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秦國已經具備了吞併六國的實力,而太子丹就出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
戰國七雄每一個國家都已經歷經了幾百年,人們對於故國有著無以倫比的情感,更何況燕丹還是燕國的太子,這就註定了他的悲劇。
質子太子丹
燕丹一生非常坎坷,年少時曾經在趙國邯鄲當質子,這在戰國時期非常常見,秦王嬴政的父親也曾經在邯鄲當質子,嬴政就出生在了邯鄲。
同樣是質子,同樣在趙國受盡欺凌,加上燕丹與嬴政年紀相仿,因此在趙國的時候,兩人的關係還不錯。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嬴政繼承了秦國的王位,兩人的關係也就逐漸變冷。
在秦國開啟滅國大戰之前,燕丹曾經到秦國當質子,那時候他已經貴為太子,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件。
那時候嬴政已經是秦王了,他所考慮的每一件事都是從秦國的利益出發,因此,對於這個年少時的玩伴,也就顯得不那麼友好了。
荊軻刺秦王
後來,燕丹逃回到了燕國,知道秦王遲早會滅掉燕國,因此費盡心思想要尋找一條挽救燕國的路。
然而,那時候的燕國非常弱小,根本沒有力量去對抗秦國。
為了對抗秦國,同時也為了報復秦王嬴政,燕丹決心做最後一博,那就是找人行刺嬴政。
他所找到的人就是荊軻,為了讓荊軻刺秦王更加順利,他將燕國的輿圖以及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一併交給了荊軻,還配了個助手秦舞陽。
只不過可惜的是,荊軻刺秦王最終還是失敗了,荊軻與秦舞陽當場被殺。
這樣一來,秦王的怒火頓時燃爆,派王翦、辛勝率軍攻打燕國。
燕丹被殺
對於秦軍的來犯,燕國自然是非常害怕,許多人都認為是因為燕丹刺殺秦王,故而才遭來了滅國的禍端,於是燕王喜就殺掉了自己的兒子燕丹,希望秦國能夠就此退兵。
然而事與願違,即便殺掉了燕丹,秦軍絲毫沒有退兵的打算,一舉滅掉了燕國。
許多人認為,燕丹派人刺殺嬴政是一個極為不明智地選擇,因為一旦刺殺失敗,秦國必定會揮師滅燕。即便刺殺成功了,秦國當時滅六國已經時機成熟,換一個秦王,仍然會滅掉燕國,此舉最多能夠讓秦國亂上一陣子。
然而,很多人沒去想過的是,燕國當時實在太弱小了,先是被趙國欺負,趙國被秦滅亡以後,遲早會滅掉燕國。
那時候的燕國想要重新崛起已經是不可能了,燕丹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希望通過刺殺秦王為燕國贏得幾年的時間,或許能夠通過勵精圖治,讓燕國存貨下來也不一定。
只不過燕丹沒有想到的是,秦滅六國乃是大勢所趨,以他一人之力又如何能夠阻擋?生在王族家的燕丹,似乎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