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白起殺了一百多萬人,滅掉了戰國時期的一半軍隊

2020-12-24 火星十一號

秦國名將白起以殺神人屠為名,那麼他為何會有此稱號?據說他以一己之力就滅掉戰國一半軍隊,在引雀之戰中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在華陽擊殺趙魏聯軍二十萬,公處三次使楚國只剩下十萬餘人,最出名的應該是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四十萬趙軍,也因此被稱為人屠。

那麼白起是如何坑殺的四十萬趙軍?在秦趙兩國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由於趙國的糧食產量低於秦國,當時的趙軍糧草稀缺,無奈之下趙國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了廉頗,秦國這邊白起上線,抓住時機截斷趙軍糧草。

四十萬趙軍投降,但白起卻選擇把趙軍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兵卒回去,就我們現在來看,四十萬人光是殺都要殺幾天,如果坑殺的話需要更長時間,那麼白起為什麼要選擇殺掉又投降的趙軍?如何坑殺這四十萬趙軍的?

在一九九五年五月的某一天,這件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在山西省某地,當時的兩名村民在耕種之際突然挖出了一些屍骨,驚慌之下他們急忙上報,在考古人員的多是勘測之下,他們發現此地就是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的地方。

但經過法醫檢測,在一百多具屍骨中,只有一名可能是被活埋的,其餘的大半都缺少頭骨,而當時秦國正在貫徹商鞅推行的軍功爵制度,即以斬殺敵軍首級數量作為評定賞罰標準,所以可以推測出當時應該是在兩軍交戰時殺掉了差不多一半人,也就是在戰爭中死亡的有二十多萬人左右,他們的頭顱都被帶走用來統計戰功。

所以在挖掘出來的屍骨有很多是屍身分離的,而剩下的大多數屍骨上還有刀劍砍傷的痕跡,據專家推測,他們應該是被殺死之後才埋屍於此的,而不是被活埋而死,所以不能說他們被坑殺而死,那麼就算投降的趙軍沒有那麼多,但至少會有二十萬。

白起又是如何將那麼多人殺掉的?那麼多俘虜被殺時為什麼沒有人反抗?這就不得不提一下趙軍投降前的情況了,當時趙軍臨時換將,更是把經驗豐富的廉頗換成了趙括,趙括因為之前煙雨之戰時趙軍大敗秦軍,因為當時的秦軍沒有那麼強大,而白起則正是利用敵軍輕敵自傲的想法,佯裝被打敗,引誘趙軍深入秦軍埋伏,更是趁機切斷了趙軍的後方補給支柱,讓趙軍發生了斷糧危機。

秦昭襄王趁此機會更是全國動員,凡是年滿十五歲的都要上戰場,一方缺糧,將領還自視甚高,一方糧草充足,還有後方士兵源源不斷的補充,結果顯而易見,趙括在亂戰中被殺死,剩下的趙軍沒有了首領,方寸大亂,最後只能投降。

那時他們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就算是最強壯的人也抵不住飢餓,而被俘後秦國顯然不能養著他們,在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不僅是趙國糧草稀缺,秦國也差不多將之前的積累都花光了。

所以他們沒有多餘的糧食來養這些俘虜,更別說這些人都是趙軍的主力,作戰經驗豐富,而且他們對趙國忠心耿耿,如果把他們放回國讓他們活下來,就相當於放虎歸山,秦國一旦發生動亂,這些人群起而攻之,很快就會讓秦國元氣大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軍的結局已經可以預料,更別說當時秦昭襄王就在河內督戰,面對這些投降的趙軍,他很清楚,如果不殺了他們,那麼趙國將來一定會死灰復燃,為秦國統一天下造成巨大的阻礙,因此才有了白起坑殺降卒的命令。

當時的人們對於降兵的處理一般是放歸國內,並認為將領如果殺了俘虜,未來會遭遇不幸,因此大多數情況並不會殺降兵,而只是殺降將,但白起還是殺了那些人,從大局來看,他此舉殲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為秦國的未來打下基礎。

從另一方面也是秦昭襄王的命令,更是為了白起自己,在當時秦國有規定,兩軍交戰,如果你打勝了,但犧牲的人數多於對方,那麼就會受到懲罰,犧牲的人數相當,則不獎不罰,只有犧牲的人數少於對方才能得到獎勵,而秦軍之前已經犧牲了三十多萬人,趙軍才犧牲了二十多萬人。

於公於私,白起都只能殺掉那些俘虜,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那麼白起又是如何坑殺掉這二十萬趙軍的呢?據說為了能夠更快速地殺掉趙軍,白起首先提出只要放下兵器才會讓他們吃飯,其後把它們分為十個營,然後尋找十個地形崎嶇的山谷,把趙軍騙到山谷裡之後再高處射殺。

他們面對有備而來的秦軍,早已餓得不行的趙軍當然無法抵擋,最後滅亡也是理所當然的,在他們死後,秦軍再把他們埋葬,長平之戰在趙軍死亡四十五萬士兵,秦國死亡三十多萬士兵之後結束,其後趙國幾乎滅亡,國內據說已經沒有青壯之人了,而秦國也不遑多讓,雖然戰勝了趙國,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之後秦昭襄王才會聽從範雎的意見,停止攻擊邯鄲的腳步,開始休養生息,白起的一生可以說是都在戰爭中度過的,曾有人評價白起,說他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他擅長在戰爭中根據不同的狀況採取不同的對敵之策。

直接殲滅敵人,擊殺對方的有生力量,這也與當時的秦國國策有關,為了秦國更加強大,那麼必須削弱其他國家的力量,只有通過殲滅敵人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從白起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正是秉持著這一思想,才會在幾次戰役中痛下殺手。

在他的有生之年滅殺了一百多萬人,幾乎滅掉了戰國時期的一半軍隊,為秦國的統一加快了速度。

相關焦點

  • 秦國大將白起史稱「殺神」,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瘋狂?
    白起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首,是秦國的軍事家最厲害的戰神,他徵戰一生打了很多仗從無敗績,他徵伐戰場殺害了很多人,他讓當時的其他國的士兵將領,只要聽到他的名字都聞風喪膽無心戀戰,因此那時的人們稱白起為「殺神」。我們只聽他的稱號就能感受到那時的白起有多厲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白起巔峰時期有多狂吧?
  • 古代十大殺神之一,「鐵血屠夫」白起
    白起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 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專家:有違事實
    戰國時期,秦國算是撿到了寶,一代名將白起正是為秦國效力的。說起白起的出身,曾經有史書記載,他祖先是秦穆公的大將白乙丙,身為名門之後的白起,並沒有給家族丟臉,七十餘場戰役從未輸過,這可能是世界軍事歷史上的吉尼斯紀錄了吧。
  • 殺神白起之死——秦昭襄王永遠的痛
    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國名將。其一生徵戰六國,大小70餘戰,未嘗敗績,後世稱為戰神,又因其殺戮過重,也被稱為殺神或「人屠」。
  • 「兵仙」韓信為何看不起「殺神」白起?你看韓信怎麼評價白起的
    今天我們便來聊聊「兵仙」韓信和「殺神」白起。韓信,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早年因家庭貧苦常寄人籬下,後來受蕭何舉薦成為劉邦手下的大將軍,從此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信精通兵法,是一名難得的戰術家,他曾為後人留下暗渡陳倉、背水為營等戰術典故。韓信非常擅長於點兵用將,他親自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等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 羋月傳白起真實歷史:揭秘白起殺了多少人,最後怎麼死的
    讓小編了解到了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將叫白起,被人們稱之為殺神。正是因為這個稱號,讓探秘 志小編也是非常好奇,這白起到底是誰?問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只怪小編歷史學的不好,只好又對戰國時期的歷史再次溫習了一遍 ,所謂亂世出英雄,羋月在被劫持的時候救下了從小就在狼堆裡長大的小孩,而這個小孩據悉就是白起,白起被被成為是戰國時期的 「戰神」很多地方都有白起祠。
  • 殺神白起的最後歲月,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僅白起就佔了一半
    戰國時期的秦趙長平之戰,如果沒有丞相範雎的離間計,趙孝成王臨陣換將,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秦國恐怕未必能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因此,這一戰範雎也是功不可沒。然則白起之死,似乎與範雎也脫不了關係,因為在長平之戰之後,秦國的這一相一將,一文一武兩個重要人物卻產生了隔閡。當然,他們之間的隔閡也並不是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卻影響了白起臨死之前的那一段日子。
  • 《羋月傳》狼孩白起:戰神or殺神,70餘戰詮釋「一將功成萬骨枯」
    之後,白起的軍旅生涯就如同開了掛,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大小70餘戰,從無敗績,換句話說,只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就等於遇上了死神。他是戰國殺神,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就獨佔不止二分之一。
  • 戰國名將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昭王時期曾經多次率部出徵,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白起勇武多謀,在與六國的諸多戰役中,他善於通過運動戰打殲滅戰,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與廉頗、李牧、王翦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則位其首。 春秋時期,秦國地處蠻荒之地,遠離中原文化,人才欠缺,禮儀制度落後,兩三百年來未能像晉國齊國那樣稱霸。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秦國步入強國的發展軌跡。
  • 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除軍事才能外,兩大伯樂和尚武之風
    ,從此秦國開始的統一之路,而白起贏得了戰神,殺神的稱號。影視劇畢竟不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成就殺神白起?難道僅僅憑軍事才能和幾場重大戰役的勝利嗎?藉助《大秦帝國》這部影視劇,我們來剖析一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殺神白起。戰國時期,白起是如何成為戰神?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
    戰國末年大概有多少軍人? 是不是白起殺了這麼多人, 讓戰國末年幾乎都沒什麼軍人?  2.具體數字很難佐證,只能通過一鱗半爪的記載推斷。  魏國最盛時號稱有武卒(常規軍)20萬、蒼頭(不太正規的武裝,可看作類似民兵的戰鬥人員)20萬、奮擊(似為重甲步兵)20萬,廝徒(輜重兵)10萬。趙惠文王表示自己有(有不代表一定能出)100萬人。
  • 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
    文/明史養志(本文為明史養志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複製或轉載)秦國大將白起,被人稱為「殺神」,最後因何枉死白起,生卒不詳,戰國時期有名的將軍。作為秦國的大將,他多次率軍擊敗他國的軍隊。公元前260年,白起率領軍隊在一天之內擊敗了40萬趙軍。
  • 白起一生歷經70餘戰,從無敗績,而他又是如何獲得殺神頭銜的呢?
    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傑出將領被譽為一代戰神,他便是戰國時期秦國的武安君白起,若要提起戰國歷史,這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 「殺神」白起的悲慘結局果真是因殺孽太重獲咎於天嗎?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絕對當之無愧。其戰功赫赫,遠超同時期其他將領,正如秦張唐有言:「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知其數。」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殲敵之多,無人能及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戎馬徵戰長達34年,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殺敵近百萬,為秦國掃蕩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
  • 戰神白起為何淪為千古「殺神」
    ——生為秦人、戰功赫赫,戎馬一生從無敗績 從百戰百勝、忠君忠國的戰神,到山東六國聞風喪膽、甚至恨不能挫骨揚灰的殺神,白起到底是因為什麼才會有了這麼狼藉的聲名?白起進攻楚國並攻下包括鄢城在內的五座城邑,鄢郢之戰後被封為武安君;秦昭王二十九年,白起攻陷楚都郢都,楚國被迫遷都;秦昭王三十四年,華陽之戰,白起領軍八天前行千裡,斬首魏軍十三萬;秦昭王四十三年,白起佔領韓國五座城池,斬首韓軍五萬;之後,就是中國乃至世界冷兵器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的戰役之一——長平之戰了,白起領兵前後斬首趙軍四十餘萬人。
  • 白起、項羽坑殺幾十萬人無人問,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被罵千年?
    都說刀劍無眼,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陣難免出現死傷,但是往往在一方投降之後,勝利者仍然會有屠殺俘虜的行為,比較出名的就是白起坑殺40萬趙軍,項羽坑殺20萬秦軍,但是這幾十萬人對於後代人來說反倒沒被過多指責,而秦始皇焚書坑儒僅僅殺了四百多人,卻為何被罵了上千年?
  • 他是戰國「殺神」,攻下70餘座城池斬首100萬敵軍,死前突然醒悟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我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他為何被人稱為「殺神」,自刎時又為何仰天長嘆?他出生時,秦國的國力已經十分強大了。秦昭王密派白起奔赴前線領軍,與此同時,趙國用趙括替換了廉頗。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策略。結果趙括真的上當了,趙國的運糧之路被斷絕。趙軍斷糧46天後,飢餓不堪,甚至開始自相殘殺,軍心極度不穩。多次突圍失敗後,趙括親自率領精兵出戰,被秦軍擊殺,趙軍大敗。沒了主將的趙軍,紛紛投降。
  • 戰國鐵血悍將之「人屠」秦武安君白起
    看綽號就知道白起不是個善茬,殺多少人才能被稱為「人屠」呢?光史記裡就記錄了足足有九十來萬之多,相當於三個南京大屠殺。如果史記的數據可靠的話,按戰國時期大約兩三千萬的人口總量來算,這個比例是很高的了。 那白起是怎樣一步一步成為「人屠」的呢?背後又有怎樣的深層原因呢? 列位看官還記得美人心計中所講的宣太后的故事嗎?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5、司馬穰苴,抵抗晉、燕軍隊。司馬穰苴又稱田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乃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軍事家,相傳留有《司馬兵法》,被尊為武廟十哲之一。齊景公時期,晉國和燕國經常侵擾齊國邊境,令齊景公寢食難安,大夫晏嬰便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齊景公與其談論之後極為滿意,任命其為大將,領兵抗擊晉國和燕國軍隊。
  • 為何秦昭襄王要殺掉白起?白起的死因,秦王逼迫其自殺實屬無奈
    白起(未知?—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對於白起這個歷史人物,大家聽到他的名字必毛骨悚然,因為他是戰神,一生大大小小徵戰無數卻從無敗仗,殺人無數。那白起一生到底殺死了多少人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