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治鎮碓叉壩社區黨支部將領辦合作社作為抓好「四個留下」工作的「火車頭」,黨組織將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與合作社市場優勢、生產優勢、政策優勢深度融合,以「四育四保」工作舉措,著力激發農村各類生產要素,實現社區集體增收和社民致富雙贏目標。
培育服務隊伍,保證人盡其才
選優「兩委」隊伍。積極從復退軍人、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致富能手中儲備村幹力量,考察選任了1名工作思路清且願幹敢幹的同志進入社區任兩委委員,調整充實、選優配強了社區兩委班子。推行社區兩委與合作社管理人員交叉任職,並按照法定程序,由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合作社理事長。
壯大黨員支部。緊盯將優秀人員培養為黨員、將黨員培養為管理人員的「雙培」目標,從返鄉優秀農民工、退伍軍人、致富能手、大中專畢業生中培養發展一批黨員,將優秀黨員培養為社區兩委人員。
據了解,2020年該社區發展黨員3名,培養社區後備幹部2名,儲備高中以上學歷後備幹部3名,儲備入黨積極分子22名。
建設管理隊伍。社區支部充分利用「主題黨日」「三會一課」「兩學一做」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強化對村支兩委、全體黨員及合作社管理人員教育培訓,並通過以看促學、以學促用的方式,組織人員到黔西學習觀摩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好經驗好做法,推進管理隊伍建設。
碓叉壩社區辣椒採摘現場
培育主導產業,保證經濟效益
產業統一規劃。社區黨支部充分利用土地肥沃且連片的優勢,結合群眾種植意願,統一規劃打造辣椒和烤菸兩張「優勢產業牌」。2020年種植辣椒1500畝,產值3000噸,收入840萬元;種植烤菸2000畝,產值800噸,收入1040萬元。
資源整合經營。黨支部牽頭開展清產核資,將上級劃撥支持社區集體發展資金5萬元和社區集體林地、荒地等資源153.5畝全部量化股份,以社區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名義入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
抓好技術服務。針對群眾不會種、種不好的問題,黨支部積極主動聯繫農業專家和種植能手,對辣椒移栽及後續管理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確保老百姓能種好、有收成,做實產業結構調整。
村民採收辣椒
培育經營主體,保證發展質量
社社合股。社區引進3家合作社在碓叉壩社區聯合組成龍頭企業——納雍縣守巢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多家合作社聯合、部分農戶參與自種或流轉土地參與的抱團發展新格局。
個社一體。社區黨支部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帶動1500餘人在合作社務工。同時,對自願種植社區規劃產業的農戶,合作社無償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服務,並對產品負責保底收購,充分發動群眾參與進來。
社企強動。社區黨支部引領三家合作社組成合作聯社,按照「既合作又分工」的原則,明確各合作社主要職責,同步推進市場對接、技術指導、田間管理三個重要環節,實現「揚長避短、強強聯合」的社企聯動局面。
碓叉壩社區辣椒基地辣椒交售現場
培育治理能人,保證自我管理
賢人講評。社區黨支部聘請縣農民講師協會講師作為社區講習員,從遵紀守法、愛護環境、感黨恩愛納雍、種植技術等方面以「土言土語」說給群眾聽,教育引導群眾從內心深處感恩黨中央、感恩總書記,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培養文明習慣,提升群眾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
全民參與。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打造黨員模範戶、示範基地等亮點工程,建立起黨員與社員、大戶與小戶、社員與農戶結對互助的幫扶機制,開展產業上「拉」、技術上「指」、生活上「幫」、資金上「扶」等系列活動,實現全民參與,共謀發展、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推行積分。以環境衛生好、敬老愛幼和晚婚晚育、鄰裡不和等建立八加八減「黨建+積分」正負積分清單,所有村民每戶基礎分為100分,並進行累計積分,每月以戶為單位對積分情況進行公示「揭短亮醜」,同時根據積分數量可到積分超市兌換同等價值的生活用品,以數字管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記者:楊 英
編輯:王麗紅
校對:張 豔
編審:李 清
監製:李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