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誕生了秦國大將白起!

2021-01-08 騰訊網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眉縣來說,總人口超30萬,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古稱「眉塢」,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腳下,北跨渭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眉縣可謂人才輩出,比如秦國大將白起,蜀漢名臣法正等,就出自今眉縣一帶。並且,眉縣曾經名為郿縣。1964年9月,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將郿縣改為眉縣,並沿用至今。

首先,眉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古稱「眉塢」。在地理位置上,眉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水,屬黃河中遊川塬溝壑區。東接周至縣,西鄰岐山縣,北與扶風縣接壤。介於東經107°39′—108°00′,北緯33°59′—34°19′之間,總面積863平方千米。眉縣的縣城東距西安市125千米;西距寶雞市65千米。眉縣是西周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上,眉縣可謂人才輩出,比如秦國大將白起,蜀漢名臣法正等,就出自今眉縣一帶。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秦國的疆域。在戰國時期,秦國在該地區設立郿縣。 「郿」字源於《詩經·大雅·崧高》:「申伯信邁,王餞於郿」。《史紀》載:「秦昭王時大將白起為郿人」之記,證明在郿地建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該地區仍屬郿縣。西漢因之,渭水南仍為武功縣。東漢初年(25年),撤銷武功縣和邰縣。漢獻帝中平元年(189年),改漢光邑為安漢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陝西省眉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太康八年(287年)今眉地稱秦國,後復為郿縣。前趙,今眉地號曰郿城。公元445年,北魏改郿城縣曰平陽縣,今寶雞市眉縣一帶屬之。西魏時期,又改平陽縣為郿城縣。北周建立後,撤銷郿城縣(渭水北)、溫湯縣(渭水南),縣地併入周城縣。由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周城縣曰渭濱縣。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改渭濱縣曰郿縣。義寧二年(618年),於郿縣東部設鳳泉縣,並於郿縣境內設郿城郡。唐朝建立後,改郿城郡為郇州。公元620年,州廢,將郿縣城遷今址。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撤銷鳳泉縣,其地併入郿縣。元初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升郿縣為郿州,於東部設柿林縣,該地區屬之。順帝至元元年(1335年),復改郿州為郿縣,並廢柿林縣,其地復歸郿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郿縣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鳳翔府。清朝取代明朝後,郿縣屬陝西省鳳翔府。

最後,到了1914年,郿縣屬關中道。1928年,郿縣直屬於陝西省。1958年12月,郿縣併入周至縣,該地區屬之。1961年9月,恢復了郿縣的建制。到了1964年9月,因為名字生僻難認,所以將「郿」字改為「眉」,從此遂為眉縣。如今,眉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截至2018年底,眉縣總面積達863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32.5萬人。對於眉縣來說,自戰國時期建縣,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陝西省建縣歷史最悠久的縣之一。對於眉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
    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秦國作為一個大國,不但有很多的謀士,還有很多肯為秦國出生入死的大將,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秦國才能統一天下。秦將白起是郿邑人,善於用兵,服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帶兵進擊韓國的新城。這一年,穰侯做了秦國的丞相,推舉任鄙作漢中郡守。
  • 秦國大將白起輪迴三惡道的驚世記錄
    如果有人認為佛教沒有傳入中國,因果輪迴就不可能存在,只能表明此人不懂佛教、不明因果。下面這則故事,主要內容出自《歷史感應統紀》,又據《因果報應故事類編》相關材料彙編而成,主人公是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白起生平事跡出自《史記》,至於白起死後輪迴三惡道的資料,則分別出自《高僧傳》《夷堅志》《群談採餘》《感應彙編》等古籍。
  •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國的大將,為何王翦善終,白起卻被殺呢?
    好比西漢初期,功高震主的韓信就沒有落下一個好終局。再好比南宋上將嶽飛,也是由於功高震主等緣故,以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就戰國期間的秦國,也有兩位功高震主的將領,劃分是白起和王翦,不過,二者的終局卻截然「相悖」,這是為何呢?一,起首,就白起來說,在戰國中後期,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下楚國都城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績赫赫。
  • 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
    文/明史養志(本文為明史養志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複製或轉載)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白起,生卒不詳,戰國時期有名的將軍。作為秦國的大將,他多次率軍擊敗他國的軍隊。公元前260年,白起率領軍隊在一天之內擊敗了40萬趙軍。
  • 秦國大將白起史稱「殺神」,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瘋狂?
    秦國大將白起任主帥,他在此戰精明的看出魏國和韓國各有各的想法,都不敢做首戰的先鋒,所以白起就利用他們這個弱點先用一小部分兵力迷惑兵力強大的韓國,再用秦軍的主力部隊對抗實力較小的魏國,戰爭一觸即發,魏國被秦國的主力消滅,而韓國此時孤立無援腹背受敵,被秦軍打的潰不成軍連連敗退,秦國緊追不捨最終把韓國兵力徹底消滅。
  • 秦國大將白起為什麼要活埋40萬趙國俘虜?
    戰國時期,就有一場戰爭中有40萬俘虜慘遭殺害,這就是「長平之戰」。戰國末期,秦、趙、齊、楚、燕、魏、韓七國爭霸的戰爭愈加激烈。秦國因為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實力最強。秦國在向東擴張、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首先要徵服的鄰國就是趙國。因此,秦、趙之間發生的戰爭最多,也最慘烈。
  • 項羽破釜沉舟,瓦解秦國最後武力,教會項羽的,卻是秦國戰神白起
    這一仗當然是打贏了,所以白起才會故伎重演,打敗楚軍。楚國是秦滅六國過程中,最為強勁的對手,楚國疆土遼闊、人口稠密,軍隊數量不亞於秦國,而且民風彪悍,戰鬥力很強。從周朝立國開始,楚國便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對手之一。在幾百年的相互交往和融合中,楚國已經成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
    秦國在長平之戰增兵到60萬時徵發人員中有不少是距長平戰場較近的新佔地人口,一是秦國本土已沒有太多後備兵員,二是就近徵兵可以節省運輸輜重的人力物力。大致可以判定一國不論人口多寡,一次戰爭可出動的人員上限在60萬左右,因為還要考慮運輸補給不便的問題,帶人太多是供不起的。至於一國有多少兵力、多少人口,囿於史料匱乏,很難考證。
  • 王者榮耀白起遊戲人物歷史背景介紹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死神之鐮 被動白起在指定位置召喚鐮刀,鐮刀在一定延遲後收回,對範圍內的敵人造成200/230/260/290/320/350(+100%物理加成)點法術傷害並將其拉回;同時敵人會減少50%移動速度,持續2.5秒。被動:白起對生命值低於30%的目標會額外造成30%傷害。
  • 白起若不被賜死,秦國是否能提前統一全國?專家說:白起必死無疑
    其中,最聞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有意思的是,這四位名將分屬於兩國。廉頗與李牧屬於趙國,那時候的趙國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替整個中原地區抵擋著匈奴,所以,出幾個能戰的名將不算什麼難事。白起和王翦則是屬於秦國,他們也是秦國後來能統一華夏的原因之一。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白起,他可是四大名將之首。
  • 大秦帝國,戰神白起,縱橫天下,卻緣何自刎
    》,感嘆秦國戰神白起的赫赫戰功,但又為他的無奈結局扼腕嘆息。下面就讓我們分析一下戰神白起被秦王賜死的真正原因吧! 「白起簡介」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位列四大名將之首。有「殺神」、「人屠」之冠名。
  • 古代十大殺神之一,「鐵血屠夫」白起
    —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 同為秦國名將為何白起自刎而王翦善始善終?
    顯然和秦國歷代君主的努力,勵精圖治是分不開的,自秦穆公通過積極的外交政策以及大力吸引外來人才,擴充軍備,向東兩次扶持晉國君主,向西徵伐山戎,擴土千裡,稱雄西部開始,一個讓人不可忽視的秦國映入了中原諸侯的眼帘。自秦孝公任用商君變法,經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直至秦王嬴政,逐漸地稱霸諸侯,一掃六合,建立秦國不朽功業。
  • 秦國的一位丞相: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白起
    作為秦國丞相,呂不韋即便不能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少也是為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而日夜操勞的。當然,在整個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能最終一統六國,也和多位丞相的努力存在密切的關係。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丞相範雎,同樣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對於範雎來說,雖然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這也讓範雎成為秦國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丞相。
  • 白起為何坑殺40萬降兵,是有意為之還是另有隱情?
    長平之戰的起因在公元前270年,秦王繞過韓國首先進攻趙國,被趙國大將趙睿攔於瘀於之下,由於沒有更好的辦法攻破趙軍只好在此地先行駐守,後來,魏國範雎來秦獻計,準備來一個「遠交近攻」的戰略,即以攻打魏國為引,而轉戰趙國,打他個措手不及。
  • 秦國最慘烈的「將相之爭」:導致白起自盡,20萬秦軍傷亡!
    將相和,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戰國時期,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之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面對藺相如的不斷升遷,武將廉頗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 古代最受詛咒的封號,受封之人都是千古大將,卻沒一個人有好下場
    在古代,一個成功男性的象徵是什麼?按照《水滸傳》首領宋江的描寫,自然是高官厚祿封妻蔭子。如果想要看一個大臣在朝廷中的地位和皇帝對他們的態度,而又不了解複雜的官職的情況下,封號卻能夠表明一切。
  • 為何秦昭襄王要殺掉白起?白起的死因,秦王逼迫其自殺實屬無奈
    白起(未知?—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對於白起這個歷史人物,大家聽到他的名字必毛骨悚然,因為他是戰神,一生大大小小徵戰無數卻從無敗仗,殺人無數。那白起一生到底殺死了多少人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 世界五大人屠大將:日本第五北非第四項羽第三,第一比白起屠得狠
    自古以來,戰爭都是以奪城掠地統治人口為目的,只要敵方投降,戰爭便可宣布結束。但有些時候,戰爭打得相當殘酷,一方或雙方傷亡相當大。而作為大將來說,殲敵人數則是他們的一大戰績。後人多把古代殲敵人數巨大,或大規模屠殺戰俘及平民的大將稱為「人屠」。
  • 被白起坑殺的40萬趙軍 為何不站出來反抗?背後有人在肆意炒作
    說起戰國第一殺神白起,很多人都會想起長平之戰,那大家是否好奇,白起是否真的坑殺了40萬戰俘,還是有人誇大了數字,進行肆意炒作。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詳細了解一下長平之戰。在公元前262年,秦國和趙國為了爭奪上黨郡,在長平發生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