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戰國時的趙國宰相,寧願放棄相位也要救助被秦國追殺的魏齊

2021-02-13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虞卿是戰國時期的趙國宰相,在長平之戰時勸趙王合縱,戰後反對趙孝成王割地予秦,還曾放棄相位主動救助魏齊。那虞卿是如何遊說趙孝成王與救助魏齊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力勸趙王

虞卿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說客,曾經多次遊說趙孝成王,因此得到重用,擔任趙國上卿。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秦軍屢敗趙軍,使得趙孝成王十分憂慮,便找來樓昌與虞卿商議對策。

趙孝成王說:「我軍屢敗給秦軍,損兵折將。寡人想要再派精兵支援前線,你們覺得怎麼樣?」樓昌回答說:「沒有用的,不如派使臣前往秦國議和。」虞卿回答說:「樓昌主張議和,是認為不議和趙軍必被秦軍打敗,可是否議和的主動權掌握在秦國手裡。那大王想一下,秦國是否想消滅趙軍呢?」趙孝成王回答說:「秦國不遺餘力,一定想要消滅趙軍。」

虞卿說:「大王聽臣一言,派使臣帶著金銀財寶去交好楚魏。楚魏想得到大王的財寶,一定會接納趙使。秦國聽說趙使前往楚魏,一定會懷疑六國合縱攻秦而心生恐懼,只有這樣才能秦趙議和。」但趙孝成王不聽,與平陽君商議後派鄭朱入秦求和。

二,智料秦國

趙孝成王見秦國接納鄭朱,同意議和,便對虞卿說:「寡人派平陽君前往秦國議和,秦國已經接納鄭朱,你怎麼看?」虞卿回答說:「秦國不可能同大王講和了,趙軍一定會被秦軍消滅,天下諸侯一定會前往秦國祝賀秦國獲勝。鄭朱是我趙國重臣,一旦入秦,秦王一定會把此事宣揚天下。楚魏得知秦趙議和,一定不會來救趙國。秦王知道趙國孤立無援,一定不會再同大王講和了。」果然秦昭襄王將趙國求和之事宣揚天下,拒絕同趙國議和,不久趙軍在長平之戰慘敗。

長平之戰後,秦軍包圍邯鄲,趙孝成王只得再次向秦國求和,派趙郝入秦割六縣之地。虞卿對趙孝成王說:「秦軍攻趙退軍,是因為疲憊退軍,還是他們有力量進攻,只是愛惜大王而退軍呢?」趙孝成王回答說:「秦軍攻打趙國竭盡全力,一定是因為疲憊退軍。」

虞卿說:「秦軍拼盡全力攻打它無力佔領的土地,疲憊而歸。大王把秦軍無力奪取的土地送給秦國,是在幫秦軍攻趙呀。等到明年秦國又來伐趙,大王又該怎麼辦?」趙孝成王把虞卿的話告訴趙郝,趙郝卻勸他先履行割地的盟約,使趙國服侍秦國的程度超過韓魏,這樣就能避免秦國來攻。

三,反對割地

趙孝成王把趙郝的話告訴虞卿,詢問他的意見。虞卿回答說:「趙郝認為現在不割地,明年秦國一定會伐趙,那麼明年趙國還得割地,不如現在就把土地割讓給秦國。現在把土地割給秦國,趙郝也不能保證明年秦國不伐趙。那現在把土地割給秦國,又有什麼用呢?明年秦國來攻,趙國還得割地。這樣一直下去,秦國的貪慾無限,趙國的土地有限,趙國一定會亡在秦國手裡。不如大王拿六縣土地來拉攏天下諸侯,合縱伐秦。趙國雖然在諸侯那裡損失了土地,但在秦國卻獲得了補償。這樣與白白的送給秦國土地來削弱自己,壯大秦國,哪一個更好呢?」

趙孝成王猶豫不決,於是詢問樓緩的意見。樓緩認為割地比不割地好,趙孝成王準備採納。虞卿急忙力勸趙孝成王不要割地,樓緩則認為諸侯之所以坐觀秦趙相爭,是想要依附強國欺負弱國,如果趙國不割地,諸侯就會聯合秦國瓜分趙國。虞卿痛斥樓緩是為秦國效力,力勸趙王將六縣之地交給齊國,齊趙合力共抗秦國,那韓魏也會歸附趙國,共同抗秦。趙孝成王聽從,便派虞卿前往齊國交好。後來魏國派人請趙國合縱,虞卿也勸趙孝成王同意。

四,救助魏齊

秦相範雎與魏相魏齊有仇,便派人向魏國索要魏齊的人頭。魏齊無奈,只得前往趙國投靠平原君。秦昭襄王於是假意派人說要與平原君結識,將其騙到秦國軟禁,然後逼迫趙孝成王用魏齊的人頭換回平原君。趙孝成王於是派兵包圍平原君府邸,捉拿魏齊。魏齊只得逃離平原君府邸,投靠虞卿。虞卿認為自己無法勸說趙王放過魏齊,於是前往魏國找信陵君幫忙,讓他幫助魏齊逃到楚國。

信陵君害怕秦國,不敢見虞卿,便問侯嬴虞卿是什麼人。侯嬴回答說:「一個人很難被別人了解,他也很難了解別人。虞卿第一次見趙王時穿著草鞋,打著傘,就被趙王賜予白壁、黃金;第二次就被封為上卿,第三次就被封為宰相、萬戶侯。魏齊在窮困潦倒的時候投奔他,他卻甘願放棄相位與萬戶侯救魏齊。公子覺得他是什麼人?」信陵君於是立即召見虞卿,可魏齊在此之前卻以為信陵君不肯幫他而自殺。

總的來說虞卿是一位很有見識的趙國宰相,看到了秦國消滅六國的堅定信心。可惜趙孝成王沒有採納虞卿的建議,使得長平慘敗。虞卿寧願放棄相位也要救援魏齊,更說明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君子」,哪個最牛?
    這位薛公,就是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著名的「四君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田文。和田文齊名的另外三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
  • 讀二十四史——《史記》183:戰國第一士——虞卿(下)
    趙王又把趙郝的話告訴虞卿,虞卿說,趙郝認為不割地求和,明年秦國就會再來進攻趙國,但現在割地求和,趙郝又說也不能保證秦國明年就不再進攻趙國。那麼現在就算割給秦國六邑,又有什麼好處呢。輕易割讓給秦國其兵力所不能奪取的土地,這不是自取滅亡嗎,所以不如不割地求和。何況即使秦兵善於進攻,也不能輕易地攻佔趙國六城,趙國即使不善防守,也不見得就會一下子失去六城。
  • 戰國四公子,都是什麼樣的人?
    公元前265年,當時秦昭襄王任用範睢為相,範睢在魏國時曾受當時宰相魏齊之辱,於是威脅魏國要殺了魏齊。魏齊於是逃到趙國,躲在平原君之處。秦昭襄王得知後,修書邀平原君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到了秦國之後,昭讓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卻回答:「在富貴時結交的朋友,都是為了貧賤時所預備的;魏齊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會交出來,何況他現在不在我那裡。」拒絕了秦王的請求。
  • 戰國四公子,盛名之下各有各的風流
    公元前265年,當時秦昭襄王任用範睢為相,範睢在魏國時曾受當時宰相魏齊之辱,於是威脅魏國要殺了魏齊。魏齊於是逃到趙國,躲在平原君之處。秦昭襄王得知後,修書邀平原君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到了秦國之後,昭讓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卻回答:「在富貴時結交的朋友,都是為了貧賤時所預備的;魏齊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會交出來,何況他現在不在我那裡。」拒絕了秦王的請求。
  • 平原君趙勝:既是振興趙國的名相,也對趙國的衰落負有很大責任
    平原君趙勝是戰國末期的趙國公子,輔佐趙惠文王與趙孝成王兩代趙王,既把趙國推向強盛,也讓趙國走向衰落,可以說見證了趙國由盛轉衰的全過程。那麼趙勝是如何輔佐趙王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喜招門客戰國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趙武靈王禪讓,子趙惠文王即位。趙惠文王一即位,就封弟趙勝為平原君、宰相,命他幫助自己治理趙國。趙惠文王派田部吏趙奢收繳租稅,結果平原君的數名門客因為拒絕交租,被他處死。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戰國七雄-趙國
    趙國在六國中率先組建起了強大的騎兵部隊。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間,趙國西破林胡、樓煩、北滅中山,拓地千餘裡。 趙國君臣睦、將相和。肥義、樓緩、虞卿、樂毅、田單、趙奢、藺相如、廉頗、趙勝、李牧等良相名將輩出。趙國民風剽悍、崇尚氣力、慷慨悲涼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迅速成為戰國中後期的北方軍事強國。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國為之側目。
  • 範雎:從廁所中走出來的秦國宰相
    通過魏人鄭安平,範雎和來魏國出使的秦國謁者王稽搭上了關係。王稽被範雎的才華徹底徵服,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範雎要去秦國的要求。 沒有人想到,這個叫範雎的人會一朝麻雀變鳳凰,成為大秦帝國的二號人物;沒有人想到,秦昭襄王在範雎的輔佐之下對山東六國是連連出拳,且拳拳致命。
  • 邯鄲之戰:一場延遲了秦國統一步伐的戰爭
    趙孝成王回國後,以大臣虞卿為首的反秦派堅決反對割地給秦國。虞卿的理由很充分,秦國對趙國的進攻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秦國罷兵並非是見到趙國慘狀而動了惻隱之心,而是秦國已經筋疲力盡。現在,趙國要將秦軍無力佔領的六座城邑白送給秦國,並不明智。再說割地給秦並不能保證秦國明年就不攻打趙國。秦國對土地的欲望是無窮的,如果面對秦國的威脅,趙國每次都要割地求和,那早晚有一天趙國將無地可割。
  • 恩怨分明,睚眥必報:秦相範雎,說好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呢?
    「宰相肚裡能撐船」是一句俗語,一般形容一個人寬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倡導為人處世要豁達大度,待人處事要仁慈。
  •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的平原君與清河
    我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烽煙四起。在那個動蕩年代,曾經在同一時期湧現出赫赫有名的「四大公子」,他們分別是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 萬萬沒想到,戰國末期趙國戰神李牧是敵對國家秦國名將李信的叔叔
    大家對於戰國後期的歷史應該比較熟悉,天下就剩下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這裡面要說軍事力量最強的毫無疑問是秦國,以一國之力對抗東方六國,而六國中能與勉強抗衡的恐怕只有趙國了。兩國各自都鍛鍊出了一批能徵慣戰的傑出將領,秦國有白起、王翦、王賁、李信等,趙國有廉頗、李牧等。兩國相互徵戰、連年廝殺,可以說仇怨較深。
  • 從死囚到秦國宰相、最終被斬首棄市,範雎的命運為啥如此大起大落
    「平步青雲、睚眥必報」,這兩個成語是範雎的標籤,也成了他傳奇人生的最好總結:身為一個出身貧苦、毫無背景的魏國人,因為口才,他「懷璧其罪」、遭受不白之冤,差點在極盡羞辱中死去;同樣是憑藉口才,他抓住機會、奮力一搏,實現了驚天逆襲,平步青雲成了名震天下的秦國宰相
  • 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為什么子楚、嬴政父子還要在趙國當質子?
    近日,《大秦賦》熱播讓許多人對戰國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大家聊聊戰國時期質子的那些事。中文的質子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亞原子粒子;二是指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一般都是國君的子嗣。
  • 什麼原因讓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成為最能跟秦國硬剛的國家?
    作為秦國統一天下路上最大的障礙,趙國還真是一塊硬骨頭,即便在長平之戰中慘敗,四十多萬大軍被「人屠」白起坑殺殆盡,幾近亡國,但之後仍能在秦國的接連打擊下,頑強支撐三十多年。期間,趙國還能西擊燕國,大破燕軍主力,一度兵圍燕都;北擊匈奴,殺敵十餘萬,縱橫草原;甚至在亡國前夕,仍能在肥之戰和番吾之戰中擊潰秦軍,讓秦國折損大將桓齮和數萬大軍。
  • 《大秦賦》之趙孝成王:當美夢被徹底擊碎,仍保持趙國最後的倔強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結束,趙國慘敗,40萬趙國將士被秦軍坑殺,慘不忍睹。消息傳出後,六國上下一片震驚,趙孝成王更是呆若木雞。在長平之戰之前,秦、趙兩國是七國中實力最強勁的兩個國家。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秦、趙兩國各佔兩人,其他五國只能豔羨。戰國四公子,趙國佔據其一,秦國則無。
  • 他到底是趙國丞相,還是秦國丞相,權臣郭開助秦滅趙
    戰國時期歷史人物,趙王遷寵臣。出身太原郭氏,歷仕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君主,拜為相國,封為建信君。進入秦國,拜為上卿。對於熱播劇《大秦賦》中的戰國名將大家都非常熟悉,尤其是秦趙兩國的將領,其中趙國的廉頗和李牧在劇中也被真實地還原了原有的歷史形象。與此同時一些配角,諸如權臣郭開也引起了不少觀眾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