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雞司令」的致富路:脫下西裝進雞舍 探索扶貧路

2020-12-24 中國僑網

  脫下西裝進雞舍 海歸「雞司令」的致富路(海歸扶貧故事會(5))

  在湖南漣源,楓坪鎮天柱山禽業合作社的「雞司令」龔光輝稱得上家喻戶曉。

  為什麼呢?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學習7年後,這個海歸碩士決定回家鄉養雞,脫下西裝革履就進了雞舍。

  「崽崽瘋了哇!喝了洋墨水回來養雞?」「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嘛」……鄉親們感到困惑,養雞有什麼好,自己養了一輩子雞也沒因此脫貧致富,怎麼就讓這個海歸崽崽(當地方言,指輩分小的男孩子)「五迷三道」了?

  頂住質疑和壓力,在創業10年後,龔光輝將當年的幾個雞舍做成了如今年銷售額達1.7億元人民幣的家禽養殖公司,而這位海歸「雞司令」,帶領著鎮上2400多戶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吸飽「洋墨水」,返鄉來養雞

  聽到兒子要帶著「新理念、新技術」返鄉養雞,龔雪東說什麼也不幹。

  「第一,送你出國讀書不是為了讓你回來養雞;第二,就算養,你也比不過我。養雞的經驗本事我還能沒你厲害嗎?」父親執意讓龔光輝去大企業上班。

  那時,龔雪東的養雞生意卻並不樂觀。

  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技術落後、抗風險能力差。龔光輝深知,父親的雞場這樣經營下去難以為繼。

  如何說動父親?

  借著廣州一家國企給自己提供高薪職位的機會,龔光輝也將父親「騙」到了廣東,專門去看幾家規模化經營的現代養雞場。看著眼前一排排全自動化管理的雞舍,明亮潔淨、規模可觀,自己家的「小作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養了30年雞的龔雪東沉默了。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時,他的心底開始動搖——要不讓兒子回來試試?

  眼見父親鬆了口,龔光輝又拉著懂禽業技術的弟弟一起入了夥。父親懂市場、弟弟懂技術、自己懂企業管理,彼此互補,缺一不可。2010年,天柱山禽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向著龔光輝心中的現代農場邁出了第一步。

  龔光輝心中有一幅藍圖。第一,要從「雞販子」轉變成一家真正的養殖公司;第二,從家庭作坊模式向規範的企業發展;第三,在雞場裡全面推廣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向現代化養殖靠攏。

  想要一步步做成卻絕非易事。雞舍裡沒搭建專門的生活房,龔光輝就守在雞舍裡「打地鋪」。漣源雨水多,山裡溼氣又重,一覺醒來常常渾身溼漉漉的,「有時腰都直不起來」。龔光輝硬是睡了1年多,調整養殖模式、改良設備、查閱資料,醒著夢著腦子裡都是公雞母雞。

  一年下來,兒子的實績讓龔雪東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創業第一年,龔光輝的雞場賣出雞苗1000萬羽,實現利潤400多萬元,比上一年翻了幾番,黑雞、烏雞等品種深受市場歡迎,遠銷四川、山東等省份。

  探索新技術,養殖自動化

  還在俄羅斯讀書時,龔光輝就對於養殖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有過思考,在他看來,人力成本逐漸走高的背景下,創新技術,實現自動化管理是養殖業的必由之路。

  創業後,他分別從德國和荷蘭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現代化養雞設備和雞蛋分揀集合系統,從而實現包括溫度溼度、餵養、收集雞蛋、清潔糞便等環節在內的全流程自動化控制,一間1000多平方米的雞舍只需要一人就能打理妥帖,這種健康養殖模式極大提升了家禽繁育質量。

  近年來,龔光輝又開始了雞舍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探索,除了自動化生產環境之外,他還通過大數據系統智能化收集雞舍的生產數據,由此實現養殖過程可追溯。

  「這套系統是我們與設備製造商共同開發出來的,根據天柱山雞舍的特點量身打造,可以說是全球獨一無二。」龔光輝自豪地說。

  眼下,海歸「雞司令」龔光輝已經擁有2個佔地面積近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成為湘中養殖業的龍頭企業。養雞養得成功,另一件事也一直縈繞在他心頭——怎麼才能讓鄉親們也嘗到這科學養雞的「甜頭」?

  2014年,龔光輝與漣源市扶貧辦對接,開始參與精準扶貧。早在龔光輝創業之初的設想中,這就是一家「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全產業鏈現代化公司。貧困戶入股分紅,公司提供雞苗和技術指導,等到雞養大後農戶可以選擇自行出售,也可以賣給公司。不用為銷路犯愁,有公司託底,農戶便沒了後顧之憂,再加上合作社年底分紅,加在一起每年會有三四萬元的收入。一些早年在外務工的青年人也回來了,興致勃勃地想跟著龔光輝學養雞。

  村裡人明白了,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 海歸崽崽在外頭讀的書確實派上了大用場,「養雞也養得精細哩!」

  全鏈條幫扶,增收助脫貧

  在推進產業扶貧的過程中,湖南探索出了一條「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的新路子,具體來說,就是「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

  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與扶貧對象自身特點相結合,天柱山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直接幫扶、委託幫扶、技術培訓、股份合作4種幫扶方式,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

  「貧困戶可以用產業獎補資金入股,年底享受分紅。同時,貧困戶也可以自己『 抱團』成立合作社,建立養殖基地,從而形成規模化養殖,我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鏈條幫扶服務。」龔光輝對本報記者說。

  去年10月,龔光輝被授予了一份沉甸甸的特別「光輝」,他被評為湖南省2019年「百名最美扶貧人物」。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他的公司資產總值已達2.67億元,並在十餘個鄉鎮建立了26個養殖基地,聯結1萬餘貧困人口實現脫貧。2014年至今,龔光輝已累計給貧困戶分紅近500萬元。

  對於未來,龔光輝已經有了新的計劃。他盤算著,合作社下一步可以嘗試開展研學活動。「伴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現在很多孩子對家禽的了解很少,雖然吃雞肉,但卻不知道雞是從哪裡來的、如何長大出籠的,不知道雞蛋是怎麼來的。圍繞禽類科普,向孩子們介紹更多的農業知識,也讓他們多一點接觸自然的機會。」龔光輝說。(孫亞慧)

相關焦點

  •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大山深處迎來幸福「敲門人」1月5日,辣子樹村烏金雞生態園舉行第一次分紅儀式,辣子樹村85戶貧困戶每戶分紅900元。到了這,山連著山、河連著河,彎彎繞繞的路在地圖上擰成了「大麻花」,不仔細看,很難發現終點。無怪乎人們「找不到」李建華了。這位公安部派來兩年多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已變成了隨身攜帶記帳本,時刻留心發財路的「泥腿子」「生意人」。
  • 富錦市長安鎮:養殖「扶貧牛」 蹚出致富路
    本網訊(荀文文)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長安鎮積極培育扶貧產業項目,建立了「政府+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幫扶模式,帶動貧困群體增收。長安鎮通過扶持貧困戶養殖「扶貧牛」 ,蹚出了一條致富路,圓了貧困戶致富夢想。為保障貧困群體持續穩定增收。
  • 農村創業金點子:十張扶貧圖,十條致富路
    去年,也即2020年10月,浙江率全國之先發布了精準扶貧十大案例。餘音繞梁,李濟安創業暨《創業致富快報》自媒體第一時間獲知消息之後,就在思考:這些公共組織領域的高度概括對於我們個人創業者啟發何在?下面,咱們就一張圖一張圖地簡而言之,每一張圖其實都代表著一條致富路。1、產業扶貧——縉雲燒餅產業富民。縉雲燒餅,說起來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但真正的崛起卻是近幾年的事,現在遍布全國的示範店有890家,攤點足有7000多家,年產值20多億元。
  • 吳星霈 ‖ 從農家門外漢到致富行內人—— 90後「鵝司令」的扶貧...
    從農家門外漢到致富行內人——90後「鵝司令」的扶貧手記吳星霈我是一名90後地質測繪助理工程師,2018年6月開始投身於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在這近兩年的工作中,自己既實現了人價值的升華,也成了一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養殖能手,人送外號「鵝司令」。
  • 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開拓五黑靈芝雞產業化扶貧新路
    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地處八百裡伏牛山腹地南陽盆地東緣,曾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19年實觀脫貧摘帽。該縣郝寨鎮以促進精準扶貧、穩定脫貧為指針,立足中藥材種植傳統特色產業,積極發展相關精深加工產業,2019年開始探索五黑靈芝雞產業化養殖,目前已獲成功,為幫扶當地農民尤其是南水北調庫區移民增收致富開闢了新前景。
  • 【走向小康】「雞司令」的小康之歌
    劉建明,一個中年漢子,中等身材,長得精幹,是遠近聞名的養雞專業戶,村民親切地稱他「雞司令」。他雖不擅長唱歌,但他一直琢磨著、吟唱著一首歌,一首心中的小康之歌。當時,所有成品雞銷售一空,資金全部回籠!」劉建明在介紹情況過程中,始終微笑。他說,打內心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不但自己分到了2個雞棚,縣裡還把路修進了山裡,他運送飼料、雞苗,販賣成品雞都方便了;電線也架到了山上,這些雞場必需的主要設施他都沒有出錢,只有供水管網是他自己承擔的。
  • 梅州梅縣區探索立體種養脫貧新路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靠著勤勞的雙手,張火勝從昔日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為了「小老闆」,帶動其他貧困戶增收致富。近年來,梅縣區聚焦產業扶貧,因地制宜探索「一地多用、一地多產」的立體種養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生態循環產業鏈,實現效益最大化,走出了一條新時期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 養殖「生態雞」擴寬致富路
    近日,在福貢的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名叫沙瓦飛雞的生態雞成為了市面上的新寵,這種重量在三斤左右的烏骨雞一進市場,立馬銷售一空,那麼是什麼原因能讓沙瓦飛雞如此受寵,記者決定前往沙瓦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探究竟。
  • 河北武邑:小芽菜「生」出致富路
    河北武邑:小芽菜「生」出致富路 2020-12-19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足印青山愛灑扶貧路
    足印青山愛灑扶貧路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2日 15:50 來源:中新網湖北   足印青山愛灑扶貧路  都說三裡崗村窮,窮在山路彎彎行路難;三裡崗村貧,貧在山崗高高無水源;三裡崗村苦,苦在致富道路無門路。  「要想富,先修路。」檀天斌來到三裡崗村第一件事就是打通與外界的聯繫。為此,他專門向市稅務局申請扶貧資金9.5萬元用於修路。  修路本是方便三裡崗群眾出行的公德之舉,可個別群眾為了一己私利百般阻擾。
  • 金融扶貧「貸」動貧困戶走好致富路
    「一個扶貧企業,繁榮一片區域,富裕一方百姓。」郵儲銀行菏澤分行行長李長立在定陶區支行金融扶貧工作調研時提到,要全面提升郵儲銀行菏澤分行金融扶貧工作的廣度、精度和深度,為實現脫貧攻堅工作完美收官貢獻郵儲銀行力量。截至目前,郵儲銀行菏澤分行已累計發放精準扶貧款6.67億元。
  • 新留守青年「雞司令」的團圓夢
    2020年3月10日,疫情相關詞彙佔據著各大熱搜榜,一則「『雞司令』率領4000隻『雞小弟』,擺出戴口罩醫生形象,向前線醫護人員致敬」的視頻迅速在網上走紅。視頻中的「雞司令」是甘肅省隴南成縣24歲的尚育康,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當上「司令」,率領幾千個頭戴鳳冠、身披黑白花羽的貴妃雞「小弟」。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汗灑精準扶貧路 司法扶貧獻赤心 ——記...
    交通閉塞、土地缺少、產業單一、致富無路……村子裡雞鳴犬吠,牛羊在路上慢吞吞地走。一年一季的莊稼,只有春種秋收時忙那麼幾個月,其他時候沒事可做。不能讓農村的貧困阻礙了小康步伐,脫貧攻堅戰役已經打響!一、去不去?
  •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雲南省公安廳結對幫扶臨滄市臨翔區平河村脫貧致富民警(左一)邀請技術人員講解芽茶嫁接技術。2015年8月,雲南省委、省政府部署新一輪扶貧工作,雲南省公安廳與馬臺鄉平河、南糯、那杏3個行政村結成扶貧對子。平河村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在省公安廳幫扶下,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平河村村民更是依託交通、氣候、土地等資源,大力發展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 趾鳳:修通山村路 下好致富棋
    公路聯通網路  修通山村路,下好致富棋。近年來,「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農村帶來了人氣財氣,凝聚了基層民心。以農村公路為依託,趾鳳鄉結合自身優勢特點,探索出了「公路+網際網路」「公路+特色產業」「公路+鄉村旅遊」等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助力。
  • 慢新聞|蹦著走的「山雞哥」 蹦噠出一條致富路
    今日,記者從雲陽縣政府獲悉,當地有位「山雞哥」靠勤勞「蹦」出了一條致富路。他就是今年65歲的梁尚直。▲他是蹦著走的養雞人蹦著走的養雞人近日,「山雞哥」的致富故事在雲陽縣當地傳開,被人們傳為佳話。為擺脫「窮帽子」,梁尚直向故陵鎮政府扶貧人員表達了他想脫貧致富的心意。2014年,在鎮村幹部幫扶下,200隻雞苗送到了他家,梁尚直也通過相關政策成功申請到了小額貸款。由此,梁尚直走上了依靠勤勞來脫貧致富的路。▲通過多方引導幫扶,梁尚直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國網益陽供電公司:照亮山鄉百姓致富路
    從國家級貧困縣到脫貧摘帽到致富奔小康,安化縣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在小康路上行穩致遠。電氣制茶 走出致富路子國網安化縣供電公司員工服務茶企。簡高志 攝「風來得正是時候,吹亮漫山的花朵,遠去了古道的馬鈴,飄來你的腳步。」
  • 扶貧路上步鏗鏘---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他們作為致富帶頭人,帶動村民發展規模化養殖和種植,積極發展農業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把貧困戶的脫貧致富熱情激發起來,帶動起來。    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謀大事    要達到脫貧目標,必須要整合有限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近三年時間裡,分公司積極協調政府和社會資源,投入(引進)資金11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 詩歌欣賞——致富路
    致富路 仲春竹青  擦亮靈魂一聲聲鳥鳴切碎了曦光,扶貧擦亮了金沙江和小江日夜抬著奔跑的播卡村命運的綠色信封撞開靈魂陰船到此停止放下我的祖先先輩總是告誡我們:井不能掘得太深否則船會下沉看看兩邊的金沙江和小江越陷越深從此我總在夢裡驚醒:自己與船掉進了陰河……今天它也不是我的故鄉,我認識的親人越來越少它已沒有炊煙,沒有水井沒有祖先遺留的被時光磨打光滑而布滿溫度的雙扇木門沒有三圍粗的老梨樹,豬牛羊也看不到了雞進了養殖場
  •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黃宏領:種下油茶樹 探索致富路
    【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黃宏領:種下油茶樹 探索致富路 www.gxbszx.gov.cn  2021-01-07 08:30  閱讀:209次  作者:鄭玉瓊 李威  編輯:班潔  來源:德保之聲微信公眾號