂,行雲流水的配合之後,由嬴政臨門一腳,完成絕殺。雖然建立秦朝並非嬴政一人之功,但他是殺死比賽的終結者,是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封建王朝,我認為單憑這一點,他排第一無可厚非。
  • 白起若不被賜死,秦國是否能提前統一全國?專家說:白起必死無疑
    其中,最聞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有意思的是,這四位名將分屬於兩國。廉頗與李牧屬於趙國,那時候的趙國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替整個中原地區抵擋著匈奴,所以,出幾個能戰的名將不算什麼難事。白起和王翦則是屬於秦國,他們也是秦國後來能統一華夏的原因之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白起,他可是四大名將之首。
  • 項羽破釜沉舟,瓦解秦國最後武力,教會項羽的,卻是秦國戰神白起
    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一舉擊敗秦國最後的主力兵團章邯,使秦國徹底失去了抵抗之力。大家都知道的是,項羽為了激勵將士們死戰,採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斷掉大家的退路,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人全力以赴,最終也確實取得了勝利。從此有了「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不顧一切也要幹到底的決心。
  • 秦國「殺神」白起,一生打敗過多個強國,為何唯獨只有趙括成笑柄
    秦國的「殺神」白起,和趙國「紙上談兵」的趙括,應該是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兩個人了;但是其中一個是作為千古名將而被傳誦,而另一個則是只懂談兵不會帶兵而成為千古笑柄
  •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國的大將,為何王翦善終,白起卻被殺呢?
    就戰國期間的秦國,也有兩位功高震主的將領,劃分是白起和王翦,不過,二者的終局卻截然「相悖」,這是為何呢?一,起首,就白起來說,在戰國中後期,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下楚國都城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績赫赫。白起擔負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由此,對立下赫赫軍功的白起,徹底到達了功高震主的水平了。
  • 秦國大將白起為什麼要活埋40萬趙國俘虜?
    秦國因為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實力最強。秦國在向東擴張、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首先要徵服的鄰國就是趙國。因此,秦、趙之間發生的戰爭最多,也最慘烈。約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軍隊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防守。這時,趙軍統帥為名將廉頗,他謀略豐富,老成持重,認為憑趙軍實力不能與秦軍直接抗衡,於是充分利用有利地勢,固守陣腳,把秦軍拖了幾年。
  • 秦國四大名將,把風雨飄搖中的秦國推向巔峰!
    ,秦國的實力一步步上升,以至於最後有了能夠抗衡六國合力圍剿的力量。在這過程中,有四位將軍功不可沒,他們浴血殺敵、運籌帷幄,為秦國的一統打下最堅實的基礎。第一位:戰神白起。據記載白起的祖先是將領白乙丙,從秦穆公時期就為秦國效力。白起出生時秦的國力就已經十分強大了,秦昭王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的大戰略,而唯一缺少的就是人才,白起順應時勢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 秦國的一位丞相: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白起
    作為秦國丞相,呂不韋即便不能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少也是為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而日夜操勞的。當然,在整個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能最終一統六國,也和多位丞相的努力存在密切的關係。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丞相範雎,同樣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對於範雎來說,雖然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這也讓範雎成為秦國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丞相。
  • 持久戰的典型,秦國用140年統一天下
    秦獻公嬴師隰(xí),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為秦孝公趙渠梁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秦國真正的壯大,立下一統天下之大志,是在秦孝公時期。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嬴渠梁繼任秦公,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最終完成統一。這中間,秦國用了一百四十年的時間,正是秦國七代明君長達一百四十年的堅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出現了,它就是秦朝。
  • 《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沒有出現呢?
    特別是秦國一方的王翦,因為參與平定了嫪毐之亂,更是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此相對應的是,另外一位秦國名將——白起,則始終沒有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中,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沒有出現呢?一首先,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
  • 盤點秦國的九大將領
    秦國打敗了中原的霸主晉國之後,又轉戰西戎,有二十來個小國和部族都爭先恐後地歸附了秦國,使秦國擴地千裡,稱霸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第八、甘茂甘茂是戰國中期秦國的一位名將 。起先,通過張儀和樗里子的引薦得到秦惠王的喜愛。後來,甘茂幫助魏章奪取漢中地區。秦武王即位後,趕跑了張儀和魏章。不久以後,蜀地的秦公子輝謀反,甘茂便被派去平定。得勝歸來後被任命為左丞相。
  • 山西出土兩把銅戈,解開白起自殺之謎:長平之戰的勝利者並非秦國
    最終,秦國名將白起圍殲了趙括率領的趙軍主力,俘獲40萬人。為了永除後患,白起殘忍地坑殺了40萬趙卒,僅僅放回了240名未成年小兵。  在很多人看來,秦國無疑是長平之戰的最大贏家,直接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長平之戰後,秦國卻在趙都邯鄲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敗,幾乎將此前獲得的成果全部吐出。而首功之臣——白起,也在不久後自殺。
  • 《大秦帝國》系列中秦國的八大名將,哪位能夠排第一?
    秦國的統一是舉六世之功,這六代的君主雖然主要,但也不能忽略了幫助他們東徵西討的歷代名將,咱們不妨先不談君主,來看看這些秦國名將們到底該如何排名。 說到秦國名將,估計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白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又叫公孫起,白起出身不高,幸運的是趕上了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推行的軍功爵制,使得他的才華沒有被埋沒。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秦國公室出身的白起確實已威脅到秦王地位,死時在六十歲左右
    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今山西曲沃東北),佔領九座城,斬首五萬。前262年,白起攻佔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上黨通往都城的南太行道被切斷。之後,韓國上黨太守馮亭舉上黨降趙。眉縣白起紀念館讓人值得深思的是,之後秦國換了主將。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佔上黨(山西長治市)。之後,秦軍與趙軍對峙於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