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

2021-02-13 歷史小愛好者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荊軻刺秦,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公元前227年,也即戰國末期,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節拍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嬴政在鹹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荊軻就這樣死了。
對於荊軻刺秦來說,背後無疑是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之間的較量。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太子丹最終選擇派出刺客來刺殺秦王嬴政,也即二者已經勢不兩立了,但是,實際上,這兩人曾經是關係不錯的朋友。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

首先,從戰國七雄的地圖上來看,秦國和燕國之間,無疑是距離最為遙遠的兩個諸侯國。對於秦國來說,核心區域在今甘肅、陝西等地。而就燕國來說,則在今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等地。在秦國和燕國之間,還隔著魏國、趙國等諸侯國。不過,到了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之間,還是產生了交集。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記載: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

在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丹曾到趙國都城邯鄲當人質。在戰國時期,質子是指人質。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多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王室的人。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子楚、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戰國燕太子丹都曾經做過質子。秦始皇之父子楚曾在趙國做「質子」,後得呂不韋相助,終能返回秦國。對於秦王嬴政來說,因為父親子楚是秦國派到趙國邯鄲的人質,所以,秦王嬴政是在邯鄲出生的。在此基礎上,因為同在趙國都城邯鄲寄人籬下,太子丹和嬴政相交,並結下了不錯的關係。對此,《史記》中用一個「歡」字來形容兩人的關係,也即兩人完全可以稱之為朋友了,不是泛泛之交。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戰國時期,被派到其他諸侯國當人質,顯然不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不僅自己的活動會受到限制,連安危都很難得到保證,畢竟兩個諸侯國一旦開戰,人質很可能就會被刁難甚至殺害。

在此基礎上,在趙國的都城邯鄲,秦王嬴政和太子丹之間可謂同病相憐,這非常容易拉近兩人的關係。但是,人是不斷變化的。在呂不韋的幫助之下,秦王嬴政的父親子楚,被秦孝文王立為太子。等到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相繼去世後,原本朝不保夕的嬴政,一躍成為戰國時期最強大諸侯國的君主。而就太子丹來說,還是燕國的太子。燕王喜二十三年(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燕王喜派太子丹前往秦國作人質,已經成為秦王的嬴政對太子丹不友好。後來,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太子丹歸國後,尋求報復秦王政的辦法,但因燕國弱小,力不能及。

對此,在筆者看來,到了公元前232年的時候,秦王嬴政和寄居在趙國都城邯鄲的嬴政,已經是判若兩人了。換而言之,此時的秦王嬴政,目標只有一個,也就是一統六國,建立秦朝。因此,對於太子丹所在的燕國,自然也是秦王嬴政需要消滅的目標。基於此,秦王嬴政顯然不願意繼續和太子丹稱兄道弟了,也即因為天下形勢的變化,這兩人的關係已經回不到從前了。秦始皇十七年,韓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為徹底滅韓,派內史騰率兵再度對韓進攻,韓無力抵抗,內史騰指揮秦軍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把所得韓地改建為潁川郡。這樣,韓國成為當時六國最先被滅亡之國。自公元前230年開始,秦王嬴政正式開始了秦滅六國之戰。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趙蔥、顏聚奮戰數月,最終被秦將王翦擊敗。趙蔥被殺,顏聚收拾殘兵退回邯鄲勒兵固守。郭開被秦收買,甘心為秦效勞,多次勸投降。趙公子嘉則堅決反對,主張戰鬥到底,率領宗族、賓客參加了保護邯鄲的戰役。但趙王遷喪失鬥志,任由郭開擺布,竟下令開城向秦軍投降。秦國攻下邯鄲後,趙國滅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是為代王。

對於秦國來說,在消滅趙國之後,其兵馬已經來到了燕國邊疆。雖然秦國接下來沒有立即發兵攻打燕國,因為還有其他諸侯國需要用兵,但是,秦王嬴政此舉,自然引起了太子丹的警惕和憂慮。於是,當時已經回到燕國的太子丹,決定派遣刺客刺殺秦王嬴政,這不僅是因為兩人有私人恩怨,更是為了確保燕國的生存。如果讓秦王嬴政繼續用兵的話,燕國早晚還是會被秦國消滅的。在一番尋找之後,燕太子丹決定派遣荊軻這位刺客,希望他能實現刺殺秦始皇的目標。最後,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也即荊軻必須要有一個投名狀,才能獲得面見秦王嬴政的機會。當然,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到了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都城鹹陽,以此刺殺秦王嬴政。荊軻從燕國出發之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畢竟無論結果如何,荊軻此行都是有去無回的。正所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讓後人為之唏噓不已。

不久之後,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嬴政在鹹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首級,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嬴政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最終被秦侍衛所殺。荊軻刺秦的事情敗露後,秦王嬴政自然十分憤怒,也即矛頭直指燕國,尤其是太子丹。對此,太子丹的父親燕王喜擔心秦國出兵攻打燕國,便殺太子丹,將其首級獻給秦軍以求和。當然,此舉根本無法改變燕國滅亡的結果。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的背後: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的恩怨情仇
    說起來,太子丹與嬴政還是關係不錯的髮小,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演變為互相仇殺。據《史記》記載,太子丹,姓姬名丹,是燕王姬喜的兒子。戰國時期,諸侯國為了取得相互信任,往往把一個王子作為人質抵押給對方,以保證兩國協約的貫徹落實。太子丹就是承擔了這樣的使命,少年時曾被燕王派到趙國作人質。就在趙國,太子丹結識了秦王嬴政。
  • 太子丹跟秦王嬴政決裂,真的是因為呂不韋從中作梗嗎?
    在《大秦賦》第21集中,燕國太子丹作為使者來到秦國,並試圖說服秦國與燕國聯手出兵攻打趙國。可關鍵時刻,秦相呂不韋卻擅自做主與趙國和解,被擺了一道的燕國不得不獨自面對比自己強大很多的趙國。太子丹因此遷怒於秦王嬴政,認為他出爾反爾,背信棄義,兩人因此決裂。那麼在歷史上,太子丹與秦王嬴政的矛盾真是這樣結下的嗎?其實不然。
  • 《大秦賦》之燕太子丹:收留樊於期,派遣荊軻刺殺嬴政
    嬴政到邯鄲郊外祭奠申越,趙士人趁機作亂,在龍臺宮四處縱火引秦軍救火,在郊外埋伏欲殺秦王政,但嬴政早有安排,趙國的反秦士人被誅殺。說到刺殺秦王嬴政的行動,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荊軻刺秦。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趙人刺殺秦王嬴政失敗後,燕太子丹沒有遭到打擊,反而邀請荊軻來刺殺秦王嬴政。
  • 《大秦賦》之燕太子丹:戰國著名「導演」,匹夫之勇註定不能救國
    例如,燕太子丹和嬴政反目,並非因為「甘羅」,歷史上,太子丹到秦國的時候,嬴政早已親政。 也許燕太子丹見到嬴政後,還想和嬴政像往昔一樣相處,但此時雙方身份不同,嬴政沒有給他朋友般的尊重,而燕太子丹自尊心太強,因此對嬴政不滿,找機會要報復嬴政。
  • 萬萬沒想到,戰國末期趙國戰神李牧是敵對國家秦國名將李信的叔叔
    不過有趣的是,到了戰國末期的時候,這兩國各有一名大將,一個是秦國名將李信,一個是趙國戰神李牧,他們倆雖處不同陣營,卻是叔侄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一、李牧是趙國末期的軍中頂梁柱,被譽為「軍陣之神」李牧是戰國末年著名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的軍事生涯可分為兩個階段。早年擔任趙國北部邊境的守將,負責抵禦匈奴的入侵。
  • 【大秦帝國】秦始皇和太子丹,從兩小無猜到勢不兩立
    自從嬴政跟隨父親離開邯鄲以後,嬴政和太子丹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見面了,此時的秦王嬴政和太子丹都已經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了。即將見到闊別多年的兒時玩伴,太子丹喜出望外,兩小無猜的小哥們現在已經是秦國的國王了,太子丹有理由相信自己在秦國的日子應該是開心和滋潤的。然而事實證明友誼這種珍貴的資源往往會因為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尤其對於太子丹和嬴政這種出身王室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
  • 太子丹、嬴政、趙王在邯鄲賭坊決戰到天明,誰會贏?
    盟友轉眼成了敵人,是趙國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但不出樂間和將渠所料,在趙國主帥廉頗面前,六十萬燕軍就像豆腐渣工程,瞬間崩塌,樂間情知燕王不會放過他,逃到了趙國。在鄗邑和代邑分別擊破燕軍後,廉頗乘勝追擊,連追燕軍五百多裡,一直追到燕國國都,並將其包圍。趕緊認慫認錯,對方也許會放一馬,不然就完了,燕王喜請求講和。
  • 燕太子丹最後的結局如何?
    戰國末期,秦國已經具備了吞併六國的實力,而太子丹就出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都已經歷經了幾百年,人們對於故國有著無以倫比的情感,更何況燕丹還是燕國的太子,這就註定了他的悲劇。質子太子丹燕丹一生非常坎坷,年少時曾經在趙國邯鄲當質子,這在戰國時期非常常見,秦王嬴政的父親也曾經在邯鄲當質子,嬴政就出生在了邯鄲。同樣是質子,同樣在趙國受盡欺凌,加上燕丹與嬴政年紀相仿,因此在趙國的時候,兩人的關係還不錯。
  • 荊軻是戰國有名的劍客,和秦王一對一交戰卻挨8劍,究竟為何
    嬴政32歲那年終於向燕國發兵,失去屏障的燕國,已然成了嬴政眼裡的一塊肥肉,燕太子丹面對如此危機,有自知打不過強秦,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卻不知該怎麼辦。燕太子丹到處拜訪高人,企圖從中找出能解決燕國危難的辦法。這時一個叫田光的隱士,向太子丹舉薦了一位勇士,這位勇士就是荊軻,為了守住這個秘密,田光不惜自刎而死。
  • 《大秦賦》:代王嘉和燕太子丹,縱然不能阻擋秦國,也要奮力一搏
    雖然沒能繼承王位,但是,在趙王遷被俘獲後,公子嘉逃到代地繼續抵抗秦軍,顯示出趙人誓死抗爭的決心和勇氣,這無疑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 燕太子丹 另一方面,燕太子丹也是一個悲情人物。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太子丹和嬴政曾經結下了比較深厚的友誼。但是,因為各自立場的不同,二者漸行漸遠,最終以燕太子丹被殺來為這段友情劃上一個句號。
  • 太子丹:戰國最悲情太子,被自己父親所殺
    燕國廟堂一時慌作一團,從秦國逃回燕國的太子丹更是舉杯消愁,不知計將安出。 曾幾何時,他和秦王嬴政一同在趙國做人質,那時,他們是最好的玩伴,那時他們之間只是純粹的友誼。 但從嬴政登上秦國王位的那一刻起,除了天下,嬴政眼裡已沒有什麼親情,更沒有友誼可言。對,一個國君本該如此,尤其他還是大秦帝國的王。
  • 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為什么子楚、嬴政父子還要在趙國當質子?
    近日,《大秦賦》熱播讓許多人對戰國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大家聊聊戰國時期質子的那些事。中文的質子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亞原子粒子;二是指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一般都是國君的子嗣。
  • 燕太子丹——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十六
    他不願正視燕國與秦國的差距,也無力改變燕國走向滅亡的現實,心中反覆念想的只是個人被秦王「小視侮辱」,心裡只想著要「殺嬴政」報仇,於是把自己和國家的未來,都寄希望於「刺殺」這樣一個極小成功概率的事件,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恐怖主義。我們可以向前一步思考,假如這次「刺殺」成功了,那太子丹就能夠找回威信尊嚴嗎?燕國就能夠長治久安嗎?
  • 太子丹與嬴政:分別20年的友情會怎樣?
    嬴政身邊有人曾與嫪毐發生過爭執,告發他並不是閹割過的宦官。嬴政下令將嫪毐交給司法官吏治罪。嫪毐驚恐異常,盜用御璽,假託秦王之命調兵遣將,企圖攻擊嬴政居住的蘄年宮,進行叛亂。嬴政派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兵討伐,在鹹陽展開大戰,斬殺叛軍數百人,嫪毐在兵敗逃亡時被秦王的軍隊抓獲。
  • 燕太子丹的做法是否是錯誤的?
    秦王嬴政和燕太子小時候都在趙國為質,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但是成年後的嬴政和太子丹,卻是不同的境遇,14歲的嬴政成為秦王,而太子丹還是那個太子丹,這就是一個不可比的身份,一個是王,一個只是臣而已,也正是因為身份的不對等,讓太子丹不得不鋌而走險,選擇阻撓秦國東出,不惜和昔日的對頭趙國為伍
  • 荊軻刺秦王的太子丹到底與秦王政有多大仇?
    幼年同為質子的燕單和嬴政兩人算是個小學同學,身處異國他鄉時間長了就成了好朋友關係非常鐵,估計一塊在趙國掏過鳥窩,坐過搖搖,去過小賣部,慢慢就成了一對好兄弟,等秦始皇在九歲回鹹陽之後,秦始皇跟他小時候的好兄弟太子丹聯繫就不多了,畢竟當時通訊技術還很不發達,要及時聯繫就只有靠託夢了。嬴政繼位秦王后太子丹入秦為質。
  • 為何荊軻沒有殺掉秦王?荊軻臨死前或許道出原因
    或許荊軻早已意識到,他這一去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但在太子丹期許的目光中,他只得慷慨赴死。眾所周知,荊軻刺秦以失敗告終。荊軻以凡人之軀,帶著劇毒匕首,輾轉多次見到秦王,同秦王嬴政纏鬥多時,但就是傷不了嬴政分毫,反而被嬴政砍斷左腿,最後被亂刀砍死。那麼這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原因嗎?為何荊軻無法殺掉秦王?
  • 司馬光評燕太子丹有大罪 他真的有罪嗎 荊軻刺秦王是對是錯
    戰國末期,燕太子丹策劃了荊軻刺秦王,結果大家都知道,荊軻和秦舞陽被斬殺,燕太子丹也被燕王喜殺了,燕國被秦國滅了。一個反抗虎狼之秦的英雄出現了,因此後世史學家都評價燕太子丹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不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不同的看法,他不認為燕太子丹是一個英雄,反而認為他是燕國滅亡的大罪人,試問他真的有罪嗎?
  • 《大秦賦》之燕太子丹:夢裡不知身是客,匹夫之勇怎救國?
    然而,戰國末年,秦國傲視群雄,燕國不能自保,最終被秦國所滅,國祚822年。作為燕國最後一位太子,燕太子丹堪稱一代悲劇。燕太子丹,姬姓燕氏,因此稱燕丹,因導演了一場家喻戶曉的「荊軻刺秦王」而聞名於後世。最近播出的《大秦賦》中,燕太子丹也有出場,雖然大體上符合事實,但也有杜撰的部分。例如,燕太子丹和嬴政反目,並非因為「甘羅」,歷史上,太子丹到秦國的時候,嬴政早已親政。
  • 《大秦賦》:代王嘉和太子丹,縱無法改變歷史進程,亦要奮力搏擊
    歷史上除了統一天下的嬴政之外,同時期還有眾多配角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箇中著名代表就是燕國的太子丹和末代趙王嘉。他們都生活於燕趙大地,本來都是王孫貴胄,結果亡國後連自己性命都沒能保住,讓人不勝唏噓。戲中的兩人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