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白起為何淪為千古「殺神」

2021-02-08 娛史通鑑

最近有一部口碑炸裂的國產歷史劇正在熱播,對,就是豆瓣評分8.7的《大秦帝國之崛起》。這部劇難得一見地捧紅了眾多歷史人物,尤其是這兩天播到的長平之戰,讓邢佳棟飾演的白起這一名將在繼「1080P」之後,再次引起了觀眾們的熱議。

 

 

——生為秦人、戰功赫赫,戎馬一生從無敗績

 

從百戰百勝、忠君忠國的戰神,到山東六國聞風喪膽、甚至恨不能挫骨揚灰的殺神,白起到底是因為什麼才會有了這麼狼藉的聲名?

 

秦人白起,因為出色的軍事才能得到魏冉賞識,進而一步步被秦國大BOSS秦昭襄王委以重任: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被任命為左庶長;

次年,伊闕之戰領兵斬首韓魏兩軍二十四萬,白起一戰成名、晉升為國尉;

秦昭王十五年,白起被任命為大良造,領兵再次大破魏國;

秦昭王二十一年,白起領兵佔領趙國光狼城;

秦昭王二十八年,白起進攻楚國並攻下包括鄢城在內的五座城邑,鄢郢之戰後被封為武安君;

秦昭王二十九年,白起攻陷楚都郢都,楚國被迫遷都;

秦昭王三十四年,華陽之戰,白起領軍八天前行千裡,斬首魏軍十三萬;

秦昭王四十三年,白起佔領韓國五座城池,斬首韓軍五萬;

之後,就是中國乃至世界冷兵器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的戰役之一——長平之戰了,白起領兵前後斬首趙軍四十餘萬人。

在近40年的軍事生涯中,白起指揮過大大小小多達七十餘場戰役,一生從無敗績,先後發動伊闕、鄢郢、華陽、長平四大戰役,殲滅各國士卒保守估計有百萬以上,成為戰國四大戰神之首,令山東六國聞風喪膽、心神俱裂,為秦國崛起成當時的超級強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就是這樣一位軍事才能卓越的戰神,卻因為殺掉趙國二十餘萬戰俘一事,被冠上了「殺神」、「人屠」等稱號。

 

——殺降二十餘萬,是無法逃脫的歷史宿命

 

長平之戰,是屬於戰國後期兩個最為強大的國家——秦、趙之間的舉國之戰。兩國交戰三年不分勝負,直至趙國用趙括換下廉頗、秦國啟用國之利器白起,秦君大敗趙軍並俘虜了二十餘萬降兵趙卒。

 

 

但凡是個名人,或多或少都會愛惜羽毛;而白起身為一代名將,對於降兵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一定不是盡而殺之。但是數量如此之多、又全部在趙國本土,能有什麼辦法將這些趙軍收為己用呢?應該是無力回天吧。

 

 

況且,劇中還提到,秦國從巴蜀修建棧道運糧至秦趙交戰前線,路途遙遠、消耗巨大,糧草到了軍營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於是秦軍在自己糧草都吃緊的情況下,如何養活戰俘?而主帥白起,看著自己的兵士吃不飽飯,又是何種感受?這樣看來,趙國降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嚴峻現實問題。

 

 

更重要的是,秦國歷經大大小小戰役眾多,到了秦昭襄王后期,已經明確了「毋獨攻其地,而攻其人」的戰略,即只有打掉對方有生力量才能以絕後患,否則秦軍將面對無數次捲土重來的戰爭及無休無止的損耗,統一中原的步伐也將遙遙無期。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的殘酷性。

 

 

此時,秦軍傷亡過半,還在趙國本土收了二十餘萬降兵,白起作為秦軍統帥,無論如何也只能快速做一個決定。這個決定,要對遠在宜陽坐鎮的秦昭襄王交代,要向因為補給趙國降軍而忍飢挨餓的萬千秦軍負責,要為整個秦國的天下大計考慮,但唯獨已經無關乎白起個人的想法,換做任何一個統帥,在這樣一個無法避免的歷史宿命下,都需要做一個可能會遺臭萬年的決定——殺降。

 

——戰神白起愧疚的,從來不是秦王和秦國

 

《崛起》中,白起在處置降軍前,在空蕩蕩的大殿裡坐了整整一夜。第二夜,他站在高地對著降軍趙卒說,「秦軍糧草無多,趙軍年輕力壯者入秦,老弱病殘者回趙」。

趙軍問:「白起將軍,此話當真?」

白起怔忪稍許,肅穆說道:「白起可信,白起可信!」隱約聽到底下有趙軍說,白起是個大英雄。可大英雄白起的眼中,卻似有淚光流轉。

 

 

二十餘萬手無寸鐵的生靈被屠殺,一個「戰爭機器」就像是給白起的惡名蓋棺定論了,但白起殺降這個決定,又真的能做到問心無愧嗎?有人對《崛起》中的白起評價道,白起忠於秦國比忠於秦王更多,但實質上,他只是沒有忠於自己。

 

 

他深知殺降一事,必會招致天下諸侯之敵視,把秦國從此推到孤立無援的懸崖上,也註定會給自己留下千古罵名。於是趙軍還在美夢中時,蒙驁將軍說,「白將軍,我去吧」,白起一句「我意已決」,就以秦國秦君忠臣良將之本分,自覺背鍋了,這是對於秦王的忠誠。

 

 

長平之戰之後,已經班師回秦的白起再三思量,認為再攻邯鄲毫無勝算,即使在秦王親自邀請下也拒不出徵。有人發表看法,白起自知此戰必敗,不想讓自己的軍事職業生涯留下敗績。但一句「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體現得,更多的卻是白起不想損耗更多秦兵,更不願使秦國內部空虛、冒險行進,這是對於秦軍、對於秦國的忠誠。

 

如果他是個縱橫家、謀略家,完全可以出徵邯鄲,他的功績,不會因為一次戰敗而被任何人看輕,只會說,戰神都打不下的戰役,一定是不可行。

 

但他是武將,忠君忠國、有自己戰爭信條的武將,縱有「人屠」之稱,但在真實歷史上,白起的很多場戰役都沒有斬首記錄、沒有屠城記錄,甚至在自裁前曾仰天長問「我何罪於天?」,最後沒有對秦王對秦國有絲毫埋怨,只是找到了自己的罪孽根源:「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趙國猛士

欺詐二十餘萬毫無還手之力的降兵,並悉數斬殺之,對於一代戰神來說,這實在說不上光明磊落。於王、於國,白起都已經盡忠,但對於趙國長平幾十萬戰俘之死,這位戰神卻耿耿於懷,很可能在之後心無寧日的餘生裡,都受到了關於自己人性的拷問。

 

蒙驁將軍問為何在子夜動手,白起說如此趙軍便只能記得白起,黃泉路上好來尋他

 

秦軍威武,但斬殺無甲無器之降卒,絕非兵家之榮

 

從以上種種跡象來看,白起並不是一個嗜殺成狂的冷血魔頭,他有著自己的戰爭信條與行事準則:身為軍人,必會履行殲滅敵人、取得勝利之天職。而趙國降兵二十萬不死,無疑放虎歸山,這場仗就等同於白費力氣。因此殺降一事,無關道德準則、無關內心真實感受。

 

 

時至如今,白起的功罪依然是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戰國歷史上的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戰神還是殺神,人們各有評判標準,就是不知這個評判標準,是不是建立在當時的特殊情境下了.

 

而對於《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塑造的白起這一人物,目前從網絡上的評價來看,還是相當成功的。除此之外,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在前幾天剛剛結束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創作研討會上表示,就創作者來說,首先是要敬畏歷史,正確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關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再深入把握歷史中打通歷史與現實的精神聯繫。

 

身為秦人,一生忠於秦國、忠於秦王

 

即歷史正劇不是教科書,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不可能去百分百完成對於歷史的還原。但《大秦帝國之崛起》卻在「七實三虛」的創作標準上,讓歷史更加真實,讓虛構更加精彩,比如劇中的趙蔓一角色,就是為了塑造白起而生——英雄紅顏、鐵骨柔情。

 

在此,感謝邢佳棟扮演的戰神白起,演技精湛,上演了一個人的「大秦帝國」。感謝《大秦帝國之崛起》,為後人們如何評判戰神白起,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的那個特殊環境,也為多數觀眾提供了對千古戰神、對真實秦史的重新認知。

相關焦點

  • 「兵仙」韓信為何看不起「殺神」白起?你看韓信怎麼評價白起的
    當然,這些事跡流傳千古的同時,也少不了被人們拿出來比較一二。今天我們便來聊聊「兵仙」韓信和「殺神」白起。韓信,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早年因家庭貧苦常寄人籬下,後來受蕭何舉薦成為劉邦手下的大將軍,從此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信精通兵法,是一名難得的戰術家,他曾為後人留下暗渡陳倉、背水為營等戰術典故。
  • 殺神白起之死——秦昭襄王永遠的痛
    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國名將。其一生徵戰六國,大小70餘戰,未嘗敗績,後世稱為戰神,又因其殺戮過重,也被稱為殺神或「人屠」。
  • 秦國「殺神」白起,一生打敗過多個強國,為何唯獨只有趙括成笑柄
    秦國的「殺神」白起,和趙國「紙上談兵」的趙括,應該是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兩個人了;但是其中一個是作為千古名將而被傳誦,而另一個則是只懂談兵不會帶兵而成為千古笑柄
  • 白起一生歷經70餘戰,從無敗績,而他又是如何獲得殺神頭銜的呢?
    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傑出將領被譽為一代戰神,他便是戰國時期秦國的武安君白起,若要提起戰國歷史,這也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白起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 大秦帝國,戰神白起,縱橫天下,卻緣何自刎
    》,感嘆秦國戰神白起的赫赫戰功,但又為他的無奈結局扼腕嘆息。下面就讓我們分析一下戰神白起被秦王賜死的真正原因吧! 「白起簡介」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位列四大名將之首。有「殺神」、「人屠」之冠名。
  • 《羋月傳》狼孩白起:戰神or殺神,70餘戰詮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個被羋月救的男孩就是日後秦國的戰神白起,羋月作為羋姝的陪嫁進入秦國,半路卻被義渠王翟驪所俘,而在被俘虜期間,在義渠的營地,羋月救下了一個偷羊的小男孩,並帶回了自己的帳篷,了解到這個小孩從小就長在狼堆裡,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小狼。
  • 他是不敗戰神,也是冷麵殺神
    他是不敗戰神,也是冷麵殺神,他祖上曾是貴族,但中道沒落,到父輩已成一介平民。好在他生逢其時,趕上商鞅變法。平民可以靠軍功得到提拔參軍入營後,他一路摸爬滾打,當上了左庶長,小有名氣頗受秦國宰相魏冉的賞識。彼時,秦軍東進,遭遇韓魏聯軍的阻擊。
  • 秦國大將白起史稱「殺神」,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瘋狂?
    白起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首,是秦國的軍事家最厲害的戰神,他徵戰一生打了很多仗從無敗績,他徵伐戰場殺害了很多人,他讓當時的其他國的士兵將領,只要聽到他的名字都聞風喪膽無心戀戰,因此那時的人們稱白起為「殺神」。我們只聽他的稱號就能感受到那時的白起有多厲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白起巔峰時期有多狂吧?
  • 為何秦昭襄王要殺掉白起?白起的死因,秦王逼迫其自殺實屬無奈
    白起(未知?—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對於白起這個歷史人物,大家聽到他的名字必毛骨悚然,因為他是戰神,一生大大小小徵戰無數卻從無敗仗,殺人無數。那白起一生到底殺死了多少人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 古代十大殺神之一,「鐵血屠夫」白起
    門闌蘇生在,勇銳白起強---杜甫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古代的十大殺神,怎麼能評選上十大殺神主要是從歷史影響,嗜血程度來評選,排名不分先後,個人觀點同大家一起討論。白起白起(?白起生平參加70餘場戰役,未嘗敗績,最出名的要數長平之戰,白起在這場戰鬥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趙括出兵進攻秦國軍隊的時候,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知道秦國已經暗地裡用名將白起換下了王齕,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無法攻破秦軍用兩年時間加固的營壘。
  • 歷史上羋月與白起沒有交集 魏冉是白起的伯樂
    參與互動    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千古流傳
  • 白居易自稱戰神白起後人,李商隱:連白起的姓氏都搞錯,不可信
    梁啓超曾考證:戰國時期戰場上死亡的將士達到200萬,但是其中有100萬人的死亡就和白起有關,這還不包括白起率領的秦國士兵的死亡人數。 可見白起在戰國時期的影響多麼恐怖。歷史著名的紙上談兵者趙括,就是敗在了白起之下,被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殺神」、「戰神」都是白起的名號。
  • 戰國四大戰神排名第一的白起,為何會被賜死?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陝西人。可以和孫武、吳起平起平坐之人。 戰國四大戰神排名第一,毫無爭議。其他三位:廉頗、李牧、王翦。 一、先翻看白起的人際關係。 二、再看看白起的功勞簿。
  • 戰勝白起為何坑殺40萬大軍?揭秘長平之戰背後的原因
    相信大家在王者榮耀裡用到過白起這個英雄,每個召喚師都對他再熟悉不過了,而真正的白起在歷史中是怎樣的呢?又有著怎樣的故事?白起又稱公孫起,是秦國有名的將軍,被封為武安君,未列於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在歷史中未嘗敗績,每次為秦國出徵都能凱旋歸來,為秦國後來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除軍事才能外,兩大伯樂和尚武之風
    導語:看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從此秦國開始的統一之路,而白起贏得了戰神,殺神的稱號。影視劇畢竟不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成就殺神白起?難道僅僅憑軍事才能和幾場重大戰役的勝利嗎?藉助《大秦帝國》這部影視劇,我們來剖析一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殺神白起。戰國時期,白起是如何成為戰神?
  • 「殺神」白起的悲慘結局果真是因殺孽太重獲咎於天嗎?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絕對當之無愧。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殲敵之多,無人能及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戎馬徵戰長達34年,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殺敵近百萬,為秦國掃蕩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後,六國聞白起之名而瑟瑟發抖,冠之以 「殺神」的威名。秦朝對六國的戰爭中,只要有白起指揮,幾乎都以勝利告終。
  • 「戰神」白起自盡的真相:成也應侯,敗也應侯
    白起是一位優秀的政治軍事家,與廉頗、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之首,作為戰功輝煌的將軍,身份顯赫的大將,他徵戰沙場30餘年,六國軍隊只要聽見他的名號就會嚇得望風而逃,他被稱為「戰神」,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不朽之功。但他卻最終含恨引劍自殺,結束了不平凡的一生,他為何自殺?
  • 白起坑殺40萬大軍的真相:三請秦王下令,秦王卻只留了四個字
    而在秦國滅六國的偉大徵途之中,有一個武將不得不提,他就是有著「殺神」之稱的秦國將領白起。 說到「殺神」白起,自然要說一下令其一戰成名的「長平之戰」!這場曠世大戰,開啟了秦滅六國的進程,正史之中對於此戰的評價極高,認為此戰之後,秦國統一天下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 有關戰國第一戰神白起的評價,是諸葛亮說的對,還是李世民說的對
    另外在這場大戰的趙國參與者,前有「尚能飯否」的廉頗,後有「紙上談兵」的趙括,可謂流量十足,而且還有白起這個大「殺神」。據記載,白起在這場大戰中,曾坑殺了數十萬人(史書說前後死了四十五萬,坑殺的那部分估計要佔大頭),秦國在此戰之後,聲名再次大振,而白起的「惡名」也開始世人皆知。
  •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上的「殺神」白起?他為何被除名武廟?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被殺是因為長平之戰損失巨大,戰績造假,一起被賜死的還有司馬靳,他是司馬遷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這樣趙括和司馬遷就有了世仇,白起的能力肯定是被浮誇了,從他邯鄲之戰畏戰就能看出,以前他打的仗都是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勝之不武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